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上颌骨部分切除术是将上颌骨病变部分切除,保留牙龈、牙及硬齶,即可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适于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内壁的肿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 外文名:partial maxillectomy
  • 别名:部分上颌骨切除术
  • ICD编码:76.3901

拼音

shàng hé gǔ bù fēn qiē chú shù

英文参考

partial maxillectomy

手术名称

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别名

部分上颌骨切除术;partial resection of maxilla

分类

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上颌窦癌手术

ICD编码

76.3901

适应症

上颌骨部分切除术适用于:
1.上颌窦恶性肿瘤局限于窦腔内壁或侵及鼻腔外侧壁,而未累及窦底及牙槽突者。
2.筛窦肿瘤累及上颌窦部分内壁者。
3.因炎症或外伤致部分上颌骨坏死者。
4.筛窦或上颌骨良性肿瘤而未累及牙龈,牙或硬齶者。

禁忌症

1.病变範围广,侵及上颌窦底或外后壁者。
2.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者。

术前準备

1.目前上颌窦癌均主张术前局部放疗(40Gy),以促使癌肿瘤範围缩小,淋巴管封闭。放疗后休息3~4周再手术。放疗时上颌窦前壁须造孔,放入橡皮管以利于上颌窦分泌物排泄。放疗结束取出橡皮管。
2.术前给以抗生素控制口腔、鼻腔感染。
3.如有龋齿应先拔除再手术。
4.术前必须活检,明确诊断及癌的类型。
5.若有贫血,术前补血200~400ml。术中备血800ml。
6.清洁面部、剪鼻毛、鼻腔滴入氯麻合剂。
7.心、肺、肝、肾功能检查。
8.一般为全麻手术,由麻醉科术前给药。

麻醉和体位

1.静脉麻醉,经口腔气管插管,下咽部填塞。
2.取仰卧位。

手术步骤

1.切口 同侧鼻切开,但须延长切口(沿鼻唇沟绕过鼻翼向中达鼻小柱),切口深达骨膜。
2.分离骨膜 暴露上颌窦前壁及梨状孔。
3.暴露鼻腔 自鼻底部沿梨状孔边缘向上剪开鼻腔外侧壁黏膜,暴露鼻腔。
4.沿鼻骨及上颌骨额突的骨缝咬去该部骨质,咬至眶内缘,保留眶底,凿开上颌窦前壁,紧靠鼻腔外侧壁,暴露鼻腔,检查肿瘤範围,窦腔外侧壁、顶部、后壁及底部,如未被肿瘤累及,或仅累及上颌窦内侧壁及鼻腔外侧壁,即将鼻腔外侧壁连同鼻甲组织全部切除;筛窦若有肿瘤也应清除,使上颌窦与鼻腔相通,便于观察窦内情况。
5.术腔填以碘仿纱条,自鼻腔引出。
6.伤口逐层缝合,鼻翼处应对合整齐。

术中注意要点

1.手术前应在术侧眼内敷以眼药膏,将眼睑缝合,避免损伤角膜。
2.切除中鼻甲以上骨质及病变时,用力切勿过猛,切除範围不宜超过两内眦连线,以免损伤筛板,用咬骨钳咬骨时不能扭折,否则损伤过大。
3.切口时刀刃与皮肤保持垂直,避免将切口切斜。
4.若为血管瘤或恶性肿瘤,手术时出血较多,应儘快切除病变,并予以输血,切除肿瘤后彻底止血。
5.手术範围接近鼻腔深部,填纱条时逐层由后向前填塞,并观察有无血液自齶垂及咽侧索流下,如有须重新填塞。

术后处理

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头向患侧,注意呼吸、血压、脉搏及伤口渗血情况。
2.若为全麻应随时清除咽部分泌物,如有新鲜血液,要判断是否有继续出血。
3.术后套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输液或输血,以维持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
4.鼻腔纱条于术后48h分次抽出,伤口缝线于5~7d间断拆除。
5.术后若发现鼻腔有清水样分泌物滴出,病人有头痛及发热,应做鼻腔液体的生化检查,确定为脑脊液鼻漏者,抽净鼻内纱条,给以大量广谱抗生素,取半坐位,数日后未自行修复者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6.术后鼻腔滴入薄荷石蜡油或2%链霉素,若有结痂,可用生理盐水沖洗鼻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