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上颌窦手术
内镜下上颌窦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
手术名称
内镜下上颌窦手术
别名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手术;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上颌窦鼻内镜手术;上颌窦内镜手术
分类
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
ICD编码
22.2 02
适应症
内镜下上颌窦手术适用于:
1.慢性复发性上颌窦炎久治不愈。
2.真菌性上颌窦炎。
3.上颌窦囊肿。
4.上颌窦息肉。
5.上颌窦异物。
术前準备
1.确定诊断和手术适应证,排除禁忌证。
2.仔细阅片,确定手术方案。
3.常规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心电图和胸片)。
4.术前签字。
5.术前1~3d用抗生素。
6.术前1d剪鼻毛。
7.术前30min肌注止血药。
8.全麻按全麻常规。
麻醉和体位
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
手术步骤
1.切除钩突,见筛窦手术。
2.找到上颌窦自然口并扩大。上颌窦口定位很重要,有时在内镜下也难直接见到窦口。①上颌窦开口在筛泡与钩突之间,切除钩突后可在内镜直视下,用弯刮匙或弯吸引器头沿下鼻甲附着处仔细探查,如果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或出现小气泡,通常提示是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位置。②窦口自然口可能被附近息肉、肉芽或黏性分泌物等遮盖,清理后可见窦口。上颌窦自然开口不易辨认的原因如下:A.病变黏膜遮盖或封闭上颌窦自然开口;B.钩突残部向下掩盖上颌窦开口;C.上颌窦自然开口瘢痕狭窄。彻底切除钩突尾部骨质是找到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的关键。③若上颌窦自然开口难以辨认,可以用5mm上颌窦套管穿刺针经尖牙窝刺入上颌窦,插入内镜,在明视下经中鼻道探查自然开口,有利于减少眼眶併发症。用弯吸引器头或探针插入上颌窦内后可用剪刀和反张咬钳分别向前、后咬除上颌窦内壁和膜部,进而咬除自然口的下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至1.5cm×1.5cm,保持自然口的上壁黏膜完好是防止自然口术后狭窄的重要措施。如果见到上颌窦副口,应当将副口与自然开口连通。不要环形扩大上颌窦开口,以免术后环形狭窄。向前扩大上颌窦开口时,注意不要损伤鼻泪管。鼻泪管的骨壁坚硬,容易识别。
3.清除上颌窦内病灶。在30°或70°内镜观察下,通过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吸出脓性或黏稠分泌物,黏膜病变多不重,应保留黏膜。窦腔内酐酪样物和真菌团块应彻底清除,否则术后仍有流脓。囊肿应完整摘除,以防复发。严重息肉样变的黏膜可用吸引器吸除,无法吸除的部分说明水肿不明显,可保留。带蒂的息肉,可用刮匙。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如肿瘤侵犯上颌窦,套用刮匙刮除窦腔黏膜。若有必要,还可以用上颌窦套管穿刺针经尖牙窝刺入上颌窦,插入内镜或手术器械,经尖牙窝和中鼻道联合进路清理上颌窦病变。
术中注意要点
手术中注意勿伤及位于窦上方的眶壁,前方勿伤及泪道,后方勿伤及蝶齶管,下方勿伤及下鼻甲。
术后处理
1.手术后酌情填塞中鼻道,填塞材料有膨涨海绵、可吸收止血菱、明胶海绵和油纱条。
2.24~48h后取出填塞物。
3.酌情套用抗生素。
4.术后1~2d清理鼻腔1次。
5.取出鼻腔填塞物后用呋喃西林麻黄麻黄硷滴鼻液滴鼻5~6次/d,共5~7d。
6.每日用生理盐水沖洗鼻腔。
7.术后酌情套用激素(全身或局部)。
8.口服稀化黏素300mg,3次/d。
9.术后至少随访半年,遇有小息肉再生或瘢痕形成,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