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鼻窦炎
上颌鼻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根据其生理解剖的特点来看,上颌窦与筛窦、额窦和蝶窦一起是鼻腔附近头颅骨的空腔。上颌窦左右各一个,其位置在眼眶底部、鼻腔外侧、口腔硬齶上方之间,它开口在鼻腔的中鼻道内。在人能加强声音的共鸣,可以协助鼻腔黏膜使吸入鼻腔的空气湿润,上颌窦可使头颅骨的重量减轻,容易维持平衡位置。上颌窦还有当头部受到外伤时,可缓冲外力作用,可以保护头部及眼眶组织。
基本介绍
- 别称:上颌鼻窦炎
-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 常见发病部位:上颌鼻窦
- 类属:鼻窦炎
病因
1、副鼻窦炎感染:上颌窦发生感染的机会较多,并容易被其他副鼻窦的感染波及。
2、牙根感染:上颌窦的底部与牙根接近,牙根感染也容易侵犯上颌窦。
3、身体不适:上颌窦炎的发病原因不少,有的是全身原因,如疲劳、受凉、营养不良、菸酒过度等引起身体抵抗力减弱。
4、鼻腔内疾: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肿瘤及异物等,有时急性鼻炎,如伤风感冒时,也能蔓延到上颌窦,还有如慢性扁桃体炎及儿童增殖体肥大等,能使鼻腔阻塞,诱发上颌窦炎。
5、鼻腔手术:鼻腔手术,或鼻内填塞物放置时间过久,或在游泳跳水时,污水吸入上颌窦,以及上颌窦因外伤骨折,或有异物存留而发炎。
症状表现
一旦发生上颌窦炎,常有以下几种症状:鼻腔分泌物增多,向前流出鼻腔,向后流入鼻咽部,病人常诉“痰多”,分泌物可为粘液性或脓性。还有鼻塞一侧或两侧,其程度因分泌物多少和鼻甲肿胀程度而异。
此外,头痛是上颌窦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它是由于鼻窦内黏膜肿胀及分泌物潴留压迫神经而引起。头痛的位置在面部、额部等。还有记忆力减退、思想不易集中,可有全身发热及全身不适。有人咽部有乾燥感,另有的人嗅觉减退等等。除一般检查外,为了进一步证实上颌窦炎,可作X线拍片检查和做上颌窦穿刺等检查。
治疗
上颌窦炎急性发病者,要强调很好地休息。慢性者要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吃富于营养的食物。其次,对上颌窦局部的治疗,是促进鼻窦通气和引流,可用有血管收缩和黏膜消肿作用的药物,如1%麻黄素等。还可以加入各种消炎抗感染的药物滴鼻,如卡那霉素、呋喃西林等。也可以用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以利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
必要时,可作上颌窦穿刺手术,洗除上颌窦腔内的粘液脓涕。同时,再注射各种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屡次穿刺无效的,可做上颌窦治好手术,清除或刮除上颌窦腔内的各种病变组织,改善它的通气及引流情况。
中医疗法
1、用综合性治疗,对鼻炎、牙病及其他病同时治疗。
2、关键增强自身抗病功能,套用“正气中药方”。
3、配合清热排毒,养阴降火中药。
4、配合清热除湿化痰活血通窍的中药。
按上述方案普遍能治好。
临床诊断
1、询问病史
注意既往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的情况和治疗经过,询问有无鼻变态反应史。
2、鼻镜检查
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黏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
3、X线摄片
取鼻颏位(water位),观察两侧上颌窦的密度,与眼眶密度相对比,大于眼眶密度者表示阴影模糊,应怀疑黏膜增厚或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应进一步检查。
4、上颌窦造影
在上颌窦沖洗后,将碘油2ml注入窦内,变换头位,再行X线摄片,观察黏膜有无增厚和息肉,以及窦内肿瘤、囊肿和窦腔其他情况,黏膜厚度在3mm以上者为增厚。
5、黏膜清除功能试验
在碘油造影后第4天再行摄片检查,黏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应已排空,若仍有碘油潴留在上颌窦内,表示黏膜失去清除功能。
6、上颌窦口阻力测定
上颌窦穿侧,向窦内注水,当液体平稳流出时,测量测压管的水柱压力。若经沖洗注药3~4次后窦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术治疗。
7、上颌窦内窥镜检查
该项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病变的最新方法,,由Messerklinger等人于70年代套用于临床,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窦内取病理活检,或者摄片、录象,可克服检查的盲目性,提高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