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
华中农业大学办学源头溯源于1898年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历经传承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全部系科以及原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7425亩),有学院(部)18个,本科专业6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有教职工2657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6196人,其中本科生18763人,研究生7433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2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5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学校官网:http://www.hzau.edu.cn
- 中文名:华中农业大学
- 外文名: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或 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简称:华农,HZAU
- 创办时间:1898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农林类
- 属性:全国重点大学
211工程(2005年入选)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年入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13年入选)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2014年10月入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9月入选) - 现任领导:书记:高翅
校长:李召虎 - 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 本科专业:60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
-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
二级学科8个 - 院系设定:学院(部)18个
- 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 校歌:《华中农业大学校歌》
- 校庆日:10月2日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 院校代码:10504
-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截至2018年)
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7年) - 知名校友:陈耀邦、徐本禹、邓子新、陈文新、张圣泽等
- 知名教师:张启发、傅廷栋、陈焕春、邓秀新等
历史沿革
- 湖北农务学堂、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光绪皇帝,正式奏请兴办湖北省农务学堂。首任美国教习布里尔于3月奉张之洞之命前往武昌城宾阳门外卓刀泉一带(今华中师範大学东侧卓刀泉寺一带)勘定农务学堂地基,10月正式开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扩建为湖北省高等农务学堂,学校迁至武昌城北宝积庵,先后延聘十余位日本教习,开始高等阶段办学。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办学时代结束。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以湖北省立甲种农业学校之名重建,后经过湖北省立第一高级农业学校、湖北省立第二高级农业学校的演变,至民国17年(1928年)停办。
民国19年(1930年),湖北省筹设湖北省立乡村师範学院,并于民国20年(1931年)在宝积庵原址正式成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开办本科教育。
湖北省立农学院金子坝校园(中央通讯社记者 蔡述文 摄)

民国22年(1933年),国立武汉大学设立农学院筹备处,并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在徐家棚棉场举办一期“农业简易班”。
民国25年(1936年),国立武汉大学正式成立农学院,当年夏,湖北省政府停办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嗣后,于民国26年(1937年)在原址举办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
民国27年(1938年),日军进犯武汉,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其农学院奉教育部令併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则奉湖北省政府令西迁恩施,併入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五峰农专分校。
民国29年(1940年)11月,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改建为湖北省立农学院,先设立农艺系,学制4年。
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湖北省立农学院于当年12月由恩施迁回武昌宝积庵原址。
民国35年(1946年)5月,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亦奉教育部令準予恢复。
抗战期间,五峰山校园

- 华中农学院
1952年,以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学院的整体和原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校址设在湖北省农学院原址宝积庵。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
1955年,华中农学院森林系併入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
1957年,华中农学院从宝积庵整体迁址武昌南湖狮子山。
20世纪60年代,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
1975年,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併入华中农学院,成为农机系。
1977年,学校恢复全国高考统一招生。
1979年,华中农学院农机系(原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部分)改建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10月4日,华中农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华中农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 华中农业大学
1985年,华中农学院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1986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建立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
1996年10月,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农业大学建立第四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0年,华中农业大学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
2002年8月,经教育部审批,华中农业大学首批获準建设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华中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
2007年,学校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画”(“111计画”)。
2009年9月,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国小和附属中学合併组建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研究生院、国际学院成立。
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2014年10月,华中农业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
2016年12月,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中心成立。
2017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获评“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华中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月,华中农业大学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18个学院(部),有60个本科专业。
学院 | 专业名称 | 修业年限 |
---|---|---|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四年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
经济统计学 | 四年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
市场行销 | 四年 | |
会计学 | 四年 |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
农林经济管理 | 四年 | |
农村区域发展 | 四年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法学 | 四年 |
社会学 | 四年 | |
社会工作 | 四年 |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
产品设计 | 四年 | |
广告学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四年 |
商务英语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套用化学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 | 四年 |
生物技术 | 四年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 生物信息学 | 四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
自动化 | 四年 |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
农业电气化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 | 四年 |
环境科学 | 四年 | |
环境生态工程 | 四年 |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
生态学 | 四年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 农学 | 四年 |
植物保护 | 四年 |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 城乡规划 | 四年 |
风景园林 | 四年 |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茶学 | 四年 | |
园艺 | 四年 | |
林学 | 四年 | |
园林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动植物检疫 | 四年 |
动物科学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动物医学 | 五年 |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 水产养殖学 | 四年 |
水族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行政管理 | 四年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
土地资源管理 | 四年 |
师资力量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657人,其中教师1586人,教授42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千人计画专家25人,万人计画专家28人,长江学者29人,国家杰青20人,973计画首席科学家6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5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
专职院士:张启发(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傅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2003年)、张献龙(2006年)、曹凑贵(2008年)、王石平(2011年)
省级教学名师:董元彦、赵斌、张献龙、王石平、钟涨宝、陈长水、柳俊、孙明、刘汉兰、王卫民、姚家玲
领军人才 | 姓名 |
---|---|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郭文武、刘继红、何正国 、肖少波、姜道宏、徐强、邢永忠、朱龙付、严建兵、吴昌银、罗杰、 赵书红、彭贵青、程运江、谭文峰、 熊立仲、 陈玲玲 |
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张献龙 |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张俊飈 |
教学名师 | 曹凑贵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分子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郑用琏 |
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曹凑贵 |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包满珠 |
农产品贸易与行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李崇光 |
农村社会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钟涨宝 |
农学专业生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张献龙 |
土壤学教学团队 | 黄巧云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批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26项、省级专业建设项目37项;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校级优质课程179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省级高校实习实训基地4个;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0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4个湖北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农学、园艺、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林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农林经济管理、园艺、动物科学、农学(拔尖创新型)、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複合套用型)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园艺、水产养殖学、农学、动物科学、园林、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套用化学、环境科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学、风景园林、市场行销
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套用化学、市场行销、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土地资源管理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画:动物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生育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园艺、植物保护、环境工程、动物医学、生物信息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画: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水产养殖实验教学中心 | 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
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画“张之洞”实验班 | 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
国家精品课程 | 兽医外科学 | 农产品行销学 |
动物繁殖学 | 生物信息学 | |
农业经济学 | 有机化学 | |
土壤学 | 兽医内科学 | |
植物育种学 | 园林植物育种学 | |
分子生物学 | 园林树木学 | |
设施园艺学 |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 |
作物栽培学 | 基因操作原理 | |
动物育种学 | 植物生物技术 | |
土地管理学 | 地质与地貌学 | |
农村社会学 | 食品化学与分析 | |
生态学 | 植物生理学 | |
花卉学 | 普通昆虫学 | |
细胞工程学 | 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 | |
园艺植物栽培学 | 农业植物病理学 | |
微生物学 | 动物生理学 |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 有机化学 | 园艺植物栽培学 |
分子生物学 | 植物生理学 | |
基因操作原理 | 植物生物技术 | |
细胞工程学 | 作物育种学 | |
动物生理学 | 基因的奥秘 | |
兽医内科学 | 民俗文化鉴赏 | |
兽医外科学 | 吃的思辨 | |
园林植物育种学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 |
花卉学 | 魅力汉语 | |
设施园艺学 |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 |
普通昆虫学 | 蘑菇与人类生活 | |
作物栽培学 | 地质作用与奇观 | |
地质与地貌学 | 美味水果的选育 | |
动物繁殖学 | 园艺专业导论 | |
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 食品化学与分析 | |
家畜育种学 | 土地管理学 | |
农产品行销学 | 土壤学 | |
农村社会学 | 微生物学 | |
农业经济学 | 园林树木学 | |
农业植物病理学 |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 |
生态学 | 生物信息学 |
- 学生成绩
2016-2017学年,学校本科生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蓝桥杯”全国软体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1项;“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二等奖1项。共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类、创新业赛事奖励近共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类、创新业赛事奖励近200项。
- 教学成果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18种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 11种教材入选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局“十三五”规划,学校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
年度 | 成果名称 | 获奖情况 |
---|---|---|
2018 | 学研产协同创新,提升农科学生实践能力 | 国家级二等奖 |
2018 | 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三创” 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14 | 农科专业“三田三早”实践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14 | 用现代生物科技提升传统农学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一等奖 |
2009 |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 国家级一等奖 |
2009 | 农林经济管理複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理农结合 科教融合 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动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基于B-Learning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5 | 农学专业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一等奖 |
2005 | 农林科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5 |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5 | 农林类本科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材建设(教材)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1 | 农林院校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与改革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1 | 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1 | 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整体组装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1 | 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7 |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探索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途径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7 | 农科有机化学微型实验的研究与套用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3 | 坚持面向主战场,为农村培养人才 | 国家级二等奖 |
1993 | 农科套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 国家级二等奖 |
1989 | 建设遗传育种专业,培养合格人才 | 国家级特等奖 |
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4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其中自主设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4个,有98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植物保护、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农业工程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工程、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生物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套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生物工程、法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兽医、农业推广、工程、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风景园林、社会工作等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兽医
- 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植物学与动物学(1‰)、农业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工程学共8个学科。
级别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作物学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作物遗传育种 | ||
果树学 | ||
微生物学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水产养殖 |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
农业经济管理 |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蔬菜学 | |
农业部重点学科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湖北省重点学科 | 生物学 | 植物学 |
动物学 | ||
生理学 | ||
水生生物学 | ||
微生物学 | ||
神经生物学 | ||
遗传学 | ||
发育生物学 | ||
细胞生物学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生物物理学 | ||
生态学 | ||
园艺学 | 果树学 | |
蔬菜学 | ||
茶学 | ||
农业资源利用 | 土壤学 | |
植物营养学 | ||
植物保护 | 植物病理学 |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农药学 | ||
兽医学 | 基础兽医学 | |
预防兽医学 | ||
临床兽医学 | ||
水产 | 水产养殖 | |
捕捞学 | ||
渔业资源 |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 |
林业经济管理 | ||
食品科学 |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
土地资源管理 |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
社会学 | 社会学 |
- 学科评估
2017年12月,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5个学科为B+,其中,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等3个学科为A+,生物学为A,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为A-;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水产、公共管理等5个学科为B+。A类学科综合比较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部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6个,部省级研发中心2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画)5个,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範推广基地1个,校企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35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 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62个。
团队类别 | 团队名称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 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创新研究团队 |
园艺作物种植资源研究与遗传改良创新研究团队 | |
动物重要病原分子生物学及致病机理创新研究团队 |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油菜的遗传改良创新研究团队 |
柑橘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改良创新研究团队 | |
动物传染病基础与防治技术研究创新研究团队 | |
猪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创新研究团队 | |
作物——环境互作机理及其调控创新研究团队 | |
园艺植物细胞工程与种创新研究团队 | |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画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水稻产量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猪基因组与育种创新团队 | |
农业部创新团队 | 作物产量遗传创新团队 |
柑橘抗逆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利用团队 | |
微生物农药资源开发和新产品创製创新团队 | |
作物抗逆生物学创新团队 | |
作物高产高效创新团队 | |
结核桿菌基因调控网路与药物靶标研究创新团队 | |
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 | |
猪基因组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
动物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研究及新型疫苗创製创新团队 | |
牛病防治基础与技术创新团队 | |
蔬菜变异器官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理研究创新团队 | |
柑橘细胞工程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
激素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研究创新团队 | |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 |
水稻发育生物学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
油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 | |
油菜病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 |
油菜杂种优势与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动物疫病防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 |
部级重点实验室 |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 |
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
农业部油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
农业部华中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製重点实验室 | |
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
农业部兽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 | |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 |
农业农村部蛋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 |
部级专业(工程)实验室 |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 |
国家兽药残留基準实验室 | |
国家级、部级研发中心 |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 | |
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 |
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武汉) | |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 | |
国家柑橘育种中心 | |
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 | |
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 | |
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 |
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 | |
油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动物生物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药用植物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 |
省级研发中心 | 湖北省水稻研究中心 |
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绿色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农药製剂研究中心 | |
蛋品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
药用植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大宗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基地 | |
重要作物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高校自主创新基地 | |
省部级质量检测中心 |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
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 |
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 | |
农业部种猪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预防兽医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生猪精準饲养与饲料安全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
池塘健康养殖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
优势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
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 | |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农分中心 | |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 |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作物遗传改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动物疾病防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动物育种与疾病防治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兽医流行病学国际联合研究与培训中心 | |
湖北省利用昆虫转化有机废弃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中国柑橘学会 | 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 |
湖北省园艺学会 | 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 |
湖北省柑橘学会 | 湖北省特种玉米协会 |
湖北省植保学会 | 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 |
湖北省昆虫学会 |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蛋品分会 |
湖北省植病学会 | 湖北省农村软科学研究会 |
湖北省食用菌学会 |
研究成果
2015年,学校共获批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192项,另有13项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获批项目数205项。2017年,学校5项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5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6项。
2011-2016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47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83项;获得科技经费40.3亿元;发表SCI收录论文5520篇,EI收录论文1943篇;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一批有关水稻、玉米、柑橘、番茄种质研究的高水平论文;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202项(含参与),其中国家级15项;获授权专利1270项;76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计算机软体着作权登记56件,获批新兽药证书11个;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项目名称 | 备注 | 获奖类别 |
---|---|---|
水稻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的基因基础与调控机理 | 主持完成 |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棉花种质创新及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选育与套用 | 主持完成 |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套用 | 参与完成 |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创製 | 参与 |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及配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开发 | 主持完成 | 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柑橘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和推广 | 主持完成 | 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及重要产品规模套用 | 参与 | 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达191.4万余册,纸质期刊2000余种,资料库数量106个,电子图书110万册。文献资源涵盖农、生、理、工、文、法、经、管等学科,形成以农业与生命科学文献为特色,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互为补充,多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优秀级图书馆”、CALIS中文联合编目B级成员馆(华中地区三个B级成员馆之一)、湖北省“图书馆自动化测评”优秀图书馆。
华中农业大学

- 学术期刊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承担《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养殖与饲料》等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
学术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为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为CSCD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是美国《CA》、俄罗斯《文摘杂誌》、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dex》、英国《ZA》等文摘期刊的重要刊源,也是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农林文献资料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以及其他农业文摘期刊的重要刊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7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人大“複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学报先后多次获得“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称号,“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栏目获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奖”。
《养殖与饲料》先后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行业论坛”栏目获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奖”,被《中国知网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万方全文资料库》等收录。
华中农业大学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範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展“七校联合办学”,与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港澳台地区等11所高校开展本科生交换培养,学校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画高校,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先后与美国普渡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克罗地亚萨格热布大学,埃及本哈大学等签署或者续签战略合作伙伴关係协定、暑期课程班协定和学生交换协定,累计派出本科交流生209名,接收49名。2017年,学校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续签中外合作办学协定。
国际交流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採用圆形造型,主体部分以楚国“编钟”和传统农具“耒耜”为基础,图案由大写字母hau变形组合而成,下方为建校年份“1898”,外环为学校中英文校名。徽章为题有学校横式中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用徽章底色为深红色,字型为白色;本科生用徽章底色为白色,字型为大红色;研究生用徽章底色为橘红色、字型为白色。
校徽

主体部分图案由华中农业大学的英文缩写大写字母(HAU)变形组合而成,其下方为建校年份“1898”。线上条处理上吸收中国传统纹样特点,採用抽象的流线型叶片形状,使之更具生机和活力。在外围处理上,採用单环形式。上部为手书体“华中农业大学”,下部为英文校名“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在色彩的处理上採用单色设计,标準色为深绿色,象徵华中农业大学蓬勃的发展生机、鲜明的农科特色和浓厚的历史积澱,也与学校“绿色校园”的特点相吻合。此外,为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要,提供了棕、土黄、红、蓝、灰、浅绿、橙等7种备用色和黑色墨稿。
- 校旗
学校校旗为学校标準色彩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横式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训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语出自20世纪40年代的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原创者是湖北省立农学院国文教授朱再庵。
“勤读”即勤奋学习钻研,“力耕”即努力开拓实践。“勤读力耕”是对学风的倡导,对学问的指引,也是对“知”与“行”辩证关係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该校一贯倡导学风建设,勉励学生勤奋刻苦,用心于学,掌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知识本领。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改造世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就人才培养规律而言,“勤读”是“知”,是条件,也是过程;“力耕”是“行”,是途经,也是目的。只有勤奋学习钻研、努力开拓实践,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立己达人”语出自《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是指加强自我修养,自强自立,使自己品德高尚、事业有成;“达人”是指要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使大家共同发展和进步。“立己达人”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庄严的社会责任。只有做到“立己达人”,才能实现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立己达人”是对人格的期望,对责任的要求,也是对自我与他人、个人成才与回报社会相互关係的辩证阐述。
- 校庆日
校庆日暨校友日为:10月2日。
- 校歌
《华中农业大学校歌》 挹江流浩浩蕩蕩, 挟沃野郁郁苍苍。 萃俊秀于三楚, 聚硕彦于一堂。 勤读力耕肩重任, 立己达人图自强。 雍雍穆穆, 跻跻跄跄。 宏农学, 扬国光, 日新永无疆。 | ![]()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高翅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李召虎 |
党委副书记 | 李名家 |
姚江林 | |
王从严 | |
纪委书记 | 李名家 |
副校长 | 姚江林 |
郭刚奇 | |
杨少波 |
: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华中农业大学1985 | 邓秀新 | 校长 | 2007-2018 |
张端品 | 校长 | 1995-2007 | |
孙济中 | 校长 | 1985-1995 | |
华中农学院1952-1985 | 孙济中 | 院长 | 1984-1985 |
陈华癸 | 院长 | 1978-1984 | |
许子威 | 院长 | 1956 | |
湖北省农学院1950-1952 | 童世光 | 院长 | 1950-1952 |
湖北省立农学院1940-1949 | 徐觉非 | 院长 | 1949-1950 |
管泽良 | 院长 | 1941-1949 | |
张伯谨 | 院长 | 1940-1941 | |
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湖北省立联校五峰山分校)1937-1940 | 程鸿书 | 校长 | 1939-1940 |
刘发煊 | 主任、校长 | 1938-1939 | |
周天放 | 校长(兼) | 1937-1938 | |
冯紫岗 | 校长 | 1937 | |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1-1936 | 姜琦 | 院长 | 1934-1936 |
罗廷光 | 院长 | 1933-1934 | |
罗濬 | 院长 | 1932-1933 | |
黄建中 | 院长(兼) | 1930-1932 | |
湖北省立乡村师範学院1930 | |||
湖北省第一、第二高级农业学校1923-1928 | 李继赝 | 校长 | 1923-1928 |
屈德泽 | 校长 | 1923-1928 | |
湖北甲种农业学校1912-1923 | 田古泉 | 校长 | 1912-1916 |
尹 | 校长 | 1912 | |
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1904-1911 | 喜源 | 监督 | 1909前后 |
梅光羲 | 监督 | 1907前后 | |
樊祖徽 | 监督 | 1905前后 | |
刘道仁 | 监督 | 1904前后 | |
湖北农务学堂1898-1903 | 黄祖徽 | 监督 | 1902-1903 |
桑宝 | 总办 | 1902-1903 | |
张鸿顺 | 总办 | 1898 | |
张之洞 | 创办人 | 1897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李忠云 | 党委书记 | 2002.3-2017.11 |
孙朝恺 | 党委书记 | 1992.6-2002.3 |
韩德乾 | 党委书记 | 1984.2-1992.6 |
赵抱一 | 党委书记 | 1972.8-1984.2 |
许子威 | 党委书记 | 1963.4-1966.5 |
宋彦人 | 党委书记 | 1957.10-1963.2 |
许子威 | 党委第一书记 | 1957.6-1957.10 |
童世光 | 党委书记 | 1956.4-1957.6 |
童世光 | 党总支书记 | 1952.8-1956.4 |
杰出校友
姓名 | 备注 |
---|---|
徐本禹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鲍隆清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湖北省委主委。 |
陈文新 | 着名土壤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陈耀邦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家农业部部长。 |
陈华癸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邓子新 | 着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
邓道坤 | 湖北省人大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常务副省长。 |
范云六 | 着名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
范照兵 |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中共重庆市委秘书长。 |
甘霖 | 湖南省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常委,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
韩德乾 | 全国农业审计学会名誉会长。中共第十四届中央纪委委员。 |
黄远志 | 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 |
易春雨 | 纯英达业集团董事长。 |
获得荣誉
2019年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