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和鼻窦骨瘤
鼻窦骨瘤为常见的鼻窦複合肿瘤,可来自胚胎残余软骨,病人多为男性,好发部位多为额筛交界区。
基本介绍
- 中医病名:鼻腔和鼻窦骨瘤
- 就诊科室:肿瘤科、耳鼻喉科
- 多发群体:男性
- 常见发病部位:鼻窦、鼻腔
- 常见病因:病因未明,可由外伤、感染引起鼻窦壁骨膜增生而成
疾病分类
肿瘤科,耳鼻喉科
疾病概述
鼻窦骨瘤为常见的鼻窦複合肿瘤,可来自胚胎残余软骨,病人多为男性,好发部位多为额筛交界区。
疾病描述
骨瘤多发生于额窦(70%),其次为筛窦(25%),上颌窦及蝶窦较少(5%)。骨瘤多见于青年期,男性较多。
症状体徵
骨瘤增长缓慢,小者多无症状。常于鼻窦或头颅X线拍片检查中偶然发现。大的额窦骨瘤可引起额部疼痛,感觉异常,亦可伴有额窦粘液囊肿,致额窦前壁渐发现隆起。如向其底部突出,常将眼球向前、向外下推移,引起突眼和复视等症状。如影响鼻额管通气引流时,其临床症状可加重。骨瘤经额窦后壁或筛板侵入颅内,则可出现颅内组织受压症状,如头痛、噁心、呕吐等。筛窦骨瘤大者可占据大多数气房,并可伸入额窦或蝶窦:向眼眶发展者,眼球可向外、下移位;妨碍鼻额管功能时可引致额窦感染。
疾病病因
病因未明,近年认为由骨膜之“胚性残余”所发生,故多发于额骨(膜内成骨)和筛骨(软骨内成骨)交界处;亦可由外伤、感染引起鼻窦壁骨膜增生而成。
病理生理
其病理组织可分为3种类型:(1)密质性(硬性或象牙性):质硬、较小、多有蒂、生长慢、多发于额窦。(2)松质性(软型或海绵型):质鬆软,由骨化的纤维组织形成,广基,体积较大,生长快,有时中心可液化成囊肿;表面为较硬的骨囊,常见于筛窦。(3)混合型:外硬内松,常见于额窦。除单纯性骨瘤外,还可有各种混合性骨瘤,如纤维骨瘤等。
诊断检查
主要依据X线拍片或CT扫描检查,可见圆形高密度阴影。
治疗方案
骨瘤小者不必及时行手术截除,但要定期複查。如骨瘤较大,症状明显,颅面有畸形或已向颅内扩展和发生颅内併发症者,宜早日手术。术式选择应儘量减少遗留面部的畸形。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相关出处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