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麻城

麻城(湖北麻城)

麻城

湖北麻城一般指本词条

麻城是由湖北省黄冈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北部,长江中游北岸的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4°40′~115°28′,北纬30°52′~31°36′之间,北与河南省商城县、新县以山脊为界,东北同安徽省金寨县依界岭分水,东邻罗田县,南接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西与红安县毗连,西南距省会武汉113千米,距黄冈市110千米。

麻城总面积3747平方千米,下辖3个街道、15个镇、1个乡;2016年户籍总人口1169509人;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6.27亿元。麻城全境地貌若马蹄状,东部和东北部为高山,西南低,由东向西南倾斜敞开;境内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古有“三台八景”,当代有龟峰山风景区、麻城孝感乡文化园等景点。

麻城历史悠久,因“献寿仙子”麻姑而得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设麻城县,1986年撤县设市。麻城是着名的革命老根据地;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红四军、红二十八军的组建地,着名的苏区,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等36位共和国将军,被称为“全国将军第一乡”;也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孝感乡”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是巴蜀公认的“祖籍圣地”。

麻城有106国道贯穿全境,大广高速、沪蓉高速、麻竹高速、麻阳高速,京九铁路、沪汉蓉铁路、汉麻铁路等交通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麻城
  • 外文名称:Macheng City
  • 别名:杜鹃花城
  •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 所属地区:湖北省·黄冈市
  • 下辖地区:3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 政府驻地:龙池桥街道金桥大道特1号
  • 电话区号:0713
  • 邮政区码:438300
  • 地理位置: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
  • 面积:3747平方千米
  • 人口:户籍总人口1169509人(2016年)
  • 方言:北方方言-江淮片-麻城方言
  •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龟峰山,杏花村,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柏子塔等
  • 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 火车站:麻城站、麻城北站、麻城西站(拟建)
  • 车牌代码:鄂J
  • 行政代码:421181
  • 市花:杜鹃花
  • 地区生产总值:266.27亿元(2016年)

历史沿革

麻城历史悠久,境内诸多出土文物证明,公元6000年前已有人群在举水流域生活。夏商时期境内属于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国“举国”,公元前11世纪以后,成为黄国的属地。
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地。
秦灭六国,兴郡县,先属南郡,后隶衡山郡。
两汉时期为“西陵辖地”,隶属江夏郡。
三国鼎立,先属魏弋阳郡,后属吴国蕲春郡。
三国归晋。复归弋阳郡。后划归西阳郡。东晋鹹康四年(公元338年),后赵部将麻秋奉命在今阎河古城畈筑城以守,遂称该城为麻城。
南北朝时,境内建置更迭频繁,有建宁左郡、长风、赤亭、阳城、彭城、齐安、信安、北西阳、歧亭、梁丰、衡州等名称。
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北周攻下长江以北大片地区,境内设立“蔴城县”。
隋初,罢诸郡为州,境内为信安县,属黄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仍属黄州府。自此,麻城作为县一级行政区划延续有1400余年历史。大业五年(609年)废州设郡,属永安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麻城置阳城县,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辖麻城、阳城两县。武德八年(625年)撤亭州,并阳城,恢复麻城旧制,属黄州都督府。元和三年(808年),併入黄冈县,大中三年(849年)恢复。
五代袭唐旧置,先后属吴、南唐、后周辖县。
宋属淮西路黄州。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麻城为南宋北部边界。理宗端平三年避兵乱,县城一度迁至什子山(今市治东40公里)。
元朝统一,初属湖广行省黄州路,后(1292年)随路改属淮西道,次年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间,县治从什子山迁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铭等筑城于今地,后为县城。
明太祖甲辰年(1364年)属湖广行省黄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还属湖广。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占麻城,改县名为长顺州。7月,张部入蜀,县名复归。
清代沿袭明制,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治,属武汉黄德道(后更名鄂东道、江汉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麻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迁往龟头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伪在宋埠建县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党县政府又从龟头河迁往阎河山水湾暇形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迁回城区。
麻城县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麻城县苏维埃政府在顺河成立,下辖乘马、顺河、黄土岗、福田河、三河、中宋边区、陶园等7个区苏维埃政府。
抗战时期,鄂豫边区共产党组织在境内南部、西部、东部、北部开展活动,建立了安南边抗日民主政府(1942—1945年)和短期的安麻南行政委员会(1941.2—1942.2),隶属鄂豫边区鄂东行署。
1947年秋,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10月在木子店台子湾成立麻东县爱国政府,下辖9个区。同时,在福田河成立麻城(后称麻西)县爱国民主政府,下辖5个区。两县同时隶属鄂豫第四专署。
1949年3月11日,新组建的鄂豫军区独立师攻克麻城,麻城人民从此获得解放。麻东麻西县合併,在阎家河成立麻城县人民民主政府,不久即进麻城县城办公,下辖10个区政府,至5月,全县划为12个行政区,236个行政村,全县面积3600平方公里,人口58万。
新中国成立后,麻城县隶属湖北省黄冈专区(1970年改为黄冈地区)。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覆撤销麻城县建制,以原县行政区域设立麻城市(县级市),仍属湖北省黄冈地区管辖。8月1日,麻城市正式成立。
1995年12月,黄冈地区改为黄冈市(地级市),麻城市属黄冈市代管。
1998年9月6日,麻城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由旧城区搬迁至新城区金桥大道特1号办公。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撤销人民公社,设定区公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下设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1985年2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从原龟山乡划出盐田河乡、东界岭乡、三星乡,重新设立盐田河区。至此,全县共设16个区公所、6个区辖镇,98个乡政府,704个村委会,12个镇区居委会,7721个村民小组。
1986年8月,麻城撤县设市,境内行政区划作出较大调整。①撤销麻城镇、关厢区的南湖乡、松鹤乡、黄金桥乡、许家凉亭乡。设立鼓楼、龙池桥、松鹤、南湖等四个街道办事处。以原麻城镇的鼓楼、义井居委会和杨基塘、朝圣门、雷家塆村的行政区域为鼓楼办事处的行政区域;以原麻城镇的龙池桥居委会和龙池桥、小东门、城西、陵园村的行政区域为龙池桥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以原关厢区的松鹤乡和原麻城镇的上湖村及五脑山林场所辖範围为松鹤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以原关厢区的南湖乡、黄金桥乡和原许家凉亭乡的许家凉亭村、小河头村的行政区域为南湖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②设立闵集区。将原关厢区管辖的平靖乡、闵集乡和原白果区管辖的麻溪河乡、建国乡(不含陈家铺村)的行政区域划归闵家集区管辖。区公所驻闵家集。③设立夫子河区。将原白果区管辖的刘家大塆乡、芦家河乡、夫子河乡、夫子河镇的行政区域,划归夫子河区管辖。区公所驻夫子河镇。④将白果区与白果镇合併,配一套班子,挂区公所和镇政府两块牌子。将白果区管辖的易家大塆乡、梁家畈乡、望花山乡、明山乡和白果镇原所辖村及建国乡的陈家铺村,划归白果镇(区)管辖。⑤将原关厢区的许家凉亭乡更名为枫树乡,乡政府驻枫树村。至此,全市共辖16个区,5个区辖镇,3个市辖镇,98个乡,696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
1987年9月,麻城境内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较大调整。①撤销宋埠、关厢、中驿、白果、盐田河、铁门岗、张家畈、龟山、熊家铺、木子店、阎家河、三河口、黄土岗、福田河、乘马岗、顺河等16个区,宋埠、白果、浮桥河等3个市辖镇和5个区辖镇。②保留原城区4个街道(鼓楼、龙池桥、南湖、松鹤)。③新设定12个镇。即:中驿镇、浮桥河镇、宋埠镇、歧亭镇、白果镇、夫子河镇、张家畈镇、木子店镇、阎家河镇、三河口镇、黄土岗镇、福田河镇。④新组建21个乡。即:王福店乡、喻家河乡、冯家凉亭乡、铁门岗乡、麻溪河乡、闵集乡、盐田河乡、龟山乡、牛占鼻乡、蔡店河乡、木栖河乡、东古城乡、熊家铺乡、张广河乡、平堵山乡、长岭岗乡、两路口乡、乘马岗乡、西张店乡、顺河集乡、罗家铺乡。全市共设703个村民委员会,7563个村民小组,12个居委会,29个居民小组,新增行政村7个。
1991年1月,湖北省计委批覆新建国营狮子峰林场,山林界定总面积5.2万亩。辖4个分场(狮子岭、蔡家塆、曾家塆、大岭沟)和1个村2个农业队(隘门关村熊家坪农业队、大岭沟农业队)。
1992年9月,黄金桥经济科技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4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为麻城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93年10月,湖北省同意麻城市撤销9个乡镇街道。将松鹤街道行政区域併入龙池桥街道;将喻家河乡原行政区域併入宋埠镇;将冯家凉亭乡原行政区域併入铁门岗乡;将麻溪河乡原行政区域一分为二,即9个村划入白果镇,8个村併入闵家集乡;将牛占鼻乡原行政区域併入龟山乡;将木栖河乡原行政区域併入张家畈镇;将东古城乡原行政区域併入木子店镇;将平堵山乡原行政区域併入三河口镇;将两路口乡原行政区域併入福田河镇。至此,麻城市乡镇街道办事处由1987年撤区并乡时37个减少为28个。
1995年3月,林店茶场整体併入顺河集乡管辖。7月,陡坡山、黄金桥两个行政村从南湖街道办事处划归黄金桥开发区管委会管辖。
1996年,王福店、盐田河撤乡改镇,其行政区域不变。
1997年8月,龟山茶场整建制划归龟山乡。
1998年,顺河集乡改为顺河镇。至此,麻城市辖10个乡,1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建制村在1987年基础上增加18个,达到721个。
1999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麻城市将原有28个乡镇办事处调减到20个;将西张店乡、罗家铺乡原行政区域併入顺河镇;将张广河乡原行政区域併入三河口镇;将长岭岗乡原行政区域併入黄土岗镇;将蔡店河乡原行政区域併入张家畈镇;将闵集乡原行政区域一分为二,8个村併入白果,20个村併入南湖街道;将浮桥河镇原行政区域併入中馆驿镇;将王福店镇原行政区域与乘马岗乡原行政区域合二为一,设立乘马岗镇,镇驻王福店。麻城市辖街道3个,镇14个,乡3个,行政村721个。同时将白果镇明山水库村划归明山水库管理处辖;将龟山乡的汪家板桥村改名为长沖村,木子店镇的祠堂铺村改名为上马石村,顺河镇的青龙嘴村改名为寸腰石村,火炮山村改名为新岗村。
2001年,撤销熊家铺乡,将原行政村区域的22个行政村整体併入龟山乡。合併后龟山乡辖行政村55个,其他乡镇办事处不变。
2002年,麻城市政府决定,将龙池桥街道办事处的小东门村与龙池桥村合併,桂花楼村与黄狮岗村合併,上湖村与沙河村合併,合併后龙池桥街道办事处行政建制村由原15个减为12个;龟山乡撤销八叠沖村、聂家河村、李南沟村,龟山乡建制村由55个减为52个;中馆驿镇的鼎长岗村划归黄金桥开发区管委会辖;明山水库管理处的明山村划归白果镇辖。全市行政村由原721个减为715个。
2004年7月,麻城市政府决定将中馆驿镇管辖的浮桥河水库划归浮桥河水库管理区辖。同年11月,撤销“城中村”(鼓楼街道办事处的杨基塘村、朝圣门村;龙池桥街道办事处的陵园村、城西村;南湖街道办事处的关厢村)设立社区居委会。城区有7个村实行村、居委会并存单位。即:鼓楼办事处的桃园村;龙池桥办事处的龙池桥村、西畈村;南湖街道办事处的五里墩村、万家堰村;黄金桥开发区的黄金桥村、陡坡山村。上述7村挂两块牌子配一套班子。年末总计有行政建制村710个,社区居委会21个。
2015年,辖鼓楼、南湖、龙池桥3个街道,阎家河、三河口、木子店、张家畈、龟山、盐田河、夫子河、白果、歧亭、宋埠、中馆驿、顺河、乘马岗、黄土岗、福田河15个镇,铁门岗1个乡,麻城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等共有20个乡级行政机构;有3个国营农茶场(麻城市良种示範繁殖场、国营麻城市狮子峰林场、湖北省国营林店茶麻场),1个风景管理区(龟峰山风景管理处)和3个水库管理处(浮桥河水库、明山水库、三河口水库);共有49个城乡社区居委会,710个建制村。
2016年,麻城市将原有723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村666个、村居合一44个、纯社区13个;调整后全市设立452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村333个、村社合一103个、纯社区16个;共撤销338个行政村(社区)名称,比调整前减少行政村(社区)271个,减幅37.5%。

区划现况

2016年1月,麻城市共辖3个街道、15个镇、1个乡;鼓楼街道、龙池桥街道、南湖街道;中馆驿镇、宋埠镇、白果镇、夫子河镇、岐亭镇、阎家河镇、龟山镇、盐田河镇、张家畈镇、木子店镇、三河口镇、黄土岗镇、福田河镇、乘马岗镇、顺河集镇;铁门岗乡;以及狮子峰林场、林店茶场、五脑山林场、龟山风景区管理处等,452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村333个、村社合一103个、纯社区16个。政府驻龙池桥街道金桥大道特1号。
麻城市行政区划一览表
街道(乡镇)
村(社区)
湖北麻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8个)
黄金桥村(社区)、陡坡山村(社区)、鼎长岗村(社区)、谌家园村(社区)、红叶村(社区)、兴发村(社区)、神光花园社区、铁路生活区社区
龟峰山风景区管理处(湖北省国营龟山茶场)(7个)
龟头河村、茶园沖村、董家山村、东南沟村、林峰村、龟尾村(社区)、龟峰山村(社区)
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4个)
晏店村、长沖村、南岗村、浮桥河村(社区)
龙池桥街道(10个)
七里桥村、红石堰村、西畈村(社区)、龙池桥村(社区)、宋家河村(社区)、黄狮岗村(社区)、松鹤村(社区)、白塔河村(社区)、园林社区、城西社区
鼓楼街道(10个)
枫树村、凉亭村(社区)、小河头村(社区)、杜鹃村(社区)、京广村(社区)、孝感乡村(社区)、朝圣门社区、杨基塘社区、鼓楼社区、桃园社区
南湖街道(19个)
船湖村、草鞋店村、龙潭村、石马槽村、万家铺村、海旬新村、绮霞垸村、闵家集村、枫布垸村、熊家壠村、塘凌村、十里舖村(社区)、十字凉亭村(社区)、牌楼村(社区)、西城村(社区)、东方红村(社区)、关厢社区、万家堰社区、五里墩社区
中馆驿镇(26个)
桃园村、湖田畈村、陈家寨村、迎河集村、东门村、方河村、陈墩村、范家大塆村、七里沖村、王家集村、马路口村、溥集村、熊寨村、夹洲村、林寨村、林家下塆村、果园村、金家畈村、陈家大塆村、管山村、喻家岗村、彭畈村、邓家榜村、曹家坳村、官田畈村(社区)、中馆驿街道社区
宋埠镇(22个)
李钊村、玉阁村、龙井村、喻河村、鄢河村、红叶山村、谢湖新村、李华村、谢店古村、李胜村、长塘村、独山村、拜郊村、周家河村、野鸡岗村、彭店村、大路河村、项生村(社区)、湘帮河村(社区)、郝铺村(社区)、骑龙村(社区)、宋埠街道社区
歧亭镇(16个)
熊店村、薛窖山村、荣家洲村、张家洲村、新河村、砚池村、刘庙村、大胜山村、罗家畈村、五棵树村、大塘村、杨畈村、官塘村、袁家塆村、杏花村(社区)、东坡社区
铁门岗乡(23个)
玉皇阁村、豹子山村、富岗村、兴隆寺村、陶家寨村、谭程村、西河村、走马岗村、周铁岗村、刘元旦村、风亭岗村、吴李村、下屋周村、乌龙潭村、古龙集村、毛大村、于天岗村、大庙岗村(社区)、冯家凉亭村(社区)、王岗村(社区)、蔡大村(社区)、铁门岗村(社区)、七彭村(社区)
白果镇(35个)
龚家埠村、梁家畈村、景家山村、箭场岗村、姜铺村、陈家铺村、九家凉亭村、木牌楼村、明山村、名龙湖村、渡桥村、三福村、榨树铺村、胡家松林村、望花山村、闹市河村、赵家堰村、民福村、胡家楼子村、团仓村、觅金山村、郑家寨村、张狮脑村、松树岗村、尚岗村、朱家河村、麻溪河村、石兴村、谈铺村、四山庙村、占家集村、冯氏祠村、红旗新村(红旗社区)、五行宫村(社区)、白果街道社区
夫子河镇(18个)
戴家北门村、蔡家河村、老屋河村、象棋山村、芦柴坳村、熊家沟村、黄麻坳村、纸棚河村、刘家大塆村、青草河村、杨庙村、陶家寨村、胡城寨村、土库村、柳树坪村、付兴湾村(社区)、卢家河村(社区)、夫子河街道社区
阎家河镇(19个)
山水垸村、丁家寨村、蔡家垸村、柏子塔村、钓鱼台村、鸟雀林村、古城村、凉亭村、罗家铺村、喻家楼村、桃林河村、林家岗村、蔡家岗村、太子庙村、桂花村、凤凰山村、李家楼村(社区)、石桥垸村(社区)、阎家河街道社区(阎家河村)
三河口镇(27个)
河铺村、汪家沖村、金盘地村、刘家河村、马王河村、周家河村、黄土咀村、舒家畈村、万寿集村、杉树坪村、槐树坳村、商家塆村、前畈村、何家畈村、九歇山村、吴河村、平斗山村、程鹏畈村、八磊石村、河西村、殷家山村、狮子峰村、张广河村、香草园村、饶家畈村、半道城村、三河口街道社区(童家河村)
龟山镇(27个)
花桥河村、东垸村、西埠沖村、长沖村、周家岗村、太平寨村、丁家河村、瞿家畈村、南泰村、曹家寨村、杨家铺村、鲍家墩村、打雁尖村、元正桥村、梁家山村、边店村、月形塘村、铺头坳村(社区)、石陂村(社区)、矮桥村(社区)、新屋垸村(社区)、上河村(社区)、磨子山村(社区)、四新村(社区)、万兴村(社区)、大坳村(社区)、熊家铺村(社区)
盐田河镇(20个)
麻城坳村、两山村、合抱村、茶铺村、东界岭村、群建村、付家沖村、栗阳河村、磨子河村、雨头山村、郑家坳村、继新坳村、蕙兰山村、凉亭坳村、盐田河村(社区)、三星村(社区)、蔡家沖村(社区)、雷氏祠村(社区)、南沖庙村(社区)、栗乡社区(三合垸村)
木子店镇(29个)
李峰山村、上马石村、洗马河村、长岭关村、上屋榜村、明山村、游家沖村、细石岭村、王家畈村、邱家壋村、牌楼村、大堰河村、杨眉村、观石河村、杨岭岗村、搁船山村、龙门河村、天井山村、熊家垸村、施家坳村、店基坪村、丁家坳村、马牙山村、向明村(社区)、独杨树村(社区)、古城村(社区)、石磴坳村(社区)、黄泥坳村(社区)、木子店街道社区(木子店村)
张家畈镇(26个)
白水畈村、观音阁村、张门口村、鲍家沖村、王家边村、门前垸村、黄市坳村、屈家畈村、李家铺村、张家边村、朝阳河村、富家坳村、佛塔山村、申家沖村、李南沖村、李家沖村、白石山村(社区)、沈家河村(社区)、余家沖村(社区)、木樨河村(社区)、梅花园村(社区)、余家河村(社区)、项家畈村(社区)、蔡店河村(社区)、二里河村(社区)、张家畈街道社区(张家畈村)
黄土岗镇(23个)
桐枧沖村、水寨村、堰头垸村、槐树边村、周家楼村、新屋河村、喻家垸村、赵家畈村、朱家河村、刘家岩村、土城村、长岭岗村、洪家河村、张家墩村、伍家河村、杨柳河村、小漆园村(社区)、严家畈村(社区)、大河背村(社区)、杉洼村(社区)、闵家畈村(社区)、四道河村(社区)、黄土岗街道社区(英山畈村)
福田河镇(24个)
小界岭村、两路口村、杜家河村、双庙关村、风簸山村、油榨街村、下马庙村、桠枫树村、大旗山村、枫树庙村、甘家垸村、仙羊岩村、太阳沖村、松子岭村、三里畈村、土门坳村、护儿山村、纯阳山村(社区)、金家边村(社区)、磨石村(社区)、虎头狮村(社区)、燕窝地村(社区)、张店村(社区)、福田河街道社区(福田河村)
乘马岗镇(27个)
石槽沖村、大河铺村、新村、石河村、白果树村、沙子岗村、落衣山村、得胜寨村、肖家山村、兴贵村、李家畈村、上马石村、王家堂村、江树村、许家河村、颜家河村、院子村、程家沖村、飞龙山村、白石河村、王富村、万义村、小寨村(社区)、乘马岗村(社区)、王福店村(社区)、红星村(社区)、骑路铺村(社区)
顺河镇(30个)
张岗村、崔家垸村、桥上村、幸福村、高山村、西张店村、狮子山村、上楼村、新寨村、寸腰石村、枣林岗村、林店村、火生岗村、顺水垸村、李斯文村、林家山村、料马岗村、云雾山村、护林岗村、周家坳村、新桥村、谢家垸村、梅花山村、料棚村(社区)、安家畈村(社区)、八大畈村(社区)、大松树村(社区)、垸店村(社区)、塔耳岗村(社区)、顺河街道社区(顺河村)
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1个)
虎形地村
国营狮子峰林场(1个)
隘门关村
以上表格统计于2016年1月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北部,长江中游北岸的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4°40′—115°28′,北纬30°52′—31°36′之间,北与河南省商城县、新县以山脊为界,东北同安徽省金寨县依界岭分水,省内东邻罗田县,南接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西与红安县毗连,距黄冈市110千米,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

气候特徵

麻城气候兼南方和北方的某些特点,为南北兼有的气候特徵,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山区、丘陵、平原各异。太阳年辐射总量112.5千卡/平方厘米,为全省最高值,年日照时数1634.4—2153.0小时,日照百分率37—48%,光能利用潜力较大。年平均温度16.1℃,无霜期250—270天,≥10℃积温4700—5162℃;年降雨量多年平均为1111.2-1688.7毫米,但四季各月分布不均,雨季多集中在夏季,境内溪流密布,山涧众多,1980条多条大小河流汇成纵贯境内的举水和偏东边的巴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7.7139亿立方米,偏枯水年11.6496亿立方米,特枯年6.4011亿立方米。总之麻城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较长、积温较高等特点,属于全省气候要素较好的县市之一,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季。

地形地貌

麻城三面环山,东、北、西三部分山脉相连,群峰突起。东部和东北部为高山,西南低,由东向西南倾斜敞开,是高山—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平原逐渐下降的阶梯式地形。东北的高山康王寨是全市最高点,海拔1337.1米;中南边缘的乌龙寨是全市最低点,海拔25米。地形地貌多姿多彩,平原、丘陵、山区、水域兼有,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大别山脉环绕于本市东及北部边缘地带,境内主峰康王寨雄踞鄂、皖边界,由此沿市境东北边缘及境内向西南纵深及西部边缘延伸出七条山脉,形成全境东、北、西三面山脉相连,群峰逶迤的地貌特徵。
麻城地形地貌图麻城地形地貌图

水文

麻城溪流密布,1580余条大小河流汇成纵贯南北的举水、巴水水系,以龟峰山为分水岭,一西一东分别流注长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5年4月,麻城拥有耕地123万亩,林地282.6万亩,草地198.4万亩。有20种。花卉和中药材品种繁多。全境有100万亩野生古杜鹃(映山红)群落,其中龟峰山风景区有集中连片原生态古杜鹃10万亩。

生物资源

麻城境内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鸳鸯、白冠长尾雉、勺鸡、苍鹰、秃鹫、红脚隼、豹、小灵猫、豹、林鹿、斑羚、蟒、虎纹蛙等14种。全市查明树种61科,299种,其中乔木树种186种,灌木树种93种,木质藤有20种。花卉和中药材品种繁多。全境有100万亩野生古杜鹃(映山红)群落,其中龟峰山风景区有集中连片原生态古杜鹃10万亩。

矿产资源

麻城共探明地下矿藏有铁矿、铜矿、花岗石矿、大理石矿等。其中饰面花岗石储量5亿立方米,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经开发的有白鸭山矿,位于南湖街道,矿区面积60平方千米,资源储量1亿立方米,探明基础储量903.7万立方米,年产量22万立方米。

水资源

麻城建有浮桥河、三河口、明山等大型水库3座5.25万亩,大坳、碧绿河、大旗山等中小型水库256座6.05万亩,还有数百座塘坝,总水域面积45.1万亩。

人口民族

2016年末,麻城总户数401669户,年末户籍总人口1169509人,户籍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人口621608人,女性人口547901人;户籍人口按地域分,城镇人口216188人,乡村人口953321人;按常住地分,全市常住人口88.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7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5.1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078人,人口出生率为12.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5‰;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02,符合政策人口生育率97.11%。
2011年末,麻城以汉族为主,占99.9%;有壮族、土家族、苗族等27个民族,占2%,超过20人的有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4个民族,其中壮族4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8%;土家族41人,占16.4%。
2016年末,麻城市辖区总人口116.34万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6.32万人,占99.9 %;有壮族 、土家族 、苗族等27个民族,共250人,占2‰,超过20人的有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4个民族,其中壮族4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8%;土家族41人,占16.4%。

经济

综述

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66.27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比2015年,下同)增长7.9%,增速高于黄冈市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4.2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9.94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2.11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21.24:42.54:36.22调整为20.4:41.3:38.3,与2015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47.2%。
2016年,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6%,金融业增长17.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9%,房地产业增长7.3%。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增长10.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99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5元,增长9.8%。

第一产业

麻城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生猪、牛、羊、茶叶、板栗、中药材、蚕茧、蔬菜、淡水鱼类等。特色农业荣获“中国菊花之乡、中国茶油之乡、中国板栗之乡”。拥有杜鹃花、福白菊、山茶花、玫瑰花、杏花等“五朵金花”。
2016年,麻城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95.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比2015年,下同)增长4.32%,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产值45.73亿、2.22亿、39.34亿和6.1亿元。实现农业现价增加值64.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77%;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9.54亿、1.56亿、26.3亿和5.18亿元。
2016年,麻城农作物播种面积164.7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8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2.7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61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千公顷。
2016年,麻城粮食总产量48.86万吨,同比减产7.28万吨。其中夏粮产量6.25万吨,同比增产773吨;秋粮产量42.61万吨,同比减产7.35万吨。油料作物产量10.07万吨,同比增加380吨,其中花生产量4.12万吨,同比减产1328吨;油菜籽产量5.7万吨,同比增产1745吨。棉花产量4039吨,同比减产1650吨。
2016年,全市当年造林面积5.95万亩;当年新增和改造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0.33万亩,蔬菜总产量52.34万吨,同比减少16.2万吨;当年新建和改造油茶基地面积1.8万亩,油茶籽产量1.4万吨;当年新建和改造板栗基地面积1.1万亩,板栗产量1.7万吨;茶叶产量3098吨。
2016年,麻城生猪出栏80.39万头,同比下降6.27%;牛出栏19.36万头,同比下降1.02%;羊出栏19.75万只,同比增长0.52%;猪肉产量6.43万吨,牛肉产量2.86万吨,羊肉产量4199吨;全年生猪存栏达到69.62万头,牛、羊存栏分别为28.76万头和27.22万只;当年渔业养殖面积9865公顷,水产品产量3.04万吨。

第二产业

麻城工业形成了汽车配件、治金机械、花岗石材、电力能源、医药化工“五大集群”。汽车配件成为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麻城是“中国花岗石之乡”。
2016年,麻城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含上年度入库21家),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282家(月报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22.6亿元,同比(比2015年,下同)增长10%;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轻工业产值91.1亿元,增长1.3%,重工业产值331.5亿元,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2.3亿元(平台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分三大门类看,採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3%,製造业增长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6%;私有企业增长11.3%,股份制企业增长1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2.2%。
2016年,麻城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5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0.9%。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1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96亿元,同比下降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5.4万平方米。
麻城经济园区一览表
白果镇石材园区
宋埠镇工业园区
龙池商贸物流园
麻城中部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
大别山电厂循环经济工业园
中馆驿镇低碳产业园
麻城经济开发区
鼓楼小河头工业园
-

第三产业

截至2015年,麻城建有中部商贸物流城、大别山农资农机农产品大市场;麻城商贸步行街、融辉商业街等两条商业街;黄商麻城购物中心、麻城中百仓储购物广场、黄商百货麻城商场、融辉购物广场等四大购物中心;鄂豫皖农商大市场、五金机电大市场、蓝翔农商物流港正在建设之中。
2016年,麻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75亿元,同比(比2015年,下同)增长1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50.04亿元,同比增长17.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乡村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0.6亿元,同比下降1.7%。按消费类型分,限上单位餐饮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25.9%;商品零售额46.9亿元,同比增长17.4%。
2016年,全市外贸出口企业13家,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753万美元,同比(比2015年,下同)下降45.8%;实际利用外资5454万美元,同比增长8.8%。
2016年末,麻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4.89亿元,比年初增加50.5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5.44亿元,比年初增加31.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7.31亿元,比年初增加32.96亿元,比年初增长20.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2.7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3.6亿元。国内旅游人数670.1万人,同比增长39.6%,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37.8%。

社会事业

城市建设

2016年,麻城城建维护资金达到96778万元,比上年净增8549万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6.38平方公里;全年城市道路面积达到686.8万平方米,同比净增8.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道路长度达135公里,同比净增4公里。
2016年,麻城城市供水总量达到3090.27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1205.5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5018.4吨;新增供水管道18.9公里,达到429.46公里;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54辆,出租汽车352辆。
2016年,麻城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45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6.56%;城区公园绿地面积新增10.5公顷,达到288.5公顷;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26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9.49万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8%。

教育

2016年末,麻城各类学校432所,其中普通中学37所,国小237所,幼稚园155所;在校学生总数133169人,其中女生58087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221人,国小在校学生54951人,在园幼儿30217人;全市在岗专任教师8600人;全市高考报名人数6220人,大专及以上上线人数6061人,其中本科3285人;全市大专及以上录取人数5919人,其中一本录取1013人。
主要中学一览表
麻城市第一中学
麻城市第二中学
麻城实验高中
麻城市第三中学
麻城市第五中学
-

科学技术

2016年,麻城共申报各类科技计画项目5项;专利申请量438项,其中发明50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产值99.8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13.8%。

文化体育

2017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量为17.2万册,全年各类艺术表演观众人数32.5万人次;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达到97.9%;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达到98.7%;有线电视用户15.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5%。

医疗卫生

2017年全市共有各类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22家;卫生机构床位数4356张,其中医院3188张,卫生院1168张,医院病床使用率90.2%;全市卫生从业人员42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00人,注册护士1870人;传染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586.0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01‰。
全年参加体育比赛75万人次,体育运动获地区以上奖牌33块,当年输送体育人才2人。
2019年4月28日至29日,湖北省创卫办考核组对麻城市进行创卫技术评估,认为麻城市达到湖北省卫生城市标準基本要求。

人民生活

2016年,麻城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9元,同比增长9.01%,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4元,增加2225元,增长9.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651元,比上年增加810元,增长8.2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00元,增长9.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00元,增长9.37%;城镇居民恩格尔係数35.84%,农村居民恩格尔係数39.35%。当年脱贫人数为54469人。

社会保障

2016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0.9万人。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38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9.2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8.3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医疗保险106.42万人,其中城镇医疗保险参保18.45万人,新农合参保87.97万人。年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44236人,其中农村35794人;当年因灾救济8.2万人。全年登记结婚对数8650对,登记离婚对数1395对。
天景山漂流天景山漂流

交通

综述

麻城区位示意图麻城区位示意图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大别山中段南麓,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和湖北省政府规划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境内有“四高”(大广高速、麻武高速、麻竹高速、麻阳高速)“三铁”(京九铁路、沪汉蓉铁路、汉麻铁路)“两站”(麻城火车南站、麻城动车北站),106国道纵贯南北,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横穿东西。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80公里,阳逻深水码头70公里。
2016年,麻城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435.1公里,同比新增131.5公里;年末运营车辆数达到1928辆,公路货运量407.2万吨,公路客运量392.5万人次。铁路通车里程169.4公里,其中沪汉蓉快速铁路81公里;铁路客运量533万人次(其中麻城北站280万人次),铁路货运量32.1万吨。

公路

据2017年5月麻城市政府网信息显示,麻城公路密度达到107.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架设,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动脉,以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四通八达的交通公路网路。
  • 高速公路
麻城境内有已建成的大广高速公路、麻武高速公路两条高速公路,呈“十字型”交汇,通车里程达129公里;还有麻竹高速公路(6公里)、麻阳高速公路(16公里)高速等。
高速交汇高速交汇
  • 普通公路
国道1条,G106京广线小界岭至新洲余家寨全长89.453公里。
省道4条,总长147.259公里。S203长三线麻城长岭关至罗田段,全长46.294公里。S206麻新线麻城至罗田新桥段,全长40.861公里。S309胜麻线罗田胜利至杨眉河段,全长54.777公里。S304宋长线麻城宋埠至蝴蝶河段,全长5.327公里。
农村公路4023公里(其中县道15条324公里,乡道227条1191公里,村道1421条2508公里)。

铁路

麻城有京九(58.5公里)、汉麻(29.9公里)、沪汉蓉(81公里)三条铁路线,通车总里程169.4公里;京九铁路设麻城南站和沪汉蓉铁路设立麻城北站两个二级火车站,日停靠旅客列车131趟。随麻安(随州至麻城至安庆)铁路已列入省近中期规划。
合武高铁合武高铁

历史文化

移民根源

麻城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是巴蜀公认的“祖籍圣地”,在中国移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从元朝末年到清朝中期,麻城持续了500多年浩浩蕩蕩的移民史,成为“湖广填四川”移民的输出中心,使得川渝地区迄今有6000多万麻城移民后裔,每年来麻城孝感乡寻根问祖的川渝人士络绎不绝。麻城移民文化滋养了川渝文化,磨砺了川渝精神,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精彩篇章。

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一览表
东路花鼓戏
东路花鼓戏起源于鄂东,形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红安、浠水、黄冈一带,位于大别山南麓,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稀有地方剧种,其唱腔丰富、旋律优美、表演逼真、风格独特,是艺术潜力极大、民众基础深厚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种,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曾在武昌洪山宾馆观看东路花鼓戏《杜鹃山》。
麻城民歌
麻城民歌刚柔相济,曲调优雅,以“三百六十调”最为闻名;包括号子、山歌、田歌、牧歌、小调、风俗歌、灯歌等。山歌包括四句式、五句式和鱼咬尾式三种,调子有正板、慢板、快板三种。牧歌歌词有《三百六十调》中现成的,也有即兴现编的,内容有插科打诨的,有体现机智的,有怀古咏物的,也有表现男女爱情的。近年来,麻城着力挖掘民歌资源,正在积极争创“中国民歌之乡”。
麻城花挑
麻城花挑是湖北省独具风格的民间歌舞之一;相传在唐代兴建“双庙观”后,在每年正月十五、五月十八的盛大庙会上,当地百姓创造了花挑歌舞。舞蹈动作主要有掂步、秧歌步及其他动作。在服饰上,花旦穿花衣和绿裤,腰系红绸飘带;男丑穿花衣褂和大脚裤,手拿一副竹板;女丑身穿大连襟衣服,耳坠胡萝蔔,手拿破蒲扇。花挑唱词有固定的,也有即兴创作的。唱词每句七字,每段五句,加上一问一答两句,称之为“抢八句”。2006年,麻城花挑入选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叉灯
叉灯流行于福田河两路口一带,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多为节日演出。一般15人表演。一人手举伞形灯,位于舞台中央,其余男女各半围成圆圈,男的手拿竹板,女的手握方巾。先是举灯者边舞边念快板,其他男女绕其旋转。然后,举灯者念完快板词抛腔,众男女接腔小跳,转身亮相造型。基本步伐是半蹲行步和小跳步,造型有“犀牛望月”、“丹凤朝阳”等。叉灯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多为谈玄逗趣之类,有固定词,也有即兴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叉灯经过艺术加工搬上大众舞台。1956年,麻城叉灯参加全省民间歌舞会演荣获二等奖。
连响舞
连响舞是流行于麻城各地的一种歌舞,其主要道具是用竹子、铜钱做成的“连响”。道具製作方式是,取三尺长竹棍,在竹棍两端的节与节之间破成对称小口,穿上铜钱即成。舞蹈时,敲打连响,沙沙作响。连响舞表演人数不限,男女各半,舞时每人拿一根连响,敲打左右手臂、腿脚,并按节奏作跳、走、进退、转弯、穿花等动作造型,以锣鼓、二胡等器乐伴奏。
採莲船
採莲船,是用竹篾彩纸扎成纸船,一人扮成美丽少女于船中,一人扮成艄公手握撑船竿。在锣鼓声中,艄公作撑船状。彩船绕场旋转。跑三圈后停下,艄公撑竿摇动,彩船作水中蕩漾状。锣鼓停止,一人领唱,众人接腔。唱词多为喜庆祝贺之语,大多于春节元宵时表演。
蚌精舞
蚌精舞,用竹篾纸布编扎成两片蚌壳,一表演者扮成美丽少女于蚌壳中(为蚌壳精),另一表演者扮成渔翁,手持鱼网,作理网、撒网状。表演时,在锣鼓声中,蚌壳精手握两片蚌壳一张一合,凝眸渔翁;渔翁一边注视蚌壳,一边撒网,欲捕蚌壳精。如此反覆兜圈子,直至渔翁将蚌壳精捕获。
狮舞
麻城狮舞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民国。“青狮跳一跳,胜似打清醮。”狮舞是平安的象徵,现一般在春节期间巡迴表演,祝福人们新年幸福吉祥。狮舞出入由锣鼓、灯笼开道,场面壮观,每到一户人家,都要鞭炮相迎,十分热闹喜庆。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一览表
蔡家山古窑
蔡家山古窑位于麻城歧亭镇西北10公里处。该古窑还保留传统方式拉坯、传统大龙窑烧制的窑厂。于宋代由蔡姓人在此建窑。在明代就建有陶器厂。该窑能生产数百种日用陶器、陈设陶器。产品在1979年湖北陶瓷质量评比中,被定为特级产品,并誉之为“湖北真陶”。蔡家山窑以“描金刻花陶”的花货闻名。蔡家山工匠生产的色釉描金釉,用铅和不同的陶土配製而成,有红、黄、黑三色,也称红釉、黄釉、黑釉。蔡家山窑採取刻画与描金结合的刻陶装饰方法,主要部分以划花剔地的阳纹为主,次要部分以刮花阴纹作陪衬,主次分明,题材多反映花鸟虫鱼,汉纹卷草。这一特色使蔡家山陶器在湖北别具一格,并影响湖北半个制陶业。
粟山岗遗址
粟山岗遗址,位于麻城龙池桥街道松鹤村。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墩,南北长120米,东西宽60米,高出地表1-3米。暴露遗物有陶器和石器两大类。陶器有泥质磨光黑陶曲腹杯、彩陶高柄罐形鼎、镂孔豆、孟、甑、纺轮等。石器有石斧、矛、镞等。谢家墩遗址,位于宋埠大胜山村谢家墩垸,距宋埠4公里。遗址成长方形,高出地表3-9米,总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器形有夹砂陶平折沿陶盆、麻面实心陶球、小口高颈陶罐、弦纹缸、陶环、陶钵等。器物纹饰有弦纹、绳纹、镂孔和附加堆纹等。专家考证,属新石器龙山文化,含有屈家岭等早期文化因素,为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地。
白骨墩楚墓
白骨墩楚墓,位于宋埠镇大胜山村,古墓共6座,出土文物262件,其中陶器109件,有鼎、敦、壶、罐、豆、纺轮等;铜器142件,有剑、矛镞、马衔、鼎、壶等。墓葬均为长方形坑竖穴墓,棺木以悬底弧棺为特点。据专家考证,该墓与江陵楚墓、黄冈月儿沖墓为同时代墓葬。

方言俚语

麻城市地处湖北省东北角,根据全国方言区的划分,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片。
因为国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麻城话和国语相差不是很大,说麻城话的人和说国语的人交流不是很困难。但麻城话又有其独特之处,在语音、辞彙和语法方面都与国语有不同之处。
麻城话与国语的最大差别主要在语音方面,语法方面不是很明显。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麻城话和国语在语音方面的区别。
一、声母,总体而言,国语里有的声母在麻城话里都有,而且发音都差不多。像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等发音都有,也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清音和浊音。
麻城话的声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国语里辅音[η]不作声母用,但在麻城话里[η]作声母很常见。如:"我"在国语里就读作:[ηo],"爱"读作[ηai],"女"读作[ηǚ]。
2、麻城话区分n和l。如:"泥"读作[ni],"娘"读作[niang],"牛"读作[niong]。但有一部分字中,[n]读作[l]。如:"南"读作[lan],"那"读作[la],"难"读作[lan],"内"读作。
3、通常情况下,麻城话区分f和h。如:"哈"读作[ha],"合"读作[he]。但在国语里h和u拼的情况下,麻城话里h全读作[f]。如"虎"读作[fu],"胡"读作[fu],"花"读作[fa],"黄"读作[fang],"回"读作[fei]。其中也有个例外:国语里读[huo]这个音,在麻城话里[h]还是读[h],只是读音变成[ho]。如:"活"读作[ho],"火"读作[ho]。
4、麻城话在通常情况下区分z和zh。如:"走"读作[zou],"在"读作[zai],"造"读作[zao],"找"读作[zhao],"占"读作[zhan],"只"读作[zhi],"周"读作[zhou]。但有些国语里的[zh]音,在麻城话里读作[z]。如:"摘"读作[za],"骤"读作[zou],"增"读作[zen],"装"读作[zang]。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国语里有的[zhu]这个音,在麻城话里有两种读法,一种读作[zhou],如"竹"读作[zhou],"逐"读作[zhou],"祝"读作[zhou];另一种读作[gü],如"朱"读作[gü],"主"读作[gü],"住"读作[gü]。
5、在通常情况下,麻城话区分c和ch。如:"草"读作[cao],"菜"读作[cai],"从"读作[cong];"沖"读作[chong],"查"读作[cha],"抽"读作[chou]。但有些时候,国语里读[ch]的某些音在麻城话里读作[c]。如:"拆"读作[ca],"柴"读作[cai],"产"读作[can]。还有另外的特例,国语里[chu]这个音,在麻城话里读作[kü]。如:"出"读作[kü],"处"读作[kü]。
6、在通常情况下,麻城话区分s和sh。如:"撒"读作[sa],"丝"读作[si],"三"读作[san];"少"读作[shao],"舍"读作[she],"深"读作[shen]。但有的情况下,国语里读[sh]的音在麻城话里读作[s]。如:"山"读作[san],"双"读作[sang],"晒"读作[sai]。还有另外的特例,国语里[shu]这个音,在麻城话里读作[fü]或[shou]或[sou]或[chou]。如:"书"读作[fü],"树"读作[fü],"输"读作[fü];"熟"读作[shou],"叔"读作[shou],"属"读作[shou];"梳"读作[sou],"数"读作[sou],"蔬"读作[sou];"束"读作[chou]。
7、国语里[y]这个音,在麻城话里大部分读[y],但有一部分读作[r]。如:[yong]读作[rong]:"用"读作[rong],"勇"读作[rong];[yuan]读作[ran]:"袁"读作[ran],"元"读作[ran];[yun]读作[ren]:"云"读作[ren],"允"读作[ren];[yue]中一部分读作[yo],一部分读作[ra]:"约"读作[yo],"岳"读作[yo];"月"读作[ra],"越"读作[ra]。
二、韵母
1、国语里有的韵母,麻城话里大部分有,但麻城话里缺少üe,ün这几个韵母。在国语里读[üe]的在麻城话里读作[a]或者[o]或[e],如:"越"读作[ra];"跃"读作[yo];"决"读作[zhe]。[ün]读作[en],如:"云"读作[ren],"军"读作[zhen]。
2、虽然麻城话里有a和e这两个韵母,但发音与国语里不同。a通常发作[A],发音部位比较靠后;e通常发作[ê]。
3、麻城话里有介音[i],例如:"先"读作[xian],"边"读作[bian],但大多数时候没有介音[u]。通常情况下,国语里声母、介音和韵母相拼的音节,在麻城话里只用声母和韵母相拼。如:"段"读作[dan],"团"读作[tan],"换"读作[fan]。只有在g和k后可带介音[u]。例如:"关"读作[guan],"宽"读作[kuan]。
4、国语里j、q、x和üan相拼的情况,即[juan]、[quan]、[xuan],在麻城话里分别读作[zhan]、[chan]或[qian]、[xian]。例如:"卷"读作[zhan],"权"读作[chan],"全"读作[qian],"选"读作[xian]。
5、在麻城话里只有后鼻韵母[ang]和[ong],没有[eng]和[ing]。在国语里读[eng]、和[ing]的音都读作[en]和[in]。例如:"增"读作[zen],"成"读作[chen],"听"读作[tin],"应"读作[yin]。只有[feng](风)例外。
三、声韵配合
在国语里j、q、x能与ü相拼,g、k、f不能,而在麻城话里g、k、f能拼,j、q、x不能拼。例如:"住"读作[gü],"区"读作[kü],"许"读作[fü]。
本文所说的麻城话主要是指麻城市区及旁边的南湖办事处等地方使用的方言,各乡镇及山区方言各稍有不同,在此不一一介绍。

名优特产

麻城特产丰富。境内土特产品有麻城肉糕,福田白菊,麻城油麵,乘马岗花生,黄土岗金丝瓜鹹菜,阎家河莲藕,野生茶油,盐田河板栗,龟山蚕茧,木子店老米酒,中馆驿空心面,绿壳鸡蛋,康王寨天麻,三河黑木耳,龟山、林店绿茶,黑山羊,野生葛粉,浮桥河鳜鱼、匙吻鲟,麻城老米酒,麻城糍粑等。其中,麻城福田白菊、麻城茶油、麻城黑山羊、木子店老米酒、麻城鱼面(俗称垂鱼)、龟山岩绿被列入国家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风景名胜

综述

麻城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自然景观有古代闻名的“三台八景”,当代新建的龟峰山风景区、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浮桥河生态旅游区、孝感乡都、移民文化公园等。人文景观有史前文化遗址、古战场遗址、关卡寨堡遗蹟、歧亭杏花村、阎河钓鱼台、柏子塔、帝主庙、钟鼓楼、孔庙、周道一禅师塔、古孝感乡遗址等。国家两条精品红色旅游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和“将军故里”在境内交汇,其着名景点有麻城市烈士陵园、乘马会馆、麻城县苏维埃县政府旧址、可新桥白骨塔、麻城博物馆等。

古三台八景

三台八景,据明代《黄州府志》和清代的《麻城县誌》记载:三台是白云台、雁台、钓鱼台。八景是:龟峰旭日、白臬飞泉、麻姑仙洞、柏子秋阴、凤岭朝云、万松古亭、桃林春色、龙池夜月。
白云台:位于市北仙居山,有石隆起,上平台,时有云气往来其巅,高瞻远眺,缥缈缤纷,相传为麻姑行游之所。
雁台:位于市东白枭山之南,有石平坦如席,释道一修真是山,早晚率动弥课颂于台上,梵语一声,群雁下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道力佛性作如是观。
钓鱼台:位于市风陂河,两水夹流,巨石突起于河中,纵横各丈许,明季邑人周柳塘建寨碧楼于台上,暇则垂钓其中,海内名士朝夕过从,称盛一时,迄今仅存遗址。
龟峰旭日:龟山峻极,高耸入云,顶望江河如匹练,而于凌晨观日出为奇,扶桑动摇,海水吞吐,金蛇万道,射目荡心,恰似泰山之观日出。
白臬飞泉:山顶有石壁,泉从罅出,稍下为石所截,激怒有声,啧玉溅珠,不可遏止,飞向半空,千丈一落,奇瀑也。
麻姑仙洞:洞在仙居山之腹。邑志记后赵麻秋建城时,督工子夜不辍,其女麻姑侧悯民工,伪作鸡声,冀父闻声罢役,久为,秋觉而笞姑,姑遂逃此修真。山半为静月寺,寺左边一亭,更上有洞,悬石支架,中空如室,底有一池,鱼游其中,背有平台,方广十笏,东南居峰护卫屏列,西北则烟云缭绕,弥望无际,四方名士,选胜来游者甚众,雅士留诗,代有所闻。
柏子秋荫:柏子塔在市东北二十里之九龙山,相传唐时所建,塔高九丈九尺,其顶覆以铁镬,有柏树盘生于中,每于立秋日午时,塔四面无影,夙传中洲有塔,每日中无影,论者谓土圭正景之义,兹塔独于立秋日无影,实为异事。
凤岭朝云:凤岭位于市西北十五里麻姑仙洞之侧,相传有凤集此,朝阳未升,晨霞初启,云蒸霞蔚,晴丝万缕,若烟非烟,似雾非雾,可与巫山神女峰比美。
万松古亭:亭在古县城西七里,昔县令张公毅植树万株于西岗,立亭其间以观风,宋苏子瞻过此,有诗且以名其亭。
桃林春色:桃林位之市东五里之桃林河,两岸多桃花,绵亘十余里,居民村巷,罗错其间,桃花盛开,红霞如锦,茅檐竹舍,掩映芳华。
龙池夜月:黑龙池在市东南三里许,池水清澈如碧玉,每值夜水轮涌,皎浩异常,人立池旁,清鑒毛髮,俨居玻璃世界。

主要景观

主要景观一览表
龟峰山风景区
龟峰山风景区,位于大别山中段,距武汉市百余公里、麻城市21公里。整座龟峰山由绵延的龟头、龟背、龟尾等山峰组成;全长16公里,宽7公里,最高峰海拔1320米,景区标誌性的奇特景—神奇的龟峰,是神秘宇宙恩赐给人类的自然瑰宝;它神形绝酷一只翘首苍天的巨形神龟,堪称世界地质奇蹟,被誉为“天下第一龟”,又称“长寿山”。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每年春天龟背岭上十万亩连片古杜鹃集中开放时,红花似海,蔚为壮观。曾被国家旅游局评为2014年国家生态旅游示範区。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品种之纯、花色之美,中国一绝,世界罕见。被授牌“中国映山红第一城”,“麻城红杜鹃”跻身“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行列。实现了“四季看杜鹃,麻城龟峰山”。
龟峰山风景区
麻城烈士陵园
麻城烈士陵园位于城区陵园路,是为纪念”黄麻起义”和缅怀鄂豫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修建的,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节点。国家AAAA级景区,该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湖北省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示範基地。
麻城市烈士陵园
杏花村风景区
杏花村风景区位于麻城市岐亭古镇旁,规划总面积9平方公里,国家3级景区、湖北旅游名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剎”于村庙。是湖广填四川时重要的移民集散地之一。主要景点有:杜牧广场、杏花古剎、歧亭三祠、三名士墓、东坡桥、方山亭、放生池、杏泉、杏花湖、桃林街仿古建筑群、杏园、杏花书院、农耕文化博物馆、九骡山摩崖石刻、石头娘娘庙、逸亭等。
麻城杏花村
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
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麻城市城区西北部,距市区4公里,是一个以森林观光、科普、涵养为主导,以休闲、度假、朝圣、寻根为辅的城市森林公园,是道教和佛教的圣地,是百鸟家园和天然氧吧。是国家4级旅游景区。其中,帝主庙、法华寺分别是麻城道教、佛教活动中心;白云台、麻姑仙洞、凤岭朝云同列入麻城“三台八景”。
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
麻城孝感乡文化园
麻城孝感乡文化园地处麻城市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1246亩,总投资12亿元,总体定位为“川渝老家、市民乐园、文化视窗、艺术殿堂、城市客厅”。採用鄂东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融入川渝符号,“麻城孝感乡”是全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湖广填四川”的故事源于此地,每年都有数千名四川重庆的麻城移民后裔回麻城孝感乡寻根祭祖。整个公园建筑採用鄂东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总体布局为“一环三轴五区十景”,其中以“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轴、科举文化轴、孝善文化轴和百家姓文化小镇为主题构架。
麻城孝感乡文化产业园
麻城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
麻城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麻城市阎家河镇柏子塔村境内,距麻城市区12公里。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据地质专家考证,九龙山形成于白垩纪时代1.4亿年前,因地壳运动而生成奇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九龙山由九条红石岩山岗蜿蜒伸展几公里;始建于唐代的柏子塔位于其中,立秋日正午四周无影,称为“柏子秋荫”。柏子塔已被国务院确立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主要景点有桃林春色、千年古塔、九龙寺、唐王洞、钓鱼台、李贽书院、明清古建筑原貌垸落、九龙湖水上中心等。
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

着名人物

主要人物一览表
李喆
梅希文
邓一光
刘昌国
严士健
王宣顺
张宏
冯世平
许援朝
郑勤
严智泽
闵成立
李庆星
邹永钊
江鸿海
胡立声
陈波
朱致平
张汉丞
彭桓武
吴兆泰
占钟廉
毛正坦
袁铣
鲁之裕
李中素
鲍世荣
刘承禧
梅之焕
刘侗
梅国桢
刘天和
邹普胜
阎伯玙
许世友
王宏坤
陈再道
王树声
王必成
李成芳
以上表格内容为部分人物:

城市荣誉

获得时间
获得荣誉
2018年
全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2018年
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2019年
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