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万杰医学院影像系

万杰医学院影像系

山东万杰医学院于1997年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学历文凭大专),2000年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统招大专)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历文凭大专)、计算机专业(学历文凭大专),2001年开设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统招大专),随着学院招生专业门类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于2001年5月正式成立医学影像系。2005年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下,专科层次的医学影像学专业转变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8年4月,教育部批准山东万杰医学院医学影像系设定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现已招收两届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万杰医学院影像系
  • 学校:山东万杰医学院
  • 开设时间:2000年
  • 制度:专科三年制

前进中的万杰医学院医学影像系

2008年12月,山东万杰医学院由山东鲁商集团接管,为了最佳化教育资源配置,突出医学办学特色,部分非医学专业停止招生,原属我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专业停止招生。目前,本系设有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专科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在校学生近600人。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山东省示範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
医学影像系设有影像专业教研室、影像基础教研室及医学影像实训中心,现有专职兼职教师81名,其中医学影像专业学术带头人2名,教授6人,副教授31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2%;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已趋基本合理。
医学影像系拥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附属万杰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数位化检查治疗设备,价值高达3亿元:最先引进中国第一台γ刀、质子治疗设备,64排螺旋CT、3.0T磁共振设备(MRI)、双板DR设备、800mA数字X线机等。通过临床实践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医学影像诊断、放射治疗、检查技术、设备安装维修等技术工作者,为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基地和优秀的带教人员。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系也购置了中、高频X线机设备、CR设备、数字影像工作站、模拟、数字电子电工实验设备等先进实验设备,与附属医院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分别在校内和医院设立了实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训、实习环境。
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的引领指导下,医学影像系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承担了本科和专科教育部、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二门专业课程教材的主编工作;承担省、部级教研课题三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一门;获得省部级教研课题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家核心专业杂誌发表论文多篇。2010年5月,学科带头人袁聿德教授带领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团队(本科)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管理机构设定

图片图片
一、行政机构
1.系主任办公室:全面负责影像系的各项日常工作。
2.系副主任办公室:负责影像系教学管理工作。
系副主任:陈海岩
3.系办公室:负责影像系办公室日常工作。
系办公室主任:黄亚勇
4.学生管理科:负责影像系的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
学生管理科副科长:杨海静
二、教学机构
1. 影像基础教研室:主要负责影像系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计画的制定和实施。
教研室主任:齐德明
2. 影像专业教研室:主要负责医学影像相关专业教学计画的制定和实施。
教研室主任:陈海岩
3.实训中心:主要负责影像系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计画的实施和影像系所属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实训中心主任:王哲
医学影像系目前开设三个专业: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三年制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

万杰医学院医学影像系专业设定

一、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套用”的原则,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设备管理工作以及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套用型医学影像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系统解剖学、生理学、断面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放射治疗剂量学、肿瘤治疗学、介入放射学。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医疗事业事业需要的,能够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高等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影像设备的构造和使用、医学影像成像基本理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等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实施各种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医学图像后处理能力。毕业后从事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等技能型人才。
主干学科:
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放射治疗剂量学。
本专业200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範专业建设,200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被评为山东省级精品课程。
三、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专科、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医学影像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保养及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
电子技术(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系统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学、PLC原理与套用、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微机原理与接口、自控原理与系统。
本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专升本考试 ,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连续多年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

万杰医学院医学影像系专业建设

山东万杰医学院于1997年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学历文凭大专),2000年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统招大专)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历文凭大专)、计算机专业(学历文凭大专),2001年开设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统招大专)(鲁教成字【2000】19号文和鲁教高字【2001】2号文)。随着学院招生专业门类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于2001年5月正式成立医学影像系。2005年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下,专科层次的医学影像学专业转变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8年4月,教育部批准山东万杰医学院医学影像系开设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现已招收两届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
2009年,为了最佳化教育资源配置,突出医学办学特色,非医学专业停止招生,原属我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专业停止招生。目前,本系设有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专科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在校学生近600人。
医学影像专业现已有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认可为省级示範专业建设,200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2010年,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一、专业优势与特色
1.淄博万杰肿瘤医院特色专科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山东万杰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斥巨资引进安装了我国首台伽马刀、PET;又引进了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四台、中国第一台质子肿瘤治疗系统;另外还购置了相当数量的ECT、3.0T磁共振设备(MRI)、64排螺旋CT等现代化数位化医学影像设备。培养了大量的放射检查、诊断和治疗高水平人才,为医学影像专业奠定了特有的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社会客观认可的环境基础。
2.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与特色专科附属医院优势相结合,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相长的特色
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建设目的是培养人才的,为将本专业建设好,必须具有既懂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先进教学理念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又要有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附属医院教学基地条件,而且二者紧密结合方可奏效。为此,在专业建设中,从教育部的医学影像学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引进了二位专业学科带头人。他们都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一版、第二版的主编。他们带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与附属医院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全面学习有关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制定了专业的建设方案,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可操作性的依据。与此同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又与附属医院联合建立了两个实验实训中心,双方工作人员联合承担专业课授课、带教实验、见习任务,逐步形成了学校与附属医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长的特色
3.医、工、理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医学影像专业的特色
众所周知,理、工、医、农等学科间严格分界曾视为现代科学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标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及向各学科的渗透,使学科间的严格分界逐渐被打破,不仅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而且新的交叉学科不断问世。显然,医学影像专业是理、工、医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套用性很强的学科。在高等学校中设立医学影像专业,就是为了培养能够驾驭这些先进数位化医学影像设备,更好的为临床诊断服务的人才。培养人才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具有驾驭这些先进的现代化的医学影像设备、为病人进行检查、治疗的专业操作能力上。基于这一认识,使这一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计画和骨干课程组成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体,更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和最大支撑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建立“以老带新”的培养年轻教师制度
主要包括:①老教授带新教师撰写教案、听课指导、帮助做预示实验。学校每年给每位带教年轻教师的老教授30学时工作补助以示鼓励,现已有7名年轻教师获得了“以老带新”机会;②具有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资格的教授带年轻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活动,引进的二位学科带头人是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十五”、“十一五”《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两本本科、专科教材主编(第一版、第二版),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出资让两位年轻教师当两位主编的教材编写秘书,参加教材整个编写过程,提高年轻教师的教材编写能力;③学科带头人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吸收年轻教师参加锻鍊,提高其研究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有计画地送出临床课年轻教师到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带薪进修,专业基础课教师到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做短期进修。
根据国家对医学院评估标準要求,临床教师专业操作能力必须是省三级医院(甲、乙)水平,为此根据年轻教师数量,制定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放射治疗计量学》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进修计画,每人进修半年,现已有3人完成进修任务,另有4名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到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做短期学习进修。
3.鼓励年轻教师报考研究生(含在职培养)
鼓励年轻教师报考研究生,提高专业理论、实践水平。学校人事处签订读研协定,研究生毕业后返回学院工作的,连续计算工龄,报销部分费用,现已有6名年轻教师攻读研究生。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成像理论》,讲授以套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在结业考试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培养的力度。
2、专业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以X线肢体位置摄影方法和影像质量分析为重点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改变传统的课程考试形式单一、用一张试卷简单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通过提高实验实训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对考试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建成数字影像工作站基础上,提高学生阅片能力和书写诊断报告的能力,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
四、教材建设
本专业的二位学科带头人,分别承担了“十一五”期间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第二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版)的主编,并于2009年5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其中一位学科带头人承担了《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另外,二位学科带头人还承担了上述两门本科教材的主编,现已出版。
五、教学和科学研究
(一)教学研究
1、由学科带头人李月卿教授主讲的《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于2006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
2、由李月卿教授承担的“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已于2008年12结题。
3、2009年6月,由袁聿德教授承担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探讨”校级课题结题。
4、2010年5月,我系申报的2009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改革,获準立项。
(二)科学研究
1、仲为武讲师承担的“三维牵引床控制系统设计”课题已于2008年4月通过鉴定。
2、路心水教授承担的市级科研课题“核磁共振实验装置研究” (2万元课题经费),于2008年12月通过鉴定。
六、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医学影像专业培养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操作能力所需要的设备,大都是先进的数位化医学影像设备,价格昂贵。为此确立了购买用于专业建设的大型设备时,树立学校与附属医院兼顾的思想。自2006年至2010年先后购置了3台大型X线机、1台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1台雷射相机、一套数位化影像工作站系统,在校内建设成专业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心;购置1台飞利浦双板DR、1台64排螺旋CT、1台3.0T磁共振设备在附属医院原有设备基础上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诊断见习、实训中心,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

师资队伍

医学影像系现有专职兼职教师81名,其中医学影像专业学术带头人2名,教授6人,副教授31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2%;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已趋基本合理。
聘请医学影像学院士刘玉清院士、18位国际放射治疗专家为医学影像专业客座教授。
一、袁聿德教授
男,大专学历,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共党员,1938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1960年8月毕业于曲阜师範学院物理系,长期从事医学物理和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和研究工作。1983年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988年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0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九五”重点专业泰山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科带头人,1992年晋升教授,1999年任国家卫生部医学影像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统编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X线摄影学》、《X线暗室化学》等的主编,2000年任全国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研究分会的常务理事。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厅局级科技奖6项。曾在《中华放射学杂誌》等杂誌上发表40多篇论文。曾任《中华放射学杂誌》四、五、六届常务编委,现任第七届资深编委;曾任泰山医学院学报主编,现任泰山医学院学报编委,国外医学影像学分册编委。现任山东万杰医学院长顾问、医学影像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主讲《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
二、李月卿教授
女,大学本科学历,硕士生导师、教授,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员,1945年3月生于浙江宁波;1969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学专业;1998年被评聘为“医学影像与核医学”学科硕士生导师。2002年以来主编并出版教材3部:《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第一版、第二版)(卫生部规划教材,专科),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第一版、第二版) (本科)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第一版、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目前承担教育部“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本科)主编。
主讲《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2006年《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三、齐德明高级讲师
男,1969年2月出生,高级讲师,医学影像系影像基础教研室主任。山东师範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又在山东理工大学进修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历。现已获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曾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和优质课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多篇。
研究方向:电力电子、电子技术。
四、姜雯高级讲师
女,1969年9月出生,高级讲师,医学影像系影像基础教研室教师。毕业于曲阜师範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多篇。
外聘专家教授:
刘玉清院士,男,1923年生,1948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医科大学影像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院士曾任阜外医院院长、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放射学杂誌等18种杂誌资深编委、名誉主编;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共发表论文270余篇,50%发表于中华放射学杂誌上;发表8部放射影像学专着;参编17部着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