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湖南工大”,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湖南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湖南省2011计画,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

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创办的株洲师範学校;1979年株洲基础大学创办,1985年更名为株州大学,1989年更名为株洲工学院;2001年、2004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先后併入株洲工学院;2006年2月,株洲工学院、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合併,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共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3853.7亩,馆藏图书242.5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共有全日制学生3119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70人;共有教职员工2370人,专任教师1822人;设有 22 个教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开办73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7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0个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9个
  • 主管部门:湖南省
  • 学校官网:http://www.hut.edu.cn
  • 中文名:湖南工业大学
  • 外文名: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简称:湖南工大·HUT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工科
  • 属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湖南省共建高校(2018年)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
    湖南省2011计画(2014年) 
    湖南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谭益民 
    校长:谭益民
  • 本科专业:73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院系设定: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
  • 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 校歌:《湖南工业大学校歌》
  • 院庆日:9月28日
  •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88号
  • 院校代码:11535
  • 主要奖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 知名校友:周伯华、刘镇武、张永双、洪涛、李晟、卢正雨等

历史沿革

合併之前

  • 株洲工学院
1979年4月,株洲基础大学创建。
1985年3月,株洲基础大学更名为株洲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校史沿革湖南工业大学校史沿革
1986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株洲大学的基础上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本科)。
1987年12月,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
1989年6月,国家教委发文,将“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正式定名为“株洲工学院”,具有包装特色的四年制本科高等学校。由中国包装总公司和湖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国包装总公司为主。
1995年,学校作为首批试点的院校,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
  • 湖南城市建设学校
1984年,株洲市城建电视中专创建。
1988年,更名为株洲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中专。
1992年,更名为湖南城市建设学校。
  • 湖南省财会学校
1980年,株洲市财政会计学校创建。
1986年,更名湖南省财会学校。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1959年,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开始筹建。
学校大门学校大门
1960年1月,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正式创建,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61年3月,长沙有色冶金学院147名学生转入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编为三个大专班。
1962年9月,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更名为株洲有色金属学校。
1969年7月,冶金工业部下文,将株洲有色金属学校下放由湖南省冶金局主办,601厂管理。
1971年6月,湖南省革委会批准株洲有色金属学校复办,更名为株洲粉末冶金学校。
1978年8月,湖南省革委会发文,株洲有色金属学校更名为株洲冶金工业学校,由省冶金局和株洲市双重领导,省冶金局主管,601厂代管。
199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南冶金职工大学(1998年创建)併入株洲冶金工业学校,升格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更名为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湖南省教育厅。
  • 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1959年,株洲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
1973年1月,株洲市革委会决定成立株洲市教师辅导站,属市办中学一级机构。
1978年,更名为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
1990年,升格为株洲教育学院,隶属于株洲市政府。
199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文,正式确定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株洲教育学院。
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株洲教育学院更名为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湖南省教育厅。
  • 株洲师範学校
1958年,株洲师範学校开始创建。
1959年5月,被列为湖南省属三十二所中等师範学校之一。
1978年8月,恢复招生并开办大专班。
1999年6月,併入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合併以后

2001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併入株洲工学院,变更为株洲工学院科技学院,是株洲工学院的独立学院。
2003年9月2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决定以株洲工学院、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校合併为基础,筹建湖南工业大学。
图书馆图书馆
2004年8月,又合併原湖南省财会学校,将该校所有资产划归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使用和管理(北院)。
2006年2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株洲工学院、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合併,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
2008年,湖南工业大学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2009年,湖南工业大学与英国伍斯特大学进行合作办学专科项目,获得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获批项目分别为艺术设计、市场行销、会计3个专业。
2010年,湖南工业大学以优秀成绩通过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
2012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权。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新校区完成全部主体工程的建设,成为湖南省高校校园连体面积最大的校区。
2015年10月,设立“高分子包装材料与技术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月,与中车株洲研究所联合成立湖南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2016年7月,原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的生物系与化学系组建“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冶金工程学院更名为“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原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的通信工程划归电气学院,计通学院更名为“计算机学院”;财经学院与商学院专业调整,财经学院更名为“经济与贸易学院”,原思政部改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个别专业专业转入交通工程学院,同时新设创新创业学院。原研究生部正式更名为“研究生院”。设立“南京包装研究院”。
2018年1月13日,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慧学院揭牌仪式暨人工智慧与工业网际网路高峰论坛在株洲市举行。根据计画,湖工大人工智慧学院部分专业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招生。
2018年3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湖南工业大学。
2018年10月,学校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大门学校大门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初,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73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
包装工程、印刷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套用化学、生物技术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樑工程、岩土与城市地下工程、工程管理4个专业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学院
计算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体工程、网路工程、物联网工程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生物技术、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建筑学、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生态工程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科学计算、信息科学2个专业方向)、数学与套用数学(运筹最佳化、统计分析2个专业方向)、套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积体电路设计与套用、光电信息技术与套用2个方向)
商学院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行销、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文学
法学院
法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日语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
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表演
国际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会计(专科)、市场行销(专科)、艺术设计(专科)
交通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轨道交通装备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创新创业学院
--------------
科技学院
醴陵陶瓷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10个一级学科参加了本次学科评估,进入全国前70%的5个一级学科为:电气工程(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生物医学工程(C)、工商管理(C-)和设计学(C+);未进入全国前70%的5个一级学科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戏剧与影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高分子包装材料与技术工程实验室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冶金材料工程、岩土工程、刑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戏剧与影视学、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诉讼法学、数学、市政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设计学、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桥樑与隧道工程、企业管理、民商法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旅游管理、伦理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军事法学、经济法学、结构工程、教育政策与法规、技术经济及管理、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体与理论、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会计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法学理论、法律史、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车辆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包装工程(自主设定)、绿色包装与低碳管理(自主设定)、人居环境设计学(自主设定)、生态经济管理(自主设定)、网路化系统控制(自主设定)、冶金材料(自主设定)
专业学位硕士点:法律、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英语笔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农村发展、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物流工程与管理、音乐、广播电视、舞蹈编导、艺术设计
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370人,专任教师1822人,其中教授242人,副教授519人,博士37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人,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71人,16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4人进入省"百人工程",9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聘有两院院士6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唐未兵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唐未兵、刘跃军
全国优秀教师:刘初生、朱和平、黄贤明、刘亚云
湖南省教学名师:朱和平、胡立和、瞿遂春、刘亚云、王汉青
湖南省教学能手:钟泽辉、刘波、孙晓、荣曼生、张同标、彭利元、刘伟生、言岚、石纪虎、王志勇
湖南省优秀教师:明兴祖、肖伸平、聂毅、郝喜海、刘初生、瞿遂春
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王汉青、丁泽良、朱和平、汤建新、龙永红、李军林、张昌凡、郑坚、彭涛、蒋隆敏、陈艺锋
教学团队
级别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获批时间
国家级
包装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团队
朱和平
2010
省级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王汉青
2008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刘亚云
2008
包装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团队
朱和平
2010年
包装设计专业方向教学团队
朱和平
2009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2个、湖南省重点专业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湖南省精品课程19门;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湖南省基础课示範实验室实践教学示範中心6个、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湖南省“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15个。
学校风貌学校风貌
国家级特色专业:艺术设计、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印刷工程
湖南省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工业设计、包装工程、物理教育(师专)、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印刷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湖南省重点专业: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艺术设计、自动化、广告学、电子信息工程、语文教育(专科)、体育教育(专科)
国家级精品课程: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製造、单片机套用技术、数控加工技术
湖南省精品课程: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製造、现代设计史、空调工程、包装设计基础、数控技术、土力学、电磁学、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英语、健美操、田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动控制原理、设计策划与管理、线性代数、英汉笔译、C程式语言设计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包装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湖南省基础课示範实验室实践教学示範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现代传播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包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心、力学实践教学中心
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省印刷媒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同心湖同心湖
国家“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产品设计
湖南省“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产品设计、自动化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体适能康复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诊断科研平台建设项目、体质健康促进平台、土木工程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等
  • 教学成绩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共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0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3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部分教学成果奖项
成果名称获奖等级获奖年度
师专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
现代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重在学生能力培养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989年
教学领域中竞争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3年
师专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
高师本科课程设定与基础教育接轨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
现代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
高校电类专业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
以提升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6年
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6年
地方性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
本科教学工作自评自建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和实践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年
基于套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年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建有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箇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1箇中国包装总公司设计中心、3个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湖南省产学研基地、3个湖南省高校“2011 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建有包装研究院、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拥有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基地。
实验楼实验楼
科研平台类型平台名称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与生物纳米技术套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智慧型信息感知及处理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套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智慧型感知与网路化控制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高压水射流湍流套用技术及设备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
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
湖南省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
中国包装总公司设计中心
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设计专业中心
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交流控制与智慧型交通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工业厂房污染治理及装备研发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湖南省生态人居环境设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现代包装设计理论与套用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包装经济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现代包装设计理论与套用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湖南省产学研基地
湖南省高校“轨道交通自动化”产学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高校“新材料研发”产学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院士工作站
智慧型感知与信息处理
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
绿色化学及关键技术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何农跃)
高分子包装材料与技术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刘跃军)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40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71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2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191项。
学校牵头主持承担的“特殊室内环境净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产业化开发”项目,获2010年省科技厅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冬冷夏热地区节能关键技术与示範”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资助。学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2月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282万册,其中,中外文纸质图书212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8.3万册,电子图书62万册,常用中外文资料库65个,数字资源总量达30TB,自建特色资源库名人藏书室和包装文献阅览室。
  • 学术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型期刊( 双月刊),于1987年创刊。主要栏目有冶金技术、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套用技术等。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双月刊,获第二届湖湘优秀出版物称号,是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特色栏目有城市低碳经济研究、湖南作家作品研究、宗教文化艺术研究、湘东历史文化研究,常设栏目有法学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等,不定期地开设热点问题相关理理论研究。
《包装学报》
《包装学报》(《Packaging Journal》)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型期刊(季刊),于2009年10月创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设备及过程控制、运输包装、商品包装链循环、销售包装、绿色包装、文化与教育、发展论坛等。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与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套用科技大学、法国兰斯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係。

政学产研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与中国东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十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定,并组织11个项目负责人与株洲市有关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定;与株洲南车时代集团及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範区等中国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建立了全面合作关係。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主体部分为“莲蓬”造型。莲花是湖南省的省花,而做为孕育,呵护花籽的莲蓬,用来比喻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学院。莲蓬边缘围绕着莲子,象徵学院育人成材,桃李满天下的美圆愿景;同样预示出湖南工业大学多学科性的办学方式。莲蓬中间是古体“包”字,外框是人里面象是一个孩子,象徵学校象母亲一样爱护每一位学生,更显示出学院将延续一直以来以“包装设计”为特色的办学特点。五行之中,南朱雀代表红色。株洲位于中南并不位于正南。所以标誌颜色取紫红色。
校徽与文字校徽与文字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底长方形旗帜,中间印有黄色毛体校名,校名正上方配以黄色学校徽志。

文化精神

  • 校训
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对于学校学生,“厚德”就是要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础上,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从“博学”到“笃行”,主要是用来勉励莘莘学子的。学子们要在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
校训校训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它的基础首先是有“不同”,有了“不同”,经过交流、沟通和协调,才可能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表现出广博的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和而不同”之意首先是讲和谐,讲团结,讲大局;其次,在“和”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可以有独立的思考和思想,不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和创造,才能培养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和大师。
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实事求是地从学校发展历史实际出发,综合了学校各校区的办学传统、文化底蕴、办学特色和教育目标,立足了学校的新任务、新目标、新形象,能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体现了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概括了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了学校的独特气质和雍容高雅的名校风範。与此同时,校训大气、简练、通俗、易记。
  • 校风
明德、精业、求实、创新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合乎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然后必须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校园生活校园生活
“精业”,是“业精”转化而来。“业精”出自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可见,学习要在博的基础上求精,在精的基础上又不断的创新,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业精是博厚的继承和发展,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求新,体现一种求实创新精神。而“精业”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一种发展的求索之境,是在业精基础之上有着更深远的哲学意义和指导意义。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求真务实。它要求师生员工对工作、学习和生活要有认真、细緻、严谨、扎实的态度和作风。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术;以诚心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业;以执着不懈的精神来追求真理。反对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态度和轻率浮躁、疲塌懒散、急功近利的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扎实的功夫,在实中求业绩、求学问、求精进,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校园文化。
“创新”,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与学校创建湖南省一流、中国知名大学的现代办学理念一致,同时又与上面的“求实”形成一脉相传的意蕴。
校风“明德、精业、求实、创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推动学校统一办学精神的形成,促进办学特色氛围的形成,推动学校校园精神的形成。整体来看,校风精练、厚重,具有特色和个性。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职称
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谭益民
教授
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
刘扬
教授
党委副书记
韩清波
研究员
党委委员、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张昌凡
教授
党委委员、副校长、硕士生导师
罗定提
教授
李可兴
教授
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金继承
教授
党委委员、副校长
王利华
教授
范晓阳
教授
李若梅
教授、一级美术师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张亚东
教授

历任领导

株洲工学院历任党、政领导
职务姓名任期
中共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临时党委书记
陆江
1987.12-1989.6
中共株洲工学院党委书记
房守玉
1989.6-1994.8
何玉明
1994.8-1996.5
张晓琪
1996.5-2003.7
王汉青
2003.8-2006.7
株洲基础大学校长
张凯涛
1983.1-1985.11
株洲大学校长
张凯涛
1985.12-1987.12
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主任
邱纯甫
1987.12-1989.9
株洲工学院第一副院长
何玉明
1989.9-1991.10
株洲工学院院长
何玉明
1991.10-1994.7
张晓琪
1994.8-2006.3
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历任党政领导
职务姓名任期
中共株洲市教师辅导站党支部书记
刘述初
1972.初-1973.8
中共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党支部书记
李文宗
1978.5-1984.3
中共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
罗永虎
1985.8-1986.4
中共株洲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刘铁奇
1991.12-1994.11
中共株洲师範学校党支部书记
孟繁久
1978.11-1984.3
赵家耀
1984.6-1985.11
中共株洲师範学校党委书记
李运开
1986.9-1991.12
张巨源
1992.3-1994.12
彭雪开
1994.12-1999.6
中共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向绍祖
1999.7-2007.12
侯清麟
2007.3.28-
株洲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主持工作)
罗传卫
1959.9-1978.4
株洲市教师辅导站革委会主任
丁亚辛
1972.初-1973.8
李文宗
1973.8-1978.4
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丁亚辛
1981.6-1983.6
李开广
1986.4-1988.7
罗永虎
1985.8-1986.4
郑健豪
1988.7-1990.3
株洲教育学院院长
郑健豪
1990.4-1994.11
刘富喜
1994.11-1998.4
陈天星
1998.4-1999.6
株洲师範学校校长
文子奎
1966.4-1983.11
张巨源
1985.12-1992.3
叶震琪
1992.3-1999.6
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范进军
1999.7-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历任党政领导
职务姓名任期
中共株洲有色金属学校党总支书记
雷秀清
1960.2-1969.7
李为安
1963.6-1964.3
喻立清
1969.7-1970.11
中共株洲粉末冶金学校党总支书记
胡庆满
1971.12-1980.4
中共株洲冶金工业学校党委会书记
王叶华
1980.4-1984.9
彭代隆
1985.7-1998.8
中共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书记
彭代隆
1998.8-1999.7
周雄文
1999.7-2002.2
中共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书记
周雄文
2002.3-
株洲有色金属学校校长
苑洪波
1960.2-1964.12
智希言
1965.1-1966.1
许敦松
1966.1-1966.8
株洲有色金属学校革委会主任
田润科
1970.10-1971.9
株洲粉末冶金学校革委会主任
智希言
1971.9-1975.9
株洲粉末冶金学校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胡庆满
1975.10-1980.3
株洲冶金工业学校校长
王叶华
1980.4-1984.9
邹瑞芝
1984.9-1993.7
谭镜星
1993.7-1997.9
刘太刚
1998.1-1998.8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刘太刚
1998.8-2002.2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刘太刚
2002.2-2007.4
王汉青
2007.4-

杰出校友

注:杰出校友包括曾经在株洲基础大学、株洲大学、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株洲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科技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株洲粉末冶金学校、株洲冶金工业学校、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株洲教师进修学校、株洲教育学院、株洲师範学校、株洲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株洲市财政会计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株洲城建电视中专、株洲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学校、湖南省城市建设学校学习和工作过的师生员工。

政界

姓名
职务
刘镇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首任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周伯华
原湖南省省长,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龙岳辉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双全
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邝邹飞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
谭可敏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蒋湘晖
湖南省株洲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
贺庆华
海南省审计厅总审计师
陈位明
湖南省常德市审计局局长
夏文星
湖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倪文华
湖南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书法家
孙晓廷
湖南省株洲市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教育文化界

姓名
职务
张昌凡
湖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龚学余
南华大学副校长、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
易介南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
刘跃军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学位办主任
姚枝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徐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创作中心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主任

企业界

姓名
职务
周志军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总经理
黄靖
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建国
湖南华菱集团总经理
王日新
湖南东富集团总裁
李波
顺德金点子广告设计有限公司、麦肯力扬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捷豹数码图文製作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晓军
深圳华力包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邵林波
株洲市天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忠荣
株洲城发集团董事长
易佐
湘潭钢铁集团党委书记
李立
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国顺
株洲肯特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美和
株洲欧科亿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中国硬质合金协会理事
钟放平
新华联集团、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