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是2012年12月12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彦文、张向东、谭峰、高爽、刘彤。
基本介绍
- 书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
- 作者:刘彦文 张向东 谭峰 高爽 刘彤
- ISBN:9787302302711
- 定价:34.5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12
- 装帧:平装
图书简介
本书系统地描述了80X86微处理器结构、指令系统及彙编语言、记忆体储器及接口、输入输出及各种典型接口晶片的工作原理和套用,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介绍了典型接口晶片与微处理器的连线方法、微型计算机的实现技术和套用技术。在内容组织上,以8086相关知识为重点,同时对近年来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採用的新技术做了适当介绍;内容覆盖微型计算机技术主要知识点和该课程目前常用实验箱的全部实验知识点。全书实例和程式较多,图文并茂,讲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为便于读者学习,书中全部程式都加了相应的注释。
本书第1版发行以来,被多所高等院校偏重套用型的计算机、电子、自动化、通信等专业选为教材,并多次印刷。本次修订是在2006年第1版的基础上,参考了近年来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增加了一些新技术的介绍;结合编者近年来的教学科研实践,增加了一些套用实例;对第1版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重写了部分章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对于从事微型计算机硬体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以及自学者,本书也是一本较好的参考书和自学读物。
图书前言
本书第1版的作者,都参加了第2版的修订工作,作者分工与第1版时的分工基本相同,全书最后由刘彦文负责统稿。
本书第2版是对第1版内容的全面修订,在重写部分章节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一些近年来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所採用的新技术的介绍;增加了一些套用实例;对第1版出现的个别错误进行了改正;对书中程式部分增加了注释。
与第1版相比,第2版增加或重写了以下章节:
重写了1.2.1节,增加了1.2.2节部分内容;
增加了2.3节;
增加了3.3.5节;
增加了4.5节;
增加了5.3节;
增加了7.1.6节;
增加了8.2.5节;
增加了9.3.5节。
特别感谢李惠林女士,她参加了统稿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核实了许多图、表格和文字中的参数和内容,录入并校订了统稿过程中的修改部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感谢使用第1版教材的广大读者,也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袁勤勇编辑对第2版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
本书配套电子课件可向出版社索取。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且受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及时修改。
图书目录
第1章 微型计算机概论1
1.1 概述1
1.1.1 什幺是微型计算机1
1.1.2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2
1.2 Intel公司微处理器技术发展简介及微型计算机分类3
1.2.1 Intel公司微处理器技术发展简介4
1.2.2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5
1.3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6
1.3.1 汇流排结构6
1.3.2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功能7
1.3.3 微型计算机指令执行过程9
1.4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9
1.5 本章小结10
1.6 习题11
第2章 80X86微处理器结构13
2.1 8086微处理器13
2.1.1 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13
2.1.2 8086微处理器的引脚信号功能及两种工作
模式下的系统组成17
2.1.3 8086微处理器的汇流排操作27
2.1.4 8086微处理器的存储器和I/O组织33
2.2 80X86微处理器34
2.2.1 80286微处理器34
2.2.2 80386微处理器36
2.2.3 80486微处理器43
2.2.4 Pentium微处理器4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目 录 2.3 Intel体系结构微处理器的相关技术49
2.3.1 採用cache技术,克服存储器的瓶颈效应49
2.3.2 指令分支预测50
2.3.3 超顺序执行技术51
2.3.4 超标量流水线52
2.3.5 超执行绪技术和多处理器技术54
2.4 本章小结55
2.5 习题55
第3章 80X86指令系统和彙编语言58
3.1 定址方式58
3.1.1 8086的定址方式59
3.1.2 80386及后续微处理器与数据有关的定址方式65
3.1.3 80386及后续微处理器与转移地址有关的定址方式70
3.1.4 保护模式下的定址方式71
3.2 8086微处理器指令系统75
3.2.1 数据传送指令75
3.2.2 算术运算指令81
3.2.3 逻辑指令87
3.2.4 串处理指令90
3.2.5 控制转移指令93
3.2.6 处理器控制指令100
3.3 80X86增强和扩充的指令101
3.3.1 80286增强和扩充的指令101
3.3.2 80386增强和扩充的指令105
3.3.3 80486增强和扩充的指令110
3.3.4 Pentium增强和扩充的指令111
3.3.5 Pentium MMX指令集113
3.4 彙编语言伪操作114
3.4.1 彙编程式介绍114
3.4.2 伪操作114
3.4.3 指令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举例122
3.5 彙编语言语句格式123
3.6 彙编语言程式设计举例129
3.6.1 完整的彙编语言程式举例129
3.6.2 过程定义的方法132
3.6.3 循环、分支结构程式设计举例134
3.6.4 过程(子程式)设计方法举例138
3.7 DOS功能调用142
3.7.1 DOS功能调用142
3.7.2 DOS功能调用举例143
3.8 本章小结145
3.9 习题145
第4章 记忆体储器及接口151
4.1 半导体存储器151
4.1.1 概述151
4.1.2 RAM晶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典型产品153
4.1.3 ROM晶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典型产品161
4.1.4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168
4.2 半导体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172
4.2.1 8088/8086系统中的记忆体储器接口172
4.2.2 动态存储器的连线176
4.3 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系统组成178
4.3.1 32位存储器的组成179
4.3.2 64位存储器的组成180
4.3.3 不同位元组数据的访问控制182
4.4 cache与主存储器182
4.4.1 cache工作原理184
4.4.2 cache组织结构185
4.5 现代记忆体技术190
4.6 本章小结191
4.7 习题192
第5章 输入输出193
5.1 概述193
5.1.1 接口的功能193
5.1.2 接口与连线埠195
5.1.3 I/O连线埠的编址方式197
5.2 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198
5.2.1 程式控制传送方式198
5.2.2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203
5.3 PC I/O地址空间及基本输入、输出接口205
5.3.1 I/O地址空间205
5.3.2 PC I/O指令207
5.3.3 基本输入、输出接口207
5.3.4 地址解码器208
5.3.5 80386以上微处理器I/O指令及I/O地址210
5.4 可程式DMA控制器8237A(DMAC)211
5.4.1 8237A的结构和基本功能211
5.4.2 8237A的传送方式和传送类型217
5.4.3 8237A内部暂存器含义218
5.4.4 8237A的套用编程224
5.4.5 页面地址暂存器227
5.5 本章小结229
5.6 习题229
第6章 中断231
6.1 概述231
6.1.1 中断的基本概念231
6.1.2 中断处理过程232
6.1.3 中断优先权233
6.1.4 中断嵌套236
6.2 8086/8088中断及中断处理基础237
6.2.1 8086/8088的外部中断237
6.2.2 8086/8088的内部中断238
6.2.3 中断向量表239
6.2.4 8086/8088的中断处理过程 241
6.3 可程式中断控制器Intel 8259A243
6.3.1 Intel 8259A功能、内部结构与引脚信号243
6.3.2 8259A的操作方式和中断处理过程246
6.3.3 8259A的编程249
6.3.4 8259A套用举例 256
6.4 本章小结257
6.5 习题258
第7章 可程式定时器/计数器技术260
7.1 可程式定时器/计数器8253260
7.1.1 定时器/计数器的实现方法260
7.1.2 8253的结构、功能及引脚信号含义261
7.1.3 8253的工作方式262
7.1.4 8253的初始化266
7.1.5 8253的套用举例268
7.1.6 8253在PC/XT微机中的套用270
7.2 32位微型机系统中的多功能集成晶片82380272
7.2.1 82380的组成和功能273
7.2.2 82380和CPU的连线277
7.3 本章小结278
7.4 习题279
第8章 可程式输入输出接口281
8.1 可程式接口晶片概述281
8.2 可程式并行接口晶片8255A282
8.2.1 8255A的结构和引脚信号含义282
8.2.2 8255A的工作方式284
8.2.3 8255A的初始化287
8.2.4 8255A的套用举例289
8.2.5 七段数码显示器驱动技术293
8.2.6 16位系统中的并行接口298
8.3 可程式串列输入输出接口298
8.3.1 串列通信基本概念299
8.3.2 串列通信接口302
8.3.3 可程式通信接口8251A304
8.3.4 8251A控制字、状态字及初始化编程308
8.4 本章小结312
8.5 习题313
第9章 A/D转换和D/A转换315
9.1 概述315
9.2 A/D转换技术316
9.2.1 A/D转换工作原理316
9.2.2 A/D转换方法和A/D转换器318
9.2.3 A/D转换器主要参数320
9.2.4 ADC 0809内部结构及其与微处理器的连线321
9.3 D/A转换技术325
9.3.1 D/A转换工作原理325
9.3.2 D/A转换器主要参数327
9.3.3 D/A转换器的输入输出特性329
9.3.4 DAC 0832内部结构及其与微处理器的连线329
9.3.5 DAC 0832的套用332
9.4 本章小结332
9.5 习题333
第10章 汇流排技术334
10.1 汇流排和汇流排标準334
10.1.1 汇流排334
10.1.2 片汇流排、内汇流排和外汇流排334
10.1.3 片汇流排的组成335
10.1.4 汇流排标準335
10.2 汇流排插槽和PC汇流排的引脚信号336
10.2.1 汇流排插槽和引脚简介336
10.2.2 PC汇流排信号说明338
10.2.3 汇流排的负载能力340
10.3 PCI汇流排341
10.3.1 PCI汇流排的发展341
10.3.2 桥接器与配置空间341
10.3.3 PCI汇流排信号341
10.4 通用串列汇流排USB345
10.4.1 USB概述345
10.4.2 USB主要功能345
10.5 本章小结347
10.6 习题347
参考文献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