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湖南师範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师範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于1938年创办的国立师範学院理化系。学院现有: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製药工程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系、套用化学系;化学实验中心、化工原理与製药工程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国家CMA授权);化学研究所、精细催化合成研究所、循环经济综合技术研究中心、酒文化研究及科技服务中心和10个研究室;“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分析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4000万元的现代仪器和设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湖南师範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博士生导师:19人
  • 外籍教师:2人
  • 副教授:32人

师资力量

全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湖南省“百人计画”学者 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1人, “潇湘学者” 特聘教授2人,外籍教师2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28人,讲座教授1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2人。
湖南师範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现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即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套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分析、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等11个硕士点;化学教学论、科学教学论2个硕士方向及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资源精细化与先进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第一批);“精细农用化学品”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範基地;“石化新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学院现有化学、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製药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是湖南省第一个重点化学本科专业。化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理工教融合”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确定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学实验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立项、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经验收确定为湖南省示範实验室,化学实验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得省级立项。
学院至今已培养本科和硕士毕业生8100余名;现有本、硕、博在读学生1300余人。近年来,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教改课题7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院充分发挥综合学科的优势,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863”、“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多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获批专利7个,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学院在化学、化工及材料与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形成了特色。

学院历任领导

书记(按任职先后):黄青莲,王功德,陈西,张国饶,伍先炎,蔡衡泉,易理国,向际善,曾革辉,易理国,尹大连,于风江。
院长(按任职先后):杨开劲,林兆倧,林立炟,汤望士,杨永甲,毛棣辉,李菊仁,尹笃林,陈波。

学科建设

1.1.中药标準化研究与标準品高通量生产:

当今世界,医药工业最大的特点是产业的高度专利依赖性和专利药品已开发国家的高度垄断性。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推进和智慧财产权保护的加强,新药仿製几乎不可能。我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历史悠久的中医药理论和比较坚实的中药製药非工业基础,因此,中草药研究是我国加入WTO后最有可能形成自主智慧财产权同时又关係到我国医药产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研究领域。目前,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仅为3-5%,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湖南省中草药自然资源名列全国第二,常见的植物药品种多达1700余种,但在中草药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尚相对落后,导致了作为中草药资源大省却是製药弱省的尴尬局面。

要改变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份额过小的局面,要使湖南由中草药资源大省变为製药强省,必须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中药和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研究与中药现代化有着密切关係,其研究成果对中药创新药物的研製开发、中药炮製理论的阐明、中药製剂现代化的发展和中药药品的质量控制均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依据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研究适用于中药複方有疗效的化学成分测定标準和方法,择其具有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组分定量测定以评价药品的内在质量,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成分对照品的完善及标準化分析方法的建立则是这一核心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分子基础。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誌是有效地控制中药製剂的质量,药效成分标準对照品及标準化分析方法的缺乏和不全严重影响了中药质量控制、有效成分研究及系列标準建立和中药产品量效关係的準确评估等。目前在国际上许多药用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如:银杏叶提取物(GBE)中的内酯、黄酮,人参中的人参皂甙,贯叶连翘中的金丝桃素、茶叶中的茶多酚、紫锥菊中的菊苣酸等的测定已完全由高效液相色谱法完成,这些方法在我国已有部分开始套用,但未完全铺开。主要问题和障碍是由于缺乏该方法所必需的高纯度对照品,此类对照品国产来源不稳定,主要依赖进口(由Sigma、Merk等几个大型国际化学品公司控制),价格昂贵,不易得到,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在中药标準化研究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本方向集分离分析科学、中医药学、植物化学及药物化学为一体,其建设成果对于中药现代化及重要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具有明显意义,可派生出分离工艺方面和分析所得的指纹谱库等发明专利,对于我国传统方剂及中药保护品种等研究和生产将产生一系列涉及智慧财产权保护及专利方面的重要成果。

2.催化合成与绿色农用化学品:催化合成是将催化科学与技术、纳米技术和组合化学等套用于现代合成化学领域的基础与套用基础。多年来我们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医药中间体及香料新品种的催化合成和新农药创製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基础和套用研究成果,已有多项成果在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湖南日报》曾做专题报导。该方向在1987年被湖南省教委确定为重点发展学科。

我们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调控,利用发光材料的转光性能将阳光中的绿色成分转换成红色光或将紫外光成分转换成蓝色光和红色光,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达到了使作物根系发达、茎叶茂盛、品质优越、抑制病害虫害、增产增收的突出效果。该研究对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3.表面与界面分析监测新原理新方法:现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之一是从体相拓展到涉及表相的研究。广为存在的多相体系中,反应或作用总是在表面界面上进行的。表面界面微区原位动态分析监测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是深入探索众多学科领域表面界面重要基础问题和开展套用研究的关键。本方向将研究探索获取表面界面微区原位动态多维信息,套用于药物分析、药物活性高通量筛选微器件、化学/生物感测器与阵列、表面功能性修饰改性和催化剂表面科学等领域,对化学、化工、生物、药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套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进行“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在中药标準化、标準品生产、分析检测新方法和催化合成等方面取得处于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成果,为国家和湖南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

坚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建设方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团队,使科学研究在相关领域具有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取得在理论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套用上能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成果,使本项目建设学科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心。



三、项目已有的基础

1.中药标準化研究与标準品高通量生产:近年来在中草药成分分析、分离及标準品製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贯叶连翘、银杏叶等10余种药用植物原材料及标準化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开发了博落回标準化提取物月产50公斤的工艺,并已中试生产;研製出的红花黄色素A等8种标準对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这些对照品已在相关中药生产厂家套用,并被卫生部採用。该方向已有3项成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目前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100万元)、国家计委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项目1项(300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该方向学术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该方向在国内同类学科方向中处于领先水平。

2.催化合成与绿色农用化学品:在催化合成新方法、催化新材料、可再生资源深度加工利用中的重要催化反应和绿色农业新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1项被选为国家基金委重要成果),省杰出人才基金、省计委、省经委重点开发项目和省教委重点课题等6项,有多项套用成果在企业推广。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80余篇高质量论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与长岭炼油厂、国家南方农药创製中心和长沙捲菸厂等有多项合作项目,获横向课题经费近300万元。该方向学术梯队中有教授7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

3.表面与界面分析监测新原理新方法:近年来已在药物分析感测、血液流变学、微生物检测、电极/溶液界面多参数动态表征、界面非线性过程分析、近红外无损生医分析、电(化学)镀表面过程表征、界面传输与液膜分离和催化剂表征等领域完成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在Anal.Chem.,J.Phys.Chem.及《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高质量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引用500多次。成果获国家和部省级奖4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画和湖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课题6项。该方向目前有教授6名,5人具有博士学历。

四、主要建设任务及具体目标

1.主要学科方向的凝鍊及学科集成、融合、交叉的构想

方向一:中药标準化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该方向将分离分析科学、中医药学、植物化学及药物化学有机结合,基于湖南省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结合树脂吸附分离、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质谱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提取纯化中草药成分,并实现标準品高通量生产。

方向二:以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为基础,融合催化科学与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活性基团结构修饰、农药与医药中间体和香料新品种的创製、环保技术和绿色农用化学品等领域形成特色,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方向三:深入探索化学、化工、生物、药学和材料等领域一些重要的表面与界面基础问题,开展表面界面微区原位动态多参数分析监测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套用于药物分析、药物活性高通量筛选和化学/生物感测膜与器件研究等领域。

整个项目围绕为国家特别是湖南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是通过对学科方向的凝鍊、集成而来的有机系统,涉及药学、药物分析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套用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表面科学和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

2.科学研究及标誌性成果

方向一:

以本省中草药优势品种或引种品种如:厚朴、紫花前胡、杜仲、金银花、吴茱萸、牡丹皮、紫锥菊等为基础,选定5~7个具有明确生理功效的单体成分为植物品种中的标识或药效成分,对其进行成分标準对照品的分离、纯化及製备研究,同时研製目前市场急需的标準对照品如:人参皂甙,刺五加甙B、E,五味子甲、乙素,金丝桃素等,并以所研製的对照品为基础建立相关品种、成药等产品中的标準化分析方法,为所研究的中草药提供全面而準确的成分基础,并将对照品生产进行产业化。

研製拥有自主智慧财产权及高度自动化的多成分、高产量的标準对照品高通量分离纯化系统,并对整个生产实验室进行GMP改造,以符合国际国内药物生产的现代化要求,同时成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标準对照品生产基地。

 方向二:围绕中药现代化、农药与医药创新和精细化工发展,以高效低毒的药物分子和功能化合物为目标,通过对催化活性中心的构造及组装方法、不对称合成的Pd和Ti催化剂设计及催化反应的研究,开创有机合成新技术,合成出一批具有A类活性的化合物。

专业设定

学院
专业
招办拟定计画
性质
学制
备注(专业限制条件)

理/职
总数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120
120
师範
四年制
化学工程与工艺
40
40
非师範
四年制
资源循环工程与技术
40
40
非师範
四年制
製药工程
40
40
非师範
四年制
套用化学
40
40
非师範
四年制
两年一次
工业分析技术
100
全日制自考
四年制
该专业为学员招收的自考助学专业,高起本
化工工艺
100
全日制自考
二年制
该专业为学员招收的自考助学专业,高起专
化学工程
100
全日制自考
二年制
该专业为学员招收的自考助学专业,专升本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