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中国科学院代管的全国性机构。
全国名词委的任务是负责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範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负责组织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协调、推广套用工作;开展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科学技术名词的交流、协调和统一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和中国国内外术语学学术交流活动。
据2018年10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显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95个;聘请了中国各学科着名学者、专家、教授135人担任全国委员;数千位科学家参加过名词审定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外文名: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 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CNCTST
- 创办时间:1985年
- 属性: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
- 现任领导:主任委员:白春礼
党支部书记:张晖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历史沿革
文革之前
1909年清朝政府成立科学名词编订馆,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立编译馆,是为了学习、引进、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对译名和学术名词进行规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
从1950年开始,自然科学部分的名词统一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承担,直至“文化大革命”前,这项工作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进行。十年动乱期间,这些工作被迫中断。
成立初期
1978年,因有感于自然科学名词统一工作的重要作用和近年来科技名词各行其是的混乱现象,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的几位工作人员联名向当时主管中国科学院的方毅副总理上书,呼吁恢复和建立科学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研究后决定以中国科学院牵头,重新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拟由严济慈院士出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
严济慈院士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上报的《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报告》明确了委员会的任务是“确定工作方针;拟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统一工作的规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术语的统一名称,并予公布施行”;指明了委员“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聘请全国各学科着名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和热心科学技术名词规範化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组成。
1979—1984年间,在严济慈的领导下,蒐集资料、整理原国立编译馆审定的几十种名词草案等一系列筹备工作陆续展开。此后,为了进一步落实“两科”联合报告批示精神,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委多次协商,确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标準局等五个单位共同推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人选。1984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在院长办公会议上确认了有关人选,由钱三强任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叶笃正和吴凤鸣、国家科委胡兆森、国家教委吴衍庆、中国科协王寿仁、国家标準局戴荷生任副主任。
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之前,国务院又批准了“两科”联合上报的《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在一系列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对原《报告》做了修订和补充:将委员会的任务範围界定为“不必限于过去科学院主管的基础学科,还应包括工业、农业、医学、技术科学和交叉学科,即负责广义的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认为各学科术语的审定应依靠自然科学各学会;建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採用公布的形式,对经过审定并批准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应遵照使用”。
全国名词委成立大会

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两份档案。
1987年,国务院在《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覆》中明确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範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1990年1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1993年,“汪辜会谈”将探讨两岸科学技术名词统一问题写入了共同协定之中。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抓住这一契机,于1994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学技术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并提出了“关于开展海峡两岸科学技术名词统一工作的意见”。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全国名词委与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建立了联繫,对于如何开展名词对照交流等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合作模式。随后的两岸名词工作即以全国名词委和李国鼎基金会的名义组织两岸专家共同开展。
截至1995年5月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以前,全国名词委共建立了49个审定分委员会。
组织完善
1995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12月6日,第三届全国委员会成立。
1996年6月和7月,分别在黄山和台北召开的两岸天文学名词对照研讨会和两岸航海名词对照座谈会,是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开端;9月10日,全国名词委召开了科技新词工作会议,与各学科分委员会一起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12月23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同意,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002年,全国名词委建成了术语资料库。
2003年,名词委网站正式运行。
2005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明确将科技名词术语的规範使用纳入到《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9月8日,第五届全国委员会成立。截至2005年,全国名词委共建立了61个审定分委员会。
2006年,全国名词委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适时调整原有工作计画,提前开展农业、林业和教育学领域的名词工作,进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审定分委员会筹建工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服务。
2008年,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得到中央军委和总部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军事科学院刘成军院长担任了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参加全国名词委领导工作,并主持开展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全国名词委拟制了《科学技术名词管理条例》,同时广泛徵求了专家学者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科技术语使用状况调研”,完成了“国外术语立法现状研究”专项,考察了世界20多个重要国家的科学技术名词立法和名词规範化工作现状。
截至2015年,全国名词委共建立了95个审定分委员会。
组织体系
机构设定
- 办事机构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全国名词委各项决议;组织实施和落实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和公布任务;组织与协调各审定分委员会的工作;编辑出版已公布科技名词出版物;开展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处理全国名词委日常事务。
事务中心部门和岗位设定:部门包括:审定一室、审定二室、审定三室、质检部、科学传播与信息化部、综合办、财务部,另附设期刊编辑部。同时虚设科研管理办公室,归口管理学科建设和事务中心学术科研工作。
- 党群机构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党支部隶属于中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党委。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工会委员会接受名词委事务中心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的领导。
- 分委员会
据2018年10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显示,全国名词委共组建科学技术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95个。
成立时间 | 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名录 | ||
---|---|---|---|
1984 |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1985 |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植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1986 | 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海洋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自动化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1987 | 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 | 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1988 | 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人体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1989 | 石油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1990 | 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 | 公路交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航海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化学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定委员会 | 煤炭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水利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土木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 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 | |
1991 | 电气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 电工名词审定委员会 | 水产名词审定委员会 |
铁道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
1992 | 船舶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 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1993 | 航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1996 | 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昆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1997 | 航天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1998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 | 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1999 | 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2000 |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2001 | 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免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语言文字协调委员会 | ----------- | ----------- | |
2002 | 资源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2003 | 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2005 | 核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阿尔茨海默病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肠外与肠内营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2006 | 经济贸易名词审定委员会 | 法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社会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畜牧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2007 | 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物理医学与康复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老年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精神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显微外科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运动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
环境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2008 | 神经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感染病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计画生育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手外科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地方病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
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管理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能源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 | 中国古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2009 | 泌尿外科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烧伤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呼吸病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科学技术新词工作委员会 | 经济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马克思主义名词审定委员会 |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宗教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政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2010 | 编辑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档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光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考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中国近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 | |
2011 | 纺织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2012 | 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
2013 | 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2014 | 草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风景园林名词审定委员会 | 生物工程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食品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园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
2015 | 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核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 |
2016 | 麻醉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 ----------- | ----------- |
工作任务
(一)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名词审定、公布工作,构建完整的科学技术名词体系。
(三)组织科学技术名词的宣传推广和套用普及工作,加强科学技术名词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技术名词数据共享平台。
(四)组织中国术语学理论研究工作,加强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
(五)组织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科学技术名词交流、对照和统一工作,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经济社会、科教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
(六)组织国际术语交流活动,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推进科学技术名词体系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华科技文化走向世界。
(七)履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职责,向全社会提供有关科学技术名词的谘询服务。
(八)承办国务院和政府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人员编制
据2018年10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显示,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担任全国名词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聘请了中国各学科着名学者、专家、教授135人担任全国委员;数千位科学家参加过名词审定工作。
建设成果
名词审定
截至1995年5月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以前,全国名词委组织审定、公布出版了29个学科名词,还出版了天文、大气等8个学科的繁体字本。此外,开始尝试对第一批公布的天文、大气等5个学科的名词做修订和补充,进行了加注定义或注释的工作。1985—1995年,有1700多位专家参加了名词审定工作。
1996年后几年中,全国名词委陆续发布了天文学、信息科技、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科技新词,还正式公布了101~109号元素的汉语定名。
1995—2005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先后开展了天文、航海、昆虫、信息科技等20多个学科的名词交流和对照工作,正式出版了大气、昆虫、航海、药学、船舶工程等5个学科的名词对照本,其他一些学科的名词对照工作也陆续开展。
截至2005年,共出版了大气科学、煤炭科技、水利科技、船舶工程、土壤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定义版名词14本;公布出版了66种科技名词。
2005—2015年,全国名词委开展了数学、物理学等30多个学科的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召开了数十次的名词对照工作研讨会,出版了近20种的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
截至2015年,全国名词委共审定公布了122种科技名词,其中有70种名词加注了科学定义。
据2018年10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显示,全国名词委已公布了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电子学、农学、医学、语言学、教育学等120余种规範名词,内容覆盖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出版了20多个学科的海峡两岸科学技术名词交流对照本和8个学科的繁体字本。
系列/版本 | 公布名录 | 年份 |
---|---|---|
基本系列 | 《天文学名词》 | 1987 |
《土壤学名词》 | 1988 | |
《大气科学名词》 | 1988 | |
《地理学名词》 | 1989 | |
《微生物学名词》 | 1989 | |
《地球物理学名词》 | 1989 | |
《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 | 1989 | |
《林学名词》 | 1989 | |
《生理学名词》 | 1990 | |
《遗传学名词》 | 1990 | |
《测绘学名词》 | 1990 | |
《医学名词》(第一分册·妇产科学等) | 1990 | |
《海洋科学名词》 | 1991 | |
《自动化名词》 | 1991 | |
《生物化学名词 生物物理学名词》 | 1991 | |
《古生物学名词》 | 1991 | |
《化学名词》 | 1991 | |
《植物学名词》 | 1992 | |
《人体解剖学名词》 | 1992 | |
《细胞生物学名词》 | 1992 | |
《医学名词》(第二分册·口腔科) | 1992 | |
《力学名词》 | 1993 | |
《数学名词》 | 1994 | |
《电子学名词》 | 1994 | |
《地质学名词》 | 1994 | |
《组织学名词 胚胎学名词》 | 1994 | |
《农学名词》 | 1994 | |
《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 | 1994 | |
《石油名词》 | 1995 | |
《医学名词》(第三分册·医学遗传学等) | 1995 | |
《化学工程名词》 | 1995 | |
《医学名词》(第四分册·心血管病学等) | 1996 | |
《大气科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1996 | |
《航海科学技术名词》 | 1997 | |
《医学名词》(第五分册· 眼科学) | 1997 | |
《煤炭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版) | 1997 | |
《物理学名词》(第二版) | 1997 | |
《动物学名词》 | 1997 | |
《公路交通科学技术名词》 | 1997 | |
《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名词》 | 1997 | |
《铁道科学技术名词》 | 1997 | |
《水利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版) | 1998 | |
《医学名词》(第六分册·外科等) | 1998 | |
《船舶工程名词》(定义版) | 1998 | |
《电工名词》 | 1999 | |
《土壤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1999 | |
《天文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1 | |
《冶金学名词》 | 2001 | |
《药学名词》 | 2001 | |
《心理学名词》 | 2001 | |
《机械工程名词》(第一分册,定义版) | 2001 | |
《昆虫学名词》(定义版) | 2001 | |
《测绘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2 | |
《医学名词》(第七分册,整形、美容等) | 2002 | |
《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 | 2002 | |
《电力名词》 | 2002 | |
《水产名词》(定义版) | 2002 |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 | 2002 | |
《机械工程名词》(第二分册,定义版) | 2003 | |
《机械工程名词》(第三分册,定义版) | 2004 | |
《航空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版) | 2004 | |
《自然辩证法名词》 | 2004 | |
《土木工程名词》 | 2004 | |
《中医药学名词》(定义版) | 2005 | |
《航天科学技术名词》 | 2005 | |
《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 | 2005 | |
《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6 | |
《地理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7 | |
《生态学名词》(定义版) | 2007 | |
《海洋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7 | |
《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版) | 2007 | |
《免疫学名词》(定义版) | 2008 | |
《资源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版) | 2008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9 | |
《细胞生物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9 | |
《电力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9 | |
《古生物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09 | |
《大气科学名词》(第三版、定义版) | 2009 | |
《测绘学名词》(第三版、定义版) | 2010 | |
《中医药学名词》(内妇儿科等,定义版) | 2011 | |
《语言学名词》(定义版) | 2011 | |
《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版) | 2011 | |
《微生物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12 |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12 | |
《教育学名词》(定义版) | 2013 | |
《世界历史名词》(定义版) | 2013 | |
《泌尿外科医学名词》(定义版) | 2014 | |
《中医药学名词》(外科等6个学科,定义版) | 2014 | |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名词》(定义版) | 2014 | |
《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定义版) | 2014 | |
《物理医学与康复名词》(定义版) | 2014 | |
《机械工程名词》(第四分册、定义版) | 2014 | |
《机械工程名词》(第五分册、定义版) | 2014 | |
《药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14 | |
《建筑学名词》(定义版) | 2014 | |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14 | |
《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14 | |
《心理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14 | |
《计量学名词》(定义版) | 2015 | |
《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定义版) | 2015 | |
《管理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版) | 2015 | |
《地方病学名词》 | 2016 | |
《管理科学技术名词》 | 2016 | |
《林学名词》 | 2016 | |
《显微外科学名词》 | 2016 | |
《化学名词》(第二版) | 2016 | |
《老年医学名词》 | 2017 | |
《化工名词(一)》(石油炼製·煤制油及天然气·生物质制油) | 2017 | |
《核医学名词》 | 2018 | |
《呼吸病学名词》 | 2018 | |
《生物物理学名词》(第二版、定义版) | 2018 | |
海外版(繁体字本) | 《天文学名词》 | 1989 |
《大气科学名词》 | 1989 | |
《地理学名词》 | 1990 | |
《微生物学名词》 | 1991 | |
《林学名词》 | 1991 | |
《地球物理学名词》 | 1992 | |
《遗传学名词》 | 1992 | |
《测绘学名词》 | 1992 | |
合订本 | 《英汉·汉英生物学名词》(合订本) | 2002 |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 | 2002 | 《海峡两岸地理学名词》 | 2011 |
《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 | 2002 | 《海峡两岸经贸名词》 | 2012 |
《海峡两岸药学名词》 | 2003 |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第二版) | 2012 |
《海峡两岸船舶工程名词》 | 2003 | 《海峡两岸海洋科学技术名词》 | 2012 |
《海峡两岸航海科学技术名词》 | 2003 | 《海峡两岸天文学名词》 | 2013 |
《海峡两岸动物学名词》 | 2005 | 《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 | 2013 |
《海峡两岸化学工程名词》 | 2007 | 《海峡两岸化学名词》 | 2013 |
《海峡两岸信息科学技术名词》 | 2008 | 《海峡两岸材料科学技术名词》 | 2014 |
《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 | 2009 | 《两岸科技常用词典》 | 2015 |
《海峡两岸地理信息系统名词》 | 2010 | 《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 | 2015 |
《海峡两岸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 | 2010 | 《海峡两岸心理学名词》 | 2016 |
《海峡两岸免疫学名词》 | 2010 | 《海峡两岸音乐名词》 | 2016 |
《海峡两岸细胞生物学名词》 | 2010 | 《海峡两岸化学工程名词》 | 2017 |
《海峡两岸遗传学名词》 | 2010 | --------------------- | ----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术语学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与语言学、文献学、分类学、逻辑学等密切相关,主要研究术语的起源、演变及术语的蒐集、整理、传播的理论与方法等。
术语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1)术语学理论,包括术语的特点、发展,不同学科领域术语的形态,术语在社会科学文化中的地位等;
(2)术语学方法,包括术语的鉴别、蒐集、整理的方法,术语库的建立,术语推广工作等;
(3)套用术语学,包括术语的命名、翻译,术语。
- 编辑出版
2005—2015年,全国名词委承担了国台办下达的编纂《中华科学与技术大词典》和《两岸科学技术常用词典》项目,《两岸科学技术常用词典》已正式出版;推出了“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出版术语学书籍十种。
- 学术研讨会
2005—2015年,全国名词委先后联合黑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召开了八届术语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术语》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促进全球华语圈科技术语的规範和统一;主要介绍中国国内外术语理论研究成果,公布规範科技名词,发布试用科技新词,组织重点、难点科技名词的定名讨论,探究科技术语的历史文化内涵,报导科技名词规範工作动态。
- 资料库
全国名词委建立了科技名词资料库,通过全国名词委网站向读者提供免费查询已公布科技名词的服务,并定期出版包含所有已公布科技名词的光碟软体。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2006年,全国名词委成为国际术语信息中心成员,与其签署合作协定,共同致力于国际间术语规範化工作。2013年,全国名词委成为国际术语信息中心的常任理事单位。2002年11月,中国科技名词代表团访问了欧洲德国、芬兰、西班牙等国家术语机构进行了交流。全国名词委多次组织中国国内术语专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或学术会议,例如参加国际标準化组织(ISO)、国际电工组织(IEC)、国际术语组织(Infoterm)等举办的国际会议,参加国际翻译协会举办的世界翻译大会等会议。
在国际术语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全国名词委和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国际术语网合作开展了名为“基于Web的开发、分发、重新使用术语的方法”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被纳入2007—2009年度中奥(奥地利)政府间合作项目。该项目结束后,又开展新项目“在汉语语料库中识别和提取新术语的方法、工具与技能”。该项目被纳入2007—2009年度中奥(奥地利)政府间合作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全国名词委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术语网组织的国际术语学和术语工作培训活动。
中国申奥成功后,全国名词委得知西班牙术语组织TERMCAT曾经编纂了奥运体育项目名词,立即向TERMCAT提出合作编纂增加中文名称的《奥运体育项目名词》,以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急需。两家单位合作编纂的《奥运体育项目名词》在奥运会前夕问世,由全国名词委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
全国名词委同许多国家术语组织和国际相关机构,如联合国翻译署、国际医学术语规範化与研发组织、马来西亚教育部及华文理事会等保持联繫,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例如,帮助马来西亚术语组织审查和规範中国小教材的中文科技名词套用。
全国名词委加强了与俄罗斯术语学界的合作,同俄罗斯科学院合作开展了名为“中俄科技合作中的术语维护”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被纳入2009—2012年度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2013年,哈萨克斯坦专家访问了全国名词委。访问期间,中哈双方达成合作协定,共同编纂《汉、哈、英、俄科技名词大词典》。该项目被列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2014年,韩国专家访问名词委,中韩双方达成了合作建设中韩英三语对照的科技名词资料库的协定。
国内合作
2005—2015年,全国名词委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新闻出版报、语言文字报、科学网、人民网等宣传科学技术名词规範化工作和两岸名词对照工作;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举办了15期“出版物规範套用科学技术名词培训班”,累计培训了新闻出版界1000多名编辑;实现了同“中文百科”的合作,经全国名词委授权,首批近10万条带定义的科技名词进入中文百科平台。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标识为圆形,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文名称、英文缩写和翻动图书的图案组成。

精神文化
宗旨:全面建设科学技术名词体系,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名词规範化,促进中国国内外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与套用,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之间,以及国际科学技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撑科学技术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基础性贡献。
工作方针: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科教文化发展大局,以坚持科学民主、全面统筹规划、紧密依靠专家、严格审定程式、依照授权公布、积极宣传推广为原则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国家科学技术名词规範化。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信守和弘扬科学民主、严谨求实、开放创新、敬业奉献的文化传统。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所在单位/职务 |
---|---|---|
特邀顾问 | 路甬祥 |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许嘉璐 |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 |
韩启德 |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
主任委员 |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院长 |
副主任委员 | 黄卫 |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
杜占元 | 教育部副部长 | |
张宏森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 | |
李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
刘旭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 |
何雷 |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 |
何鸣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 |
裴亚军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
历任领导
届次 | 职务 | 姓名 |
---|---|---|
第一届 | 主任 | 钱三强 |
第二届 | 主任 | 钱三强 |
第三届 | 主任 | 卢嘉锡 |
第四届 | 主任 | 卢嘉锡 |
第五届 | 主任 | 路甬祥 |
第六届 | 主任委员 | 路甬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