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线路CAD与最佳化设计——基于Cadence/PSpice
本书在阐述电子线路CAD和最佳化设计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在电子设计领域广泛使用的Cadence/PSpice软体的最新版本16.6,介绍CAD和最佳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软体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电路图设计模组Capture、电路基本特性模拟软体PSpice AD、电路高级分析工具PSpice AA,以及与MATLAB/ Simulink相结合进行行为级和电路级协同模拟仿真的模组SLPS。
本书在介绍Cadence/PSpice 16.6 软体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不但结合具体实例,而且对于初学者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特别给予详细的说明。为了方便读者上机练习,本书还提供下载PSpice 16.6的演示版软体及本书电路实例的网页地址。
基本介绍
- 书名:电子线路CAD与最佳化设计——基于Cadence/PSpice
- ISBN:9787121226205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01
图书内容
本书在阐述电子线路CAD和最佳化设计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在电子设计领域广泛使用的Cadence/PSpice软体的最新版本16.6,介绍CAD和最佳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软体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电路图设计模组Capture、电路基本特性模拟软体PSpice AD、电路高级分析工具PSpice AA,以及与MATLAB/ Simulink相结合进行行为级和电路级协同模拟仿真的模组SLPS。
本书在介绍Cadence/PSpice 16.6 软体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不但结合具体实例,而且对于初学者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特别给予详细的说明。为了方便读者上机练习,本书还提供下载PSpice 16.6的演示版软体及本书电路实例的网页地址。
目 录
第1章 概论
1.1 EDA技术和PSpice软体
1.1.1 CAD和EDA
1.1.2 CAD/EDA技术的优点
1.1.3 Cadence/PSpice软体
1.2 PSpice软体的功能特点
1.2.1 PSpice软体的主要构成
1.2.2 调用PSpice进行电路设计的工作流程
1.2.3 PSpice的配套功能软体模组
1.2.4 PSpice支持的元器件类型
1.2.5 PSpice支持的信号源类型
1.2.6 电路模拟的基本过程
1.3 运行PSpice的有关规定
1.3.1 PSpice採用的数字
1.3.2 PSpice採用的单位
1.3.3 PSpice中的运算表达式和函式
1.3.4 电路图中的节点编号
1.3.5 输出变数的基本表示格式
1.3.6 输出变数的别名表示(Alias)
第2章 电路图绘製软体Capture
2.1 电路图绘製软体Capture介绍
2.1.1 OrCAD/Capture软体的构成
2.1.2 OrCAD/Capture软体的功能特点
2.1.3 基本名词术语
2.1.4 电路图生成的基本步骤
2.1.5 Page Editor视窗结构和13条主命令
2.1.6 Page Editor工具按钮
2.2 电路图的绘製
2.2.1 绘製电路图的基本步骤
2.2.2 元器件的绘製(Place→Part)
2.2.3 电源与接地符号的绘製(Place→Power和Place→Ground)
2.2.4 连线埠连线符号的绘製(Place→Off-Page Connector)
2.2.5 互连线的绘製(Place→Wire)
2.2.6 互连线的自动绘製(Place→Auto Wire)
2.2.7 电连线结点的绘製(Place→Junction)
2.2.8 节点名的设定(Place→Net Alias)
2.2.9 引出端开路符号的绘製(Place→No Connect)
2.3 电路图的编辑修改
2.3.1 电路图组成元素的选中
2.3.2 电路元素选中状态的去除
2.3.3 电路元素的移动(Moving Objects)
2.3.4 电路元素的複製(Copying Objects)
2.3.5 电路元素的删除
2.3.6 电路中元器件的替换和更新(Replace Cache和Update Cache)
2.3.7 “操作”的撤销、恢复和重複执行(Undo、Redo和Repeat)
2.4 电路元素属性参数的编辑修改
2.4.1 属性参数与属性参数编辑器
2.4.2 修改参数值的途径之一:文本编辑方法
2.4.3 修改参数值的途径之二:从下拉式列表中选取
2.4.4 修改参数值的途径之三:打开新的对话框
2.5 电路图在萤幕上的显示
2.5.1 电路图显示倍率的调整(Zooming)
2.5.2 坐标格线点和图幅分区的控制
2.5.3 电路图特定位置的显示
2.6 Page Editor运行环境配置
2.6.1 Capture运行环境配置
2.6.2 新设计项目的Design环境设定
2.6.3 当前Design环境设定的修改
2.6.4 当前Page Editor环境设定的修改
2.6.5 自动备份参数设定
第3章 基本电路特性分析
3.1 模拟电路分析计算的基本过程
3.1.1 绘製电路图
3.1.2 特性分析类型确定和参数设定
3.1.3 模拟分析计算
3.1.4 电路模拟结果分析
3.2 Bias Point分析
3.2.1 直流工作点分析
3.2.2 直流灵敏度(Sensitivity)分析
3.2.3 直流传输特性(Transfer Function)分析
3.3 DC Sweep分析
3.3.1 功能
3.3.2 DC分析的参数设定
3.3.3 分析结果的输出
3.3.4 实例
3.4 AC Sweep/Noise分析
3.4.1 AC Sweep分析
3.4.2 噪声分析
3.5 瞬态分析
3.5.1 瞬态分析的功能
3.5.2 瞬态分析参数设定
3.5.3 Check Points工作模式与相关参数设定
3.5.4 用于瞬态分析的5种激励信号
3.5.5 瞬态分析实例
3.6 傅立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
3.6.1 傅立叶分析的功能
3.6.2 傅立叶分析的参数设定
3.6.3 傅立叶分析结果输出
3.7 输入激励信号波形的设定
3.7.1 模拟信号激励源图形符号
3.7.2 信号源波形的参数设定方法
3.8 数字电路的逻辑模拟
3.8.1 逻辑模拟的基本概念
3.8.2 逻辑模拟中的激励信号源
3.8.3 逻辑模拟的基本步骤
3.9 数/模混合模拟
3.9.1 数/模混合模拟中两类信号的处理方式
3.9.2 数/模混合模拟步骤
第4章 参数扫描分析和统计分析1
4.1 温度分析(Temperature Analysis)
4.1.1 功能
4.1.2 参数设定
4.2 参数扫描分析(Parametric Analysis)
4.2.1 功能
4.2.2 参数扫描分析的步骤
4.3 蒙特卡罗(Monte Carlo)分析
4.3.1 概述
4.3.2 进行MC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4.3.3 MC分析步骤
4.4 最坏情况分析(Worst-Case Analysis)
4.4.1 最坏情况分析的概念和功能6
4.4.2 最坏情况分析参数设定
4.4.3 WC分析实例(差分对电路)
4.4.4 保证WC分析结果可信度的条件
第5章 波形显示和分析模组(Probe)
5.1 Probe的调用方式和运行参数设定
5.1.1 Probe的功能
5.1.2 Probe调用和运行模式
5.1.3 Probe启动后视窗显示状态的设定
5.1.4 Probe数据档案存放内容和格式的设定
5.1.5 Probe运行过程中的任选项设定
5.1.6 Probe模组的命令系统
5.1.7 Probe视窗的工具按钮
5.1.8 Probe中的数字和单位
5.2 信号波形的显示
5.2.1 Probe视窗中显示信号波形的基本步骤
5.2.2 与波形显示有关的Probe选项设定
5.2.3 Probe视窗中显示波形的增减
5.2.4 输出变数列表控制
5.2.5 模拟信号的运算处理
5.2.6 多批模拟分析结果波形的显示
5.2.7 波形显示标示符(Marker)与信号波形的自动显示
5.2.8 特大数据档案的显示处置
5.3 Probe视窗波形显示界面设定
5.3.1 两根Y轴
5.3.2 坐标轴的设定
5.3.3 坐标格线的设定
5.3.4 标尺(Cursor)
5.3.5 标注符(Label)
5.3.6 波形的缩放
5.3.7 波形显示区的控制
5.3.8 波形显示视窗的控制
5.3.9 波形显示视窗内容的存储与调用
5.4 电路特性值的计算(Measurement函式)
5.4.1 Probe提供的Measurement函式
5.4.2 电路特性值的计算方法一
5.4.3 电路特性值的计算方法二
5.5 电路性能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
5.5.1 电路性能分析的基本过程
5.5.2 电路性能分析的基本步骤
5.5.3 继续进行电路性能分析的方法之一:萤幕引导方式
5.5.4 继续进行电路性能分析的方法之二:用户进行方式
5.5.5 关于Performance Analysis的其他操作
5.5.6 Performance Analysis状态下的信号波形显示
5.5.7 Performance Analysis套用实例
5.6 直方图绘製
5.6.1 绘製直方图的基本过程
5.6.2 直方图绘製实例:Chebyshev滤波器分析
5.6.3 与直方图绘製有关的选项设定
5.7 傅立叶变换
5.7.1 Probe中的傅立叶分析
5.7.2 与PSpice中傅立叶分析的比较
5.8 Probe的监测运行模式
5.8.1 Probe的监测运行模式(Monitor Mode)
5.8.2 模拟过程中间结果的检查
5.8.3 电路特性分析监测符号(WATCH1)
附录:PSpice提供的Measurement函式
第6章 PSpice高级分析
6.1 概述
6.1.1 PSpice高级分析工具的功能
6.1.2 高级分析参数库
6.1.3 创建用于高级分析的电路设计
6.1.4 高级分析工具视窗
6.1.5 高级分析视窗命令选单
6.2 Sensitivity工具与灵敏度分析
6.2.1 灵敏度分析的相关概念
6.2.2 灵敏度分析的步骤
6.2.3 灵敏度分析过程控制
6.2.4 灵敏度分析结果的处理
6.3 Optimizer工具与电路最佳化设计5
6.3.1 概述
6.3.2 Optimizer工具视窗和命令系统
6.3.3 设定待最佳化调整的元器件参数
6.3.4 设定最佳化指标
6.3.5 最佳化设计过程的启动和结果显示分析
6.3.6 採用离散引擎确定有效值
6.3.7 最佳化过程的控制
6.3.8 曲线拟合最佳化
6.3.9 “曲线拟合”套用实例
6.4 Monte Carlo工具与“可製造性”分析
6.4.1 Monte Carlo分析的步骤
6.4.2 显示有直方图的Monte Carlo分析结果
6.4.3 Monte Carlo结果分析之一:原始数据表
6.4.4 Monte Carlo结果分析之二:分析结果统计信息
6.4.5 Monte Carlo结果分析之三:机率密度函式(PDF)图
6.4.6 Monte Carlo结果分析之四:累计分布函式(CDF)曲线
6.4.7 Monte Carlo分析过程控制
6.5 Smoke工具与元器件热电应力分析
6.5.1 降额设计与Smoke工具
6.5.2 “No Derating”运行模式
6.5.3 Smoke运行结果的分析
6.5.4 Standard Derating运行模式
6.5.5 Custom Derating运行模式
6.6 多层次参数扫描分析
6.6.1 Parametric Plotter的功能特点
6.6.2 Parametric Plotter的操作步骤
6.6.3 选择扫描参数和扫描类型
6.6.4 选择电路特性Measurement
6.6.5 参数扫描结果分析一:在Results子视窗查看参数扫描结果
6.6.6 参数扫描结果分析二:在Plot Information子视窗查看参数扫描结果
第7章 PSpice的深层次套用
7.1 创建自定义Measurement函式
7.1.1 Measurement函式的定义格式
7.1.2 Measurement函式的重要构成元素:搜寻命令
7.1.3 Measurement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二:特徵数据点表达式
7.1.4 典型Measurement函式剖析
7.1.5 用户自建Measurement函式
7.1.6 Measurement函式的编辑处理
7.2 Smoke参数与自定义降额档案
7.2.1 Smoke参数的设定方法
7.2.2 用户自定义降额档案
7.3 PSpice输出档案与数据转换
7.3.1 文本型输出档案(.OUT档案)
7.3.2 DAT档案数据格式的转换
7.3.3 电路图和模拟结果波形的引用
7.4 记录PSpice AD模拟过程中间结果的档案
7.4.1 OUT档案中存放的模拟过程中间结果数据
7.4.2 直流工作点数据的存放与调用
7.4.3 MC分析中随机数数据的存放与调用
7.4.4 记录运行命令的CMD档案
7.5 记录PSpice AA分析过程的Log档案
7.5.1 Log档案中的元器件Sensitivity计算结果
7.5.2 Log档案中存放的其他几种分析中间结果
7.6 收敛性问题
7.6.1 概述
7.6.2 关键节点初始偏置条件的设定
7.6.3 PSpice中的任选项设定(OPTIONS)
第8章 PSpice-MATLAB协同仿真与数据互动
8.1 概述
8.1.1 SLPS简介
8.1.2 Simulink简介
8.2 SLPS协同仿真技术
8.2.1 SLPS协同仿真的具体步骤
8.2.2 DC/DC转换器套用实例
8.2.3 SLPS优点和适用範围
8.3 複杂激励信号的MATLAB产生法
8.3.1 产生複杂激励信号源的基本思路
8.3.2 基于MATLAB生成PSpice複杂信号源的基本步骤
8.4 PSpice仿真结果的MATLAB分析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