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2版)

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2版)

《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2版)》是2015年5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Muhammad H. Rashid、王永生、 罗敏、 田丽、曹贝、来逢昌。

基本介绍

  • 书名: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2版)
  • ISBN::9787302400592
  • 页数:886页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5-1
  • 装帧:平装

出版信息

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2版)
作者:Muhammad H. Rashid,王永生, 罗敏, 田丽, 曹贝,来逢昌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5-1
页数:886
装帧:平装
ISBN:9787302400592

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和电气工程学科国际知名教材中译本系列: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2版)》共16章,第1章介绍了电子电路的设计流程,其他章节可划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放大器的特性及频率回响(第2章和第3章);二极体及其套用(第4章和第5章);半导体基础、电晶体和放大器(第6章、第7章、第8章和第11章);电子电路的特性和分析(第10章、第12章和第13章);数字逻辑门电路(第15章);积体电路及套用(第9章、第14章和第16章)。附录包括基本电路分析的总结和PSpice简介。《信息技术和电气工程学科国际知名教材中译本系列: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2版)》是电子电路分析和积体电路设计的理想教材和参考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师的参考用书。

图书目录

译者序1
原书前言3
教学计画和课程大纲7
第1章电子学与设计绪论
1.1引言
1.2电子学的历史
1.3电子系统
1.3.1感测器
1.3.2执行器
1.4电信号和标记法
1.4.1模数转换器
1.4.2数模转换器
1.4.3标记法
1.5电子系统的分类
1.6电子系统的规範
1.6.1瞬态规範
1.6.2失真
1.6.3频率规範
1.6.4直流和小信号规範
1.7放大器类型
1.8电子系统的设计
1.9电子电路的设计
1.9.1分析和设计
1.9.2工程设计的定义
1.9.3电路级设计过程
1.9.4从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好处
1.9.5设计项目的类型
1.9.6设计报告
1.10电子器件
1.10.1半导体二极体
1.10.2双极型电晶体
1.10.3场效应电晶体
1.11新兴电子
1.11.1忆阻器
1.11.2有机电子
1.11.3生物电子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放大器及频率回响概论
2.1引言
2.2放大器特性
2.2.1电压增益
2.2.2电流增益
2.2.3功率增益
2.2.4对数增益
2.2.5输入输出电阻
2.2.6放大器饱和
2.2.7放大器非线性
2.2.8上升时间
2.2.9转换速率
2.3放大器类型
2.3.1电压放大器
2.3.2电流放大器
2.3.3跨导放大器
2.3.4跨阻放大器
2.4级联放大器
2.4.1级联电压放大器
2.4.2级联电流放大器
2.5放大器的频率回响
2.5.1低通特性
2.5.2高通特性
2.5.3带通特性
2.5.4增益与频宽的关係
2.6密勒定理
2.7频率回响方法
2.7.1低频传递函式方法
2.7.2高频传递函式方法
2.7.3密勒电容方法
2.7.4低频短路方法
2.7.5高频零值方法
2.7.6中频电压增益
2.7.7多级放大器
2.8PSpice/SPICE放大器模型
2.8.1电压放大器
2.8.2电流放大器
2.8.3跨导放大器
2.8.4跨阻放大器
2.9放大器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3章运算放大器和套用概论
3.1引言
3.2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3.2.1运算放大器电路模型
3.2.2运算放大器频率回响
3.2.3共模抑制比
3.3运算放大器PSpice/SPICE模型
3.3.1直流线性模型
3.3.2交流线性模型
3.3.3非线性宏模型
3.4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分析
3.4.1同相放大器
3.4.2反相放大器
3.5运算放大器的套用
3.5.1积分器
3.5.2微分器
3.5.3差分放大器
3.5.4仪表放大器
3.5.5同相求和放大器
3.5.6反相求和放大器
3.5.7加法减法放大器
3.5.8光耦驱动器
3.5.9光电探测器
3.5.10电压电流转换器
3.5.11直流电压表
3.5.12直流毫伏表
3.5.13负阻抗转换器
3.5.14恆流源
3.5.15同相积分器
3.5.16电感模拟器
3.5.17交流耦合自举电压跟随器
3.6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4章半导体二极体
4.1引言
4.2理想的二极体
4.3二极体电路的转移特性
4.4实际二极体
4.4.1实际二极体的特性
4.4.2二极体常数的确定
4.4.3温度效应
4.5实际二极体电路的分析
4.5.1图解法
4.5.2近似法
4.5.3叠代法
4.5.4数学法
4.6实际二极体的模型
4.6.1恆压降直流模型
4.6.2分段线性直流模型
4.6.3低频小信号模型
4.6.4PSpice/SPICE二极体模型
4.7齐纳二极体
4.7.1齐纳稳压器
4.7.2齐纳稳压器的设计
4.7.3齐纳限幅器
4.7.4齐纳二极体的温度效应
4.8发光二极体
4.9额定功率
4.10二极体的数据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5章二极体的套用
5.1引言
5.2二极体整流器
5.2.1单相半波整流器
5.2.2单相全波中心抽头的整流器
5.2.3单相全波桥式整流器
5.3整流器的输出滤波器
5.3.1L滤波器
5.3.2C滤波器
5.3.3LC滤波器
5.4二极体峰值检测器和解调器
5.5二极体斩波器
5.5.1并联斩波器
5.5.2串联斩波器
5.6二极体钳位电路
5.6.1固定移位钳位电路
5.6.2可变移位钳位电路
5.7二极体电压乘法器
5.7.1倍压器
5.7.2电压三倍器以及四倍器
5.8二极体函式产生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6章半导体和pn结特性
6.1引言
6.2半导体材料
6.2.1n型材料
6.2.2p型材料
6.2.3多子和少子
6.2.4费米函式
6.2.5载流子浓度
6.3零偏pn结
6.3.1内建结电势
6.3.2电场分布
6.3.3结电势分布
6.3.4空间电荷耗尽区宽度
6.4反偏pn结
6.4.1击穿条件
6.4.2耗尽区宽度
6.4.3结电容
6.5正偏pn结
6.5.1耗尽区宽度
6.5.2少子电荷分布
6.6结电流密度
6.7温度依赖性
6.8高频交流模型
6.8.1耗尽电容
6.8.2扩散电容
6.8.3正偏模型
6.8.4反偏模型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7章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电晶体
7.1引言
7.2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电晶体
7.3增强型MOSFET
7.3.1工作过程
7.3.2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
7.3.3沟道长度调製
7.3.4衬底偏置效应
7.3.5互补MOS
7.4耗尽型MOSFET
7.4.1工作过程
7.4.2输出和转移特性
7.5场效应电晶体模型和放大器
7.5.1直流模型
7.5.2交流小信号模型
7.5.3PSpice模型
7.5.4小信号分析
7.6MOSFET开关
7.7MOSFET的直流偏置
7.7.1MOSFET偏置电路
7.7.2MOSFET偏置电路的设计
7.8共源极放大器
7.8.1採用电流源负载的共源极放大器
7.8.2採用增强型MOSFET负载的共源极放大器
7.8.3採用耗尽型MOSFET负载的共源极放大器
7.8.4採用电阻负载的共源极放大器
7.9共漏极放大器
7.9.1有源偏置的源极跟随器
7.9.2电阻偏置的源极跟随器
7.10共栅极放大器
7.11多级放大器
7.11.1电容耦合级联放大器
7.11.2直接耦合的放大器
7.11.3共源共栅放大器
7.12直流电平移位和放大器
7.12.1电平移位方法
7.12.2电平移位的MOS放大器
7.13MOSFET放大器的频率回响
7.13.1高频MOSFET模型
7.13.2小信号PSpice模型
7.13.3共源极放大器
7.13.4共漏极放大器
7.13.5共栅极放大器
7.14MOSFET放大器的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8章双极型电晶体及放大器
8.1引言
8.2双极型电晶体
8.3BJT的工作原理
8.3.1正向工作模式
8.3.2截止、饱和与反向有源工作模式
8.3.3基区致窄
8.3.4饱和电流IS和电流增益βF的物理参数
8.4输入输出特性
8.5BJT电路模型
8.5.1线性直流模型
8.5.2小信号交流模型
8.5.3小信号混合模型
8.5.4PSpice/SPICE模型
8.5.5小信号分析
8.6BJT开关
8.7双极型电晶体的直流偏置
8.7.1有源电流源偏置
8.7.2单基极电阻偏置
8.7.3发射极电阻反馈偏置
8.7.4射极跟随器偏置
8.7.5双基极电阻偏置
8.7.6偏置电路设计
8.8共射极放大器
8.8.1有源偏置共射极放大器
8.8.2阻性偏置共射极放大器
8.9射极跟随器
8.9.1有源偏置射极跟随器
8.9.2阻性偏置射极跟随器
8.10共基极放大器
8.10.1输入电阻Ri
8.10.2无负载电压增益Avo
8.10.3输出电阻Ro
8.11多级放大器
8.11.1电容耦合级联放大器
8.11.2直接耦合放大器
8.11.3级联电晶体放大器
8.12达灵顿对电晶体
8.13直流电平移位和放大器
8.13.1电平移位方法
8.13.2电平移位的直流放大器
8.14双极型电晶体的频率模型和回响
8.14.1高频模型
8.14.2小信号PSpice/SPICE模型
8.14.3BJT的频率回响
8.15BJT放大器的频率回响
8.15.1共射极BJT放大器
8.15.2共集电极BJT放大器
8.15.3共基极BJT放大器
8.15.4多级放大器
8.16MOSFET与BJT
8.17放大器的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9章差分放大器
9.1引言
9.2差分放大器的内部结构
9.2.1差分放大器的特性
9.2.2差分放大器的内部结构
9.3MOSFET电流源
9.3.1基本电流源
9.3.2改进型基本电流源
9.3.3多重电流源
9.3.4共源共栅电流源
9.3.5威尔逊电流源
9.3.6有源电流源的设计
9.4MOS差分放大器
9.4.1NMOS差分对
9.4.2採用有源负载的MOS差分对
9.4.3共源共栅MOS差分放大器
9.5耗尽型MOS差分放大器
9.5.1採用阻性负载的耗尽型MOS差分对
9.5.2採用有源负载的耗尽型MOS差分对
9.6BJT电流源
9.6.1基本电流源
9.6.2改进型基本电流源
9.6.3Widlar电流源
9.6.4共射共基电流源
9.6.5威尔逊电流源
9.6.6多重电流源
9.7BJT差分放大器
9.7.1採用阻性负载的BJT差分对
9.7.2採用基本电流镜有源负载的BJT差分放大器
9.7.3採用改进电流镜的差分放大器
9.7.4共射共基差分放大器
9.8BiCMOS差分放大器
9.8.1BJT与CMOS放大器
9.8.2BiCMOS放大器
9.8.3级联电晶体BiCMOS放大器
9.8.4双级联电晶体BiCMOS放大器
9.9差分放大器的频率回响
9.9.1採用阻性负载的频率回响
9.9.2採用有源负载的频率回响
9.10差分放大器的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10章反馈放大器
10.1引言
10.2反馈
10.3反馈的特性
10.3.1闭环增益
10.3.2增益敏感性
10.3.3反馈係数敏感性
10.3.4频率回响
10.3.5失真
10.4反馈拓扑结构
10.4.1反馈结构
10.4.2反馈关係
10.5反馈放大器的分析
10.6串联并联反馈
10.6.1理想串联并联反馈网路的分析
10.6.2实际串联并联反馈网路的分析
10.7串联串联反馈
10.7.1理想串联串联反馈网路的分析
10.7.2实际串联串联反馈网路的分析
10.8并联并联反馈
10.8.1理想并联并联反馈网路的分析
10.8.2实际并联并联反馈网路的分析
10.9并联串联反馈
10.9.1理想并联串联反馈网路的分析
10.9.2实际并联串联反馈网路的分析
10.10反馈电路设计
10.11稳定性分析
10.11.1闭环频率和稳定性
10.11.2极点和不稳定性
10.11.3瞬态回响和稳定性
10.11.4闭环极点和稳定性
10.11.5奈奎斯特稳定準则
10.11.6相对稳定性
10.11.7相位裕度的影响
10.11.8採用波特图的稳定性分析
10.12补偿技术
10.12.1增加主极点
10.12.2改变主极点
10.12.3密勒补偿和极点分裂
10.12.4调整反馈路径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11章功率放大器
11.1引言
11.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11.3功率电晶体
11.4A类放大器
11.4.1射极跟随器
11.4.2基本的共射极放大器
11.4.3採用有源负载的共射极放大器
11.4.4变压器耦合负载共射极放大器
11.5B类推挽放大器
11.5.1互补推挽放大器
11.5.2变压器耦合负载推挽放大器
11.6互补AB类推挽放大器
11.6.1转移特性
11.6.2输出功率和效率
11.6.3採用二极体的偏置
11.6.4採用二极体和有源电流源的偏置
11.6.5採用VBE乘法器的偏置
11.6.6準互补AB类放大器
11.6.7变压器耦合AB类放大器
11.7C类放大器
11.8D类放大器
11.9E类放大器
11.10短路和热保护
11.10.1短路保护
11.10.2热保护
11.11功率运算放大器
11.11.1功率放大器IC
11.11.2桥式放大器
11.12热考虑
11.12.1热阻
11.12.2热沉和热流
11.12.3功耗与温度
11.13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12章有源滤波器
12.1引言
12.2有源滤波器与无源滤波器
12.3有源滤波器类型
12.4一阶滤波器
12.5双二次函式
12.6巴特沃斯滤波器
12.6.1巴特沃斯函式(n=1)
12.6.2巴特沃斯函式(n=2)
12.6.3巴特沃斯函式(n=3)
12.6.4高阶滤波器的巴特沃斯函式
12.7传递函式的实现
12.8低通滤波器
12.8.1一阶低通滤波器
12.8.2二阶低通滤波器
12.8.3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12.9高通滤波器
12.9.1一阶高通滤波器
12.9.2二阶高通滤波器
12.9.3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
12.10带通滤波器
12.10.1宽频通滤波器
12.10.2窄带通滤波器
12.11带阻滤波器
12.11.1宽频阻滤波器
12.11.2窄带阻滤波器
12.12全通滤波器
12.13开关电容滤波器
12.13.1开关电容电阻
12.13.2开关电容积分器
12.13.3通用开关电容滤波器
12.14滤波器设计準则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13章振荡器
13.1引言
13.2振荡器原理
13.2.1振荡条件
13.2.2频率稳定性
13.2.3幅度稳定性
13.3音频振荡器
13.3.1相移振荡器
13.3.2正交振荡器
13.3.3三相振荡器
13.3.4文氏桥振荡器
13.3.5环形振荡器
13.4射频振荡器
13.4.1科耳皮兹振荡器
13.4.2Hartley振荡器
13.4.3两级MOS振荡器
13.5晶体振荡器
13.6有源滤波调谐振荡器
13.7振荡器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14章运算放大器
14.1引言
14.2运放的内部结构
14.3实际运放的参数和特性
14.3.1输入偏置电流
14.3.2输入失调电流
14.3.3输入失调电压
14.3.4电源抑制比
14.3.5热电压漂移
14.3.6确定热电压漂移
14.3.7失调电压调整
14.3.8共模抑制比
14.3.9输入电阻
14.3.10输出电阻
14.3.11频率回响
14.3.12转换速率
14.4CMOS运放
14.4.1基本CMOS运放
14.4.2CMOS运放MC14573
14.4.3CMOS运放TLC1078
14.5BJT运放
14.5.1BJT运放LM124
14.5.2BJT运放LM741
14.6LM741运放分析
14.6.1直流分析
14.6.2小信号交流分析
14.6.3频率回响分析
14.6.4小信号等效电路
14.7BiCMOS运放
14.7.1BiCMOS运放CA3130
14.7.2BiCMOS运放CA3140
14.7.3BiCMOS运放LH0022
14.7.4BiCMOS运放LF411
14.7.5BiCMOS运放LH0062
14.7.6BiCMOS运放LH0032
14.8运放的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15章数字电路概论
15.1引言
15.2逻辑状态
15.3逻辑门
15.4逻辑门的性能参数
15.4.1电压转移特性
15.4.2噪声容限
15.4.3扇出与扇入
15.4.4传输延迟
15.4.5功耗
15.4.6延迟功耗积
15.5NMOS反相器
15.5.1带增强型负载的NMOS反相器
15.5.2带耗尽型负载的NMOS反相器
15.5.3NMOS反相器比较
15.6NMOS逻辑电路
15.6.1NMOS传输门
15.6.2NMOS或非门
15.6.3NMOS与非门
15.7CMOS反相器
15.8CMOS逻辑电路
15.8.1CMOS传输门
15.8.2CMOS或非门和与非门
15.8.3CMOS系列
15.9CMOS和NMOS门的比较
15.10BJT反相器
15.10.1电压转移特性
15.10.2开关特性
15.11电晶体电晶体逻辑门
15.11.1标準TTL门
15.11.2高速TTL与非门
15.11.3肖特基TTL与非门
15.12发射极耦合逻辑或/或非门
15.13BiCMOS反相器
15.14逻辑门接口
15.14.1TTL驱动CMOS
15.14.2CMOS驱动TTL
15.15逻辑门对比
15.16逻辑电路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第16章模拟积体电路及套用
16.1引言
16.2採用运放和二极体的电路
16.2.1最大正信号检测器
16.2.2精密峰值电压检测器
16.2.3精密半波整流器
16.2.4精密全波整流器
16.2.5精密钳位电路
16.2.6固定电压限幅器
16.2.7可调电压限幅器
16.2.8齐纳电压限幅器
16.2.9硬限幅器
16.3比较器
16.3.1比较器与运放
16.3.2输出侧连线
16.3.3阈值比较器
16.4过零检测器
16.5施密特触发器
16.5.1反相施密特触发器
16.5.2同相施密特触发器
16.5.3带参考电压的施密特触发器
16.5.4迟滞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16.6方波发生器
16.7三角波发生器
16.8锯齿波发生器
16.9压控振荡器
16.9.1充电模式
16.9.2放电模式
16.9.3电路实现
16.9.4NE/SE566压控振荡器
16.10555定时器
16.10.1原理框图
16.10.2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16.10.3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套用
16.10.4非稳态多谐振荡器
16.10.5非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套用
16.11锁相环
16.11.1相位检测器
16.11.2积体电路PLL
16.11.3565 PLL的套用
16.12电压频率和频率电压转换器
16.12.1V/F转换器
16.12.2F/V转换器
16.13採样保持电路
16.13.1SAH运放电路
16.13.2SAH积体电路
16.14数模转换器
16.14.1加权电阻D/A转换器
16.14.2R2R梯形网路D/A转换器
16.14.3积体电路D/A转换器
16.15模数转换器
16.15.1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16.15.2积体电路A/D转换器
16.16使用模拟积体电路的电路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问题回顾
习题
部分习题答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