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201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是由徐淑华主编,2013年1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电气基础课程规划教材。该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工科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全书共19章,分为电路基础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电气控制技术5个模组,涵盖了电工电子技术的所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 作者:徐淑华
- ISBN:9787121113581
- 类别:“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页数:432页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字数:726千字
- CIP核字号:2012259678
成书过程
该教材根据教育部电气电子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拟定的(电工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
该教材由徐淑华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4章由马艳编写,第5~6章由徐淑华编写,第7~8章由宫鹏编写,第9~12章由刘丹、王贞编写,第13~14章由陈大庆、杨艳编写,第15~17章由赵岩岭编写,第18~19章由刘华波编写。全书由徐淑华负责统稿。该教材的编写得到了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支持。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学习和借鉴了有关的参考资料。
2013年1月,该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为冉哲。
内容简介
全书共19章,分为电路基础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电气控制技术5个模组,涵盖了电工电子技术的所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套用,电力电子技术,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电子电路的仿真,可程式逻辑器件,铁心线圈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控制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程式序控制器及套用。
教材目录
第1模组电路基础理论第1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1.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1.3能量与功率 1.1.4电源的工作状态 1.1.5理想电路元件 1.1.6电路模型 1.2电路的基本定律 1.2.1欧姆定律 1.2.2基尔霍夫定律 1.3电路的分析方法 1.3.1支路电流法 1.3.2节点电压法 1.3.3电源等效变换法 1.3.4叠加原理 1.3.5等效电源定理 1.3.6电位的计算 1.3.7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本章要点 习题1 第2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2.1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确定 2.1.1换路定则 2.1.2初始电压、电流的确定 2.2RC电路的暂态过程 2.2.1RC电路的零输入回响 2.2.2RC电路的零状态回响 2.2.3RC电路的全回响 2.3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2.4RL电路的暂态过程 2.4.1RL电路的零输入回响 2.4.2RL电路的零状态回响 2.4.3RL电路的全回响 2.5一阶电路的脉冲回响 2.5.1一阶RC电路的脉冲回响 2.5.2积分电路 2.5.3微分电路 本章要点 习题2 第3章交流电路 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1.1正弦量的三要素 3.1.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2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3.2.1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3.2.2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3.2.3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3.3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3.3.1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3.2正弦交流电路的阻抗 3.3.3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3.4电路的谐振 3.4.1串联谐振 3.4.2并联谐振 *3.5非正弦周期信号的电路 3.5.1非正弦周期量的分解 3.5.2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和有效值 3.5.3非正弦周期量的线性电路的计算 本章要点 习题3 第4章三相电路 4.1三相电源 4.2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线 4.2.1负载星形连线的三相电路 4.2.2负载三角形连线的三相电路 4.3三相电路的功率 4.3.1三相功率的计算 4.3.2三相功率的测量 4.4安全用电技术 4.4.1安全用电常识 4.4.2防触电的安全技术 4.4.3静电防护和电气防火、防爆常识 本章要点 习题4 第2模组模拟电子技术 第5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5.1PN结及其单嚮导电性 5.1.1半导体基础知识 5.1.2PN结的形成 5.1.3PN结的单嚮导电性 5.2半导体二极体 5.2.1二极体的基本结构 5.2.2二极体的伏安特性 5.2.3二极体的主要参数 5.2.4二极体的套用举例 5.3稳压二极体 5.4半导体三极体 5.4.1三极体的基本结构 5.4.2三极体的工作原理 5.4.3三极体的特性曲线 5.4.4三极体的主要参数 *5.5绝缘栅型场效应三极体 5.5.1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5.2特性曲线 5.5.3场效应管使用注意事项 5.6光电器件 5.6.1发光二极体 5.6.2光电二极体 5.6.3光电三极体 5.6.4光电耦合器 5.7积体电路 本章要点 习题5 第6章基本放大电路 6.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1.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6.1.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6.1.3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6.2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 6.2.1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6.2.2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6.2.3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6.3常用基本放大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6.3.1射极输出器(共集放大电路) 6.3.2差动放大电路 6.3.3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6.4实用放大电路结构 本章要点 习题6 第7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套用 7.1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7.1.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7.1.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 7.1.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7.1.4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7.2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7.2.1反馈的概念 7.2.2反馈的类型及判断 7.2.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7.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套用 7.3.1基本运算电路 7.3.2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套用 7.3.3RC正弦波振荡电路 7.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套用 7.4.1电压比较器 *7.4.2信号产生电路 7.5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7.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套用举例 本章要点 习题7 第8章电力电子技术 8.1半导体直流稳压电源 8.1.1整流电路 8.1.2滤波电路 8.1.3稳压电路 *8.2晶闸管及其套用 8.2.1晶闸管 8.2.2可控整流电路 8.2.3晶闸管交流调压 8.2.4晶闸管的保护 本章要点 习题8 第3模组数字电子技术 第9章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9.1数字电路概述 9.1.1脉冲信号和数位讯号 9.1.2二进制数 9.2逻辑代数与逻辑函式 9.2.1逻辑代数 9.2.2逻辑函式及其表示法 9.2.3逻辑函式的化简 9.3逻辑门电路 9.3.1分立元件门电路 9.3.2集成逻辑门电路 9.3.3对集成门电路多余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处理 9.4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9.4.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9.4.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9.5常用的组合逻辑模组 9.5.1编码器 9.5.2解码器 9.5.3数据分配器 9.5.4数据选择器 9.5.5数值比较器 | 9.6设计套用举例 9.6.1交通信号灯故障检测电路 9.6.2全减器电路 本章要点 习题9 第10章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10.1双稳态触发器 10.1.1RS触发器 10.1.2边沿触发器 10.2暂存器 10.2.1数码暂存器 10.2.2移位暂存器 10.3计数器 10.3.1异步计数器 10.3.2同步计数器 10.4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组件及其套用 10.4.1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组件 10.4.2用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 10.5555定时器及其套用 10.5.1555定时器内部电路结构 10.5.2用555定时器组成单稳态触发器 10.5.3用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 10.5.4用555定时器组成施密特触发器 10.6数字电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0.6.1常见故障错误的检测和排除 10.6.2信号追蹤和波形分析 本章要点 习题10 第11章半导体存储器 11.1只读存储器(ROM) 11.1.1RO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1.1.2ROM的分类 11.1.3ROM的套用 11.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11.2.1RA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1.2.2RAM存储容量的扩展 11.3快闪记忆体(Flash Memories) 11.3.1快闪记忆体存储单元的基本结构 11.3.2快闪记忆体的基本操作 11.3.3基本快闪记忆体阵列 11.4数字系统套用举例 11.4.1自动药片包装线控制系统 11.4.2楼宇安全进入系统 本章要点 习题11 第12章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12.1D/A转换器 12.1.1D/A转换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2.1.2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2.2A/D转换器 12.2.1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2.2.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本章要点 习题12 第4模组EDA技术 第13章电子电路的仿真 13.1Multisim(EWB)简介 13.1.1Multisim的操作界面 13.1.2Multisim的常用元件库 13.2Multisim套用举例 13.2.1Multisim仿真的一般过程 13.2.2测定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曲线 13.2.3测试谐振电路 13.2.4测量电晶体输出特性曲线 13.2.5设计全减器 本章要点 习题13 第14章可程式逻辑器件 14.1可程式逻辑器件(PLD) 14.1.1可程式逻辑器件(PLD)简介 14.1.2PLD器件的基本结构与电路表示法 14.1.3可程式唯读存储器(PROM)简介 14.1.4可程式逻辑阵列(PLA)简介 14.1.5可程式阵列逻辑(PAL)简介 14.1.6可程式通用阵列逻辑器件(GAL)简介 14.1.7複杂可程式逻辑器件(CPLD)简介 14.1.8现场可程式门阵列(FPGA)简介 14.1.9PLD的编程 14.2可程式模拟器件 14.2.1可程式模拟器件简介 14.2.2ispPAC10的结构与原理 14.2.3ispPAC10的设计方法 14.2.4ispPAC10套用示例 本章要点 习题14 第5模组电气控制技术 第15章铁心线圈与变压器 15.1磁路的基本概念 15.1.1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15.1.2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15.1.3磁路的欧姆定律 15.2铁心线圈电路 15.2.1直流铁心线圈电路 15.2.2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15.3电磁铁 15.3.1直流电磁铁 15.3.2交流电磁铁 15.4变压器 15.4.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15.4.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5.4.3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额定值 15.4.4变压器的同极性端 15.4.5特殊变压器 本章要点 习题15 第16章异步电动机 16.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1.1三相异步鼠笼式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16.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 16.1.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16.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16.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16.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16.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6.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 16.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16.4.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16.4.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16.4.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16.5单相异步电动机 本章要点 习题16 *第17章直流电动机和控制电机 17.1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17.1.1直流电动机的组成 17.1.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7.2并励(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7.2.1机械特性 17.2.2电动机的稳定运行 17.3并励(他励)电动机的使用 17.3.1启动 17.3.2制动 17.3.3调速 17.4控制电机 17.4.1伺服电动机 17.4.2步进电动机 本章要点 习题17 第18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18.1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8.1.1手动电器 18.1.2自动电器 18.2三相异步鼠笼式电动机的基本控制 18.2.1鼠笼式电动机的直接启停控制 18.2.2鼠笼式电动机的点动控制 18.2.3鼠笼式电动机的异地控制 18.2.4鼠笼式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18.2.5多台电动机联锁控制 18.3行程控制 18.4时间控制 18.5套用举例 本章要点 习题18 第19章可程式序控制器及套用 19.1PLC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9.1.1PLC的基本结构 19.1.2PLC的工作原理 19.1.3PLC的主要性能指标 19.2PLC程式设计基础 19.2.1PLC程式语言与程式结构 19.2.2存储器及其定址 19.2.3位逻辑指令 19.2.4定时器与计数器指令 19.2.5功能指令 19.3PLC基本编程 19.3.1PLC基本编程原则 19.3.2梯形图编程典型电路 19.4PLC套用举例 19.4.1PLC套用系统设计步骤 19.4.2三层电梯PLC控制设计 本章要点 习题19 附录A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命名方法及性能参数 附录B半导体分立器件命名方法及性能参数 附录C半导体积体电路型号命名方法及性能参数 参考文献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 配套教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电工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 9787121173929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2-08 | 徐淑华 |
《电工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 9787121131721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1-04 | 徐淑华 |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2版)》 | 9787121257773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5-04 | 杨艳、徐淑华 |
- 课程资源
该教材还提供配套的电子教案。
教材特色
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 突出“基础性”: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着重于定性分析,减少过于複杂的分析与计算;对电子技术部分内容,淡化模拟、加强数字;淡化分立元件电路、加强积体电路的套用,尤其是对中、大规模积体电路功能和使用的介绍;注意除去陈旧内容,精简传统内容,不重複先修课的内容;
- 在修订过程中不断增加新内容,将成熟的新技术纳入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体现经典与现代结合;
- 加强“实践性”: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加强系统的概念,每部分内容都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複杂的套用实例作为例题、思考题、习题及扩充内容,每部分结束时都安排一个综合套用的实例介绍;与主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分基础验证、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个层次设定。
作者简介
徐淑华,教授,曾任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曾任全国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电工学学会副理事长。多次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