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电路与电子技术简明教程》是2010年9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根墀, 于宝明。
基本介绍
- 书名:电路与电子技术简明教程
- ISBN:978-7-03-028941-4
- 页数:245页
- 定价:26.00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图书信息2
余根墀, 于宝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定价:26.00
标準书号:978-7-03-028941-4
版本:第二版
责任编辑:赵丽欣,孙露露
读者对象: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书类:职业教育类
编辑部: 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2010年9月出版
语种:中文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字数:370千字
页数:245
内容简介2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编者根据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改革经验,结合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而编写的。
全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电路分析基础知识、正弦交流电路、常用半导体器件、信号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D/A和A/D转换器。考虑到不同专业对电子技术的相关要求有所区别,本书部分章节标注了“*”,供不同专业教学选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教育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
图书目录2
前言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 电路
1.1.2 电路模型
1.2 电路中的物理量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3 电位
1.2.4 功率和能量
1.3 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1.3.1 电阻元件及其伏安特性
1.3.2 电容元件及其伏安特性
1.3.3 电感元件及其伏安特性
1.4 电源
1.4.1 理想电源模型
1.4.2 实际电源模型
1.4.3 受控源
受控源又称为非独立源。一般来说,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受本支路以外的其它因素控制时统称为受控源。受控源由两条支路组成,其第一条支路是控制支路,呈开路或短路状态;第二条支路是受控支路,它是一个电压源或电流源,其电压或电流的量值受第一条支路电压或电流的控制。受控源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电压或电流受电路中其它部分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压源或电流源,称为受控源。
受控源是一种四端元件,它含有两条支路,一条是控制支路,另一条是受控支路。受控支路为一个电压源或为一个电流源,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称为受控量),受另外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称为控制量)的控制,该电压源,电流源分别称为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统称为受控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3 支路电流法
1.6 戴维南定理
1.7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1.8 电路的暂态回响
1.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
1.8.2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9 技能训练
1.9.1 电压、电位的测量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验证
1.9.2 电流的测量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验证
*1.9.3 过渡过程的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1.1 正弦量及其三要素
2.1.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2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2.2.1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阻抗与导纳
2.2.2 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正弦交流电路是交流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指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或电流。正弦交流电需用频率、峰值和位相三个物理量来描述。交流电正弦电流的表示式中I = Imsin(ωt+φ0)中的ω称为角频率,它也是反映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2.2.3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2.3 三相交流电路
2.3.1 三相电源
2.3.2 对称三相负载及其连线
2.3.3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2.3.4 安全用电技术
*2.4 变压器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心(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配电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全密封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乾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单相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等。
2.4.1 互感
1.两个电路或它们的部分之间的感应的量度。
2.如果有两只线圈互相靠近,则其中第一只线圈中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有一部分与第二只线圈相环链。当第一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则其与第二只线圈环链的磁通也发生变化,在第二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现象。
2.4.2 理想变压器
2.5 技能训练
2.5.1 正弦交流电的测试
2.5.2 交流元件频率特性的测试
2.5.3 RC、RL交流串联电路的测试
2.5.4 三相平衡负载连线的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3.1 半导体基础知识
3.1.1 本徵半导体
本徵半导体(intrinsic semiconductor)
完全不含杂质且无晶格缺陷的纯净半导体称为本徵半导体。实际半导体不能绝对地纯净,本徵半导体一般是指导电主要由材料的本徵激发决定的纯净半导体。更通俗地讲,完全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徵半导体或I型半导体。硅和锗都是四价元素,其原子核最外层有四个价电子。它们都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单晶体”,属于本徵半导体。
在绝对零度温度下,半导体的价带(valence band)是满带(见能带理论),受到光电注入或热激发后,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会越过禁带(forbidden band/band gap)进入能量较高的空带,空带中存在电子后成为导带(conduction band),价带中缺少一个电子后形成一个带正电的空位,称为空穴(hole),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合称为电子-空穴对。上述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均能自由移动,成为自由载流子(free carrier),它们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定向运动而形成巨观电流,分别称为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这种由于电子-空穴对的产生而形成的混合型导电称为本徵导电。导带中的电子会落入空穴,使电子-空穴对消失,称为複合(recombination)。複合时产生的能量以电磁辐射(发射光子photon)或晶格热振动(发射声子phonon)的形式释放。在一定温度下,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和複合同时存在并达到动态平衡,此时本徵半导体具有一定的载流子浓度,从而具有一定的电导率。加热或光照会使半导体发生热激发或光激发,从而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这时载流子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加。半导体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等半导体器件就是根据此原理製成的。常温下本徵半导体的电导率较小,载流子浓度对温度变化敏感,所以很难对半导体特性进行控制,因此实际套用不多。
本徵半导体特点:电子浓度=空穴浓度
缺点:载流子少,导电性差,温度稳定性差!
3.1.2 杂质半导体
3.1.3 PN结及其单嚮导电性
3.2 二极体
3.2.1 二极体的结构与符号
3.2.2 二极体的伏安特性
3.2.3 二极体的主要参数
3.2.4 二极体的基本套用电路
3.3 三极体
3.3.1 三极体的结构与符号
3.3.2 三极体的电流放大作用
3.3.3 三极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3.3.4 三极体的主要参数
*3.4 场效应管
3.4.1 结型场效应管
3.4.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3.5 技能训练
3.5.1 二极体单嚮导电性的测试
3.5.2 二极体整流电路的测试
3.5.3 三极体各极电流关係的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信号放大电路
4.1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4.1.1 放大倍数
4.1.2 输入电阻
4.1.3 输出电阻
4.1.4 通频带
4.2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4.2.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4.2.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4.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3 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4.3.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4.3.2 分压式偏置电路
4.4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4.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4.4.2 共基极放大电路
4.5 多级放大电路
4.5.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4.5.2 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
4.5.3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
4.6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4.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4.6.2 负反馈放大器的一般表达式
4.6.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7 功率放大电路
4.7.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4.7.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7.3 集成功率放大器
4.8 技能训练
4.8.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4.8.2 放大电路交流工作状态的测试
4.8.3 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影响的测试
4.8.4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
4.8.5 共集电极放大器基本特性的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5.1 差动式放大电路
5.1.1 直接耦合放大器
5.1.2 差动电路的组成及分析
5.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5.2.1 集成运放的组成
5.2.2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5.2.3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5.2.4 理想集成运放
5.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套用
5.3.1 比例运算电路
5.3.2 加法和减法运算电路
5.3.3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5.3.4 仪用放大器分析与套用
*5.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套用
5.4.1 简单电压比较器
5.4.2 迟滞电压比较器
5.5 技能训练
5.5.1 加法电路的测量
5.5.2 减法电路的测试
5.5.3 积分电路的测试
5.5.4 微分电路的测试
5.5.5 简单电压比较器的测试
5.5.6 迟滞电压比较器的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6.1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概念
6.1.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6.1.2 直流稳压电源的性能指标
6.2 整流与滤波电路
6.2.1 半波整流电路
6.2.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3 滤波电路
6.3 稳压电路
6.3.1 稳压二极体及其稳压电路
6.3.2 串联型三极体稳压电路
6.4 集成稳压器件
6.5 技能训练
6.5.1 全波整流电路的测试
6.5.2 电容滤波电路的测试
6.5.3 稳压管稳压电路的测试
6.5.4 三端式集成稳压器的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逻辑代数基础
7.1 数制和数码
7.1.1 十进制
7.1.2 二进制
7.1.3 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7.1.4 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7.1.5 BCD编码
7.2 基本逻辑关係
7.2.1 与逻辑
7.2.2 或逻辑
7.2.3 非逻辑
7.2.4 其他逻辑关係
7.2.5 集成逻辑元件
7.3 逻辑函式的运算
7.3.1 基本定律和规则
7.3.2 逻辑函式的表示方法
7.3.3 逻辑函式代数法化简
7.3.4 逻辑函式卡诺图化简
7.4 技能训练
7.4.1 非门的测试
7.4.2 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
7.4.3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组合逻辑电路
8.1 概述
8.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8.2.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8.2.2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8.3 编码器和解码器
8.3.1 编码器
8.3.2 解码器
8.4 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8.4.1 数据选择器
8.4.2 数据分配器
8.5 半加器和全加器
8.5.1 半加器
8.5.2 全加器
8.6 技能训练
8.6.1 显示解码器及LED数码管功能测试
8.6.2 二进制变数解码器扩展电路功能测试
8.6.3 二进制优先编码器功能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时序逻辑电路
9.1 触发器
9.1.1 基本RS触发器
9.1.2 同步触发器
9.1.3 同步触发器的空翻现象
9.1.4 边沿触发器
9.1.5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9.2 计数器
9.2.1 集成计数器74161
9.2.2 集成计数器74160
9.2.3 构成N进制计数器
9.3 暂存器
9.3.1 数码暂存器
9.3.2 移位暂存器
9.3.3 集成多功能移位暂存器74194
9.4 555定时器和单稳态触发器
*9.4.1 555定时器
9.4.2 单稳态触发器
9.5 存储器
9.5.1 随机存储器(RAM)
9.5.2 唯读存储器(ROM)
*9.6 可程式逻辑器件
9.6.1 CPLD器件
9.6.2 FPGA器件
9.6.3 CPLD和FPGA的性能差异
9.7 技能训练
9.7.1 JK触发器的测试与套用
9.7.2 集成同步计数器的测试和套用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D/A和A/D转换器
10.1 D/A转换器
10.1.1 权电阻网路D/A转换器
10.1.2 T形电阻网路D/A转换器
10.1.3 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0.1.4 集成D/A转换器
10.2 A/D转换器
10.2.1 A/D转换的基本原理
10.2.2 A/D转换器电路
10.2.3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0.3 技能训练:D/A转换器的测试和套用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