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隶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是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主体的教学型系部,其专业方向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和光伏发电技术及套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同时承担全校各专业电类基础课的教学任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能在电子与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数位讯号处理、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积体电路设计理论、可程式逻辑器件及套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南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英文名:he nan ke ji da xue dian zi ke xue yu ji shu xi
  • 简称:河南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创办时间:1952年
  • 所属地区:河南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理工
  • 学校属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 主要院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现任校长:孔留安
  • 知名校友:胡祖

概述

历史沿革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是一个年轻的系部。原洛阳工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始建于1979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依託于电工电子教研室建立了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3年,以电工电子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于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年招生规模120余人。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下设基础教研室、专业教研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并与许继电气、中国空空飞弹研究院建立了深层次的联繫。

师资力量

经过跨越式的发展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已造就了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学术造诣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专任教师队伍学缘广泛,多数教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师範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985”和“211”高校,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劲动力,在教学中表现出多元的教学理念,活跃的教学思想和不断进取的教学意识。教师队伍中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

建设实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繫紧密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和国防科技发展需求,致力于电子系统设计、可靠性建模、光电子器件设计製造、光电子器件可靠性分析与最佳化等学科方向。学科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项目总经费100万元。获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EI等三大检索50余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产学研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工程套用型人才”的思路,坚持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龙头、课程建设为重点,密切结合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厚基础、重实践、面向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总结实践了一套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电工学》为河南省精品课程,《微机原理及套用》、《电路》、《模拟电子技术》为河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硬体描述语言及套用、积体电路设计基础、数字电子技术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了完善的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与许继电气、单晶硅厂、洛阳尚德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开展了以订製培训、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实训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教育,构建了以校内教育为基础、校外实践教育为拓展的实践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目标驱动,培养工程套用型创新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种科技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参与面达80%以上,形成了“合作、竞争、挑战”的课外科技活动氛围。本专业学生在历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飞思卡尔”智慧型车竞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画(SRTP)等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0项,省级奖励15项,校级奖励20余项。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和读研深造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几年每届毕业生约30%以上被免试录取或考取重点高校研究生。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力度,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经费、新专业建设、日元贷款以及校级实验室专项建设基金等多种渠道,向电子系统创新设计开放实验室、光伏发电技术及套用实验室、SOPC实验室、EDA实验室等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实现了实验设备的大面积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最佳化整合,实验室的整体面貌已焕然一新,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实验示範教学中心。该中心现有电子系统创新设计开放实验室、光伏模组及套用、SOPC、EDA、电子技术、电路、电工、微机原理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实验设备900多台(套),设备总值近1000余万元。每年接纳学生18000多人次,年实验人时数近38万。规划建设中的开元校区电信学院大楼二层和部分一层为电子系和电子系专业实验室用地,建筑面积达2230平方米,功能和布局更为合理,将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电子科学与技术系近几年累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本科生260余名,现有在校本科生460余人。为河南省企事业单位电工技术工人培训、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6000多人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套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智慧财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和学科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教学环节

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授予学位

理学或工学学士

发展前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有着广泛的套用前景,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与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与测试技术等有着密切联繫,光伏发电技术及套用是当今“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发展领域最为活跃的学科方向。电子系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我国信息化、低碳经济的到来和普及,为我省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的发展战略,促进国防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