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教学计画与教学大纲
《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教学计画与教学大纲(2008)》为满足技工学校教学工作需要,我们组织有关教研专家和一线教学人员,在广泛调研和总结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等25个教学计画与教学大纲,其中包括3个教学方案。现印发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课时範围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并及时向我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反馈相关意见和建议。
基本介绍
- 书名:技工学校电工类教学计画与大纲
-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页数:102页
- 开本:16
- 定价:17.00
- 作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 出版日期:2008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4573490
图书目录
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教学计画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安全用电教学大纲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
机械知识教学大纲
电机与变压器教学大纲
电工仪表与测量教学大纲
电工材料教学大纲
可程式序控制器及其套用教学大纲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教学大纲
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安全用电教学大纲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学大纲
机械知识教学大纲
电机与变压器教学大纲
电工仪表与测量教学大纲
电工材料教学大纲
可程式序控制器及其套用教学大纲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教学大纲
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文摘
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教学计画
(适用于招收国中毕业生,学制3年)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专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定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準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组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準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2.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
(适用于招收国中毕业生,学制3年)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专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定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準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组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準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2.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