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範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範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範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範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6月,现建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4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1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人数115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电气工程学院
  • 外文名: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创办时间:2009年6月
  • 类型:理工、师範
  • 现任领导:许建平
    方健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米沙子镇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2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学位教师28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双师型” 教师达85%。

专业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专业方向:智慧型仪器仪表、计算机测控技术。
培养目标:
能够胜任中等职业学校相应专业教学工作岗位,“热爱职教、教学过硬、技能突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人才;或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技术研究、套用维护、运行管理、市场行销等工作,“工程意识强、职业技能好、创新能力高”的工程技术套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採用校企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教学技能和工程实践技能”双师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将学术性、职业性、师範性培养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教师师能、职业实践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注重智慧型仪器仪表製造及设计技能的培养,全面提升套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及仿真、感测器原理及套用、单片机接口技术、测控电路及装置、智慧型仪器仪表设计、计算机测控技术与系统、虚拟仪器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方向:电力系统方向
培养目标:
能够面向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施工;电力传动与运行;电气工程设计、装配与运行;高低压电器设备安装及调试等工作岗位。
专业特色
为企业和国家电网培养“供配电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程师和“电气及自动化设备设计开发”工程师。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
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绝缘技术及套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套用、电气控制及PLC套用、供配电技术、建筑配电工程等。

自动化专业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专业方向:过程控制系统套用、运动控制系统套用
培养目标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等相关专业从事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人才。
专业特色:
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建立在校-企-校教师教育协同体背景下,形成了“政府统筹、协商决策、责利驱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运行机制。提出“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平台+九模组+三课堂”立体化课程体系,落实“四导师”全面教育作用,突出“四证书”培养规格,形成“品德高尚、素质全面、教学过硬、技能突出、注重创新”的职教师资培养特色。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
电路、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套用、自动控制原理及仿真、电力电子技术及套用、电机及拖动技术、PLC控制技术及套用、工业网路技术及系统集成、过程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运动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

机器人工程专业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专业方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套用、维护与设计。
培养目标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机器人控制和套用能力,能在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机器人技术相关领域,面向机器人系统工程师岗位,从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自动生产线和智慧型工业系统的设计、製造、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套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突出机器人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专业发展定位与地方优势产业:汽车和轨道交通产业紧密结合,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岗位任职要求,实现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
机器人机械基础与机构学、机器人学导论、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检测与机器人感测器技术、液压与气动、运动控制系统、工业现场汇流排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专业方向:飞行器设计、无人机控制、飞机维修。
专业特色:贯彻“面向工程、拓宽基础、强化能力、侧重套用”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结合电气工程学院的优势与特色,全面提升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套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飞行器构造设计、无人机装配与调试,飞机故障诊断、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方向:电气维护与套用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解决电气工程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理念和能力,能够胜任电气安装、电气调试、电气检测、电气维修维护等电气工程领域工作,专业技能突出、适应能力强的工程套用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气类专科专业,採用2+1培养模式(两年校内培养,一年企业实践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专门为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企业,输送套用技术突出的工程技能型人才。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
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供配电技术、电气控制及PLC套用。

科研成果

吉林工程技术师範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比较重视师资队伍的科研、教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承担国家级教研项目二项,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省级教研项目十余项;现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共发表科研、教研论文共一百二十余篇。

课程建设

学院现有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各1个,省级人才培养实验区1个,学院积极推进套用型转型,构建“3+1"协同育人模式,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昌硕(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係,着力培养企业需要的套用工程师。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院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打造“科技研发、技术转化、人才培养、成果服务”四大平台。电气工程学院课程建设成绩显着,现有省级优秀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和校级优秀课程3门。

中外合作

学院承担国家级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建设项目,使学生在毕业后若干年内能够成为职业教育战线上的卓越教师或领军人物。学院首个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国家教育部批准。

教学设施

电气工程学院设有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室、工业控制实验室、检测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电机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和电工工艺室、电工实训室及专业技能培训室。实验室设有专职实验员5人。实验室所占面积1500余平方米,现拥有教学仪器设备五百余件,实验设备总值三百五十余万元。现有电气基础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5个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总额达到2500余万元,建成省级示範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重点实验室1个。2014-2015年获得教育部、吉林省财政及学校建设资金支持600万,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增进大批实验实训设备,目前建有测控系统综合实验室、无线测控与物联网实验室、感测器与信号处理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室、PLC与现场汇流排技术实验室、单片机与DSP控制技术实验室共7个测控专业实验实训室,可以满足教学和教师科研的需要。

人才培养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申报各级教改项目10余项,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套用型转型的发展需要;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获得校级三等奖4项;在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中获得校级二等奖3项;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3人次。
学院在学校套用型办学思想指导下,坚持弘扬学院专业与企业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技术与服务融合、套用与创新融合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工程实践过程系统化”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电气工程学院以培养套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工程套用能力,培养了大量掌握专业知识扎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毕业生,成绩显着。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四项,省级二等奖十余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慧型车比赛获得东北赛区三等奖三项。

学生团体

第十届分团委及学生两会

分团委副书记:龙玥彤 组织部长:张博 宣传部长:于佳鑫
学生会主席:孙佳磊 副主席:曲禹璇、翁拓
社团联合会主席:芦茜 副主席:张天齐、孙越

第九届分团委及学生两会

分团委副书记:于俊
学生会主席:黄洋 副主席:刘峥
社团联合会主席:程海洋 副主席:李星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