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李秀主编书籍)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李秀主编书籍)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李秀主编书籍)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是200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秀。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
  • 作者:李秀
  • ISBN:9787302039877
  • 类别:计算机学习图书
  • 页数:395
  • 定价:29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0年09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图书简介

本书向读者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知识,实用的上机实验以及网上免费下载的样例档案。分为:计算机的发展与套用、微机用户界面及其使用、Word字处理软体、网页製作等10章。《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配套电子教案 2001年11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配套电子教案,是针对第3版教材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之用的电子教案,所有内容均用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体製作完成,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课时用在线上大萤幕投影演示,部分或全部取代板书,也可以作为电子讲义发布于网上,供学生浏览。每一张幻灯片均配有详细适当的备注文字说明,目的在于为使用《计算机文化基础》一书讲课的教师提供备课素材。幻灯片利用赏心悦目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画将使其中的内容以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教案中所使用的样例文化也在本光碟中提供。该教案配有大量史料图片和直观的素材图片,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生动、形象地诠释计算机文化。 本书配有教师用电子教案,已出版。

图书前言

请允许我在这里对多年来支持和关心《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在你们的鼓励和推动下,我们才能够成功推出第3版。
本书的每一个版本都反映了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及套用发展水平。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版本推出的时间间隔在不断缩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际网路技术已经或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网上银行、“黑客”等一系列新的名词、概念已经开始不断冲击人们的生活,似乎用不了多久,我们就都能过上真正的“数位化生活”。伴随着电子邮件、网页等新型沟通方式的变化,一种崭新的网路文化也悄然兴起,标明网址或电子信箱已经不再只是时髦,而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必需的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掌握计算机及网路技术是任何人走向未来的必要素质之一,而本书就是一本着眼于计算机技术套用普及的基础教材。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高速度的确给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这也许是教育领域内对教材更新速度要求最高的学科之一。那幺如何才能使基础教育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呢?
清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小组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成立以来,儘管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但努力跟蹤前沿、不断学习实践的传统却始终得到了保持和发扬。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并且将一些最新最热门的技术套用以讲座方式增加到课程教学中。经过系统的整理,两年多教学实践中主要的新内容成为第3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根据学生反馈,在第4章内容中增补和加强了系统资源管理一节内容。在工具软体介绍章节中,我们努力抽取出这类工具的共性,向读者展现一条以概念带套用的学习主线,力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对于目前人人关心的计算机网路技术套用,则是在相关教师进行的多次多层面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多方面学员的一致好评)的基础上组织而成的。同时,本书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引入实验、案例操作等教学方法,帮助读者边乾边学,从理解到套用,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难以跟上科技潮流的脚步,在不久的将来,本书也必将“上网”,成为实时更新、与时代同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
本书共分10章。
第1章~第4章为基础知识,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建立“存储程式”原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以及信息表示的基础——二进制等概念。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还介绍了计算机软、硬体方面的最新发展和计算机在各领域中的套用,同时引发读者对计算机文化中的道德的讨论与思考。
本书所涉及的作业系统定位于Windows 98用户界面的使用上。为减缓读者入门时的畏难情绪,作业系统概念以“管家婆”和“接待员”角色直观、形象地引入,再辅以详细的上机操作步骤,达到在清晰的概念下熟练使用作业系统软体的目的。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收效甚好。
第5章~第7章为实用工具,分别介绍了办公自动化软体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三个工具:字处理软体Word、电子表格软体Excel和演示文稿(幻灯片)製作软体PowerPoint。
在这些软体工具的介绍中,力求使读者对每个工具的功能、概念、重要的名词术语和主要操作模式有一个準确、全面的理解,并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和全面掌握该类软体打下基础。同时书中附有具体实例操作,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8章~第10章是网路多媒体技术套用,这也是第3版教材中得到最全面更新和完善的部分,也体现着该教材再版的目的和意义。
第8章介绍几种主要传统媒体的数位化基本原理,使读者熟悉各种媒体档案的类型及特点,简述了一些常用多媒体製作工具,侧重介绍了矢量动画製作软体Flash,并配有相关的上机练习。
第9章从使用的角度介绍了计算机网路的有关知识,其中包括网路的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路协定、计算机网路的主要套用模式等。该章还分别介绍了网际网路上的一些常规操作与套用,如档案传送、远程登录、电子邮件、WWW信息浏览以及网路电话等,并讲述了信息查找的方法。
第10章以FrontPage 98为工具,介绍了网站製作的方法、网页发布的步骤以及具体网页编写功能,还简要介绍了HTML的基本概念和语句,最后附有一个以计算机发展史为主题的网页製作上机实验。
为帮助学习者使用本教材,作者準备了两种辅助学习材料:
· 清华大学计算机文化课网站
2000年9月,清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率先尝试在2500多名新入学的学生中进行网路环境教学,教学形式採用网路教学为主、大课教学为辅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模式,大大地扩充了教学内容。教材中简单介绍的Flash动画编辑软体、一笔带过的图形图像工具Photoshop等,在网站中得到了充实。目前计算机文化课网站上放置了11GB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站一期结构由文化超市、整班课堂、学习沙龙和教师工作室组成。
·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配套电子教案
2001年11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第3版)配套电子教案,是针对第3版教材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之用的电子教案,所有内容均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体製作完成,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课时用在线上大萤幕投影演示,部分或全部取代板书,也可以作为电子讲义发布于网上,供学生浏览。每一张幻灯片均配有详略适当的备注文字说明,目的在于为使用《计算机文化基础》一书讲课的教师提供备课素材。幻灯片利用赏心悦目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画将使授课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不仅可以直接使用本教案,还可以方便地修改和重组其中的内容以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教案中所使用的样例档案也在本光碟中提供。该教案配有大量史料图片和直观的素材图片,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生动、形象地诠释计算机文化。

图书目录

第1章计算机概述1
1.1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1
1.1.1“存储程式”工作原理1
1.1.2计算机指令系统2
1.1.3计算机组成——硬体系统3
1.1.4程式的自动执行6
1.2信息的表示与存储7
1.2.1计算机内部是一个二进制数字世界7
1.2.2计算机的数字系统7
1.2.3信息存储单位10
1.2.4非数值信息的表示11
1.2.5信息的内部表示与外部显示12
1.3PC机的硬体配置12
1.3.1CPU13
1.3.2存储器13
1.3.3输入、输出设备及相关配置18
1.3.4多媒体计算机的配置29
习题30
第2章计算机的发展与套用31
2.1计算机发展简史31
2.1.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31
2.1.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32
2.1.3超越冯·诺依曼结构模式33
2.2计算机的类型与分工34
2.3计算机软体系统37
2.3.1计算机软体概述37
2.3.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38
2.3.3作业系统的形成与发展40
2.4计算机套用与社会的信息化42
2.4.1计算机套用概述42
2.4.2信息高速公路——社会的信息化44
2.5计算机文化与道德46
习题54
第3章微机用户界面及其使用(一)——DOS使用基础55
3.1操作环境的演变与发展55
3.2DOS作业系统基本知识与使用56
3.2.1DOS作业系统结构56
3.2.2DOS系统的启动58
3.2.3DOS档案系统60
3.2.4DOS常用命令63
3.2.5输入输出重定向68
3.2.6DOS批处理档案69
3.2.7系统设定70
习题72
上机实验73
实验3?1指法练习73
实验3?2DOS常用命令的使用73
第4章微机用户界面及其使用(二)——Windows 98使用基础75
4.1图形用户界面技术75
4.2Windows 98 概述77
4.2.1Windows 98系统及其特色77
4.2.2启动Windows80
4.3Windows 98界面80
4.3.1Windows 98桌面布局81
4.3.2视窗的基本组成元素86
4.3.3对话框中常见的组成元素87
4.3.4选单89
4.4档案管理90
4.4.1档案管理中的几个概念90
4.4.2创建资料夹和文档91
4.4.3複製、移动档案或资料夹92
4.4.4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管理档案和资料夹92
4.4.5查找档案或资料夹95
4.4.6查看资料夹或档案属性96
4.4.7格式化软碟97
4.4.8複製软碟98
4.5程式管理99
4.5.1运行一个程式99
4.5.2创建和使用捷径101
4.5.3安装与卸载应用程式103
4.5.4使用MS?DOS程式105
4.6系统资源管理与环境设定106
4.6.1按个人需要定製桌面和显示器106
4.6.2设定新的用户配置档案109
4.6.3添加和配置新硬体111
4.6.4了解注册表112
4.6.5诊断运行错误114
4.6.6对系统的日常维护117
4.7在应用程式之间交换数据120
4.8使用在线上帮助系统122
4.9中文Windows 98自带的汉字输入法124
4.9.1安装中文输入法124
4.9.2使用输入法125
习题128
上机实验128
实验4?1Windows 98的档案管理128
实验4?2Windows 98的程式管理130
实验4?3Windows 98高级使用132
第5章Word字处理软体134
5.1概述134
5.2Word工作环境136
5.3Word的基本操作139
5.3.1Word中滑鼠的使用139
5.3.2Word命令的使用139
5.3.3获取帮助的途径140
5.3.4退出Word程式140
5.4创建文档141
5.4.1文字的录入141
5.4.2文档的保存141
5.4.3文档的显示方式143
5.4.4档案的输出——列印与预览145
5.5文本编辑146
5.5.1文本的选取146
5.5.2对选定文本块的操作147
5.5.3文本的查找与替换148
5.6文档排版149
5.6.1字元格式化149
5.6.2段落格式化153
5.6.3页面设计157
5.7样式与模板档案161
5.7.1样式的创建及使用161
5.7.2模板档案的套用162
5.8表格製作163
5.8.1创建表格164
5.8.2表格内容的编辑164
5.8.3表格外观的修饰166
5.8.4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167
5.9插入图形168
5.9.1图片的插入168
5.9.2图文混排170
5.9.3绘製图形171
5.10应用程式之间的数据共享174
5.10.1对象的连结与嵌入175
5.10.2Equation Editor的使用175
5.10.3Graph的使用177
习题178
上机实验178
实验5?1桌面排版178
实验5?2样式与模板180
实验5?3表格的製作与修饰182
实验5?4图文混排183
实验5?5绘製图形185
第6章Excel电子表格软体187
6.1概述187
6.2Excel的工作环境与基本概念187
6.2.1Excel视窗界面188
6.2.2Excel的基本概念188
6.3Excel的基本操作190
6.3.1认识电子表格190
6.3.2向工作表中输入信息192
6.3.3档案的保存194
6.3.4区域选取与命名195
6.3.5浏览工作表197
6.3.6工作表的操作198
6.4编辑工作表数据199
6.4.1数据的移动和複製199
6.4.2数据的填充200
6.4.3查找与替换202
6.5工作表格式化202
6.5.1格式化数据202
6.5.2调整工作表的列宽和行高205
6.5.3设定对齐方式205
6.5.4添加框线和底纹205
6.5.5使用自动套用格式207
6.6工作表的列印207
6.7公式的运用208
6.7.1认识公式208
6.7.2公式的创建209
6.7.3认识函式209
6.7.4公式的移动和複製210
6.8图表功能211
6.8.1创建图表211
6.8.2修改图表213
6.8.3修饰图表214
6.9Excel的资料库管理216
6.9.1数据清单的概念216
6.9.2筛选数据217
6.9.3排序数据219
6.9.4分类汇总220
习题222
上机实验222
实验6?1电子表格基本操作222
实验6?2公式与函式的使用223
实验6?3图表的创建与编辑224
实验6?4数据管理——排序226
实验6?5数据管理——自定义排序227
实验6?6数据管理——分类汇总227
第7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製作软体229
7.1概述229
7.2PowerPoint工作环境与基本概念229
7.2.1PowerPoint视窗界面230
7.2.2PowerPoint的基本概念232
7.3製作一个演示文稿234
7.3.1幻灯片的製作234
7.3.2保存演示文稿236
7.4製作一个多媒体演示文稿237
7.4.1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对象237
7.4.2创建组织结构图239
7.4.3插入声音和影像对象241
7.5修改演示文稿243
7.5.1认识母版、配色方案和模板243
7.5.2使用幻灯片母版243
7.5.3更改配色方案244
7.5.4模板的选择与编辑246
7.6设定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247
7.6.1动画效果的製作248
7.6.2播放效果的设定250
7.6.3製作具有互动功能的演示文稿251
7.6.4播放演示文稿252
7.7列印演示文稿253
7.8高级使用255
7.8.1打包演示文稿256
7.8.2网上发布演示文稿257
习题259
上机实验259
实验7?1製作演示文稿259
实验7?2修改与编辑演示文稿261
第8章多媒体技术套用265
8.1迎接多媒体时代的到来265
8.2多媒体计算机平台标準265
8.3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266
8.3.1声音媒体的数位化267
8.3.2音频档案分类267
8.3.3视频信息的数位化267
8.3.4视频档案分类269
8.4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简介271
8.4.1Windows 98的多媒体附属档案271
8.4.2图形图像编辑工具273
8.4.3动画製作软体275
8.4.4视频编辑软体282
8.4.5多媒体着作工具283
8.5数据压缩285
8.5.1数据压缩机制285
8.5.2JPEG标準与MPEG标準287
8.5.3数据压缩的套用287
习题290
上机实验290
实验8?1动画製作290
第9章计算机网路使用基础294
9.1网路基础知识294
9.1.1计算机网路的形成和发展294
9.1.2计算机网路的物理组成296
9.1.3常见的网路拓扑结构297
9.1.4计算机网路的体系结构299
9.1.5计算机网路术语301
9.2Windows 98网路功能303
9.2.1“网上邻居”的使用304
9.2.2“映射”网路资料夹功能305
9.2.3设定共享资源306
9.2.4共享和使用印表机资源306
9.2.5“公文包”的使用308
9.3网际网路基础知识308
9.3.1中国网际网路的发展309
9.3.2网际网路的组成310
9.3.3网际网路地址和域名310
9.4如何连入网际网路312
9.4.1选择入网的方式312
9.4.2拨号入网的基本条件312
9.4.3设定Windows 98的拨号网路313
9.5网际网路上的信息服务318
9.5.1WWW信息资源319
9.5.2浏览器的基本使用320
9.5.3信息的查询324
9.5.4档案传送FTP328
9.5.5远程登录Telnet331
9.6网路用户之间的通信332
9.6.1电子邮件332
9.6.2网路电话338
9.7网路安全341
9.7.1网路安全概述341
9.7.2危害网路通信安全的因素342
9.7.3安全措施342
习题343
上机实验344
实验9?1档案共享344
实验9?2建立拨号网路连线344
实验9?3查看网路配置信息345
实验9?4浏览器的使用346
实验9?5搜寻并下载软体347
实验9?6收发电子邮件348
第10章网页製作350
10.1网页与网站350
10.2FrontPage概述350
10.2.1图形界面的网站管理351
10.2.2“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方式354
10.3使用FrontPage製作网页356
10.3.1创建站点356
10.3.2新建网页358
10.3.3插入图像361
10.3.4创建超连结362
10.4网页布局365
10.4.1创建表格365
10.4.2在网页布局中使用表格368
10.4.3创建框架369
10.4.4创建框架超连结373
10.5创建表单页面374
10.5.1插入表单域375
10.5.2提交表单379
10.6直接处理原始码379
10.7设计原则38410.7.1网站设计原则384
计算机文化基础10.7.2网页的发布385
10.7.3网页製作原则386
10.7.4网页维护386
习题387
上机实验387
实验10?1网站内容规划387
实验10?2编辑网页388
实验10?3创建表单页面391
实验10?4编辑网页原始码392
实验10?5管理和维护网页395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