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第一所“马云乡村师範生计画”合作院校。截至2014年,该校总占地面积134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2万余平方米,拥有城南校区和东方红校区两个校区。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範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範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範学校。2000年3月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师範专科学校。2008年4月正式升格为普通高等师範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第一师範学院。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画实施高校。
1949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该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讚“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範”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并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江泽民为矗立在校园内的“青年毛泽东”铜像题名。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宋任穷、宋平、李岚清、李长春、李铁映、刘延东、彭佩云、陈至立、周铁农、路甬祥、徐匡迪等来校视察。并有多位外国元首来校访问。
截至2014年,该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範化示範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并被列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湖南长沙
- 主管部门:湖南省
- 学校官网:http://www.hnfnu.edu.cn
- 中文名:湖南第一师範学院
- 英文名: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湖南一师、第一师範、一师範
- 创办时间:1903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师範
- 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卓越教师培养计画 - 现任校长:童小娇
- 知名校友: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
- 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 校歌:湖南第一师範校歌
- 主要院系:中文系、教科系、外语系、数学系、思政部、音乐系、美术系等
- 学校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 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 本科专业:23个
历史沿革
1161年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张浚、张栻父子建城南书院。
1165年 (乾道元年),张栻开始在城南书院授徒传业。
1180年,张栻逝世后一百来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
明朝,又经历了几度兴废。
1507年 (正德二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进行了修复。后併入吉王府。
1563年 (嘉靖四十二年),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进行了修复。
1578年 (万曆六年)复废。
1820年 (嘉庆二十五年),在妙高峰故地按照城南书院原貌大规模复建,道光二年(1822年)冬落成。同时,为纪念张栻,在妙高峰上增建了“南轩夫子祠”(今一师图书馆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阁”。
1903年城南书院更名为湖南师範馆。
1903年湖南师範馆更名为湖南全省师範学堂。
1904年湖南全省师範学堂(部分)改建为湖南中路师範学堂。
1907年湖南中路师範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初级师範。1912年湖南省立初级师範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範学校。
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师範学校、湖南省立第四师範学校合併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学校。
1918年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学校(该年6月本科第一部 6、7、8、9、10班毕业,其中有毛泽东)。
192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学校改建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
1928年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更名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範科)。
1929年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範科)改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学校。
193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合併、湖南省立二女中等七校合併组建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
1941年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师範部)改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学校。
194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学校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範学校。
2000年湖南省第一师範学校升格为湖南省第一师範学校(专科)。
2008年湖南省第一师範学校(专科)升格为湖南第一师範学院(本科)。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该校设有16个教学系部,有47个本专科专业,专业覆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七大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24个。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中文系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教育科学系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数学系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经济管理系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音乐系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公共实验管理中心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外语系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美术系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 湖南第一师範学院体育系 |
汉语言文学 | 对外汉语 | 英语(师範类) | 英语(非师範类) |
音乐学 | 舞蹈学 | 美术学 | 心理学 |
艺术设计 | 数学与套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国小教育 |
学前教育 | 教育技术学 | 科学教育 | 体育教育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公共事业管理 | 会计学 |
旅游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市场行销 | 书法学 |
学科设定
学科名称 | 所属系(部) | 学科带头人 | 上级管理部门 |
课程与教学论 | 教育科学系 | 蒋蓉 | 湖南省教育厅 |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在职教职工923人,其中专任教师728人,教授89人,副教授236人,博士49人,硕士392人。
教学成果
截至2014年, 该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教育学、文学和理学3个优势学科;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範中心2个。成为湖南省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湖南省基础教育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学科研究基地。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
国小教育 |
英语 | 汉语言文学 | 国小教育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大学计算机套用基础 |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製作 | 国小语文教学论 | 综合英语 |
国小数学教学论 | 形 势 与 政 策 | 声 乐 | 套用写作 |
国小体育教学论 | 教 师 口 语 | 小学生心理辅导 | 数据截至2014年,参考资料 |
国小教育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国小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
国小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中心 | 教育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负责人 | 首席 专家 | 所属 系(部) | 类 别 | 主管部门 | 成立 时间 |
1 |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 孙海林 | 思政部 | 学校研究所 | 学校 | 2007 | |
2 | 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 李勇帆 | 信工系 | 学校研究所 | 学校 | 2008 | |
3 | 国小教育研究所 | 王建平 | 教科系 | 学校研究所 | 学校 | 2009 | |
4 | 亲职教育研究所 | 蔡海军 | 教科系 | 学校研究所 教育厅高校创新平台 | 学校 | 2011 | |
5 |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基地 | 彭小奇 | 李勇帆 | 信工系 |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首批) | 省教科规划办 | 2008 |
6 | 基础教育学科研究基地 | 詹小平 | 王建平 | 教科系 | |||
7 | 德育学科研究基地 | 刘鸿翔 | 钟佩君 | 思政部 | |||
8 | 湖南省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 | 詹小平 陈克鑫 | 彭月英 夏远生 | 思政部 | 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省社科规划办 | 2010 |
9 | 湖南省国小科学教育专业科普基地 | 刘志敏 | 蔡海军 | 教科系 | 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 省科技厅 省财政厅 | 2010 |
10 | 湖南省青少年励志教育基地 | 艾建玲 |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 | 湖南省首批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 | 省社科联 | 2012 | |
11 | 国小教师教育研究基地 | 蒋蓉 | 教科系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省教育厅 | 2012 | |
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师範学校基地 | 彭小奇 | 李茂平 | 思政部 | 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宣传部)基地 | 省社科规划办 省委宣传部理论部 | 2012 |
13 |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基地 | 朱丹 | 教科系 | 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 | 省社科联 | 2014 |
(数据截至2014年,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该校教师出版学术专着和教材90部,公开发表论文215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4篇,发表于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196篇;承担教改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790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相关部门项目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5项。我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4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多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572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7863个,建立了1000MB校园网,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863万多元,有纸质图书126多万册、期刊1000多种、电子图书2万多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100多万元,纸质图书127万多册。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
校党委书记 | 彭小奇 | ||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 | 童小娇 | ||
校党委委员、校纪委书记 | 阳柏苏 | ||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 刘鸿翔 | 曹兴 | 李克勤 |
刘宇 | 杨兰英 | 汪正云 |
(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具体资料查阅)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王先谦 | 馆长 | 1903.2—1903.12 | 宋辛夷 | 副校长 | 1953.7—1956.8 |
刘棣蔚 | 监督 | 1903.12—1904.2 | 何戈心 | 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 | 1956.11—1969.9 |
戴展诚 | 监督 | 1904.2—1904.11 | 孟湘砥 | 副校长 | 1956.11—1964.9 |
郭立山 | 监督 | 1904.11—1905.2 | 王润 | 副校长 | 1959.9—1960.9 |
陈树藩 | 监督 | 1905.2—1905.9 | 罗三德 | 副校长 | 1962.10—1969.3 |
谭延闿 | 监督 | 1905.9—1906.11 | 陈剑 | 副校长 | 1964.6—1983.12 |
刘人熙 | 监督 | 1906.11—1908.11 | 刘品生 | 革委会主任 | 1969.9—1970.6 |
瞿宗铎 | 监督 | 1908.11—1910.5 | 李庆高 | 李庆高 | 1968.3—1977.12 |
王达 | 监督 | 1910.5—1911.2 | 张振忠 | 革委会主任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 1970.6—1977.12 |
王风昌 | 监督 | 1911.2—1911.12 | 牛世祥 | 党总支书记党委副书记 | 1970.12—1975.3 |
文启 | 校长 | 1912.2—1912.7 | 焦如一 | 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 1971.9—1973.5 |
曾沛霖 | 校长 | 1912.7—1913.4 | 张英 | 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 1973.6—1977.12 |
孔昭绶 | 校长 | 1913.4—1914.1 | 王鸣森 | 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 1977.12—1984.10 |
朱振黄 | 代理校长 | 1914.3—1915.8 | 胡华清 | 副校长、校长 | 1978.3—1996.10 |
张乾 | 校长 | 1914.3—1915.8 | 张杰成 | 副校长 | 1978.9—1984.10 |
武绍程 | 校长 | 1915.8—1916.2 | 葛意诚 | 副校长 | 1981.12—1988.11 |
尹集馨 | 校长 | 1916.2—1916.8 | 郑果俞 | 副校长 | 1983.1—1984.10 |
彭政枢 | 校长 | 1916.8—1916.9 | 雷晋虞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1984.10—1986.8 |
孔昭绶 | 校长 | 1916.9—1918.9 | 陈连生 | 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兼校长 | 1984.10—2000.8 |
文徽典 | 校长 | 1918.9—1920.2 | 黄德鹏 | 副校长 | 1984.10—1988.8 |
覃汉寰 | 校长 | 1920.2—1920.7 | 郭涤尘 | 副校长 | 1984.1—1987.8 |
易培基 | 校长 | 1920.7—1924.1 | 王辅湘 | 校长 | 1988.10—1991.10 |
李济民 | 校长 | 1924.1—1924.8 | 孙海林 | 副校长 | 1989.2—2000.8 |
彭一湖 | 校长 | 1924.8—1926.1 | 顾松麒 | 副校长 | 1991.4—2004.6 |
王凝度 | 校长 | 1926.1—1926.8 | 易志明 | 党委副书记 | 1991.4—2004.12 |
熊梦飞 | 校长 | 1926.8—1927.1 | 彭正义 | 副校长 | 1996.10—2000.8 |
罗驭雄 | 校长 | 1926底—1927.5 | 田明德 | 副校长 | 1996.10—2000.8 |
谢祖尧 | 校长 | 1929.1—1932.9 | 郑姣满 | 纪委书记 | 1996.10—2000.8 |
王泽衡 | 校长 | 1932.9—1937.1 | 鄢东洋 | 党委书记 | 2000.8—2007.8 |
陈奎生 | 校长 | 1937.1—1938.1 | 肖湘愚 | 党委书记 | 2007.8—2008.11 |
杨国楚 | 部主任 | 1938.1—1939.9 | 詹小平 | 校长 | 2000.8—2008.11 |
刘鸣剑 | 部主任 | 1939.9—1941.1 | 党委副书记 | ||
谢祖尧 | 校长 | 1941.1—1941.8 | 王湘 | 党委副书记 | 2002.4—2008.11 |
魏先朴 | 校长 | 1941.8—1942.1 | 刘鸿翔 | 副校长 | 2000.8—2008.11 |
马文义 | 校长 | 1942.1—1943.8 | 李学全 | 副校长 | 2004.6—2008.11 |
杨允元 | 代理校长 | 1943.8—1944.1 | 刘宇 | 副校长 | 2006.6—2008.11 |
熊梦飞 | 校长 | 1944.1—1949.8 | 田明德 | 副校级督导员 | 2006.6—2008.11 |
周世钊 | 校长 | 1949.8—1976.4 | 彭小奇 |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2008.11—2013.5 |
施无已 | 副校长 | 1949.8—1951.2 | 彭小奇 | 院党委书记 | 2013.5- |
李迪光 | 党支部书记 | 1951.2—1956.8 | 肖湘愚 |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 | 2013.12-2015.12 |
(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具体资料查阅)
学校文化
校训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校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辨证关係,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
(二)积极传承“知行互发”的哲学理念,培养学生“谦逊明礼、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大力发扬“人民本位”的人文精神,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关係。
湖南一师的校训不仅是毛泽东同志对一师全体师生、对全国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他本人谦逊、勤勉和朴素的作风,还是湖南一师多年办学思想的高度浓缩,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现代精神的巧妙对接。
第一师範校训(1950.12.29,中南海)

校风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徐特立同志所题一师校风(1950.11.6)

校风内涵:
徐特立《为湖南第一师範的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我们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作风,由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三五年以来,就成为我们全党的党风。这种作风是对学习、对工作、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对一切人、一切事业都是需要的。它不是高深难了解的理论,也不是艰巨难做到的工作,是一句极平实极老实的口号,但它的本质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没有它,一切革命、一切建设、一切工作和学习,都会有偏差,都会有走上歪风的危险。湖南省立第一师範曾经培养了不少的革命人物,同时也有反动的人物,即正风和歪风并存。结果正风终占了上风。新民学会的领袖人物是今天人民共和国创造的领导人物——毛泽东。他在学生时代之学习目的是改造中国,此外无他目的,结果他的学习胜利了,成为一个彻底了解中国历史任务的中国通。毛泽东同志的作风是老老实实的作风,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特立希望第一师範以毛主席的作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题词写于1950年11月6日,影印手迹刊载于1957年1月15日《教师报》第三版,文见《徐特立教育文集》)
校歌
衡山西,岳麓东,第一师範峙其中。
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
第一师範校歌

多才自惜夸熊封,学子努力,蔚为万夫雄。
知名校友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毛泽东 |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 何叔衡 | 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30年回国,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次年秋赴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 |
蔡和森 |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着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1895年3月30日生于上海。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範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回国,在党的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927年5月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 萧子升 | 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 |
任弼时 |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李维汉 |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着名理论家和卓越领导人。 |
萧三 | 现代着名诗人、翻译家 | 张国基 | 全国侨联主席,华侨教育家。 |
周世钊 | 着名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历任湖南第一师範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湖南省民盟主任委员。 | 罗学瓒 | 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立后为第一批会员,并成为骨干。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书记。 |
黄兴 | 中华民国开国元勛 | 陈天华 | 民主革命家 |
曾国藩 | 清代中兴名臣 | 左宗棠 | 清代中兴名臣 |
胡林翼 | 清代中兴名臣 | 郭嵩焘 | 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 |
地理位置
第一师範
地理位置: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交通状况:
一师範站:18路、W106区间线、W115路、W202-1路、213路、219路、315路、366路、902区间线、902路、913路、916路
一师範东:W109路、207路、367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