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由材料界面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富士康材料研发中心和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整合而成。

基本信息

实验室主任是许并社教授,副主任为梁伟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叶恆强院士,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为郭台铭教授。

历史沿革

2005年8月,实验室批准立项建设;
2005年10月,实验室建设计画通过专家论证;
2008年1月,实验室通过了教育部验收,发展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科建设

实验室依託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围绕材料界面这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重大基础和关键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凝鍊研究方向。目前所涉及领域包含基础理论研究和套用研究等不同层面,以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终极目标。

科研成果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涉及新型半导体材料界面(表面)特性和物理特性的研究、纳米功能协调材料中的界面/表面问题、纳米化与增强增韧金属材料的界面/表面问题、材料界面模拟计算。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9人。实验室现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1个,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互补、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2006年,在“211工程”“九五”和“十五”建设中,由实验室骨干力量承担的“纳米複合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子项目高质量通过了验收。2007年5月11日,成功召开了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实验室立足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面向山西地方经济建设,所制定的“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具有前瞻性。2009年,“教育部创新团队”申报成功;“抗菌纤维材料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学术资源

姓名
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
许并社
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型半导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中的界面问题
刘旭光
教授,博士生导师
纳米碳材料;纳米碳材料光电特性;材料化学合成。
陈明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
纳米晶块体材料及材料的表面改性
贾虎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功能材料製备及表征
卫英慧
教授,博士生导师
纳米材料的製备与表征;工程材料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最佳化;材料的腐蚀机理与防护;材料的失效与评价。
梁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表征及其分析测试技术;材料界面结构的设计、分析与性能预测;高温及超高温结构材料;轻合金强化。
唐宾
教授,博士生导师
钛合金表面离子渗镀金属;无氢离子渗碳渗氮;薄膜合成。
孟庆森
教授,博士生导师
异种材料的连线及界面物理性能;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封接材料及工艺;梯度功能複合结构材料製备及性能。
韩培德
教授,博士生导师
计算材料科学;光子晶体设计与製备。
魏丽乔
教授,博士生导师
功能纤维;纳米功能複合材料及加工;高分子材料工程。
王文先
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色金属雷射加工
张金山
教授,硕士生导师
材料加工工程
池成忠
教授,硕士生导师
材料加工工程
王保成
教授,硕士生导师
材料物理与化学
周禾丰
教授,硕士生导师
光电功能材料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占地面积3400m2,实验室拥有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材料结构测试仪器和部分相关的製备分析设备,现有实验室仪器设备原值4298万元。
实验室通过“973”计画课题、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的执行和“211工程”三期建设,最佳化已有的资源组合,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研究团队和学科的整体优势,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改善软硬环境,营造宽鬆的研究氛围,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以进一步充实优势项目的研究力量,在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创新技术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