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高等职业院校,由株洲市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
学院前身是株洲铁路机械学校,成立于1956年,由原铁道部批准设立,中国铁路广州局主管,期间于1958年更名为株洲铁道学院,举办本科教育,后因国家院系调整恢复举办中专,2005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学院为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铁路及轨道交通产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和优秀的管理者,是广东、湖南、海南三省铁路运输专门人才培养基地,被社会誉为“湘粤琼三省铁路黄埔军校”。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湖南省教育厅
- 学校官网:http://www.hntky.com
- 中文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外文名: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Railway Technology
- 简称:铁路科技职院
- 创办时间:1956年
- 类别:公立高职学院
- 类型:工科
- 属性:省属专科高校
- 院系设定: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 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等
- 校训:高 精 特
- 校歌:豪情飞跃
-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範区职教大学城智慧路1号
- 院校代码:4334
- 主要奖项: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等
- 现任校长:戴联华
- 院校前身:原株洲铁路机械学校
学院简介
学院性质:国有公办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院地处江南重镇、铁路枢纽株洲市云龙新区职教城,环境优美。兼容“火车头”精神的铁路文化和“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承了半军事化管理的制度文化,形成了“铁的纪律、团结协作、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奋勇争先”的精神核心。 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达100余项次。
学院“因铁路而生,伴铁路而长,依铁路而兴”,具有鲜明的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积聚了较强的轨道交通特色办学动能。
历史沿革
1956年铁道部创办,前身为株洲铁路机械学校;1958年改办本科,校名为株洲铁道学院;196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本科专业併入长沙铁道学院,学校恢复原有建制;200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建立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 | 名称 | 类别 |
---|---|---|
1956年 | 株洲铁路机械学校 | 中专 |
1958年 | 株洲铁道学院 | 本科 |
1962年 | 本科专业併入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 | 中专 |
2005年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大专 |
办学实力
学院是铁道部确认的全国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铁路员工培训基地,是南方轨道交通运输集团董事长单位,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湖南省示範性(骨干)高职学院、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单位业校企联盟牵头学校。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套用示範学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範高校、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就业一把手工程优秀示範学校、湖南省首批大学生示範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和株洲市产教联盟发起学校,是株洲市人民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共建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学院现设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与机械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铁道工程与信息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体育课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铁道部优秀专业;铁道机车车辆与机械学院建有的数控技术套用实训基地;铁道工程与信息学院(原信息技术系)起源于上世纪 70 年代,曾发起成立了全国职教计算机协会,并连任三届理事长单位,同时也连任历届湖南省职教计算机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是湖南省职教计算机师资培训基地,该二级学院与 NIIT (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创智软体园有限公司合作,根据 NIIT 教学体系培养软体人才,参加该项目学习的学生毕业时除发大专学历证书外,还可获得 NIIT 国际通用软体工程师证书,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学院现开设 20 多个专业,拥有一批省部级骨干示範专业,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铁道部特有工种鉴定站,实行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学院面向轨道交通产业链,对接轨道交通运输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六大系统”,构建了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智慧型製造、轨道交通电力牵引与机电技术、轨道交通运营与物流管理、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轨道交通工程与建筑技术“五大专业群”。
二级学院 | 专业群 | 招生专业 | 年度 | 专业规模 | 备注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
铁道机车车辆与机械学院 | 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现代製造 ▲■ | 1 | 铁道车辆★▲ ■ | 180 | 250 | 250 | 250 | 250 | 750 | |
2 | 动车组检修技术■ | 100 | 200 | 200 | 200 | 200 | 600 | |||
3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260 | 150 | 150 | 150 | 150 | 450 | |||
4 | 机械设计与製造■ | 90 | 120 | 120 | 120 | 120 | 360 | |||
5 | 数控技术 | 50 | 80 | 80 | 80 | 80 | 240 | |||
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 | 轨道运输与现代物流▲■ | 6 |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 | 300 | 250 | 250 | 250 | 250 | 750 | |
7 |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 230 | 120 | 120 | 120 | 120 | 360 | |||
8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360 | |||
9 | 铁路物流管理▲ ■ | 80 | 80 | 80 | 80 | 80 | 240 | |||
10 | 物流管理 | 240 | 120 | 120 | 120 | 120 | 360 | |||
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 | 轨道交通电力牵引与机电技术 ■ | 11 | 铁道机车 ★▲ ■ | 350 | 250 | 250 | 250 | 250 | 750 | |
12 | 铁道供电技术■ | 400 | 180 | 180 | 180 | 180 | 540 | |||
13 |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 | 90 | 100 | 100 | 100 | 100 | 300 | |||
14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70 | 100 | 120 | 120 | 120 | 360 | |||
15 | 机电一体化■ | 80 | 100 | 100 | 100 | 100 | 300 | |||
16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50 | 100 | 100 | 100 | 100 | 300 | |||
17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140 | 150 | 150 | 150 | 150 | 450 | |||
铁道工程与信息学院 | 轨道交通信号与智慧型控制■ | 18 |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 ▲ ■ | 160 | 200 | 200 | 200 | 200 | 600 | |
19 | 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 | 90 | 180 | 180 | 180 | 180 | 540 | |||
20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 | 80 | 120 | 120 | 120 | 120 | 360 | |||
21 | 物联网工程技术 | 50 | 100 | 150 | 2019年新增 | |||||
铁道工程与建筑技术学院 | 轨道交通工程与建筑技术■ | 22 | 铁道工程技术▲ ■ | 100 | 150 | 150 | 150 | 150 | 450 | |
23 |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 | 60 | 120 | 120 | 120 | 120 | 360 | |||
24 | 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 | 50 | 120 | 120 | 120 | 360 | 2017年新增 | |||
25 | 建筑工程技术 | 50 | 80 | 80 | 210 | 2018年新增 | ||||
合计 | 3320 | 3290 | 3430 | 3510 | 3560 | 10500 |
注:★ 国家级重点 ▲ 省级重点 ■ 校级重点
师资力量
正、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0%;中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达60%;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3人,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人,运输管理和铁道工程专指委副主任委员各1名,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省级以上教学名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80%。省教育厅评定的师资结构最佳化率,该院在同类学校中排名前列。2008年新增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1项、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3项、省情与决策谘询研究课题1项;株洲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院级课题9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获得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1个、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15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1篇;公开出版教材41本,其中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12本,校本教材8本。
学院与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友梅、院士丁荣军进行了全国首家铁路高职院校院士工作站建站签约仪式,组建了“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学院科学协会,与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定
教学建设
新校区
新校区建设自2009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2013年8月主体项目完工,同年8月学院作为首批搬迁入驻职教园的高校,历时六年,一所集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人文自然、智慧型智慧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园基本建成。新校区占地615亩、总建筑面积23.8万多平方米、总投资8.5亿多元,可容纳学生11000人。校内建成综合教学楼4.3万平方米,内设三个教学区,有标準化教室98间;生活福利用房8.5万平方米,包括标準化学生公寓6栋、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体育用房4609平方米,400米标準田径场一个、篮排球场34个;数位化图书馆1.4万平方米,藏书70余万册;现代化办公楼1.7万平方米,全部採用地热供暖系统;实训楼7栋,共5.5万平方米,内设5大实训中心、18个实训基地和95个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校企共享共建国内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设施较先进,融学生实训、员工培训和教师提训功能于一体,能满足员工考级、学生考证和技能竞赛需求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站场,设备总价值1亿余元,铁路专用线总计长度2.1千米。

实训基地
校内建有8大实训中心和85个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签订了校路、校企合作协定的铁路运输企业14个,铁路站段13个,地方企业 59个。校内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铁道部特有工种鉴定站。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布在南方六大铁路局、深圳捷运和长株潭大中型企业。学院牵头组建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是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层次的职教集团。集团成员由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上海铁路局、武汉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南宁铁路局、昆明铁路局等南方铁路局,长沙捷运、深圳捷运、广州捷运等全国20多家城市捷运公司,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中铁轨道公司等国内知名轨道交通装备製造企业,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及铁路员工培训基地组成,是合作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联盟机构,集团内实行教学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实体平台
工程 类别 | 重点项目(标誌性成果) | 进程 | 备注 | |
(一)产教融合创新工程 | 1 | 与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全国高职院校首条轨道交通实验线。 | 2017年开通运营 | 已建成 |
2 | 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合作共建铁路综合“训考基地”。 | 2017年完成各工程“训考基地”建设 | 已建成 | |
3 | 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合作共建“物联网与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9年前出专利成果 | 已建成 | |
(二)教育教学示範工程 | 4 | 首批国家数字校园实验校暨教育信息化创新运用成果。 | 按期验收 | 已挂牌 |
5 | 服务铁路和轨道交通运输国内一流专业群建设。 | 2020年前建成一流专业群2个 | 已启动 | |
6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範中心建设。 | 深化巩固 | 已启动 | |
(三)创新创业引领工程 | 7 | 中南地区唯一的“二中心一学院”微软合作项目(湖南微软创新中心、湖南微软展示中心、湖南微软IT学院) | 深化巩固 | 已建成 |
8 | 科技部认证:国家级众创空间 | 深化巩固 | 已挂牌 | |
9 | 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示範校 | 深化巩固 | 已挂牌 | |
(四) 国际合作先导工程 | 10 | 建设肯亚铁道国际学院 | 2018年挂牌 | 已启动 |
11 | 吉隆坡大学铁道交通国际学院 | 2019年挂牌 | 已启动 | |
12 | 服务欧亚交通走廊建设 | 2017年前与俄罗斯开展项目合作 | 前期 调研 |
人才培养与就业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积极探索、实施“校企一体化”共育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与15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34家捷运、城市轻轨、磁浮交通等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每年订单培养学生2400人以上,专业订单培养比例近80%。学生真正做到了“刚入校门,即被订单;未出校门,即被预定”。同时,学院与广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被立项为“湖南省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试点班学生一入校,就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举行拜师仪式,行拜师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和教学组织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现场师傅“双导师”施教,教学一部分在学校完成,一部分在企业完成。既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敬业乐业的工匠精神,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就业率
学院实行招生地、培养、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的“高就业率”、“高对口率”、“高满意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1.8%以上,多次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13年荣获“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範校”荣誉称号。

毕业去向
该院毕业生面向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约占60%,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约占40%。只要完成规定的学业,在校表现好的毕业生,都能及时走上工作岗位,愿意继续深造的,可按规定通过专升本、自考等多种形式进入本科院校就读。
发展前景
计画投资100亿元的株洲职教科技园作为株洲云龙新区孵化项目被政府列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现已全面启动。该院新校区是第一家入园项目,总投资8亿元,按国内一流标準设计,学生已于2013年秋季入驻。学院为全面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办学要求,深入推进“全方位开放人才培养过程、全面履行服务经济社会职责”的“两全”型高职学院建设,学院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昂首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随着国家加大铁路基础设施投入和《中国铁路网规划》的实施,特别是武广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轨道、长三角、珠三角城际铁路网、沿海铁路等相继兴建和运营,也随着湖南省推进“三基一化”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该院作为一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区位优势的高职学院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学院取得的瞩目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田福元、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李微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雅瑜、陈君文,副省长李友志、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亚武、省科学技术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贺修铭、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建华、等多名国家和省、部委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10余个省市地方政府代表团,100余个省内外高职院校及部分本科院校来访交流;新华社了望周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关注报导。
校训校歌
校训
高 精 特
高:指“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高素质”强调的是“德”,从“做人的思想品德、做事的职业道德、做学问的学术道德”上培养师生的道德修养;“高技能”强调的是“技”,从“掌握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技能”上培养师生的治学精神;“高适应性”强调的是“能”,从“能把技能和知识套用于新的情景和环境”上培养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精:指“精益求精”。强调的是对工作与事业的热爱、忠诚、愿望与激情,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职业态度要求。
特:指“特长与个性”。强调的是对创新与创造的重视与关注,以及营造民主、宽鬆、开放、和谐的学术环境和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与自主选择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歌
豪情飞越
作词、作曲:张伯序
翻开这一页 属于我们的章节 曾经的辉煌 因为汗水说明一切
开创新工业 是对付出的理解 明天的轨迹 要用灿烂豪情对接
你用梦想的活力 我用情感的激越 将 多少心中诗 一 一 谱写
将多少心中情抒发强烈
飞过三山和五岳 共赴青春的契约 再以希望的名义 享受校园的和谐
带上春风的请帖 搭乘心灵的专列 化作成功的喜悦 装点未来的世界
祝愿我们共同的家园 永远充满美好的期待
祝愿我们亲爱的祖国 永远绽放阳光的七彩
现任领导
院长: 戴联华
党委书记: 刘剑飞
党委副书记:彭举
副 院 长:陈 彬
副 院 长:陈忠林
工会主席:邵建平
纪委书记:高兴
副 院 长: 袁清武
副 院 长: 石纪虎
学校荣誉
学院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党建先进高校、湖南省创先争优示範单位、全国诗词进校园优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