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湖大青年

湖大青年

湖大青年

湖大青年传媒是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指导下的校园媒体,成立于1984年,由湖大校团委组织宣传部直接领导,与湖南大学学生会、湖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并称为湖南大学三大校级组织。湖青採取严格的制度化运作模式,搭建了团委指导,学生全程自我管理的工作平台。是湖大舆论的一面旗帜,是湖大校园信息的集散地,也是湖大青年文学的一块前沿阵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湖大青年
  • 成立时间:1984年
  • 所属机构: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
  • 口号:“青年执力未来”

概述

湖大青年
湖大青年传媒宗旨明确、立场坚定、视角锐利、思想厚重、笔触清新,坚持政治导向,弘扬青年气质,盘点校园动态,关注民生风物,汇聚着湖大青年人的鲜活思想,并用所倡导的求真务实、勇于承担的精神引领着湖大学生的精神特质。
编务方面,湖大青年传媒凝聚了湖南大学在读学子中最为完备锐利的策划思考能力与文字处理能力,致力于全面、快捷、準确的校园信息服务,以及湖大校园浓厚人文氛围的营造。
旗下所拥有的三大传媒品牌中,《湖大青年》杂誌恪守精英理念,具有较高思维和学术密度,共60版,发行周期为每学期,每期发行量为2000册;《湖大青年报》以平民化特徵突出,共12版全彩(现已改为8版),力图实现校园信息的最有效传播和传播客群的全覆盖,发行周期为半月,每期发行量为4000份;湖大青年电子杂誌《广场》笔锋锐利,以深度报导、特别策划为主,发行周期为一个月。同时抢抓时代机遇,依託人人网、微博等学生用户密集的网路平台及校团委网站不断拓展媒体外延,致力于立体化传播结构的构建。
湖大青年
社务方面,坚持品牌战略,注重活动的孵化、推广和渠道建设,同时打造出一支干练的招商公关队伍,实现了与广告、学术等各类社会资源最大程度的对接与整合。
29年的悠久历史,湖青人既有固执的坚守,亦有顺乎时代的变革。29年来,从湖大青年传媒走出了大量具有强烈的母校归属感的精英学子,他们分布于媒体、学术、管理、金融、房产、冶金生产等各行各业,以其明锐的观察力、顽强的进取精神、杰出的执行能力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为湖大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所属机构

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

口号

“青年执力未来”
"昔有湘江评论,今有湖大青年"

媒体定位

“昔有湘江评论,今有湖大青年。”湖大青年传媒坚持政治导向,以搭建学校和学生的桥樑为己任,以《湖大青年》杂誌、《湖大青年报》、电子杂誌《广场》、惟楚网、湖大青年新媒体为现阶段载体形式,通过平台优势及出版物的层次架构,即时跟进我校团学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各级团委信息联繫,弘扬主流意志,反映学生思想,挥洒传媒气质,以青年人的锐利与激情,做中国校媒的先锋者,追逐着“青年执力未来”的理想诉求。

历史概述

《湖大青年》于1984年创刊,首任总编是今湖南大学北京校友会的秘书长及重庆湖南商会的会长伍继延,首任主编为在湖大设立“肖春源奖学金”的肖春源。
1987年5月经湖大宣传部规划整理,正式建立为由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主办,老师指导、学生全程自我管理的工作平台。第一期刊物主审为熊琦老师,第一届编委会主编李晓峰,副主编罗蕾、谭琪。
1989年—1996年,《湖大青年》杂誌调整为《湖南大学团学通讯》,编委会历届成员有现湖大招生就业办粟石军主任、校综合办胡剑波老师、校报报征订办夏濑仁老师,与此同时,当特以鸣谢栾永玉副校长、现华娱卫视副总裁冯琪老师对《湖大青年》编辑部的指导支持。
1997年,《湖大青年》杂誌复刊,并于1998-2000年迎来了编辑部的一次高峰,在当时高校浓厚的人文氛围之下,编辑部通过严谨的媒体定位,紧密的团队协作,高效的工作效率在湖大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编委会成员有现就读于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并获得经济学博士的刘赞彤,攻读华东师範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师从着名学者许纪霖的唐小兵等。
2003年,《湖大青年》报创刊,2004年湖大青年DV部成立,2005年明确我国45所高校定期交流机制,2006年“湖大青年网”成立,2007年《湖大青年》报调整为《湖大团讯》,成立《湖大青年》视觉工作室、北校区编辑分部外事部、学院通讯部,编辑部开始走向多元化媒体运作。2008年,《湖大青年》杂誌版式调整,内容更加规範,新闻性进一步增强。2009年,《湖大团讯》併入新“湖大青年网”,湖大青年传媒历经组织架构调整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2011年,湖大青年传媒进行编务社务分离,提高了整个组织的运作效率。2012年,湖大青年传媒组建惟楚网通讯中心,负责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网站运营工作。2009年、2010年、2012年,三届主编同时担任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2011年,北京,全国校媒年会,作为全国唯一校园新闻杂誌代表与清华大学清华时报主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春报》主编,登台全国校媒发展论坛介绍访谈。

部门设定

2011年将部门分为编务、社务两大部分,后经调整,现今组织架构如下。

编务

新闻传播中心:为校园新近热点事件的及时报导和学校各类信息的发布,策划并製作报纸新闻版,相关事务的机动职责。《湖大青年报》及湖大青年日常稿件的采写编辑。湖大青年微博,人人等其他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推广。
杂誌编辑中心:采写、编辑纸质版《湖大青年》杂誌、电子杂誌类刊物《广场》。
移动传播中心:青梅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的主要运作及推广,中国公益创业网运营建设,整合资源,协调信息的沟通与传播。在短短三年的运营中,湖大青年新媒体已成为湖南省最成功的校园新媒体,在湖南大学,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惟楚网工作室:维护“惟楚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网站的运行,畅通团学宣传工作。分为学院新闻部、青年新闻部和工作简报部三大部门。
北校新闻采编中心:湖大青年(北校)编务以纸质杂誌和网路平台为载体,致力于团学宣传和学生群体的关注,反映学生思想,关注学校各方面动态,在以北校工作为重心的前提下与南校密切合作。分为5个部门,即深度报导,人物专访,即时新闻,时评,文化。

社务

独立行政中心:协助主编、社长监督和管理各中心工作,涉及资料管理、财务管理,会议管理,活动管理以及与各院系分团委、省内外高校校园媒体联络等;活动前期与后期宣传推广。独立行政中心办公室下设有秘书处,事务部,组织部,宣传部,联络部五个部门。
传媒发展中心:下设外联部、活动部、企宣部、设计部、文艺部五个部门
1、外联部·主要负责湖大青年全部外联事宜,并且应当与各商家进行良好的沟通,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2、活动部·组织策划各项湖大青年内部活动以及执力论坛等其他活动。
3、企宣部·负责湖大青年传媒品牌策划,推广,以及形象树立等工作。
4、设计部:负责湖青所有设计工作
5、文艺部:负责湖大青年文艺表演、主持会议等工作
读书会:负责湖大青年读者渠道建设,组织湖大青年执力论坛等月度品牌活动,加强与《湖大青年》刊友的联繫,扩大《湖大青年》在湖南大学内部的影响力,组织刊友会素质拓展活动,论辩等。
北校社务:北校社务中心包括办公室和读书会(北),办公室平常负责会议管理和资料收集,读书会(北)负责协调南校或者独立进行执力论坛的运行。

附表

1997年至2012年曆届主审老师、总编老师、主编名单及大事记
年代
主审
总编
主编
社长
1997年
冯琪
严华
刘国鹏
《湖大青年》杂誌复刊
1998年
冯琪、罗霆
严华
刘国鹏
1999年
冯琪、罗霆
严华
刘赞彤
2000年
王祚亮
于祥成
唐小兵
2001年
王祚亮
于祥成
颜军
2002年
于祥成
张坤
李俊
2003年
于祥成
张坤
刘轶昆
《湖大青年》报创刊
2004年
于祥成
张坤
刘欢
“湖大青年”DV工作室成立
2005年
于祥成
张坤
成功
建立与我国45所高校定期交流机制
2006年
于祥成
张坤
张微
刘超
“湖大青年网”成立
2007年
于祥成
龚完全、蒯瑜
徐虎翼
《湖大青年》报调整为《湖大团讯》,成立北校区编辑分部、“湖大青年”视觉工作室、外事部、建立学院通讯员制度
2008年
于祥成
龚完全
祝剑禾
《湖大青年》杂誌版式调整
2009年
龚完全
彭嘉芬
赵婧婷
湖大青年传媒组织架构调整
2010年
龚完全
刘一铮
杨显之
连续两年作为当选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单位
2011年
韩峰
李丰涛
谭江平

周龙巍
编社分离;完善采编髮行广告的运作规範;恢复报纸;向新媒体传播延伸。
2012年
韩峰
李丰涛
梁瑞彬
朱琪
进一步细化组织架构;成功当选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
2013年
韩峰
何莎
王振
陈琼
成功当选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
2014年
韩峰
何莎
丁健男
刁鹏
精简部门,强化各中心执行力
2015年
何莎
吴倩
于文洁
湖大青年各大中心主任名单
独立行政中心
读书会
传媒发展中心
北校社务中心
新闻传播中心
移动传播中心
杂誌编辑中心
惟楚工作室
北校采编中心
第25届
贾娜
张争、谢思源
陈琼、周倩倩
丁一、胡于勤
王振、白雪、邹梦玲
康佳、李焕新
柴子凡
董伟
马萌萌
第26届
李侠
胡翔、赵明明
刁鹏、汤亚琪、江玮
孙毅鹏、李海
丁健男、马雨娇、杨桐、彭如林
哈曼琳、李鑫一
辛龙雨、汤垠旭
陈曼菲、莫桢
翁瑞坤、章文坤、周碧芸
第27届
冯润鑫
于文洁
章彪、游兰芝
陈静
吴倩、周国安
姜翔
刘茗萱
肖雪
王黎明
第28届
孔梦姝
孙礼谦、周亚
李伊雪、程晓飞
李珏
张艺慧、吴刘映西
章心媛
韩舒畅
王文娟
刘宇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