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湖州市市编委办2013年工作总结

湖州市市编委办2013年工作总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湖州市市编委办2013年工作总结
  • 所属类别:工作总结
  • 发布年份:2013年
  • 发布单位:湖州市市编委

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一)基本完成中心镇行政体制改革。出台了《湖州市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许可权、推进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最佳化机构设定、合理配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等七个方面明确深化中心镇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并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半年度会议上作专门动员部署。加强指导、督促,做好各县区关于中心镇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审核批覆工作,会同市发改委推进市公安、国土、环保等部门向市本级中心镇下放事权工作,及时了解各县区改革进展情况,共同研究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中心镇体制改革工作。
(二)调整完善市区城管执法体制。按照“重心下移、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一致”的思路,组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太湖旅游度假区分局,将湖州开发区、太湖度假区範围内城市管理相关领域行政处罚权和执法支队下放到湖州开发区管委会和太湖度假区管委会,进一步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同时,在调整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和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对市行政执法局有关职责、内设处室、人员编制及事业机构设定等进行调整,进一步强化其对城市管理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协调、监管功能。
(三)研究拟订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体制调整方案。深入了解全市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基本情况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省编委办、省商务厅等部门和市、区政府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形成了《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整体优势——关于我市开发区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提出了开发区、集聚区体制调整方案,并向市委书记办公会议作了汇报。
(四)深入开展改革调研。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开展系列调研,形成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湖州市农业和农村管理领域体制改革调研》《推进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若干思考》《关于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等调研成果。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调整等工作的专题调研,为下一步深化改革作好準备。

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

(一)建立了利用事业编制资源引才机制。以降低企业引才成本,促进拔尖人才向重点领域和经济建设一线流动为目标,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并报省编委批覆同意,设立了浙江省南太湖创新发展研究院及其秘书处,并配合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研究制定该院的章程及操作办法,为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栖息平台。10月份,浙江省南太湖创新发展研究院已正式挂牌运作。
(二)建立了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为调动村级干部队伍积极性和稳定村级干部队伍,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了建立激励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机制调研工作,在了解外地相关做法和我市基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意见建议,并配合市委组织部研究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带头人”奖励政策。
(三)启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有关档案精神,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湖州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联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台了试点配套政策和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人事权、分配权等问题,并组织召开了动员培训会,全面启动试点工作。
(四)协助做好“12345政府阳光热线”整合工作。积极参与市级政务服务和公共管理有关部门单位的服务热线整合工作,建立了“12345政府阳光热线”管理和运行机制。摸清相关单位从事公共服务热线的人员编制情况,提出了整合公共服务热线所涉及人员调配的建议方案和政策措施,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做好12345政府阳光热线平台人员调配工作的通知》,做好协调落实工作,收回编外用工员额14名。
(五)切实加强区级部门工作力量。为提高区级部门承接下放事权能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牵头开展了市加强区级部门力量工作。精心制定实施方案,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区级部门工作力量的实施意见》,会同市、区有关部门,全面梳理近两年市级放权到区事项,摸清相关部门人员编制情况和区级部门人员需求,按“编随事转、人随编走”原则,核减市级机关行政事业编制62名,向区级政府部门增加行政编制23名,并在相关部门配合下,选调44名市级部门单位干部到区级部门工作。

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规範

(一)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全面完成市级68家非涉密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和职数信息的入库工作,及时与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联繫,解决未开通政务外网的20余家部门和单位信息对接问题,开展经办人员系统操作培训,及时解决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相关68家市级单位全部实现了实名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了省实名制管理系统二期部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範湖州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相关程式的通知》,对空编使用和科级领导职数使用核准、出入编、信息变动等作了进一步明确。做好158家次部门单位的编制、科级领导职数的使用核准、出入编工作,更新了4068人次变动信息。完成了2014年用编计画审批工作,做好机构编制年报工作。
(二)严格机构编制日常调整。加强对接和调研,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最佳化结构、有减有增”原则,严格做好30家市级部门单位和县区的51项机构编制事项的申请审核和调整工作。认真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市本级跨层级调整乡镇行政编制和长兴县跨层级调整乡镇行政编制相关工作以及第三批新增政法专项编制的分配工作。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编制落实的指导督促,开展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核定工作。制定了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审定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员额工作规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规範编外用工员额的审批和调整工作,并开展了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调研,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做準备。对机构编制有较大调整的环保、国土等部门进行调整事项落实情况跟蹤了解,加强指导,加快发挥机构编制效能。
(三)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根据省编委办通知要求,从7月15日开始利用近两个月时间,认真做好了我市机构编制政策执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各县区、市级各部门(单位)主要从机构设定、编制使用、人员配备、领导职数配备、条条干预情况、2013年新增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在对县区和部门(单位)报送的自查报告和相关数据进行逐项审核的基础上,由办主要领导带队,实地走访了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等市级部门和德清县、长兴县、吴兴区、南浔区等县区,深入查找问题,进一步做好指导、督促工作,对即查即改的事项限时进行整改,对需要逐步调整事项提出调整计画。认真开展县区机构编制工作综合考核,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相关规定落实,加快完成入口网站建设,提高县区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四)完成市属事业单位分类。做好了市交通运输局所属公路管理、港航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和交通建设管理事业单位的类别确定和机构编制调整的审核、报批相关工作,市属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全面完成。
(五)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认真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302家市属事业单位的按时年检率和年检合格率都达到100%。严格材料审核,进一步规範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登记新设立的事业单位19家,督促170家事业单位办理了588项变更登记,清查出应办理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13家,已注销8家。做好了全市民办公益性服务组织登记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推进中文域名注册,全市共注册域名1459个,注册率达68.5%,其中市本级注册域名404个,注册率达100%。

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一)能力素质得到增强。深入开展“学习年”“调研年”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认真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学习考核积分制度、机关集中学习日制度等学习制度,拓展平台、创新举措,组织开展了“周一夜讲堂”“主题大讨论”“专家讲座”和“荐好书、读好书、写好文”活动,举办了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业务培训班、机构编制信息培训班,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深入基层和相关单位走访调研,撰写调研文章,进一步提高了调研水平,增强了工作创新能力。
(二)力量配置更加最佳化。经市编委批准,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了办内设机构,将原机构编制处分设为行政机构编制处、事业机构编制处两个处室,同时也对工作力量进行了重新配置,大部分中层干部进行了轮岗,加强多岗位煅炼,加快能力提升。积极充实力量,通过竞争上岗提拔了1名中层副职,跨部门竞岗交流择优引进1名中层副职,选调了1名年轻干部,各处室的人员配备更加充实最佳化。
(三)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以办年度十大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为主抓手,扎实开展以“两看两比、聚力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印发了办改进工作作风实施办法,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和“六个严禁”、市委“24条办法”精神,扎实落实市正风肃纪有关要求;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层层签订党风廉政风险责任书,实行领导领办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化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一句话承诺”、“闪光言行之星”评选等创先争优活动,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化了机关作风建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