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宁红茶
昌宁红茶,云南省昌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誌产品。
昌宁县境内仍保存着20余万株古茶树,其中部分树龄达千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茶叶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又选育种植出了优质的茶叶品种,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昌宁红茶具有色泽明亮、口感香甜温润等特点,成为滇红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昌宁红茶”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昌宁红茶
- 产地名称:云南省昌宁县
- 品质特点:条索肥硕,色泽乌褐,甜香浓郁
- 地理标誌: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誌产品
-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5年第74号
- 批准时间:2015年06月19日
产品特点
昌宁红茶条索肥硕紧结多锋苗,色泽乌褐油润显金毫,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鲜浓醇厚,汤色红艳明亮带有金圈,叶底肥嫩多芽红匀明亮。
昌宁红茶原料採摘的春茶居多,少部分为秋茶。产品加工沿袭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尤其是掌握偏嫩的发酵技术,追求鲜、爽,使昌宁红茶喝起来滋味醇厚,苦涩味轻,回甘持久,红茶特点非常明显。
经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昌宁茶树品种及种质资源鉴定,昌宁茶叶厚而质软,叶芽茸毛多,水浸出物大于45%,含胺基酸2.87%、咖啡硷4.29%、茶多酚32.31%,均高于其他产茶地区的水平。用这种原料製作昌宁红茶,条索肥硕紧结,香气甜香浓郁,是世界红茶中的极品。
昌宁红茶

产地环境
昌宁位于云南省西部的澜沧江畔,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的结合部,隶属保山市。于1933年由永昌(今保山市隆阳区)和顺宁(今临沧市凤庆县)析置设县,两县各取一字而得名,寓意昌盛安宁。昌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茶区,是西南茶马古道支线的必经之地,是生产优质茶叶、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阵地,境内最高海拔2876米,最低海拔608米,年平均气温15.3度,年平均降雨量1242.7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0.43%,素有“滇西绿色明珠”之美誉。优越的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昌宁红茶独特的品质。
历史渊源
昌宁是千年茶乡,海拔1400—2500米的区域内散落分布众多的古茶树,证明着昌宁茶叶的发展史。普查显示,全县百年以上古茶树分布面积达3.69万亩、15.4万株,年古树茶产量达300吨。其中栽培型8.2万株,野生型7.2万株;基部径围50厘米以上有3.1万株。
在许多史籍书典里,同样有很多关于昌宁茶叶的记载,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载“孟通山(今勐统)所产细茶名湾甸茶,穀雨前采者为佳”就是最好的见证。
与昌宁茶的悠久历史相比,昌宁红茶是名副其实的“后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顺宁(今凤庆)实验茶厂开始製作“滇红”后,昌宁与凤庆接壤的茶区的茶农逐渐开始了红茶製作的探索,但一直未获得突破。
1955年,中茶总公司、云南省公司正式派人到昌宁洽商昌宁茶叶青转红事宜,并从安徽、凤庆等地请、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培训指导昌宁红茶製作,一年内在漭水、温泉、右甸、达丙等地共建成了红茶初制所21个,昌宁红茶才开始正式起步。
1958年,昌宁县红茶厂实行边建厂、边加工措施,年内生产了精製红茶2463担,首批出口昌宁红茶123吨,才真正开创了昌宁红茶生产的历史。
昌宁红茶

生产情况
2014年,昌宁县约有4.4万户20万人涉茶种茶;茶树种植面积达25.03万亩,投采面积23.8万亩,经认定的无公害茶园面积为13.7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为1.3万亩,有机茶园为面积0.85万亩,获得QS认证的茶叶企业28个;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达人均3100元。
2015年春茶期间,昌宁县共有455个茶所开称收购,占全县475个茶所的95.8%;收购鲜叶4333.85万千克,同比增长53.36%;实现乾茶总产1196.59万千克,同比增844.3万千克,增长41.73%;销售乾茶1139.07万千克,同比增长38.95%;完成茶工农业总产值5.73亿万,同比增0.75亿元,增长15.11%。
2016年,昌宁县共有茶园31.33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6.43万亩,当年乾茶总产量2422.06万千克,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2.3亿元,茶农人均收入3826元。
2017年,昌宁县共有茶园面积31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6万亩,乾茶总产量2.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22亿元,茶农人均收入3826元。
2018年,昌宁县累计建成标準化茶园62433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41097亩。累计建设标準化茶所50余个,每个茶所生产能力均达30吨以上;共建成无公害茶园15.5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园4万亩、绿色食品茶园1.6万亩、有机食品茶园3750亩。
产品荣誉
1986年,昌宁县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优质茶叶基地县。
2014年10月20日,在广西梧州举行的2014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昌宁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之一。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昌宁红茶”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昌宁红茶

地理标誌
地域保护範围
昌宁红茶产地範围为云南省昌宁县田园镇、漭水镇、大田坝乡、柯街镇、更戛乡、勐统镇、温泉乡、鸡飞乡、翁堵乡、耈街乡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云南大叶群体种及从中选育出的适制昌宁红茶的系列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範围内海拔1600米至2200米,土壤为红壤、黄红壤,土壤PH值4.5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1.5%,土层厚度≥10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无性繁殖。
2.种植:夏季6月至8月下旬,栽植密度为≤2.5万株/公顷。
3.肥培管理:每年每公顷茶园施有机肥≥3.0吨,化学肥料≤1.2吨。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採摘
每年3月,採摘一芽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
五、加工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乾燥→精製。
2.加工工艺要求:
(1)萎凋:萎凋槽萎凋,注风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保持在65%至75%,摊叶厚度≤20厘米。室内自然萎凋,温度保持在20℃至22℃,每平方米摊叶保持在1千克以内。萎凋至萎凋叶含水量控制在58%至62%,青草气部分散失,略显清香时停止萎凋。
(2)发酵:温度控制在25℃至28℃,相对湿度保持在80%至90%,发酵至青草气消失,泛出果香,叶肉对光透视呈红黄色时停止发酵。
(3)乾燥:乾燥分为毛火和足火。毛火乾燥温度110℃至120℃,毛火乾燥至茶叶含水量20%至25%;足火乾燥温度90℃至100℃,足火乾燥至茶叶含水量6%。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油润显金毫,条索肥硕紧结多锋苗,香气蜜香浓郁,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红艳明亮,叶底肥嫩多芽,红匀明亮。
2.理化指标:水浸出物≥38%。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誌使用
昌宁红茶产地範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云南省昌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誌产品专用标誌”的申请,经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昌宁红茶的检测机构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