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橙胸绿

橙胸绿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橙胸绿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鸟纲 (Aves)
  • 亚纲:今鸟亚纲 (Neornithes)
  • :今颚总目 (Neognathae)、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 :鸠鸽科 (学名:Columbidae)
  • 亚科:果鸠亚科(Treroninae)
  • :绿鸠属 (Treron)
  • :橙胸绿
  • 分布:在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以及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等地,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偶尔见于台湾。

物种信息

中文学名: 橙胸绿鸠   
中文目名:鸽形目  
中文科名:鸠鸽科  
中文属名:绿鸠属  
同物异名: Vinago bicincta Jerdon, 1840,    
中文俗名:赤胸绿鸠橙胸鸠黄胸青咖追  
拉丁文目名:COLUMBIFORMES  
拉丁文科名:Columbidae  
拉丁文属名:Treron  
拉丁文种名:bicinct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Jerdon, 1840)   
英文俗名: Orange-breasted Green Pigeon

形态

小型鸟类,体长24一29厘米,体重135—200克。雄鸟的前额、眼先和头顶为黄绿色,枕部、后颈和上背为蓝灰色,背部、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翅上的小覆羽为褐绿色,尾上覆羽更多棕褐色,尾羽为深灰色,具宽阔的淡灰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后者在中央尾羽上较窄,外侧尾羽上较宽。翅膀上的中覆羽为绿色,具有宽的黄色边缘,翅上的大覆羽为黑色,也具由宽的黄色羽缘。颊部、喉部和前颈为绿色,颏部和喉部的中央为黄色,上胸部横跨着一条宽的红紫色横带,紧接其后又有另一条更宽的棕橙色横带,是它与其他绿鸠类的主要区别之一。下胸为淡黄绿色,到腹部变为亮黄色。体侧为灰绿色,尾下覆羽棕色。雌鸟和雄鸟的羽色相似,但胸部没有紫色和橙色的带斑,与腹部同为绿黄色,尾下覆羽较淡,为淡棕黄色,背部、肩部有较多棕褐色。虹膜的外圈为粉红色至绯红色,内圈为蓝色,眼周的裸露皮肤紫蓝色。嘴呈淡蓝绿色,先端黄色。脚深红色,爪角褐色。

分布

橙胸绿鸠在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以及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等地,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偶尔见于台湾。

习性

橙胸绿鸠主要为留鸟,栖息于山地丘陵和低地上的热带雨林及次生林中。通常单独或成5—6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鸟类混群活动。早晨和傍晚活动最为频繁。喜欢栖息于枯立的树顶枝上。叫声为美妙抑扬的口哨声。主要以榕树果实为食,也吃其他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叫声:抑扬顿挫的哨音接以ko-wrrrook, ko-wrrroook, ko-wrrroook声,告警时发粗哑的呱呱声或kreeeew-kreeew-kreeew。

繁殖

繁殖期为4一7月。发情时上下挥动尾羽,不断地鞠躬和点头。营巢于林中的小树上,也在较高的灌木树上和竹杈上营巢。巢甚为简陋,主要由细的枯枝堆集而成。每窝产卵2枚。

濒危等级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稀有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原始森林被过度砍伐,使其栖息地越来越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