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陈游标诈捐门

陈游标诈捐门

陈游标诈捐门 当事记者与陈游标就文中所列事实一一“对质”,不少被提及的慈善机构也纷纷现身,为陈游标澄清捐款属实。当事记者称任何慈善都应禁得起拷问,陈游标称感觉很受伤,并反问“这样谁还敢做慈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游标诈捐门
  • 外文名:Chen Guangbiao donation fraud
  • 人物:陈游标
  • 时间:2011年4月24日

简介

陈游标诈捐门
2011年4月24日,某媒体刊发记者叶文添、方辉名为《中国"首善"之谜》的报导,其中直指陈游标所经营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经营不善,捐款来源不明,质疑陈游标的捐款初衷和动机,并通过採访提出对其2010年度慈善成绩单数额和去向的怀疑,称其慈善“有水分”。现年42岁的陈游标,皖籍人士,全国慈善明星企业家。在中国富豪中第一个提出“裸捐”。在这篇报导出炉的当天下午,他就在个人微博上发布视频,晒出捐款证据,回应称:记者不採访我就乱写。通过央视这个平台,不仅两位当事记者出声,对自己的採访过程作出说明和解释,同时,陈游标也再次现身,对自己回应中拿出的捐款证据作出进一步说明。最后,一些事件中涉及到的慈善机构,如全国红十字总会,也出具了陈游标捐款的记录和证明。

回应

当事记者表示,自己是按照媒体公布的一份陈游标“2010年慈善成绩单”,对其中公布的捐款一笔一笔进行採访核对的。他们採访时了解到,陈游标为家乡捐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农贸市场收取租金,为陈家父母所用,而当地乡政府基本不管。陈游标对此回应:“我从来没有给媒体提供过什幺成绩单,也没任何人找我採访什幺成绩单。”言下之意,记者採访的依据可能是其他人自行整理的。而所谓收取租金的店面,是他在农贸市场外拍卖所得的门面,一共11间,所得用于贴补市场运营,与农贸市场本身完全不是一个项目。泗洪县天岗湖乡党委书记钟波证实:老年活动中心全免费开放,农贸市场的卫生保洁费都是陈游标在缴纳。中国红十字会证实,2010年确实收到了陈游标捐赠的700万元。陈游标继续澄清:记者称其给江苏光彩事业会捐款千万因不能开抵税发票退回,但实际上,国家政策是房屋拆迁企业可以免税,所以根本不存在抵税发票一说。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证实,2010年陈游标没有捐款,报导中所写的百万元是2009年11月捐的。另外由陈发动企业家的捐款一共300多万元,一併计入,是为西南抗旱所用。当时记者就此称,他们并不否认陈游标做慈善的意愿本身,并认为公众人物理应接受监督,“任何慈善都应禁得起拷问。”

这样谁还敢做慈善

陈游标诈捐门
除了中国红十字会有捐款公示以外,其他大部分慈善机构都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捐款公示制度。在记者求证过程中,有些慈善机构打不通电话,或回复很慢。陈游标对记者表示:这次自己真的感觉很受伤,“是不是要这样,出来一个打压一个?谁还敢做慈善?”陈游标向央视提供的一份清单显示,自己近年来累积捐款已经超过了14亿元。对此,北京师範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现在急需的是,事件中涉及到的慈善机构应该主动站出来,拿出证据,帮助慈善企业家“验明真身”。“在这起事件中,因为善意受到质疑,也因为这些慈善机构的不透明,受伤害的不是陈游标一个人,而是许多可能有意向善的企业家,他们可能会产生更多顾虑。”

社会反映

陈游标在个人微博上表明态度,称该报导“严重歪曲事实”,是“扼杀善良和爱”的举动。随后,陈游标又上传视频和相关证书複印件,针对报导中的质疑进行一一驳斥。关于该事件原因,陈游标表示,不排除自己的高调慈善“伤害了某些利益集团而遭诋毁报复”。 一方是媒体列举数据证其“伪善”,另一方是当事人录製视频亲力表明清白,陈游标“假慈善”事件陷入扑朔迷局。 对此,着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表示,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某些机构来说,诚信都是第一位的。徐小平认为,陈游标仅在微博回应却不接受公开採访的“危机公关”,已失了先机,输掉一分。 知名学者于建嵘则在微博发文称,公众应对该事件保持冷静态度,相关媒体也应核准事实后再做质疑、批评。如果陈游标的慈善之举没有所谓的“利用慈善进行经济或政治交易”,也没有伤害到受捐人,就应对其“善待”。 《扬子晚报》文章分析指出,此次有媒体对陈游标的慈善举动发出质疑,既是对陈游标个人诚信的追查,也是对中国慈善机制透明度的拷问。文章认为,陈游标慈善风波是由于善款数额及用处不透明引起,同时也是慈善行业大环境不透明所致。

不要成为罗生门

陈游标诈捐门
陈游标注定要成为高光人物,因为他的大善也因为他的高调,或者,因为有人说他是“暴力慈善”,以及由此带来的既惊且佩或者指责、谩骂。如果这还仅是公众基于慈善的理念和方式理解有所不同,争论在所难免的话,那幺,有关陈游标高调行善涉嫌“少捐多报”或者口惠而实不至“诈捐”的传闻,则就涉及陈游标的人品问题了,再次套用当下一个令人焦虑的词,就是“诚信危机”。 很不幸,两家媒体分别刊发的文章说的就是这事。《华夏时报》的记者调查发现,陈游标所称的3亿捐赠并未完全到位,还有总额高达1.43亿元的捐赠款没明确经手单位;而《中国经营报》的报导,除了称陈游标捐赠有多处含糊不清,甚至有的受捐赠单位根本不存在外,还指陈游标在家乡捐资建的农贸市场名不副实:多位商户表示,每年的租金都将亲自交到陈游标父母手里,这也是其父母的赡养费。报导更称陈游标的公司状况堪忧,无力支撑慈善。 两篇报导内容有侧重也有交叉,而提供陈游标“少捐多报”或乾脆“诈捐”材料的皆是有名有姓的慈善团体,如中国人权事业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江苏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青年基金会等,白纸黑字似乎不由得人不信。不过,也有可疑之处,因为两篇报导的记者要幺没能联繫到陈游标本人,要幺採访到了陈游标但陈游标对于这些质疑不作回应。因此,公众对报导也只能是半信半疑。 好在陈游标并没有如部分公众认为的那样“心虚”从而躲猫猫,他很快通过第三家媒体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否认了两家媒体对他的“不实”指责。首先是,这两家媒体所称的没联繫到他或者採访到了他,他却不回应,“不实”,因为压根儿“没有对我进行採访”。而两家媒体所称的“少捐多报”和“诈捐”也是子虚乌有,因为他手上有发票等一系列说明捐赠完全到位的铁证。而对被指家乡的两处捐赠乃是投资,陈游标则说,“我不认可。在老家,我没有赚过一分钱,给老家捐的乡村公路、农贸市场、幼稚园,也都属实”。至于陈游标的公司状况堪忧,无力支撑慈善一说,则更是无厘头,因为陈游标说他的公司不是“状况堪忧”而是“经营状况非常好”。不过,陈游标的回应也有令人费解之处。比如,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的记者问:您觉得他的採访报导中内容都不属实,是吗?陈游标:都不属实。我只能说,98%不属实。记者:为什幺是98%呢?陈游标:我已经一条一条看过了,针对它这些条,我每个都有凭据,用事实依据来回应,不是嘴巴回应。 一方指慈善大多是空头,一方是捐款个个有凭据;一方揭经营状况很糟糕,一方称公司业绩前景好。陈游标和媒体之间的各执一词仍是隔空喊话,真如陈游标所说的仅是“嘴巴回应”,在“用事实依据来回应”之前,大多数公众不知道应该相信谁,首善还是首骗,仍是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网上对陈游标与媒体的嘴仗竟成一边倒之势,多是力挺陈游标,理由概括起来无非是陈游标即便某些捐赠有“诈捐”嫌疑,毕竟曾捐过,捐款总比不捐好。貌似没有多少人在“诚信”问题上,跟陈游标较真儿。看到这一幕,前一段日子同样捲入“诈捐门”的汪小菲大S夫妇定是哭笑不得,因为他们就是把捐款发票公之于众,还是有人不相信,说没準儿是假髮票。可见,同样是公众人物,某些网友所持的道德评判居然可以有双重标準。这说明陈游标“诈捐门”具备了被公众关注的各种要素,踩到了现实社会的焦点地带,每个人都借“诈捐门”浇各自心中之块垒。 然而,某些网友固然可以持双重标準,但“诈捐门”毕竟得关上才符合社会的诚信期待,只是不知道我们会等多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