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盖姓

盖姓

盖姓

盖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六位,人口约二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5%左右。盖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盖姓
  • 外文名:gě
  • 读音:gě(ㄍㄜˇ)、guō
  • 亦读音作:gài(ㄍㄞˋ)、guó(ㄍㄨㄛˊ)
  • 源于:姜姓

基本介绍

盖[盖,读音作gě(ㄍㄜˇ)、guō,亦可读音作gà(ㄍㄚˋ)、gài(ㄍㄞˋ)、guó(ㄍㄨㄛˊ)]
盖姓

姓氏源流

盖(gě,guō,gài 盖)姓源出有:
甘肃泾川盖氏家谱甘肃泾川盖氏家谱

源流一

源于姜姓,
源于姜姓,以王父字为氏。
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守兴元少尹、兼侍御史、清河盖府君墓志铭并序。前摄泸州司马兼军事判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崔璲撰。
“盖氏之先,起于神农时姜姓,封于齐,是为襄公之裔。襄公生桓公,当周世,与晋同称霸。后姜氏族分吕氏,亦为周尚父。周天子复封于齐,始自王父字为氏焉。
唐朝 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十九年……京兆功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其中盖氏,是目前已知的盖氏源于姜氏的最早记录。

源流二

以封邑名为氏。
两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辩证》盖:《韵谱》曰:古盍反。汉曹参师盖公。又有谏议大夫盖宽饶。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字巨卿,渔阳人。越骑校尉盖勛,字元固,敦煌广至人,家世二千石。汉阳太守进,生大司农彪,彪生思齐,安定属国都尉;思齐生勛,谓之盖京兆;勛子顺,永阳太守,皆有传及世系。唐安西都护(或云北庭都护)盖嘉运。后魏河南盖氏盖楼氏改焉。谨案《孟子》有盖大夫王驩,又曰陈仲子兄戴盖,禄万钟。《注》:盖,齐邑也。今宜曰盖氏出自齐大夫,食采邑于盖,以邑为氏,则祥明矣。唐魏徵,定天下姓氏,平昌郡三姓,山阳郡五姓,皆有盖氏。
据盖(guō)姓家谱称:盖氏三兄弟“辛、兴、旺”,自洪武二年,为执行“移民就宽乡”的国策,由原籍莒州出发徙直隶枣强县领取执照川资,分发至山东淄川。伯祖“辛”自淄川移居博兴县博昌镇大雾头(今东营市垦利区大务村);仲祖“兴”徙利津县城东南七里大庄盖立庄(今垦利区罗盖村);叔祖“旺”移居利津县城西五里大盖家村。三兄弟迁居600多年来,已繁衍至26世,其子孙绵绵,后代在东营地区星罗棋布,尤以垦利区、东营区、利津县居多。如垦利区333个行政村中,有盖(guō)姓家族的就有70个村。有的村几乎整个村庄都是盖(guō)姓。如垦利区大务村、罗盖村、薛家村、孙家村;东营区辛店村;利津县大盖家村等。
盖读guō音,其万曆十八年续谱中是这样记载的:“盖字一也,而有两称者何?以姓氏论,则古盍切为入声,与郭并称;以掩覆论,则古太切为去声,与丐并称,所谓同画而异声者……”。可见,盖读guō音由来已久。文中“古盍切为入声,与郭并称”是因本土方言hé、huó发音不分而成。如河、和、盒,本土方言匀发huó音。而本土方言gě、guō发音不分,则可能直接导致gě发guō音,如哥、胳、袼,本土方言均发guō音。
该支盖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和guō。
盖姓
盖姓

源流三

源于各少数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的记载,卢水胡人中的西羌族複姓盖拉氏,又有鲜卑族複姓盖楼氏。其实,所谓“鲜卑盖楼氏”原为羯胡部的一个分支卢水胡的姓氏,被北魏政权吞併后归附于鲜卑拓拔部,称盖楼氏,实际上就是西羌盖拉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期,于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06年)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入主中原,其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此期间,盖拉氏、盖楼氏皆改複姓为汉字单姓盖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盖氏正确读音作guó(ㄍㄨㄛˊ)。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烈女传》记载:蒙古族盖珠氏,亦称嘎拉珠氏,世居新巴尔虎左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aiju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盖珠氏后多冠汉姓为冯氏。
该支蒙古族、满族盖珠氏汉化盖氏读音皆作gài(ㄍㄞˋ)。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区,后多冠汉姓为盖氏、葛氏等。
该支满族格佳喇氏汉化盖氏读音作gài(ㄍㄞˋ)。

源流六

明代云南腊撒长官司长官盖氏由况氏改姓盖氏。

源流七

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所载,楼姓之后有因避仇而改为盖姓者.
据《通志氏族略》,南宋着名史学家莆田人郑樵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成书。此改姓应发生在南宋(1161年)以前。

源流八

源自葛天氏,其读音为ge(ㄍㄨㄛˊˇ)。盖氏中部分源于葛天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

得姓始祖

姜太公
源于姜姓,以王父字为氏。
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守兴元少尹、兼侍御史、清河盖府君墓志铭并序。前摄泸州司马兼军事判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崔璲撰。
“盖氏之先,起于神农时姜姓,封于齐,是为襄公之裔。襄公生桓公,当周世,与晋同称霸。后姜氏族分吕氏,亦为周尚父。周天子复封于齐,始自王父字为氏焉。”
唐朝 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十九年,置先师太公庙。春秋二仲上戊日释奠,用张良配享,牲用太牢,轩悬之乐,八佾之舞。出师将发日,皆引辞。京兆功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姜氏、吕氏、尚氏、齐氏、高氏、卢氏、柴氏、庆氏、国氏、纪氏、绍氏、礼氏、贺氏、指氏、掌氏、历氏、牵氏、晏氏、望氏、献氏、易氏、章氏、谢氏、丁氏、申氏、营氏、浦氏、莱氏、许氏、盖氏、雍门氏、东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牙氏、子功氏、公旗氏、公牛氏、卢满氏、祭公氏、闾公氏、仲长氏、章仇氏等四十八姓,刻石为记。礼部员外郎崔宗之制铭,立于庙门。唐天宝中期,太学中太学生张絅上书:‘请于太公庙置武监。国子监相对,教习胄子。春秋释奠于先师太公,一如国学文宣王庙。’书寝,不报。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总计29年。“开元十九年……京兆功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是目前已知的盖氏源于姜氏的最早记录。
唐朝 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十九年,置先师太公庙。春秋二仲上戊日释奠,用张良配享,牲用太牢,轩悬之乐,八佾之舞。出师将发日,皆引辞。京兆功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姜氏、吕氏、尚氏、齐氏、高氏、卢氏、柴氏、庆氏、国氏、纪氏、绍氏、礼氏、贺氏、指氏、掌氏、历氏、牵氏、晏氏、望氏、献氏、易氏、章氏、谢氏、丁氏、申氏、营氏、浦氏、莱氏、许氏、盖氏、雍门氏、东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牙氏、子功氏、公旗氏、公牛氏、卢满氏、祭公氏、闾公氏、仲长氏、章仇氏等四十八姓,刻石为记。礼部员外郎崔宗之制铭,立于庙门。唐天宝中期,太学中太学生张絅上书:‘请于太公庙置武监。国子监相对,教习胄子。春秋释奠于先师太公,一如国学文宣王庙。’书寝,不报。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总计29年。“开元十九年……京兆功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是目前已知的盖氏源于姜氏的最早记录。
南宋:罗泌《路史》
商周之际,有吕渭,字子牙,敏而内、智而动。偶诸阏游诸侯而不用,退居东海之滨,及弃于室,伏于兹泉,四友与居。文王见之,吕遯陈以钓道,遂成周业。是为太公望,师尚父,成王封之营陵,曰齐。十五世,小白伯于诸侯。又若世,而陈和移齐,钟鼎宝玉七百余年。后有丁牙、丘尚、左洴,国晏宾平,纪癸柴苑,庆贺掌厉,献易 氏。是年栾襄牵 ,青管柯析,其裔壬、角、望、绍、茶、骆、弦、旗、眀、灵、孝、彦,闾门栢亘威齐,盖铎畅李。
及子旗、子雅、子尾、子襄、子囊、子剡、子功、子牵、子渊、子泉、子乾、子公、公齐旗、公牛、公牵、公翰,母知祭公仲长,诸儿士疆乐利。
齐季申鲜,将其雝门、东门、东宫、西宫、南史、邴意、独孤、宇文、东北、西南、四郭、若左右,子因之氏,其以采者,丙氏、邴氏、艾氏、隰氏、高氏、剧氏、棠氏、高堂氏、檀氏、灌檀氏、禚氏、甗氏、崔氏、移氏、若氏、丁若氏、陆地氏、大陆氏、井氏、百里氏、西乞氏、白乙氏、余氏、余丘氏、虵丘氏。若闾丘鉏、丘籍、丘鹹、丘梁、丘廪、丘蒲卢、卢蒲之氏。
南宋罗泌也认为盖氏出自姜姓。
到了东汉末年及南北朝时期,在我国的北方,又出现两支盖(gài)氏。根据《魏书》的记载,庐水的胡人有盖氏,又有盖楼氏改複姓为单姓盖氏,因此盖姓又有少数民族血统。根据《姓苑》记载,盖氏望族出于渔阳、洛阳。盖氏还有两支外来的组成部分,不过,经过多年的融合,早就不分彼此了。望族居于安阳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泌阳县西。而《百家姓》上则注明是汝南郡,即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盖氏后人尊姜太公为盖姓的始祖神。

姓氏由来

盖姓在历史上来源众多,其主要的一支与吕姓同源,同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吕尚封于齐,史称齐太公。
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守兴元少尹、兼侍御史、清河盖府君墓志铭并序。前摄泸州司马兼军事判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崔璲撰。
“盖氏之先,起于神农时姜姓,封于齐,是为襄公之裔。襄公生桓公,当周世,与晋同称霸。后姜氏族分吕氏,亦为周尚父。周天子复封于齐,始自王父字为氏焉。”

迁徙分布

殷商时期,东方有一盖国,后封给周公长子伯禽,是为鲁国,鲁国有一地名为盖(今山东省沂水县),莒鲁之争后入齐,其后有以邑名为氏者,是为盖氏。由于盖地后归于齐,后世统归于姜子牙之后人,尊姜子牙为盖氏始祖神。
据古书记载,历史上在战国时魏国曾出过盖娄氏,后来盖娄氏却未能流传下来,理应都已改成了他姓,或者简化成了“盖”姓(因在后期的同地出现了盖娄氏改为盖氏的例子),成为盖氏的又一支源。根据《姓苑》记载,盖氏望族出于渔阳、洛阳。除此之外,还有两支外来的组成部分,不过,经过多年的融合,早就不分彼此了。望族居于安阳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泌阳县西。而《百家姓》上则注明是汝南郡,即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
今山东省的临沂市三区境内,特别是临沂市兰山区的盖家沟是临沂盖姓起源地。潍坊市峡山区、莱阳市、东营市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滕州市、高唐县、阳穀县、乐陵市、威海市、德州市宁津县、青岛市,辽宁省的瀋阳市、大石桥市、盘锦市、瓦房店市、抚顺市、辽阳市,吉林省的长春市、敦化市、扶余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市、佳木斯市,四川省的乐山市,贵州省的毕节市,山西省临汾市等,江苏省的苏州市、丰县、淮安市楚州区、扬州市宝应县,天津市的滨海区,河北省的泊头市、行唐县、承德市、邢台市、邯郸市、南宫、枣强县,陕西省的富平县,北京市,湖北省的黄石市,上海市,安徽省的亳州市,甘肃省的泾川县(尤其是该县丰台乡盖郭村,90%以上都是盖姓),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盖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渔阳郡:秦朝时期置渔阳县,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秦、汉、魏、晋诸朝均为渔阳郡。隋朝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河北蓟县。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朝时期省入蓟州。
安阳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时期亦为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位长川县置郡,治所在安阳(今河南息西),领安阳、乌水二县。西魏时期改为北秦州,后又改为交州。隋朝开皇三年废黜,但在隋朝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州为纪州,安阳称为长川;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州,又废乌水入焉州,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部一带地区。
洛 阳:亦称洛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东汉时期建为都城。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两朝,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粱、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故而多称洛阳为“六朝古都”。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堂号

渔阳堂:以望立堂。
安阳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崇贤堂:唐朝时候,盖文达、盖文懿兄弟二人都是名儒,人们见他一门多士杰,因称“二盖”。盖文达博览群书,尤其精于三家《春秋》,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拜崇贤学士。盖文懿为国子监助教,晓譬密征,远近敬仰,拜国子博士。
多士堂:同上。

家谱文献

辽宁瓦房店盖氏族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山东东营盖氏家族图谱,着者待考,现代手绘绢图。现被收藏在山东省东营市盖氏宗祠。
山东莱阳盖氏族谱十二卷,(民国)盖芳第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追远堂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莱阳市史志办公室盖松亭处。
河北泊头盖氏家族图谱三卷,着者待考,现代绘製。现被收藏在盖氏族谱主编盖为民处。
甘肃泾川盖氏之盖氏家谱,现收于盖氏族人盖永成处。

字辈排行

辽宁瓦房店盖氏字辈:“毓绎景龙曾清铭林世成”。
贵州毕节盖氏字辈:“天开良廷永振朝纲家学鸿声继序伦常胜德威仪鳞芷呈祥”。
江苏丰县盖氏字辈:“昭成树(宏)士(正)增(大)志(天)兴兆(有绍)宪(明)秀(玉)福(荣文)履(世)厚德为本守忠恕传家广继恩启瑞永乐庆征祥”。
江苏徐州盖氏字辈:“云如从仁义礼至信”。
盖氏北五三支字辈:“奉凌景学……”
天津盖氏一支字辈:“凤奎玉……”
山东莱阳盖字辈:“如永其德,乃克作成,有为若是,允汝之能”
山东临沂盖姓字辈:......玉允,广隆家国.....
山东滕州盖姓字辈:........庆延立志,作正修全,肇开崇体,道明化传(十九世至三十四世).......

历史名人

盖姓在历史上成名较早,如《汉书》上就有两位姓盖的,五代后唐有太傅盖寓等。

盖聂

盖(gà,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盖音古腊反。盖,姓;聂,名。)聂,战国时期剑术家。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盖延

渔阳要阳人,东汉虎牙将军。身长8尺,弯弓300斤。彭宠为太守时,任营尉。后与吴汉归光武,拜偏将军,从平河北。光武即位,封盖延为虎牙将军。

盖勛

东汉敦煌广至人,为人正义耿直,那时董卓势大作乱,盖勛绝不去奉迎。

盖宽饶

西汉魏郡人,汉代文官,他极为刚正,看到朝廷中有不正之风,就不管得罪什幺人,都要在上朝时向皇上说个明白,于是朝中人人小心风气也清廉一时,皇亲国戚也都小心翼翼。

盖文达

冀州信都人,唐朝的学者,研究儒学,当时与盖文懿被称为“二盖”。

盖寓

盖寓(?-902年),唐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盖寓的祖父盖祚、父亲盖庆世代都是蔚州的牙将。李克用曾任蔚州刺史,从这里开始发迹,盖寓和另一蔚州人康君立等人尽心竭力辅佐他,也就成了李克用的心腹。李克用任雁门节度史的时候,盖寓为都押牙,并任岚州刺史。等到李克用转任镇守太原的时候,盖寓为左都押牙、检校左僕射。李克用与盖寓商议决断大事的时候,对盖寓言听计从,每次出兵征伐都让他跟随。

盖方泌

清朝人。以拔贡任陕西州判。喜庆年间,任商州知府。时匪徒屡扰商州,方泌募兵出击、群匪逃窜,不敢再入商州境,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以功升迁台湾知府。所至有声望,史称良吏。

近现代名人

盖国才

(1926~)。着名肿瘤医学专家。北京盖国才诊所主任医师。毕业于华北医科大校。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四医院门诊部主任付主任医师。在中医经络学说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以穴位病理反应为客观指标对依现代病与“穴位反应”进行了大量调查,树立了现代病与穴位反应的对应关係:制定出“定位穴”、“定性穴”、套用临床,经过临床验证和试诊都受到了很好诊断效果。从而发明了一整套新型的中西医相结合的快捷诊断技术,即“穴位诊断法”。为了实现穴位诊断法现代化,他从1982年开始运用电子技术,利用穴位生物电原理,进行采穴,利用双穴对比方法测温,以穴位温差值进行疾病诊断并依微机显示。研製成功“盖氏穴位肿瘤诊断机”。该项研究曾获得全军科技二等奖,第二四届国际发明展览会荣誉奖和中国中医药文化博会银奖。主要着述有:《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穴位诊断法》,《中国穴位诊断学》等。

盖钧镒

(1936~),江苏无锡人。着名大豆农业专家、教育家。
1957年南京农学辽农学系毕业,任助教,1968年作物遗传育种在职研究生毕业,1980—1982年任美国农阿华州立大学客座助理教授,1986年迄今任教授,1988~1989得任美国北卡州大访问教授,1991年起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南农大大豆研究所所长、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教授。在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学、中国遗传学会等学术团体先后有多种兼职,并提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作物学学报》、《大豆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大豆通报》等多家杂誌顾问和编委。提出利用随机样本的遗传变异度和遗传进度测度特定地区地方品种选择潜势的方法,由广义方差出多元素遗传方差、多元遗传力等结合变异测度,用以研究地方品种群体及轮选群体的结合选择反应,大豆地方品种群体遗伟潜势及中美亲本配全力分析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发现亲本配合力与世代互动作用,揭示修饰回交在转移主基因时多基因性状的改良效果、交替和连续使用轮迴亲本的相对效果及最佳亲本遗传构成。推演出一种新的育种试验设计,即简化广义格子设计及其修饰方差分析法和近邻分析法,可提高效率92%和216%,在大豆育种交配製度和选择试验方法的套用基础研究中,获1997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培养博士生二十余位、硕士生二十余位、博士后一位,协助培养博士生十余位、硕士生三十余位。发表论文三百余篇。统编教材“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1998年中华农科教基金会科学研究奖。

盖山林

(1936~),满族;河北行唐人。着名考古专家。西北大学毕业。曾赴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讲学、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
1976年,从事岩画的考察与研究。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出版了《和林格尔汉墓壁画》、《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中国岩画学》、《记在岩石上的历史图卷——中国岩画》、《中国岩画图案集》、《盖山林文集》、《丝绸之路草厚民族文化》、《中国面具》、《草原寻梦》、《巴丹吉林沙漠岩画》等十余本。其中《阴山岩画》和《中国岩画学》两书,获自治区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被评为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乌兰察布岩画》获优秀成果二等奖;《阴山岩画》一书已流布至世界多国。发表论文二百五十多篇,《中国规模最大的古岩画宝库》一文,先后被法国、西班牙、约旦、巴拿马、科威特、美国、盖亚那、委内瑞拉等国转载,被新华社评为好稿。曾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盖树人

(1937~),山东莱阳人。着名花生农业专家。1959年毕业于莱阳农校果蔬专业,1964年莱阳农学院果蔬专业函授本科毕业。历任莱阳农学院实习农场技术员、果树和农业物理教研室实验员、植保系秘书和团总支书记,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技术员,山东烟台地区农林局技术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科研办公室副主任、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曾兼任山东省花生良种产业化开发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花生分团团长、山东省农牧业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从事农业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主持了套用示综原子法研究花生对氮、磷、钙、碳营养物质吸收运转配规律、山江省夏花生合理种植区划、山东花生良种产业化开发等十余项研究,获六项科技成果奖,其中省部奖三项。“山东省夏花生合理种植区划研究”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农业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花生氮肥经济施用技术研充”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任职期间做了大量科研管理工作,1995年在“八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评估中。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进入了全国“百强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有“花生对磷钙营养物质吸收转分配规津研事”、“我国花生生产形势及发展对策”等。主编和参加编写出版专着和科技书七部,有《山东花生》、《花生栽培生理》、《花生实用新技术》、《花生栽培》等。

盖春生

(1938~),黑龙江龙江人。着名水电工程专家。队长、高级工程师。1961年毕业于黑龙江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水电站专业。完成了巨宝涝区的规划设计;修改了景星涝区的排水渠断面;完成了瓮泉水库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花园水库初步设计的水坝、输水洞、发电路设计、参与了规模五十万的雅嫩灌回的规划设计、龙兴和东华两个灌区的现代设计。

盖天宝

(1941~),辽宁阜新人。着名麻醉医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鞍钢铁东医院麻醉科主任,辽宁省麻醉学会常务委员,鞍山市麻醉学会主任委员,鞍山市医学再教育学会委员,《鞍山医药》编委。麻醉学科带头人。
1964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从事外科临床十年,外科临床造诣较深。近二十余年做麻醉专业,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监恻、机器管理、意外的处理等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开展的深低温停循环和中度低温不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属先进水平。多年来一直致力干将“经验麻醉”改为“监测麻醉”的工作,在临床开展二十余项监测中,除常规的心电。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自动连续监测外,还开展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和氧浓度;气道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呼吸参数自动连续数位化监测;吸入麻醉药浓度监测;加速度仪法肌松监测;桡动脉、锁骨下和颈内静脉以换能器法监测动、静脉压及漂亮浮导管(热稀释)法监测心肺功能等,对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性具有很大的意义。还对国内外的新麻醉药和新麻醉方法积极引进和推广。除氯胺酮、芬太尼、氟派啶、布比卡因、氨氟醚很早都用于临床外,异氟醚、七氟醚等新麻药和本可松、万可松、卡肌宁、爱肌松等肌松剂;催醒剂纳洛酮、多沙卜伦和降压药硝卜钠、硝酸甘油、压宁定、尼卡地平等也早已用于临床,这些均大大地促进了麻醉的发展。先后发表有《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压宁定在围手术后期的套用》等论文四十余篇,其中省级以上论文二十余篇。

盖茂森

(1941~),江苏无锡人。着名现代商业画家。196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长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画坛初露锋芒,近年专攻水墨,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笔下的人物洒脱、飘逸,写意传神。
从1984~1987年连续三次获奖。1987年荣获验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作品先后赴美国、日本、义大利、印度、西德、加拿大、科威特、波兰、南斯拉夫、香港等地展出,博得好评。中国美术馆、日本名屋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等都有其作品珍藏。从1987年9月至1989年1月曾应邀访问日本、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地。
1988年12月于新加坡举办“人物画展”。出版有《盖茂森画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副主任、高级美术师。

盖和祥

(1963~)山东人。着名国画家。
和祥,笔名:龙姿山人,斋号龙姿草堂。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分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和祥中国画集》·《和祥山水画集》,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上海世博会、雷锋纪念馆、美国、韩国、新加坡、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博物馆及收藏家均有其作品收藏。

盖晨光

1955年11月生。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主任,曾任新闻评论部策划组组长,参与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名牌栏目,以及《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多次重大报导活动的策划。带领社会新闻部策划并成功地转播了《綦桥垮塌案庭审直播》、《上海财富论坛直播》、《钱塘江潮直播》、《穿越2000挑战无限———穿越太湖桥直播》等。他所负责的社会新闻部还承担中央电视台白天收视最高的节目《新闻30’》栏目的采编和播出。

盖丽丽

(1967年10月04日~),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籍贯是山东省青岛市。盖丽丽学习并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舞蹈专业。1984年至1986年,在北京电影製片厂演员剧团担任主要演员。1986年至1990年,学习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1990年至今,活跃于中国电影、电视剧、歌舞多方面表演,是中国大陆最着名的影视女演员之一。

盖鸣晖

(Joyce Koi,1966年10月3日-),真名李丽芬,香港着名粤剧女演员,是鸣芝声剧团的文武生,师承林家声。盖鸣晖攻读于香港八和粤剧学院,专攻文武生行当。盖鸣晖可谓梨园中的一个异数,因为她出道不久即可以拥有自己的粤剧剧团-鸣芝声剧团。1993年林家声先生正式收她为义女。除了粤剧,也曾参加电视剧及电影的演出,并与香港民乐团合作表演。

盖叫天

(1888—1970),京剧演员。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幼入天津隆庆利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宗法李春来而有所发展。勤学苦练,虽曾断臂折腿而坚持不懈。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注重造型美,讲究表演人物神情气质,武戏文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盖派”。

通用联

四言

宗开盖邑;
秀毓安阳。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盖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二、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云台图像;
瀛洲列名。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要阳人盖延,字巨卿,跟从刘秀平定河北,任偏将军。刘秀建东汉后,任他为虎牙将军、左冯翊,封安平侯,图像被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唐代信都人盖文达,博览群经,尤其精通《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贞观初年,由秦王文学馆学士升谏议大夫,又官祟贤馆学士,为“瀛洲十八学士”之一。
任司隶尉;
治黄老言。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盖宽饶对策高第,官司隶校尉。下联典指汉盖公善治黄老之言,曹参为齐相,问以治道曰:“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
春秋传学;
二盖驰声。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盖公,善治黄老之言。下联典指唐·盖文达、盖文懿,以儒学称,时号“二盖”。
春秋传学;
达懿驰名。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名高司马;
望出渔阳。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盖宽饶。下联典指东汉·盖延。

七言

治黄老三齐致聘;
讲春秋二盖驰名。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胶西人盖公,精通黄(帝)、老(子)学说。曹参为齐相时,派人请他,他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贵在清静,百姓自然会安定。”曹参照他的话去做,果然使齐国大治。下联典指唐代信都人盖文达、盖文懿,当时号称“二盖”。盖文懿在高祖时任国子助教,以《春秋》等儒家经典教授王公子弟。后官至国子博士。
云台武臣超一世;
瀛洲学士重千斤。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虎牙将军盖延,字巨卿,要阳人。累战功拜左冯翊,封安平侯。下联典指唐代国子博士盖文懿,与同代文学家馆馆博士盖文达并称“二盖”。唐代崇文馆学士盖文达,博涉经史,尤精春秋三家。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人十字坡。
——田汉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戏剧家田汉赠盖叫天联。

八言

经名贯通,众称二盖;
远近宗仰,博洽三家。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国子博士盖文懿,与同代文学家馆馆博士盖文达并称“二盖”。唐代崇文馆学士盖文达,博涉经史,尤精春秋三家。

八言以上

威重虎牙,肖玉容于云阁;
文蜚风采,列金马于瀛洲。
——佚名撰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盖延。下联典指唐·盖文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