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晓晨(当代艺术家)
当代艺术家孙晓晨,近年来在艺术上的迅猛势头映射出其创作观念的独见性,作品透出成熟且纯粹、外张不失深邃的内敛之力,这也是中国文人精髓在当下的实存延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孙晓晨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江西德安
- 出生日期:1986
- 职业:艺术家
- 毕业院校:北京服装学院装饰雕塑系
- 主要成就:“第十三届江西省美展” 一等奖
- 代表作品:洞鑒——孙晓晨雕塑作品
人物简述
孙晓晨,当代艺术家。1986年生于江西德安,2008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装饰雕塑系,现居北京。近几年孙晓晨在艺术上的迅猛势头映射出其创作观念的独见性,作品透出成熟且纯粹、外张不失深邃的内敛之力,这也是中国文人精髓在当下的实存延续。他先用中国传统媒材的陶瓷与贵金属嫁接创作了以老式相机为视觉载体的咔嚓系列,后将新闻现场解构,进而“咔嚓”群像化形成“洞鑒”,立足于场景化的实践 ,孙晓晨 也从纯然的雕塑性创作转向了空间性创製,用以洞悉当下,以古喻今也以今溯古。孙晓晨的作品极具国际化视野,具备了成为国际艺术符号的潜质。他是青年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洞鑒”、“咔嚓”是文化精英们的心仪之物,被高端藏家们所追逐。

学术解读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脉的嫁接向来是个棘手的难题,也鲜有人尝试。孙晓晨的咔嚓新作洞鑒系列即是用当代艺术的惯用手段来嫁接中国古时文人俊杰推崇备至的思想,向当下社会的走向阐释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发问。洞鑒均衡的围观对象是旧时的天平秤,天平是关乎价值观和公平观的象徵物,更带出了中庸以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先贤哲思,直指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痼疾。还有以圈椅为聚焦对象阐释体制权力观的洞鑒黜陟。晓晨的作品体现了个人创作的艺术诉求。在全球化语境下,藉助固有视觉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而锻造出了他个人独特的视觉语彙和创作方法,并形成了有益于艺文发展的当代性创见。在我看来,他的“咔嚓”老相机已然具备了成为国际化符号的潜质。——吕品昌(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洞鑒记载

在孙晓晨的新作“洞鑒”中,他将一群“围观”的老相机,整合成一面历史的镜子、一个客观的视野、一位超然的裁判。“咔嚓”由单个到群体,由被“围观”者到“围观”者,似乎可以看出他正在由“自我”走向“无我”,同时又以极似史学脉络的方法挑战着公众的视觉,也带给了我们全新的历史体验。在我看来,晓晨不仅是在视觉领域进行重构,而且是将历史中的具有象徵色彩的物件与记录者本身进行重构。“咔嚓”在此已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也并不只是提供单纯的记忆想像。艺术家的孙晓晨可能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将老相机在量变之后进而提炼出的围观等特性用以阐述自己的认识,这与史学研究的归纳、揭示、解读及批判等诸多理念不禁暗合。————方誌远(着名史学家、文化学者、百家讲坛嘉靖万曆主讲)
洞鑒黜陟

从更深得层面上加以阐释,孙晓晨的这种场景化的“互视”结构更类似于中国古代诗文中的“互文”的修辞方法,即所谓的“参互成文,含而见文”。看似各说其事,实则相互呼应、相互阐发、相互补充,在相互交错和渗透之中整合为一。事实上正如孙晓晨以“洞鑒”为名,艺术家以古喻今也以今溯古,冷静剖析着的是人类自身的陋习劣根和顽冥不化。立足于场景化的实践,孙晓晨也从纯然的雕塑性创作转向了空间性创製,现成品的挪用在体现其与生活之间原有关係的同时,突显的则是艺术家选择的意义和动机,更有意思的是它们还与孙晓晨的“相机”之间形成複杂而难以剥离的关联,产生某种难辨赝伪的真相迷失,从而激发了观者的互动性和现场感。——赵力(中央美院教授、批评家、策展人)
无论如何,孙晓晨为我们设定了这样的迷局,让我们在看似真实其实却荒诞无比的场景作品中,去激发对逝去之物的好奇,更去反思从我们身后喷涌而过的未来和当下,因为那些成排拱列的相机总是不断地向我们释放出这样的信息:追问包括历史在内的一切事物的真相,是每个人的权力。儘管那些相机是被剥夺了记录功能的提示物,但它们被艺术家创作出来并且被安置在展厅里,就总能够勾起我们观众的冲动和想像力,我们会在它们的外围审视它们与那些家具物件的对视关係,我们或许也能被允许置身于它们之间,近距离感受人—物—空间产生出的难以言说的複杂体验,但有一点是确切和真实的,那就是,面对或者置身于艺术家为我们创作的空间之中,以往约定俗成和司空见惯的物理实存和心理定式都被重新拆散和组合,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一切都是此在,一切都是当下。——高 岭(着名批评家、策展人)
洞鑒均衡

从艺术史上来看,超写实艺术是照相机时代的产物,是藉助照相机的观念和技术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手法和风格。一般的艺术家藉助照相机将日常事物超写实地“变容”为艺术作品,孙晓晨则别出心裁地将照相机本身超写实地“变容”为艺术作品。如果说一般的艺术家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那幺孙晓晨则是“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那些看风景的人成了孙晓晨眼中的风景。孙晓晨的《咔嚓》系列,以照相机为题材,引起了人们对看与被看的思考,记录与被记录的思考。照相机是用来记录的,它可以记录所有事物,唯独不能记录自身。对记录的记录,对观看的观看,构成了孙晓晨《咔嚓》系列的内省气质。——彭峰(北京大学美学教授、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展览学术资料
部分展览
2008年 5月 巴林 “白色金子”陶瓷艺术展 巴林国家博物馆
2009年 3月 北京 “798千年时间画廊——有时间当代艺术展” 798千年时间画廊
2009年 6月 南昌 “南昌进行时——行进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
2009年 7月 南昌 “第十三届江西省美展” 一等奖 江西省文联
2009年 9月 厦门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获奖提名 厦门美术馆
2009年 9月 北京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 宋庄
2009年11月 北京 “国家大剧院陶艺展” 国家大剧院
2009年12月 北京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暨优秀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2010年 4月 北京 “艺术北京——艺术突破(年度新锐艺术家联展)”
2010年 6月 北京 “超空间——孙晓晨雕塑作品展”798千年时间画廊 (个展)
2010年 8月 北京 “中意汇” 中意汇沙龙
2011年 9月 北美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北美巡迴展” 美国与加拿大的数十家美术馆、大学及画廊
2011年 9月 北京 “青年艺术100”巡展
2011年 9月 大同 “开悟——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 和阳美术馆
2011年10月 北京 “洞鑒——孙晓晨雕塑作品展” 今日美术馆 (个展)
2011年11月 北京 “洞鑒——孙晓晨雕塑作品展” 798千年时间画廊 (个展)
出版物
《范振华雕塑》、《咔嚓与超空间——孙晓晨陶瓷雕塑作品》、《洞鑒——孙晓晨雕塑作品》
发表文章
《川渝行》、《浅谈生态雕塑》、《佛说造像量度经:作者及汉译者》、《传承 创新 升华——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陶艺作品赏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