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辨

辨,汉语一级字,读作biàn,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判别、区分,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判也”,由此引申出指床足与床身区分之处、古代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察看、考问而确定等含义。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辨
  • 拼音:bàn;biǎn;biàn;piàn
  • 注音1:ㄅㄢˋ;ㄅㄧㄢˇ
  • 注音2:ㄅㄧㄢˋ;ㄆㄧㄢˋ
  • 异体:办、辧
  • 结构:左中右结构
  • 部首:辛
  • 字码1:U:8FA8;GBK:B1E6;郑码:SEUS
  • 字码2:仓颉码:YJILJ;四角码:00441
  • 五笔:UYTU
  • 总笔画:16画
  • 笔顺(前8):丶一丶ノ一一ノ丶
  • 笔顺(后8):ノ丶一丶ノ一一丨
  • 字级:一级字(3371) 
  • 平水韵:上声十六铣 

汉字源流

“辨”的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辨”的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辨,会意兼形声字。“辨”字最早见于金文,尚未见于甲骨文中。在字形上,金文中的“辨”字(图1、图2)由“刀”和左右两个“辛”(即“辡”,表示剖分,兼表声)组成,小篆中的“辨”字(图3)承续金文字形而整齐化,隶书中的“辨”字先将“刀”置于“辡”下部中间(图4),之后又恢复为由左右两个“辛”和中间一个“刀”的字形(图5),最后改写中间的“刀”而写作“辨”(图6),后楷书中的“辨”字与此相同。在字义上,“辨”字的本义是判别、区分(分辨),由判别引申指床足与床身区分(分辨)之处、古代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又引申指察看(辨认)、考问而确定等。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译例句例词
bàn
动词
同“办”,备办。
prepare
《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同“办”,治理。
govern
《荀子·议兵》:城郭不辨,沟池不拑。
同“办”,花费。
spend
杨万里《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道是诗坛万丈高,端能辨却一生劳。
biǎn
动词
通“贬”,损减,贬抑。
lose
丁度等《集韵·俨韵》:贬,《说文》:“损也。”或作“辨”。
辨卑
biàn
动词
判别,区分。
discriminate;distinguish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辨别
明察,明了。
be clear about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谓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
明辨
考问而确定。
make sure
《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察看,察觉。
recognize
李延寿等《北史·隋纪下·炀帝》:丘垄残毁,樵牧相趋,茔兆堙芜,封树莫辨。
辨认
使。
let
《小尔雅·广言》:辨,使也。
通“变”,改变。
change
《荀子·臣道》: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
通“辩”,争论,辩解。
argue
《荀子·正名》: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
辩驳
通“遍”,周遍,遍及。
extend all over
《周易·繫辞下》:《复》,小而辨于物。
通“班”,颁布。
promulgate
《汉书·高帝纪下》: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
辨告
表明,显示。
indicate
韩愈《鄠人对》:既以一家为孝,是辨一邑里皆无孝矣。
名词
不同,区别。
difference
《墨子·非命上》: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
床足与床身区分之处。
《周易·剥卦》:剥床以辨。
古州名。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五》:辨州,汉合浦郡地。
辨州
通“别”,古代借债的契券。
《荀子·性恶》: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
辨合
姓。
丁度等《集韵·删韵》:辨,姓。
形容词
通“辩”,言辞漂亮、动听。
tuneful
《管子·法法》:故言有辨而非务者,行有难而非善者。
辨言
通“辩”,聪明。
clever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不学而性辨。
通“平”,均平。
average
《荀子·富国》: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
均辨
通“般(pán)”,盛,大。
grand
《穆天子传·卷一》:天子曰:“于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辨于乐,后世亦追数吾过乎。”
量词
古代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春秋左传正义·襄公二十五年》:京陵之地,九夫为辨,七辨而当一井也。
piàn
名词
皮革中断的名称。
《尔雅·释器》:革中绝谓之辨。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第四下】【刀部】
辨,判也。从刀,辡声。蒲苋切。

说文解字注

【卷四】【刀部】
辨,判也。
注:《小宰》(《周礼·小宰》)“傅别”,故书作“傅辨”;《朝士》(《周礼·秋官·朝士》)“判书”,故书“判”为“辨”;大郑“辨”读为“别”。古“辨”、“判”、“别”三字义同也。“辧”从刀,俗作“辨”,为“辨”别字,符蹇切;别作从“力”之“办”,为乾“办”字。
蒲苋切。
注:古“辧别”、“乾辧”无二义,亦无二形、二音也。
从刀,辡声。
注:十二部。

康熙字典辨

《集韵》、《韵会》:皮苋切,《正韵》:备苋切,并音辩。《说文》:判也。《广韵》:别也。《易·乾卦》:问以辨之。《礼·学记》:离经辨志。注:辨,谓考问得其定也。《周礼·天官》:弊群吏之治,六曰廉辨。注:辨,谓辨然于事分明,无有疑惑也。
又《韵会》:床䏶足第间也。《易·剥卦》:剥床以辨。疏:床足之上,床身之下,分辨处也。《程传》:床之乾也。
又变也。《楚辞·九辨注》:辨者,变也。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也。
又井地之数也。《礼·王制注》:京陵之地,九夫为辨,九辨而当一井。
又姓。
又《集韵》:卑见切,音徧。与“徧(遍)”通,帀也。《史记·礼书》:万民和喜,瑞应辨至。注:同“徧”。
又《广韵》:苻蹇切,《集韵》、《韵会》:平免切,《正韵》:婢免切,并辩上声,义同。
又《集韵》:邦免切,鞭上声,义同。
又与“贬”通。《礼·玉藻》:立容辨卑,毋谄。注:辨作贬。容虽贬损𤰞降,不倾侧柔媚也。
又《广韵》:普麪切,《集韵》、《正韵》:匹见切,并音片。革中断也。《尔雅·释器》:革中绝谓之辨,革中辨谓之韏。注:革中断之名辨,复中分其辨名韏。《集韵》作“㸤”。
《说文解字》“辨”《说文解字》“辨”
《说文解字注》“辨”《说文解字注》“辨”
《康熙字典》“辨”《康熙字典》“辨”
四库全书本《说文解字注》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同文书局本《康熙字典》书影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辨”字的字形对比“辨”字的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辨”字的书写演示“辨”字的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各体书法

隶书
楷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行书
草书

音韵汇集

字头小韵韵目韵部韵母反切声调声母声符
上古音系
广韵
仙开
符蹇
上声
山开
蒲苋
去声
中原音韵
先天
先天齐
去声
洪武正韵
十一铣
婢免
上声
二十二琰
悲检
上声
十谏
备苋
去声
便
十一霰
毗面
去声
分韵撮要
便
第一先藓线屑
阳去
(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