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流感
亚洲流感是一种最初于1957年在中国爆发的流行性感冒,该病随后在同年传遍全世界(包括美国)。病毒一直持续到1958年。是人类第二次威胁性的大流感是“亚洲流感”。这次流感因首发地为亚洲而得名,应称为甲2(H2N2)亚型流感。此类病毒于1957年2月首发于中国贵州省西部,在8个月内席捲全球。发病率在15%~30%左右,病死率并不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亚洲流感
- 发现时间:1957年
- 发现国家:中国
- 属性:流行性感冒
详细介绍
亚洲流感是A型流感的H2N2病毒(H2N2的H与N是代表病毒中的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蛋白质),流感疫苗在1957年被研发出以对抗病毒爆发。据信全球共有至少100万人死于该病毒;美国相对死亡较少,只有大约72000人死亡。
亚洲流感病毒

亚洲流感病毒稍后进行了抗原转变进化为H3N2,即所谓的香港流感,其在1968年至1969年导致了死亡较少的流感爆发。
世界影响
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共3700个1957年病毒测试包被从美国病理学院(CAP)错误的发往世界各地。大多数含有这个流感病毒的测试包未被收件人看重,因此从加拿大的一个实验室中一个包的内容泄漏。美国病理学院的任务在于帮助其它试验室鉴别未被鉴别的病毒样品,但是当时它的一个合作的私人试验室错误地将1957年的病毒当作新的流感A系病毒送出了。美国政府将1957年的病毒看作是致命性的,因此呼吁收件人销毁这些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