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青春报

青春报

青春报

《青春报》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学生报纸,为中青院影响力最大的学生媒体。青春报成员主体为新闻系一二三年级学生,以深度报导见长。2013年获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5星级会员媒体。2014年1月23日创建微信公共账号“青春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青春报
  • 外文名:The Spring News
  • 微信公号:青春报
  • 隶属学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学院
  • 创办时间:2000年5月

报社发展

2000年,《青春报》由新闻系1998级的欧阳斌和他的同学一起筹资创办。刊头由着名新闻学者甘惜分题写。2006年改由新闻系出资主办。
《青春报》刊期为14-21天,每期20版,分ABCD四叠,发行量在2500份左右,免费供师生取阅。报业运作分编务和社务两大部门,主编、责编负责编务,社长、网路部长、办公室部长、发行部长负责社务。2012年5月,青春报手机报《青春》创刊,面向校内外订户免费发行。
《青春报》提出“为公共利益奔与写,为新闻理想鼓与呼”的口号。2007年,主编张磊提出:“我们的目标:发挥校内媒体监督作用,积极捍卫学生权益,推动校内各方的沟通协调,推动部门信息公开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此确立了直面校内重大事件和争议事件的报导传统。
自2009年起,《青春报》一直蝉联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团单位。作为联盟中一份以深度报导见长的学生报纸,《青春报》曾被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副秘书长何磊称为:“全国校园媒体的良心和爱心。”
2010年12月,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国读到《青春报》第64期头版报导《我守了你22年,你还是走了》时,激动不已。他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年会分论坛上评价:“我看过很多校园媒体,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稿子,我觉得特别给力。向《青春报》致敬!”
截止2019年,青春报的网上平台包括:青春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搜狐部落格、苹果和安卓客户端等。看不到纸质报的读者亦可阅读电子报。

主编社长

第一届 主编欧阳斌
第二届 主编姚朔,社长唐思
第三届 主编黄少华
第四届 主编孙冕
第五届 主编陈书昊
第六届 主编纪蓓
第七届 主编夏媛、朱秋艳
第八届 主编成津湘
第九届 主编张磊
第十届 主编梁嘉琳,社长耿倩倩
第十一届 主编黄锐,社长张辰姿
第十二届 主编陈跃子,社长唐敏
第十三届 主编陈奕勤,社长刘君萍
第十四届 主编诸葛亚寒,副主编孙航,社长顺馨,副社长陈悦悦、张蕾
第十五届 主编诸葛亚寒,副主编彭观君、崔慧莹、郑琪、李璟、左茂轩;社长顺馨,副社长杨雨晨、刘颂、刘钰颖
第十六届 主编郑琪,副主编彭观君、崔慧莹、李璟、左茂轩;社长杨雨晨,副社长刘颂、刘钰颖
第十七届 主编卢禹弛,副主编刘思维、卫诗婕、李欣丽;社长曾雨艾,副社长梁婉婷、何靖、时浩哲

大事记

2000年5月1日,青春报创刊,时任系主任的李彬撰写发刊词《青春万岁》。
2000年9月29日,第3期青春报扩至8版。
2006年6月起改由新闻系出资,由刘津指导。
2007年6月15日,推出第一个头版深度报导《12分钟跑,想说爱你不容易》(孙珊撰稿),标誌着《青春报》向深度报导定位的全面转型。
2007年9月14日,推出第一个周年特刊。
2007年10月17日,再次扩至8版。推出第一个评论版和第一个关于考研就业的深度报导。
2007年12月8日,推出第一个校内学生猝发疾病的深度报导《吴瑶瑶事件追蹤报导:生死拉锯三十日》(王阳、梁嘉琳、曾晓玲、张典、范雪娇、史小静集体撰写);推出关于校内奖项评选争议的报导《当中青学子遇上“芙蓉学子”》引起强烈反响。
2007年12月8日,推出质疑校内课活制度的报导《课活疑问知多少》(陈璇、牛犇、傅金玲撰稿)。
2007年12月10日,推出8版“舆论监督研讨会特刊”。
2008年3月10日,尝试推8版“民俗特刊”。
2008年5月7日,尝试在头版刊登校外深度报导《消失的大陆:北京地下城》。
2008年5月17日,推出汶川地震号外。
2008年5月29日,推出第一个讨论版《抵制家乐福=爱国吗?》(赵婧琳编辑)
2008年7月3日,推出第一个课程报导专版《女性主义课程,男生不得入内?》(张佩沛、牛犇撰稿,赵婧琳编辑)。
2008年9月13日,推出8版的校庆60周年“团校特刊”。
2008年10月6日,在一二版刊出陈丹青专访《我们要的是活路,不是死路》(梁嘉琳、蒋梦恬撰稿)。
2008年12月13日,推出4版创刊9年“纪念特刊”。
2009年3月16日,扩至12个版,增加B叠。以文先军老师执导的实验电影《飞机》为题材,推出4版专题报导。
2009年4月30日,封面刊登“打工妹”马小朵的人生故事《从“盲流”到“NGO”:一个打工妹20年的人生转变》;专访华赛得主郭铁流和“中国纪录片之父”司徒兆敦;就一起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受伤事件撰写了颇受好评的人情味报导《一个跆拳道女生的伤与痛》(郑亚楠、周梦娇撰稿)
2009年10月14日,就一起外教在课堂上的粗口事件,探寻其背后的深层制度原因,推出报导《外教课冲突下的多重难题》(牛犇、张佩沛、张楚、周梦娇、赵梦远撰稿);推出4版“国庆阅兵专刊”。
2009年11月23日,推出第一个实验性导读版;推出4版“新人电影节”特刊。
2010年4月17日,推出“玉树地震特刊”
2010年5月27日,推出8版的创刊10周年特刊《青春人物誌》。
2010年10月24日,以3个版面的篇幅,刊出心脏病突发去世的学生霍全的人生故事特写《我守了你22年,你还是走了》(程涛、霍杨、刘君萍、叶玉婷撰稿)。
2010年12月10日,对话李银河,推出《李银河:将反歧视同性恋进行到底》(叶宇婷、霍杨撰稿);专访杨继绳,推出《杨继绳:我们要当先驱,但不必当先烈》(陈奕勤、程涛撰稿)。
2011年1月1日,推出12版新年特刊《九封信》,受到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会员媒体的广泛好评。
2011年5月22日,推出汶川震后3年回访专题报导。
2011年5月27日,首都经贸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任伯杰院长一行前来交流《青春报》办报经验,青春报赠送合订本留念。
2011年11月8日,推出4版记者节专版:《今天,我们向记者发问》採访了夏榆、龙云、朱玉、安替等知名记者。
2011年9月21日,推出12版实习特刊:《实习什幺》。
2011年10月,《青春报》承办了第四届首都高校传媒联盟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来自首都49个高校的112个校媒的130多位代表参会。
2011年11月8日,颇受学生欢迎的“煎饼王子”因食物中毒事件离开中青院,青春报推出头版深度报导《煎饼王子出中青记》(孙航、李盈颖撰稿)并在此后的元旦特刊中,独家专访在校外摆摊的煎饼王子。
2011年11月30日,司马南在中青的讲座引发强烈争议,青春报头版推出报导《司马南与中青学子言语交锋》(孙航、田群撰稿)
2012年1月1日,推出8版“岁末专题”《聊聊这一年》。就70岁外教离去,数百学生签名挽留一事,推出报导《道一声珍重,Murray》(孙航、施燕玲、李昕、林天雨、范璐瑶、郭王惠)。
2012年3月20日,扩版至20个版,A叠为要闻叠,B叠为校内综合叠,C叠为专题策划叠,D叠为学术文化叠。
2012年5月15日,青春报手机报《青春》创刊。
2012年5月27日,青春报承办首都高校传媒联盟新闻院系会员媒体论坛,主题为“新闻院系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清华《清新时报》、人大《新闻周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人》、北京财经专修学院《中广新闻报》、中央民族大学《民声时报》、中国劳动关係学院《新知新觉》、中国农业大学《竞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三棵树》等学生媒体与会发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代表、《青政》报社代表、《方舟》报社代表、《朝曦》报社代表应邀出席论坛。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张宸在致辞说:“有这样一份报纸,脚上常有泥巴,手上常有故事,用青年人的热情说真话做实事,它就是《青春报》;有这样一份报纸,扎根校园,但心繫天下,用学生的眼光看校园时事,同时用略显稚嫩但异常坚定的脚步丈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是《青春报》;还有这样一份报纸,文笔热烈而又挺进,主题朴素而又深刻,既有铁肩道义的情怀,又有辣手文章之志,它还是《青春报》。”
2012年迎新特刊封面2012年迎新特刊封面
2012年10月,青春报推出安卓客户端“青春QM”,为校内师生提供即时智慧型手机新闻服务。
2013年3月15日,青春报承办首都高校传媒联盟第六届委员会高校新闻院系界别预备会议。这是青春报第三次承办首盟会议。来自首都12所高校的新闻院系学生媒体参会。会议选举常委为:清华大学《清新时报》郭立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春报》诸葛亚寒,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人》关伟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周报》杨畅。《青春报》主编诸葛亚寒以最高票当选。
2013年3月18日,青春报安卓手机客户端“青春QM”全面升级。同时,青春报苹果客户端上线。用户下载安装“青梅”而后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即可登入客户端,阅读最新资讯。
2013年4月13日,在首都高校传媒联盟(简称“首盟”)第六届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上,《青春报》主编诸葛亚寒再度当选副主席。《青春报》第4次蝉联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团单位。
2013年4月18日,《青春报》与《南方周末》读者俱乐部合作,举办了第一期“青春大讲堂”,南周法治记者刘长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海龙应邀前来讲座。讲座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2013年5月21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浙江宁海举行第五届换届大会,《青春报》主编诸葛亚寒当选联盟主席团执行主席。此次当选的27位执行主席中,来自北京的4位,其他3位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4年4月23日,在“狗仔队长”卓伟爆出演员文章出轨事件后,青春报二年级成员曾雨艾完成的对卓伟的专访《脓包扎破了,也许会坏事变好事》因具有丰富的独家信息,而引起广泛关注,《人物》杂誌微信公号随即转载了该文,微信公号“仟言万语”转载了曾雨艾同学的採访手记,该文受到业界的广泛称讚。
2014年4月19日青春报主办的“青春大讲堂”邀请《中国青年报》特别报导部副主任刘万永讲座,刘万永为青春报题词:做有硬度的新闻!

各界寄语

在怀抱理想之前,先要有朝气,有志气。——陈丹青
希望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就树立起保持客观的新闻观念,不要让感情充斥自己的大脑。与所有的被採访者保持距离,力求新闻的客观与公正。记住,媒体永远是在野党。——《凤凰周刊》陈磊
在我看来,许多现代的社科理论都大有缺陷,诸位大有用武之地。只要睁开自己的眼睛,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就能得出超越前人的答案。——吴思
说真话,做真人。——吴青
青年是初夏的早晨,每一颗露珠都映着太阳。——易中天
青年人应该像傅雷先生说的那样,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彭凯雷
只要脚上有泥巴,手中便有好故事。——王克勤
做一个有情感并且有常识的正派人。——卢跃刚
有好奇心,有恆心,独立自主,好好玩儿!——普利兹新闻奖得主Amy Goldstein
青春无敌!青春万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路发展部主任栾轶玫
新闻要用脚採访,用笔还原。——《中国青年报》记者王俊秀
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法学家贺卫方
追求新闻自由,致力社会变革。——王占阳
谨向《青春报》及所有学生记者们,致以我的祝福——祝你们有一个丰富的职业生涯,鼓舞人心,并且一生热爱新闻工作!——普利兹新闻奖获得者 Micheal Vitez
谨向所有新闻系学生致以我最诚挚的祝福——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努力学习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在中国媒体中拥有更加宽广的前景。——英国传媒学者、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Colin Sparks
要做合格的新闻人,先做合格的大学生。——《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田科武
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年轻时不因梦想高远而迴避现实,工作后不因现实残酷而放弃理想。——《北京晨报》副总编李波涛
学做真正的新闻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王义军
新闻事业是沟通现实社会的网路,《青春报》立足校园,反映中青院学子动向与心声。聚焦青年热点问题,探讨学术真谛,为活跃思想,激发才智,扩展视野的平台,是未来新闻从业者的演练场。——新闻学者展江
作为一个未来媒体人,除了需要实践培养熟练的新闻技能以外,更需要铸炼无愧于心的道德感和开阔的视野。——腾讯网编辑张云
心与海天同阔,胸怀万顷碧波,随风潜润万物,青春光耀人间。——中国广播网副总裁伍刚
立足校园,心繫天下,永无止境。真诚祝愿《青春报》更上层楼。——《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副秘书长何磊
《青春报》,十年的新闻梦想,欣慰曾与你一同坚守。——《青政》报社
有《青春》做伴的青春无悔。——《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特别报导部主任吴湘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题《青春报》创刊十周年。——香港《大公报》风度杂誌社社长苏琳
作为校媒同行,让我们在发现真相,维护师生利益,推进校园建设的荆棘之路上前行共勉。——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报社记者

青春报
2008年度优秀记者:梁嘉琳、曹源、张丽萍、牛犇、张辰姿、彭晓珊、刘莹、周承颖、黄锐、朱书缘、曾晓玲、蒋梦恬、张佩沛、谢达斐、王莹、杨敏瑞
2009年度优秀记者:唐敏、陈跃子、杨柳、廖海霞、卢雪纯、贺嘉钰、刘素红、来倩、王艺璇、郑雅楠、王憧憧、周梦娇、牛犇、张佩沛、熊觅茗、王艺凝、周承颖、徐丹璐、孙靖、刘雅、潘晓晨、徐笺寒
2010年度优秀记者:陈奕勤、刘君萍、霍杨、叶宇婷、秦丹、程涛、文平、卢雪纯、铁瑾、张晨、付善琦、李蕾阳、王憧憧、李文静、张茜、刘素宏、唐敏、万广鹏、张恆
2011年度优秀记者:诸葛亚寒、孙航、田群、张晨、伍志洁、高兴利、宋明明、陈悦悦、来梦京、付善琦、陈佳邑、高阳、潘昶安、石璇、李昕、秦丹、顺馨、金婷
2011冬季学期新秀:左茂轩、翁佳妍、施燕玲、崔慧莹、贺佳雯、毛晨钰、林天雨、张皓月、范璐瑶
2012年度优秀记者及部门负责人:吕晓、施燕玲、李璟、张皓月、毛晨钰、翁佳妍 彭观君 范璐瑶 崔慧莹 郑琪 左茂轩 刘帅 刘颂 贺佳雯 杨雨晨 何淑婷 滕青云、包举、于洪凯、郝慧泽 孙嘉宁 刘钰颖 谷悦华
2013年度最佳责编:龚忆宇、卢禹弛、方蕾、李欣丽;最佳首席记者:何姗;最佳部长:时浩哲、高颖;最佳主任:何靖、万明英;优秀编辑:熊梓屹、李晓宇、丛琳、陈高云、刘思维、张晓晓、陶城隍、王汝晴、张卫宁、李怡萌、曾雨艾、卫诗婕、董文乔、杨畅、贺佩苇;优秀首席记者:王舒里、陈弓、邹畅、杨希敏;优秀部长:王家豪、张晓秋、刘笑;优秀主任:赵敏秀、梁婉婷、刘冬丽、王雅观;最佳记者:王明和、严宇馨、沈豆豆、于峥、吴益姜、关雅文、李昕、吕蕊、易晶晶、谭思超;优秀记者:张艺歌、朱星宇、谭国鹏、刘锐、刘璐、马晓丹、郭锴莹、罗文君、郑营营、谢吟雪、石书蕴、冉浩、孙贺、仇世泽、高庆悦、李婷婷、胡嘉雯、郝铮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