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甲(中药)
羊蹄甲,中药名。为豆科蹄甲属植物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L.的根。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具有健脾祛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肝炎,咳嗽咯血,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基本介绍
- 中药名称:羊蹄甲
- 别名:洋紫荆、弯叶树、红花紫荆、红紫荆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蔷薇目
- 科:豆科
- 属:羊蹄甲属
- 种:羊蹄甲
- 分布区域:分布于 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 採收时间:全年均可
- 用量:10-30g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涩,性平。
功效
健脾祛湿,止血。
主治
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肝炎,咳嗽咯血,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切片,晒乾。
形态特徵
落叶乔木,高5-8m。树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广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单叶互生;叶柄长2.5-3.5cm,被毛或近无毛;叶形变化大,广卵形至近圆形,长5-9cm,宽7-11cm,先端2裂达叶长的1/3,裂片阔,钝头或圆,基部浅至深心形,有时近截形,基出脉9-15条。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极短缩,多少呈伞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萼佛焰苞状,被短柔毛,一侧开裂为广卵形;花瓣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具瓣柄,紫红色或淡红色,杂以黄绿色及暗紫色的斑纹,近轴一片较扩阔;能育雄蕊5,花丝纤细,退化雄蕊1-5,丝状,较短;子房具柄,被柔毛,尤以缝线上被毛较密,柱头小。荚果带状,扁平,具长柄及喙;叶子10-15颗,近圆形,扁平。花期全年,3月最盛。
生长环境
生于丛林中,热带地区有栽培,为行道树或庭园树种。分布于 福建、广东、广西、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