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湛江年例

湛江年例

湛江年例

年例,即年年有例,为中国民间岁时习俗,是指每年都举行的群体大型祭祀活动,粤西地区人民将其称之为“年例”。年例是以敬神、游神、摆宗台(做醮亦称摆醮)为核心,并伴随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客,而开展的群体性祭祀活动。其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年例,是粤西地区人民过年的贺岁方式,是粤西地区一项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老祖留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新年期间,湛江各地的年例活动如百花竞放,遍及广大城镇乡村。年例与春节等传统节日不同,是粤西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湛江年例
  • 别称:游神
  • 节日类型:中国传统节日
  • 流行地区:广东湛江
  • 节日起源:原始信仰、祭祀文化
  • 概念:每年的群体大型祭祀活动

年例起源

据地方史志记载,年例活动历史悠久,且非粤西地区独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钦州志》和清嘉庆《灵山县誌》都记载了当地跳古乡傩闹年例的场面。但是,各地的年例活动中,粤西的年例活动却以其隆重、规模大、範围广、民众参与性强、流派众多等特点而独树一帜。
所谓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年例风俗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广东通志》载:“雷州府于元宵鸣锣鼓,奏管弦,装鬼扮戏,沿街游乐。”记载了当时雷州府跳傩舞闹元宵的场景。
廉江市吉水镇每年农曆二月二的“伯公巡游”,据廉江《石城县誌》记载,可以追溯至明朝,且明朝清官海瑞的老师梁逵就在吉水镇。直到今天,吉水镇每年农曆二月二的年例巡游,还能看到《海瑞赴廉谢恩师》的木偶飘色表演。
游神摆醮(摆宗台)游神摆醮(摆宗台)
光绪《茂名府志·风俗》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社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

年例形成

关于年例的形成中国民间存在三种比较广泛的说法。
游神新方式--用车拉着去游神新方式--用车拉着去
说法一:湛江年例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一是各地做年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至元宵节为高峰,清明之后淡去;二是湛江很多地方的年例时都张灯结彩,颇具庙会性质。随着汉唐以后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于是中国民间便把元宵节、庙会、社祭、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等扩大化,每年都热闹地举办一回,后来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庆——年例;
说法二:年例的兴起与冼夫人有一定关联。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有史料显示,“年例活动最初由冼氏家族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二是湛江有许多冼夫人庙,在湛江各地的年例游神常能见到“冼夫人”。据了解,生于广东省电白区的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百越族的着名领袖,率兵平定海南540年的兵乱,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对粤西及海南等地有深远的影响。
说法三:做年例是为了驱瘟逐疫。据说古时候有一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得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瘟神十分狡猾,当一个地方驱赶它的时候,它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地区人民便採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驱逐瘟疫。
这种说法与传说中“年”的由来同出一辄,考究起来也非空穴来风。雷州半岛自古多雷,雷州古老的民俗“雷傩舞”,源自古代雷州古越族人对雷神的崇拜,举行的一种敬雷仪式,每年正月廿八日雷首公诞辰,雷州城乡举行盛大的诞期节庆,开展舞雷傩活动。雷州的雷傩舞活动分布于雷州市的南兴、松竹、白沙、雷高、附城、沈塘以及麻章区的太平、湖光等镇的村庄。至今,雷州松竹镇东角村、仙排村、塘仔村仍然传承着这种古老的雷傩舞。
以上三种说法都没有充足的史料予以考证。事实上,一种民俗的形成是複杂而漫长的过程,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孕育而成,存在诸多因素。民俗专家的观点比较一致,认为年例是以祭祀文化为核心,由历史上多次南迁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与土着文化交融为补充,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多元文化,再以民俗的形式传承下来。
关于历史上的迁徒,《雷州府志》有记载:“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移民远迁,把来自中原的释道儒多元宗教文化带到雷州半岛,再与雷民俗文化交融。原湛江群艺馆馆长、民俗专家朱卫国认为,年例是一种信仰文化,历史上几次迁徒,来自中原、福建、江西等地的各支各脉以习俗的方式保留了祖宗的习惯、信仰和图腾,传递着一种遥远的文化密码。
关于年例的起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构想:在遥远的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薄弱,对天地万物心存敬畏,于是祭祀之风盛行。在偏远封闭的粤西地区,祭祀之风更盛,历代因战乱、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南迁的中原汉族人,经过五次辗转来到这里落脚、生活、繁衍,生生不息,複杂的民系和越楚文化、汉闽文化、海洋文化与土着文化交融凝聚,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一个具有湛江特色的群体。而由同一宗族发展而来的村落或者部族,会在每年初春或者清明前后农闲时节,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神祭祖,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大吃一顿,为了丰富活动内容,还开展舞醒狮、燃社火、游神、演木偶戏,鸣铳炮、送瘟神、烧纸船、插彩旗等活动,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 年风调雨顺、五穀丰登、身体健康、国泰民安。这种约定俗成的活动慢慢演变成一种包括饮食、戏曲、民俗、祭祀等在内的大文化体,这就是年例。

年例流派

由多元文化与土着文化交融发展而来的湛江年例文化,同样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几点:
各地的年例日不同,大体从正月初二起至清明节,其中十五、十六日是高峰。清明之后的其他时段,有些地方也有年例,入秋以后的年例叫“翻秋年例”。在天数上,一般为一天,也有两三天的,比如吴川梅菉头的年例是正月十六、十七两天。次数上,一般一年一次,有的村庄是一年两至三次,比如吴川兰石镇多条村庄一年中有3个甚至3个以上的年例,其中兰石村有6个年例节,分别为正月十三、三月三、四月四,六月十六,七月七、九月九。其中正月十三的年例节最隆重,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游神、唱大戏,其他几个节则小做。
为何年例日各有不同?
其一、年例节也叫“神诞日”,是敬神祭祖的日子,所选定的日子可能与所奉的神的诞辰、宗族搬迁日、祠堂落成日等有关。
其二、文化图腾各异。年例民俗活动中常见的图腾有龙、狮、傩等,但各地各有讲究,如遂溪县是醒狮之乡,多以舞龙舞狮为主,但遂溪殷屋村却有“狮子不能进村”的习俗,所以,该村只能舞龙和舞鹰雄。雷州乌石是个港口,当地有一种蜈蚣舞,舞完了用竹篾烧火赶走瘟疫,以祈祷海不扬波,人丁兴旺。吴川梅录舞貔貅,为的是镇宅避邪,广纳天下财。雷州松竹等地和麻章旧县舞傩,为的是驱疫庆丰收。
其三,各地供奉的神不同,所供神的数量也不一样。比如吴川梅菉头村的祖庙供有94尊神像,包括康王、冼夫人、关帝、华光等,到年例时,游神的队伍浩浩蕩蕩,颇为壮观;松竹镇山尾村的三宝堂供奉菩萨、玄坛雷首与三山公;白沙镇东岭村的雷麦陈三殿宫供有雷神、麦陈二将;南兴镇下田村帝帅庙供奉北帝、南极、天罡、玄坛与上元;太平镇东岸村供奉三官公、关圣公与观音,家家户户奉祀雷首公;太平镇调浪村奉祀万天雷首保运天君、五显火轮华光大帝、英武、观音与梓童诸神;客路镇内村供奉顕赫邬王、雷首、兴武、班师、华光、灵官、土地、中国、文昌梓童;客路镇客路圩供奉仁勇关皇大帝、仁勇关圣帝君、白马、茗山邬王、康皇、华光、毒蛇王、青蛇王、老师大爷、二爷、三爷、得道李康农、天后宫、陈氏、黄氏、李氏、谭氏等姑娘、四境土地公婆;麻章太平镇麒麟村供奉兴武、邬王、白马、雷首诸神;太平镇南边园村供奉五海、二爷、三爷诸神;太平镇草坑村供奉老师、观音诸神;太平镇仙坡村供奉巡天、白马诸神;南边园村、草坑村、仙坡村供奉雷首。无论供奉哪个神,都预意了族人对神所代表的精神与文化的敬仰,以祈祷风调雨顺,百业昌隆,人丁兴旺,为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其四:游神的方式不一,有陆上巡游,海上巡游和空中巡游。大部分年例的游神是在村所辖的区域内巡游,是陆上巡游。临海的村庄也有海上巡游,据说麻斜过去是把神请到船上,开着船出海巡游,但这种巡游方式近几年没有再现。
2005年,对麻章志满办年例时,甚至还出现了飞机巡游的壮观场面,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当我们透过各种神和图腾等文化表象,仍可看到其背后的历史渊源——雷州文化由土着文化、越楚文化、汉闽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而成。雷文化是湛江较原生态的土着文化,雷州地区崇拜雷神,沿习了古越族人对自然多雷的崇拜。据史志记载,上古的雷州属南交,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古越族的俚人崇拜雷神,善于铸造云雷纹铜鼓以酬雷,他们建雷公庙,用铜鼓举行祭雷酬雷仪式,以示对雷神的崇敬。1989年,雷州市英利覃典村出土一件北流型汉代铜鼓,鼓面中心有太阳芒纹、云雷纹与鼓身都有云雷纹;1999年雷州西南的迈熟村出土一件万家坝型春秋时期的铜鼓,鼓面有太阳芒纹与云纹,鼓身有网纹,鼓脚有云纹一圈。如今,雷州仍遗存有雷公庙、雷祖祠、中国雷皇庙、南天宫、辛天庙、邓巡宫、帝帅庙、雷龙朱帅庙、镇海雷祠等奉祀雷祖雷神部将的古蹟。除了沿海口岸独尊妈祖庙外,雷州许多庙供的是雷神、妈祖与观音三神合一,这是宋代以后闽南人大量迁雷,妈祖文化在雷州广泛传播的结果。在年例之风最甚的吴川,康王、冼夫人、妈祖大行其道。这与吴川的历史形成有关。据史志记载,历史上两次闽人南迁,第一次是南宋皇族遗裔为逃避元兵追杀,由闽入粤,由雷入琼,护驾的十万福建军民在粤西大量散落;第二次是明朝海禁,耕海的闽人被迫上岸,流落高雷者不少。闽人敬奉海神妈祖(即天后),并把这种信仰传给后人,今天,天后庙在民众中得到普遍尊崇。康王是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这位中原名将在吴川广被敬奉,梅菉祖庙供奉的就是康王。据文籍记载,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出身将门,战功显赫,最终战死沙场!中原地区的百姓为了纪念康王,建了许多康王庙。随着北宋国力渐弱,人口不断向南方迁移,并把他们所敬奉的关帝、康王这些“神灵”人物一起带到了粤西地区。至于冼夫人与吴川则更有渊源,吴川秦属象郡,汉属南越,南朝归属高凉县,高凉文化是古南越文化的分支,至今,吴川仍有不少宗族源自高凉,为纪念夫人设冼太夫人庙。

发展演变

头镇博立乡九头岭村是一条小村庄,据村中老人陈伯称,该村系从吴川塘尾村搬迁而来,之前一直随塘尾村在正月十三做年例,祭祀活动是“拜老爷”。由于该村是个小村,为了壮大村子,早几年村里建起了石狗公庙,改敬石狗公,寄予人丁兴旺,发展壮大族群。石狗公庙建成于农曆十二月初九,于是这一天就成了九头岭村的年例日。这个鲜活的案例说明,年例作为一种群体性习俗,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条件演变,所谓“移风俗”或“移风易俗”,就是强调人与风俗的关係中人的能动作用,即摒弃那些妨害人们生活的陋俗,阐扬有利于人们心智的风俗,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事实上,在数百年的传承中,湛江的年例也经历着改变,甚至一度中断。据了解,明、清时期,年例已记入粤西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较盛行,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受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影响,年例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粤西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于是中国民间开始恢复年例习俗。但是,由于年例的游神、祭祀等活动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很长时间里被有关部门看作是“搞封建迷信活动”而被禁止,甚至拆除庙宇建筑,收缴神像、锣鼓、旗牌、香炉等。例如,麻章旧县正月十五跳傩舞闹元宵时,曾被公安部门禁止。年例虽禁,却禁而不止,反而越禁越烈。许多地方通过改建“文化活动室”或“宗族祠堂”代替原名号掩饰而已;有些地方执法人员甚至在没收神像、锣鼓、旗牌、香炉等年例必需品时,甚至被当地村落全族人围攻袭击,终因“法不责众”不得不重新审视年例的性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绝大部分地方恢复了年例活动,而且形式上除了传统的单纯游神祭祀,还扩大了宴请规模,增加了放映电影、大型文艺艺演出和中国民间艺术巡游等内容。
为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构建和谐农村,湛江市于2004年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村、文化室和文化节建设,使先进文化进村入户,人心入脑。活动开展后,广大农民开始挖掘、保护和利用本村的文化资源,纷纷自办文化节。最早将年例搞成文化节的,是塘博村,接着,各地的农民文化节不断上演。农民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充满现代气息的球类比赛、时装表演、农民卡拉OK歌唱大赛,又有传统特色浓郁的醒狮武术表演、醒狮邀请赛、草龙舞表演等。文化节在继承的基础上,为传统年例注入了许多新的时代内容和文明元素,比如飘色巡游也有计生宣传、神五上天、北京奥运等内容;“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等公民道德教育融入了醒狮表演、雷剧演出和书法、篮球比赛中。
文化建设起到的教育与开化作用是明显的,“醒狮起舞泯恩仇”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由于历史原因,遂溪县文车村和许屋村曾发生过上百人的械斗,造成两村民众互不来往,积怨难消。通过开展醒狮文化节活动,两村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团结,增强了友谊,使过去几十年的积怨得到了化解。
纵观近 年来湛江的年例,也呈现出新的精神风礼貌,年年“旧瓶”换“新装”,游神成了中国民间艺术大巡游、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队,将新的政治需要与传统文化融合,成为年例演变的普遍规律。比如,今 年百姓村的年例打出了往年没有的“忠、义、信、和”的牌子,是对儒家文化的回归,而麻章年例的主题宣传是“创卫”。
现代人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也促使“年例”这一古老而独特的中国民间习俗推陈出新,渐渐融入时代的生活气息,增加彩车、飘色、粤剧、轻音乐、电影、歌舞、杂技等文体活动,让“年例”成为老少鹹宜的文化大餐。甚至有不少乡贤借“年例”返家之机,捐资修路、助学、敬老等。

样本时间

湛江年例遍地开花,时间各不相同,以下是部分村庄的年例时间和一些特别的年例样本。 梅菉头(正月十五至十七):梅菉头年例是吴川年例的典型代表,包括游神、“爆烧火器”、“摆盅”、“吃年例”、“唱大戏”等内容,旨在祈祷消灾避祸、人畜平安、百业兴旺的大型民俗活动。年例期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用茶饭酒菜热情招待亲戚朋友,充满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关公磨刀节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各地民众都设坛祭拜关公,藉此纪念他的忠勇仁义来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东岸村的“关公磨刀节”更是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以烧猪拜节为主,最近被选入湛江市第三批 “非遗”项目名录。

湛江市麻章区旧县村傩舞

傩舞被称为舞蹈的活化石。湛江的徐闻、雷州、麻章、吴川、廉江等地均有傩舞和傩文化的发现,也是广东省少有的傩文化现存。春节期间,湛江的傩舞较为活跃,初十前后是吴川“舞二真”、雷州“走清将”、麻章“考兵”、徐闻“罗卜戏”、廉江傩戏等展示较多的时候。而且是最为原始、纯朴的傩文化和活动。湛江的傩舞也前往佛山等和在本地多项活动表演和展示。湛江的傩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受到欢迎。

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爬刀山

农曆二月十一,也是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的年例,麒麟村的“爬刀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爬刀梯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企盼驱邪消灾,祈福平安。刀梯用锋利的钢刀扎于两支木柱上,梯高18米,36把钢刀,刀刃向上,级距约40厘米,组成梯级。活动分祭梯、立梯、爬梯、收梯四个部分。活动前一天,村民们在村里面的传承人指导下绑扎刀梯,第二天爬刀梯前,首先进行大型巡游。游行结束,三声震天的炮铳响后,人们6人-10人不等组成一组,抬轿绕梯接力狂奔,历时半个多小时。接着,众人合力同心,紧拉8根大绳,徐徐将刀梯升起。10多个身穿白色服装,腰束红腰带的小伙子,赤脚踏着钢刀登上顶层。然后迅速下梯,再度攀登,周而反覆。表演完毕,又在三声巨炮响声中,放下刀梯,整个仪式降下帷幕。

廉江市良垌镇“万人宴”

正月十五是良垌镇的年例,各村大摆宴席,集中在一起做年例,阵容十分庞大。

调顺村、丰厚村农民文化节

元宵节期间,赤坎区农民文化艺术节更赋文化元素,彰显文明特色。全区三个涉农街道以调顺村、丰厚村等生态文明村为代表的赤坎新农村,纷纷在本村年例节日,推出丰富多彩的新春庆祝活动,用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营造和谐喜庆的节日氛围。调顺村除了表演传统的游行节目外,狮、龙表演更是重头戏。被寓为丰厚村特有文化遗产“舞英雄”也闪亮登场,博得满场掌声。

吉水飘色巡游

二月二日龙抬头,农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传统祈福、许愿、撒播希望的日子。当天,造型逼真、各具形态的“新六国封相”等20台飘色巡游和醒狮、舞龙等精彩表演,吸引附近村庄万多名村民前来观看,增添了闹春喜庆的气氛。让人更振奋的是吉水人传统中国民间艺术与现代市场意识的交融。近几年来,吉水人乘改革开放的东风,种植香焦、荔枝、龙眼,生产销售家用电器,生意红红火火,创业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现今大家的生活好了,民众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赌博的不见了,封建迷信少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借年例闹春之机,外出经商者互相交流亲情,传递市场信息,商讨发展大计,一举多得。吉水街道飘色、醒狮、舞龙、吉水八音队队长梁光介绍,吉水圩飘色巡游活动有上百年的历史,与飘色之乡的吴川同步发展,是该市惟一的飘色表演团体。飘色各种造型都是队里的能工巧匠亲手做的,表演者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达80岁。表演团通过精练提高,精心经营,经需到城里和外镇演出,创出廉江中国民间艺术又一大品牌。每年年例该镇中国民间艺木团都自发搞大型游春活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祈求春天播下希望,全年风调雨顺,五穀丰登。

长岐肖山、浅水龙首等村

农曆三月三,吴川市长岐肖山、浅水龙首等村庄正逢年例,各地都以盛宴迎客,有的还请来歌舞剧团欢歌曼舞庆贺。在吴川,每逢年例,各村都张灯结彩,各家各户均大摆年例宴席,宴请各方宾客。有的村庄全村集资请剧团或乐队来演粤剧或轻音乐,一连几晚,夜夜歌笙。有的人家不仅摆几十围的年例盛宴,山珍海味洋酒样样齐全,还有礼物赠送,有的还独家请轻音乐团来演出助兴,使年例日歌舞盛宴,好不热闹。

文化财富

在中国民间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即春节还不如年例隆重。年例期间是一年中人最齐的时候,亲戚朋友藉机互相往来,酒足饭饱之后聚集在一块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这是一次亲情、友情的回归。许多乡镇干部借乡贤和商界精英回乡之际,向他们汇报家乡的发展情况,取得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支持,诸如修路、架桥,建学校、敬老院、文化设施等等,往往就在他们的谈论过程中拍板定案。此外,因为各村庄的年例时间都不同,农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到处走走,看看各地的民俗风情和发展情况不同,通过参观对照,相互吸取经验,既开阔了视野,也获得到了一种思想上的认识和启发,这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交流。“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沖淡。所以每年我们吴川人都乐此不疲地做年例,不为什幺,就为了每年都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热闹一番,维繫大家的感情。”吴川一位老闆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吴川政府启动“回归工程”,借元宵年例之机,开展“一节一会”,鼓励老闆回乡创业,捐建家乡。吴川的新农村建设正是在老闆们的捐建下,走出了“吴川模式”,全国闻名。
年例经济。“年例”作为粤西影响力最大,範围最广的节日,也具有经济功能。作为当地民众一年中最大的盛事,“年例期”商机无限,由于年例集中,物价不但没降,反而有上升,特别是年例中主要的菜式原料如鸡、猪肚、白鸽、海虾、鱿鱼等每年都比平常升幅超过20%以上,而其它菜式佐料也有一定升幅。年例期间由于食品及相关物品需求量空前增大,一些日常没有经营的居民也做起了商贩,走街串巷觅商机,甚至一些外地民众闻讯也来到湛江地区做起年例生意。“年例”期间,有的家庭图“省事”,向酒楼预订酒席,所以酒楼生意爆满。
“年例经济”也催生了一系列“专业队伍”。由于準备酒席需要数量巨大的碗碟,单凭家里的远远不够,要到专门出租碗碟和桌子的地方去租。此外,在户外摆酒席要搭简易帐篷,也有搭帐篷的公司上门服务。 文化现象:年例期间会有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表演,平时难得一见的中国民间艺术也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民众一睹风彩。许多中国民间艺术都面临人亡技绝的困境,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市场,缺乏关注,养在深闺人不识,稍有余力的,也只能借年例之机亮个相,难道吴川的中国民间老艺人感慨地说:希望天天都是元宵节。
同时,年例期间往往有许多中国民间艺许多村庄都会唱大戏,粤剧、雷剧、木偶剧等表演团体进村演出,有些大村甚至数天连唱,从而带旺了“两广”的粤剧团和一大批文艺团体,形成了独特的“戏曲现象”,被业内称为粤剧的春天,又分为“春班”“秋班”。有资料显示,仅吴川、茂名、电白(最为着名)等地的年例,就养活了两广几十个剧团。
游神游神
飘色飘色
舞龙舞龙
舞狮舞狮
舞鹰雄舞鹰雄

展望与建议

传为一种传统习俗,年例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既融汇了健康向上的内容,也渗入了许多低级没落的东西,既活跃了文化交流,也滋长了封建迷信、奢侈腐败和攀比浪费的歪风——有人通过年例大肆铺张浪费,大搞面子工程;个别地方大张旗鼓建设庙宇,修葺豪华迷信殿堂。这些突出的问题,是任其自然衍生?还是加以引导使其健康发展的?
民俗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教,是一种效应的民心警钟。有民俗专家认为:“年例是以习俗的力量让民众自动在集中的时间段经历相同的活动,在相同的仪式中体验相同的价值,一个共同的社会就这幺让人们和谐地延续下来。这就是传统节日最经济、最有效的生活文化再生产功能。”
民俗节庆仪式活动在封建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下是允许的,而且政府官员都热心参与各种节庆,目的是利用节庆的民俗唤起民心向背,达成一种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昌启民族精神文明。那幺,在新社会主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年例? 首先,年例作为一种大文化,包含着巨大丰富的文化财富,政府要做好挖掘和保护工作,从中提练出物质和精神财富。
其次,年例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只能引导,不能阻止。政府要用科学的眼光明辨年例中存在的神灵祭祀、宗教信仰内容,不能动辄就为其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籤,要充分考量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再次,年例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成为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通道。政府要加强正确引导,抵制不良风气,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提高年例的文化品位;要组织创作出民众喜欢的精神食粮和排演形式多样的节目娱乐大众,让新文化、新思想在农村蓬勃发展,使年例成为新时期的农民文化节。

年例日期列表

正月初一
草潭镇(遂溪)
正月初二
文车村(黄略镇)、龙池村(东山镇)
西坑村(东山镇)
正月初三
丹寮村(民安镇)、马六良村(遂溪)、
调山村(东山镇)、龟头村(东山镇)、
盐丰村(纪家镇)
正月初四
东山村(东山镇)、调逻村(东山镇)、
庵里村(东简镇)、芷寮村(吴阳镇)、
调市村(东山镇)、皮僚村(东山镇)
正月初五
北山村(东山镇)、塘北村(湖光镇)、
领背村(雷州客路镇)
正月初六
云头村(麻章镇)、新圩(湖光镇)、
内圩村(湖光镇)、新民村(湖光镇)、
石流村(湖光镇)、黄家村(太平镇)、
什二昌村(东山镇)、榄椤后坑村(遂溪)、
正月初七
赤马村(硇洲镇)、顿谷村(兰石镇)
正月初八
蛤岭村(吴阳镇)、后海村(东简镇)
正月初九
黄坡镇
正月初十
调顺村(赤坎区)、平乐村(开发区)、
坡头圩(坡头镇)、麻斜(坡头镇)、
坡尾村(特呈岛)
正月十一
黄略村(黄略镇)、卜品村(太平镇)、
高阳村(麻章镇)、符竹村(麻章镇)、
东纯村(霞霞山区)、
余村(十一至十二)(遂溪乐民镇)
正月十二
龙潮村(包括霞海,梧阔村)(开发区)、
屋山村(开发区)、龙登村(霞山区)、
文保南村(赤坎区)、田头村(南三镇)、
塘边村(太平镇)、源水村(黄略镇)、
坡山村(坡头镇)、庞村坎村(黄略镇)、
北岭村(东简镇)、回龙村(麻章镇)
洋尾村(麻章镇)、赤岭村(麻章镇)
李家坡村(麻章镇)、北罗坑村(麻章镇)
麻水林屋村(坡头区)
正月十三
华封村(黄略镇)、福建村(赤坎区)
许屋村(黄略镇)、丰厚村(赤坎区)、张屋(坡头)
支屋村(黄略镇)、塘围(黄略镇)、志满(麻章镇)
雷州乌石(十三至十五)、文保北村(赤坎区)、
崩墉(东简镇)、桃溪村(遂溪)、西溪(遂溪)、
海岚村(太平镇)、石角村(遂溪港门镇)、
兰石村(吴川兰石镇)、山口村(十三至十四)、
(遂溪河头镇)、海岚村(十三至十四)(太平镇)、
东简圩(东简镇)、张屋村(坡头麻斜)、
新圩(湖光镇)、内圩村(湖光镇)、梧村(坡头)
新民村(湖光镇)、石流村(湖光镇)
土札村(建新镇)、那仙村(建新镇)
正月十四
台岭村(黄略镇)、云峡村(百鸡宴)(营仔镇)、
新坡村(赤坎区)、陈铁村(霞山区)、
楼下村(霞山区)、造甲村(太平镇)
山后村(太平镇)、塘口村(黄略镇)、
城月圩(城月镇)、通明村(太平镇)、
南坡村(黄略镇)、畅侃村(麻章镇)、
长布村(麻章镇)、英豪村(麻章镇)、
潮发村(麻章镇)、车路溪村(麻章镇)、
龙湾村(黄略镇)、甘园村(太平镇)
正月十五
南亭村(黄略镇)、北月村(霞山区海头镇)、
草苏村(赤坎区)、临西村(湖光镇)、
东墟(遂溪)、迈合村(麻章镇)、
调文村(东山镇)、文丹村(民安镇)、
东岸村(太平镇)、吕宅村(太平镇)、
霞山村(霞山区)、录塘村(霞山区)、
社坛村(霞山区)、新坡仔村(麻章镇)
黄外村(麻章镇)、白水坡村(麻章镇)
厚礼村(麻章镇)、谢家村(麻章镇)、
后溪村(城月镇)、李家村(麻章镇)、
鹿渚村(湖光镇)、殷屋村(黄略镇)、
后坛村(湖光镇)、龙安村(东海)、
颜村(黄略镇)、沙沟尾村(麻章镇)、
调丰村(岭北镇)、官田村(城月镇)、
石盘村(黄略镇)、白康村(黄略镇)、
文典村(雷州客路镇)、坡头村(遂溪城月镇)、
虾膏村(遂溪城月镇)、水标村、内村、世考村、六南村,六北村,
六中村,塘仔尾村(雷州客路镇)
扶良村(城月镇)、乞雨村(湖光镇)
黄屋村(建新镇)
正月十六
梅录镇(十五至十七)、东山镇(东海)、
城内(遂溪)、西厅村(霞山区)、
草塘村(霞山区)、岑擎村(霞山区)、
后北村(麻章镇)、新村(黄略镇)、后洋村(霞山区)、鸭曹村(麻章镇)、北沟村(麻章镇)、
笃豪村(麻章镇)、文参村(东海)、
龙腾村(东简)、德佬村(东简)、
客初村(麻章镇)、冷水村(隔年09)(黄略镇)、
营仔圩(营仔镇)、邦家坛村(城月镇)、
奇艳村(隔八年搞一次)(振文镇)、
求古埇(龙头镇)、仙坡村(太平镇)、
草坑村(太平镇) 边园村(太平镇)、
实荣村(城月镇)、文李村(太平镇)
正月十七
百姓村(赤坎区)、东岭村(湖光镇)、
水沟村(麻章镇)、深田村(霞山区)、
六礼村(十七至十八)(太平镇)、
陈渔村(烧猪拜神)(太平镇)、
世乔村(湖光镇)、坑排村(麻章镇)、
杨屋村(麻章镇)、恆山村、
东山村、东坡村、东山新圩、
东山老圩(十六至十七)(雷州客路镇)
正月十八
平石村(黄略镇)、调塾村(麻章镇)、
城家村(麻章镇)、郭家村(麻章镇)、
田头村(太平镇)、那柳村(湖光镇)、
泥洋村(黄略镇)、江门坡村(麻章镇)、
陈村(遂溪)
正月十九
文章湾村(赤坎区)、大塘村(麻章镇)、
东山园村(遂溪)、南门墟(遂溪)、
东门(遂溪)
正月二十
官湖村(遂溪)、霞街村(吴阳镇)
正月廿一
麻章圩(麻章镇)
正月廿四
郑山村(吴川长岐)
正月廿五
楼下村(隔年)(遂溪)
正月廿六
迈龙村(麻章镇)、调浪村(太平镇)
正月廿七
蔡屋村(湖光镇)、
家寮村(廿七至廿八)(城月镇)、
肖渔村(廿七早上烧猪 很隆重)
正月廿八
石头村(霞山区)、调罗村(霞山区)、
海尾村(湖光镇)、聂村(麻章镇)、
城里村(岭北镇)、东市村(南兴镇)、
塘尾村(南兴镇)、调浪村(太平镇)、
东简大村(东简镇)、谭礼村(太平镇)、
陈渔村(烧猪拜神)(太平镇)、欧六村(太平镇)
田头村(城月镇)、沙坡村(遂城镇)、
陈家村(城月镇)、肖渔村(太平镇)、
坑里园村(遂城镇)、领高村(雷州南兴镇)、
交田村(民安镇)、北罗村(民安镇)、洋家村(雷州北和镇)
正月三十
新村(正月最后的一天)(霞山区)
二月初一
麻章圩(麻章镇)、龙驾村(遂城镇)
二月初二
太平圩(太平镇)、
良丰村(初二至初三)(湖光镇)、客路圩(客路镇)
二月初四
郭屋村(吴川振文镇)
二月十一
麒麟村(十一至十二)(太平镇)、
后坡村(太平镇)、城月圩(城月镇)
洋青圩(洋青镇)、东黄村(太平镇)
二月十二
乌石镇、覃巴(吴川)、
南门圩村(遂溪)、迈生村(岭北镇)
二月十六
花村(麻章镇)
二月廿二
附城镇(雷州)
二月廿三
传趾村(吴川长岐)
三月十四
龙水乡(东简镇) 城月圩(城月镇)
三月十五
兴隆村(霞山区)、瑶头村(吴川樟铺)
三月廿二
南兴镇、南柳吴氏村(廿十至廿二)(霞山区)、
临东村(湖光镇)、料村(湖光镇)、
龙划村(霞山区)、圆坡村(湖光镇)
龙舍村(民安镇)、坑尾井村(松竹镇)、
客路圩(客路镇)、文里李村(太平镇)
三月廿三
文章村(赤坎区)
三月廿四
恆山村(客路镇)、
遂溪遂城镇四九陈氏宗亲朝拜活动
(陈村,礼村,官湖村)
隔年搞一次的,三年两拜(廿四至廿七)
三月廿六
临东村(湖光镇)、
旧县村(廿五(湖光岩),廿六(铺仔圩),廿七
(本村),廿八(请吃饭,做戏))(湖光镇)
三月廿七
宝满村(隔年一次大搞)(霞山区)、
旧县村(本村,中午文化中心有傩舞表演)
三月廿九
调山村等四条村(拜坡)(东山镇)
五月初五
崩塘村、蔚律村(拜坡)(东简镇)
五月初六
白庙村(吴川振文镇)、
调市等村(拜坡)(东山镇)
五月十二
南柳村(海头镇)
五月十三
草潭镇(遂溪)
七月初七
仙村(太平镇)
八月初五
塘口村(吴川樟铺镇)
八月十二
官勇村(黄坡镇)
八月十三
蓬莱村(海头镇)
九月初一
仙塘村(海头镇)
九月初五
双港村(赤坎区)
九月初九
西湾村(民安镇)、
上津前村(硇洲镇政府大楼附近)
九月廿八
大路前村(麻章镇)
十一月廿三
溪墩村(霞山区)、百儒村(霞山区)、
坡尾村(特呈岛)
十一月廿四
东村(特呈岛)、后场村(特呈岛)、
北宫村(特呈岛)
十一月廿七
仙村(太平镇)
十二月初九
坡头镇博立乡九头岭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