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号驱逐舰
湛江号驱逐舰(舷号:165,简称:湛江舰),是中国海军隶下的一艘飞弹驱逐舰,属中国051型驱逐舰。
湛江号驱逐舰属051GI型驱逐舰,更新了雷达和电子战系统,防空能力有所提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力驱逐舰之一。
湛江号驱逐舰于1986年8月在大连造船厂建造,1988年8月1日下水,1989年12月30日服役于中国海军南海舰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湛江号驱逐舰
- 英文名称:Zhan Jiang destroyer
- 前型/级:07型驱逐舰
- 次型/级:052型驱逐舰
- 研製时间:1967年-1979年
- 服役时间:1989年12月30日
- 国家:中国
- 建造单位:大连造船厂
- 舰级:051GI型驱逐舰
- 舰型:飞弹驱逐舰
- 服役情况:在役
- 下水时间:1988年8月1日
发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军基于国家现实经济和科技状况,奉行“空、潜、快”方针,即发展战斗机、潜艇、快艇,水面舰艇部队大量装备的是轻小型快艇、护卫艇,缺乏大型驱逐舰、护卫舰。当时主力驱逐舰是被称为“四大金刚”的07型驱逐舰,以及4艘二战前期英国和日本建造的老式驱逐舰。无论是数量还是舰载武器技术水平,都没有能力保障核潜艇在领海线到大陆架之间广阔海域不遭到反潜袭击。
07型驱逐舰长春号

1957年,中国获得了部分56型驱逐舰(苏联称“科特林”级火炮鱼雷驱逐舰)技术设计图纸资料。与此同时,海军还成立了研究机构,开始驱逐舰研製方案的探讨工作。1959年2月,海军提出研製新型飞弹驱逐舰的构想,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产品设计院一室于当年年底完成了草图设计,在此基础上,海军科研部提出了研製飞弹驱逐舰的战术技术要求。考虑该战术技术要求较先进,一时难于研製出来,苏联56型舰动力装置国内研仿工作已作安排,提出了驱逐舰的研製工作分三步走。
苏联56型驱逐舰

1960年初,飞弹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刚刚提出时,恰逢中苏关係恶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对驱逐舰的研製未能列入计画,中国海军只能以“四大件”(主机、主炮、钢材、飞弹)先行研製的方式,开始了第一代飞弹驱逐舰的研发之路。考虑到驱逐舰研製技术複杂,耗资也大,设备仿製周期长,对重大设备需作预先安排的特殊要求,海军领导在多方支持下,徵得总参谋部同意,在财力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于1962年拨出800万元经费用于驱逐舰关键配套设备的仿製,1963年,飞弹驱逐舰研製计画重提,研製代号051。
037型猎潜艇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缺乏对南海多个岛屿区域的控制能力,虽然当时建造了037型猎潜艇用于南海巡逻,弥补承担领海警戒巡逻的062型护卫艇吨位小和适航性差,只能抵达西沙群岛海域,更远的主权岛屿依旧处于失控状态。
1965年初,中国已掌握核子弹製造技术,并开始发展洲际飞弹,但飞弹的射程超过中国陆地国土範围,一旦进行实弹试验,就必须射向远海。而洲际飞弹的数据测量与飞行姿态观察,光靠地面无线电测量的话精度还不够,必须出动海上测量船,同时必须有大型舰船担任运载火箭海上试验护航警戒任务。同时到1965年底,051型驱逐舰各项仿製设备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建造沿革
1966年,中国国防科委、国防工办根据中央军委有关决定,组织六机部、海军、有关工业部和研究院对新型驱逐舰进行型舰论证和设计研究。1966年6月,六机部正式下达试製051型驱逐舰的任务,由在湖北武汉的701所承担总体研究设计和整体方案,李复礼、潘镜英等主持设计工作。
051型首舰105济南舰

1967年4月,中国中央军委第64次常委会批准了“海军装备科研‘三五’计画”。至此,飞弹驱逐舰及其各项配套设备的研製列入国家计画,正式开展工作,并于当年完成总体技术设计及审查后的修改,最后形成了总体方案。1967年完成技术设计后,同年5月开始施工设计。
1967年6月,051型驱逐舰的总体技术设计方案被正式批准,随即全面展开了总体施工设计和设备研製。
1968年12月24日,051型首舰济南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服役于中国海军北海舰队。由于051型首舰在大连造船厂被发现,并停泊在旅顺港,所以被北约命名为“旅大”级。051型驱逐舰建造的第一批次舰是基本型,由于需求数量较大,时间比较紧急,继首制舰开工后在1970年相继开工建造,由大连、广州造船厂各建造3艘,上海中华造船厂建造1艘。
湛江舰

1974年底至1975年,051型设计定型,再次建造的第二批次被称为051D(D代表定型),并继续研製051型指挥舰,为远程飞弹试验的护航舰由指挥舰作指挥。051型各舰最初只有舷号没有正式命名,在役各舰于1986年根据中国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正式命名。
20世纪80年代初,051型驱逐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并研製改进型,先后有051Z、051DT、051S和051G等型号。其中由于051S型计画的失败,于1983年11月确定051G设计方案。
1986年8月,051G型首舰165湛江号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88年8月1日下水,其被称为051G1型。
服役历程
1989年12月30日,湛江舰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
2003年,湛江舰按照051DT型舰的标準,完成了现代化改装,换装了反舰飞弹和隐身主炮、加装了舰空飞弹。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051型驱逐舰舰上装有高参数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配备有飞弹武器系统,火炮武器系统,反潜武器系统,以及声吶、雷达、通讯、导航设备和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等。在离大陆海岸线600千米範围内近海作战的驱逐舰,由于受到岸基航空兵支持,并不强调舰载防空武器系统,所以051型驱逐舰初期没有装备强有力的舰空防御系统。051G1型驱逐舰重点改进作战指挥系统的自动化和雷达、无线电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改善近程防空能力,提高反舰能力,总体作战效能较051D型有大幅度提升,为下一代驱逐舰研製、建造积累了经验。
现代化改装后的165舰

舰型结构
湛江号驱逐舰做为051G型舰的首舰,相比与老款舰最大的区别在于,採用了全封闭式舰桥和舰体。舰体上层建筑仍分三段,前为舰桥,舯部、艉部各有一座甲板室,布置有双烟囱与双三脚桁架式桅桿,主桅位于前烟囱前方,前缘略倾。小型框架式后主桅位于舰舯部; 带有黑色顶罩的双烟囱朝舰尾倾斜; 2座大型反舰飞弹发射装置分别位于前烟囱和后烟囱后方。
舰载武器
湛江号驱逐舰仍然基本沿用051型驱逐舰原有的武器系统,但有所更新,舰艏和舰艉仍为2座76式双联装130毫米/58倍口径舰炮;2座三联装反舰飞弹发射装置,以6枚海鹰-1反舰飞弹甲型替换了原来的海鹰-1反舰飞弹;用4座76式A双联装37毫米全自动速射炮取代了老式的半自动双联装37毫米和25毫米高射炮,舰首和舰艉主炮之后各一座,舰艉烟囱和后桅桿中间两舷侧各一座;加装了2座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2部FQF-2500型12管反潜火箭固定发射器,位于舰艏主舰炮之前,120枚火箭深弹。
79A式双100MM自动炮

湛江舰在2003年的现代化改装中按051型109开封舰的改装标準进行了改装,拆除了舰艉双联装37毫米舰炮,加装八联装海红旗-7防空飞弹(HHQ-7);反舰飞弹换装为4座四联装鹰击-83反舰飞弹系统,相应改装了雷达与电子战等电子设备;有所不同的是用2座79A式双联装100毫米自动舰炮取代了原有双130毫米舰炮。
舰电系统
湛江号驱逐舰安装了381甲型三坐标对空雷达,347型火控雷达系统,仿製的RM-1290导航雷达取代了751型雷达,具有捷变频体制的352丙雷达则取代了352甲雷达,并加装了825型电子对抗系统,安装了引进的作战数据系统,安装了新研製的舰载指挥系统,电子设备整体达到西方国家1970年代后期水平。还曾实验性配备义大利引进的拖曳式可变深度声吶,由于船体自身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噪音和震动过大使用不理想后来改装中拆除。湛江号2003年左右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换装了新型雷达电子系统,相应地对舰载指挥系统也进行了升级。
湛江号驱逐舰

性能数据
舰体参数 | |
---|---|
舰长 | 132米 |
舰宽 | 12.8米 |
吃水深度 | 4.6米 |
标準排水量 | 3250吨 |
满载排水量 | 3670吨 |
航速 | 36节 |
续航力 | 2970海里/18节 |
舰员编制 | 280名(其中军官45名) |
传动 | 双轴 |
动力系统 | 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 |
服役动态
1991年3月8日中午,湛江舰辅助炉舱部位发生了大火。
2006年10月26日,世界24国驻华武官团在南海舰队进行参观访问,参观了海军舰艇并随舰出海观摩了湛江号驱逐舰的舰艇指挥、作战、通信、雷达、航海等部位,听取了解说员对舰艇有关性能的介绍。
2006年11月,湛江舰参加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总体评价
051型驱逐舰其水平仅仅相当于20世纪50~60年代装备,主要问题为:缺乏有效的防空、反潜火力;结构设计落后,整个舰体防水隔舱少,机舱之间也缺乏足够的防护,设计抗沉和抗损性不佳;没有完善的空调设备与核生化三防系统;通信与电子设备落后,早期型号没有综合作战指挥中心;全舰吨位过小,舰的长宽比大,对刚度、强度带来不利,适航性不佳;人机界面和居住性欠佳,机炉舱温度高,没有餐厅,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等。该级舰虽然技术水平不高,但结束了中国海军依赖国外废旧舰艇的时代,使中国海军获得了中大型舰艇的设计使用经验,为日后设计更大型的舰艇奠定基础。
165湛江舰

051型驱逐舰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飞弹驱逐舰,是中国具备研製大型水面作战舰船实力的见证(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