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茶(杜鹃花山茶科植物)
苦茶(学名: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是山茶科山茶属普洱茶的变种。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苦茶
- 拉丁学名: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五桠果亚纲
- 目:山茶目
- 科:山茶科
- 亚科:山茶亚科
- 族:山茶族
- 属:山茶属
- 亚属:茶亚属
- 种:普洱茶
- 分布区域:云南省,贵州省
形态特徵
茶树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微柔毛,顶芽有白柔毛。
叶
叶薄革质,椭圆形,长8~14 (~27) cm,宽3.5~6 (~9) cm,先端锐尖,尖头钝,基部阔楔形,上面乾后深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有疏毛,中肋上有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12 对,两面皆明显突起,网脉上下两面均不明显,边缘有锯齿,齿距1~2.5 mm,叶柄5~7 mm,被疏毛,老时秃净。
花
花白色,1~3朵腋生,径2.5~3 cm,花柄长8~12 mm,无毛;小苞片2 ~3,有时4,早落;萼片5,半圆形或宽卵形,长4~6 mm,外面无毛,有睫毛,内面被白色短柔毛;花瓣7~8枚,外面2枚中部革质,边缘膜质,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8~11 mm,外面无毛,内面有向顶柔毛,其余花瓣膜质,宽倒卵形或长圆形,长2~2.6cm,两面无毛;雄蕊长10~15 mm,外轮花丝基部连生约2 mm,其余分离,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12 mm,先端3裂,无毛。
果实
蒴果扁三角球形,直径2~4 cm,3~4室,果皮厚1~1.5mm,每室种子1~3个,近球形或平凸。
含量成分
传统茶嘌呤生物硷的分布模式为咖啡硷的含量占优势地位,可可硷和茶硷作为伴生生物硷而存在;苦茶中的嘌呤生物硷以其特有的苦茶硷为主,含量高达1.3%~3.4%,其次是咖啡硷和可可硷。
苦茶硷属于嘌呤类生物硷,主要存在于苦茶的嫩叶中。近年研究发现苦茶硷具有抗抑郁、镇静催眠和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目前是嘌呤类生物硷的研究热点之一。
苦茶硷具有良好的抗抑郁、镇静催眠以及抗炎镇痛等生理活性,还可以减轻肝细胞的应激性损伤和激发生物体有运动。传统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均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显的精神依赖性和成瘾性,而有关苦茶硷精神依赖性的研究未见报导,所以苦茶硷是潜在的新型临床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同时儘管苦茶硷具有抗抑郁、镇静催眠以及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但是苦茶硷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的探明对于其作为功能食品或药物等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生活环境
生长于海拔1,37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地疏林,目前有人工引种栽培。
分布範围
分布于中国与缅甸、越南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