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哈伯-博施法

哈伯-博施法

哈伯-博施法

哈伯-博施法,是一种化学方法,是由大气中氮制氨的化学方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伯-博施法
  • 由来:20世纪初发展出来
  • 实验:1908年由弗里茨·哈伯进行
  • 简介:是化学方法方面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简介

20世纪初发展出来,由大气中氮制氨的化学方法。是化学方法方面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它使大气中氮的固定成为可能,从而还能由将转化为硝酸来生产肥料(和炸药)所需的硝酸盐。哈伯(F.Haber)在理论的实验上证明,如何维持来自空气的氮和来自水中的氢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并在有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博施(C.Bosch)还证明如何在工业规模上实现这种方法。总反应是3H2+N2=2NH3
氮气及氢气在200个大气气压及摄氏400度,通过一个铁化合物的催化剂(Fe),会发生化学作用,产生氨气。在这个情况下,产量一般是10-20%。

其他信息

N2(g) + 3H2(g) → 2NH3(g)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ΔH, 反应热为-92.4 kJ/mol。
选择高温的条件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但因为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在此条件下平衡后的产率反而较低温时为低。
这个实验首先在1908年由弗里茨·哈伯进行。于1910年,Carl Bosch于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工作时,成功把这个实验商业化,使之符合成本效益。这个实验最早期于1911年被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之前,德国要製作氨气需要从智利入口硝酸钠,但由于战争使其供应不稳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