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阝

阝是一个汉字偏旁,读音为fǔ。俗称“软耳刀”、“双耳旁”、“双耳刀”,在左为“左耳刀”,在右为“右耳刀”,看似人的耳朵,实际上与“耳”并无关係。

阝在左边时即为传统字书的“阜”(fù)部,“阜”字本义为土山,故从阜部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陡”“陆”;在右边时相似的写法即为传统字书的“邑”(yì)部,“邑”字与城市有关,故从邑部的字本义多与城镇、地名相关,如“郊”“邦”。(即左阜右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阝
  • 拼音:fǔ
  • 注音:ㄈㄨˋ ㄧˋ
  • 部首名称:左耳旁

简介

阝是汉语里的偏旁,是字的一部分。
左耳刀由“阜”(fù)字变形而来。“阜”字本义为土山,故从左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陵”、“陡”、“险”、“陆”、“阴”、“阳”等。
右耳刀由“邑”(yì)字变形而来,“邑”字与城市有关,故从右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城镇、地名相关,如“都”、“郊”、“邦”、“郡”、“郭”、“郑”等。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正字通》偏傍阜字。

左耳旁

拼音:fù
阝
【汉语拼音】zuǒ ěr páng
【偏旁由来】楷书中从“阜”(fù)字变形,变形为写在字形左边的“阝”,一般称”左耳刀“、“左耳旁”等。“阜”字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之形。本义:土山。因此从“阜”(阝,左耳旁)的字,本义大多与山、土地、地形有关,如“陵”、“陡”、“险”、“陆”等。
释义:
①同"阜"。“阜”的本义是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
②后用作偏旁,用于汉字的左侧。俗称“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如”陵“,本义:大土山。

右耳旁

拼音:yì
注音:ㄧˋ
【部首名称】右耳旁
【汉语拼音】yòu ěr páng
【偏旁由来】楷书中从“邑”(yì)字变形,变形为写在字形右边的“阝”,一般称”右耳旁”。“邑”字象形,上为囗(wéi),表示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示人口。合起来表城邑。因此从“邑”(阝,右耳旁)的字,本义大多与地名、邦郡、区域有关,如“都”、“邦”、“郡”、“郊”、“郭”等。
释义:
①同“邑”。“邑”的本义是国家。
②后用作偏旁,用于汉字的右侧。从“阝”的字,一般与城邦、国家有关,如:邦、都、郊。有的姓与地名有关,所以也带有“阝”,如:邓、郑、郭、邢、邹、邬。

部首相关

纵横码:7020,720,仓颉码:nl(弓中),郑码:YAAA,U:961D,GBK:DAE2
五笔(86&98版):BNH; 四角号码:77227
笔画数:2,部首:阝,笔顺编号:52
示例:阳、阴、郑、邓、附等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範》对“阝”笔顺的说明是: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