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汤定元

汤定元

汤定元

汤定元(1920年5月12日—2019年6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42年汤定元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学习,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1951年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套用物理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1964年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汤定元参加和指导研製了硅太阳能电池、高能粒子探测器等多种光电器件;研製了硫化铅、锑化铟、锗掺汞、碲镉汞等各种红外探测器的材料和顺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汤定元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 出生日期:1920年5月12日
  • 逝世日期:2019年6月3日
  •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美国芝加哥大学
  •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代表作品:《光电器件概论》、《红外辐射加热技术》

人物经历

1920年5月12日,汤定元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市。
1930年秋,汤定元进县城读国小五年级。仅读了一年,因遇上特大洪水,农村颗粒无收,失学在家。
1932年春,汤定元到县城读中学。国中毕业后,考进无锡高等师範学校,读了两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汤定元与同学靠沿路“求乞”步行到武汉,住进难民收容所。
1938年4月,被国民党教育部收留,分到国立四川中学师範部继续学习。仅读了三个月,7月就从师範部毕业,留在学校等待分配。而后他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
1942年,汤定元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8年3月,汤定元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学习,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汤定元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
1951年,汤定元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套用物理所(195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57年,汤定元加入九三学社。
1960年,汤定元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期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和半导体教研室主任。
汤定元汤定元
1962年,汤定元晋升为研究员。
1964年,汤定元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19年6月3日,汤定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汤定元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期间,他在学校高压物理实验室工作,在A.W.Lawson教授指导下研究高压相变。他以金属铍(Be)做高压容器,研究X—射线通过铍容器摄取高压下样品的粉末衍射像。汤定元在工作中发现:金属铈(Ce)的晶体结构在高压(约大于12千巴)下仍保持大气压下的面心立方,但体积突变16.5%。在原子周期表中,铈是镧系稀土类元素中第一个有4f态的元素,压力的作用可解释成4f电子被“挤入”内部的空5d态——一种新颖相变。这一成果立得到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P.W.Bridgman和L.Pauling的重视。之后,他又研製成金刚石高压容器,得到25千巴的压力。汤定元取得硕士学位之后,继续做博士论文工作,研究方向是利用这个新的高压容器研究碳酸钙(CaCO3)的相变。
1956年下半年,汤定元在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室进行锗的区域提纯的工作,并对锗光电导光谱分布做了测量研究,用表面複合速度定量地解释了锗光导光谱分布的形状,提出了研究表面複合速度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表面複合在光电过程中的作用。1957年,在民主德国召开的国际固体物理会议上,他宣读了研究成果。
1958年12月起,汤定元带领科技人员从事硫化铅红外探测器的研製工作,研製出性能优良的硫化铅红外探测器。同时建立起一套测试设备,包括黑体回响率、噪声频谱、光谱回响等。这套测试系统后来成为中国国内建立红外探测器实验室的样板。在此期间,汤定元等还编译出版了《红外光电探测器及其材料》一书。
1978年后,汤定元预计到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在今后红外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上海技术物理所带领一个科研群体,对碲镉汞晶体材料、器件及物理性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1985年后,汤定元参加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研讨会,了解到这一重要的节能技术在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就写了一本《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的科普读物,阐明了辐射加热的基本原理。
1999年,汤定元的16项成果被收入国际权威的科学手册《Landolt. Boernstein: Numerical Data and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Ⅲ/41B卷中(德国Springer出版社)。
  • 学术论着
截至2014年4月,汤定元在中国国内外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涉及碲镉汞半导体的能带参数、光学常数、杂质缺陷、材料物理和器件物理等诸多方面。此外,他还先后主持撰写和编译出版科技专着和科普书籍12本。
出版着作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
1992.11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
汤定元编着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10
《光电器件概论》
汤定元等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79.09
《遥感手册第1分册》
(美)R.G.Reeves等着;汤定元等译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64.08
《半导体太阳电池译文集》
江明珞等译;汤定元编校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08
《眼睛和太阳》
(苏)С.И.Вавилов着;汤定元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5.12
《半导体物理学》
(苏)А.Ф.Иоффе着;汤定元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5
《近代物理学中半导体》
(苏)约飞А.Ф.Иоффе着;汤定元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期刊论文
汤定元, 高国裕. 表面複合速度对于锗的光电导光谱分布的影响(一)[J]. 科学通报, 1957, 2(8):238-239.
汤定元, 郑国珍. 窄禁带半导体[J]. 物理, 1983(4):196-205.
汤定元.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现状[J]. 雷射与红外, 1991(1):5-11.
汤定元. 红外物理与红外技术[J]. 物理实验, 1992(4):153-159.
汤定元. 红外探测器的研製[J].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3(1):57-58.
汤定元. 沙坪坝时期的一段研究工作的回忆[J]. 物理, 1994, 23(10):0-0.
汤定元. 关于我国红外技术发展的一些回忆[J]. 红外技术, 2000(1):2-7.
汤定元. 世纪之交话光电子技术与产业[J]. 雷射与红外, 2001, 31(2):67-70.
Tang D, Yang H, Zhang L,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pray granulated Nd:YAG particles for transparent ceramics[J]. Journal of Alloys & Compounds, 2015, 639:244-251.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4年4月,汤定元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一次,上海市科技二等奖两次。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
1993年
窄禁带半导体的光学和电学性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人才培养

  • 教育理念
汤定元认为:对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想要做好科学研究,取得成绩,首先要对他所从事的科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自己开始就是因为有浓厚的兴趣才进入这个领域。其次,对于研究工作要有很明确的目标,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怕失败不怕困难,这些都是起码的精神。而研究方法方面,第一要对科技的内容仔细慎重地了解各个方面的关係,其次要了解掌握国际前沿,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最后,研究工作要抓成果。
  • 指导学生
截至2008年3月,汤定元已指导培养了9名博士、30多名硕士,1999年指导博士生刘坤的毕业论文《窄禁带半导体光电性质及其二维特性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次被中国科学院评选为“优秀导师”。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授予“在中国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奖状
1988年
国防科工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1994年
全国侨联授予“爱国奉献”奖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中国电子学会第一批遴选会士

社会任职

汤定元兼任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技术物理系主任,曾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套用科学学报》副主编,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七届常务委员和第八届委员,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委员。

人物评价

汤定元在把半导体红外器件成功地套用于中国探测、空间遥感方面,有开拓性贡献。(中国网
汤定元开创并参与研製成功十种光电器件和红外探测器,有一些已套用于人造卫星、军用和民用高科技装备中,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製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评)
汤先生一生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为祖国做贡献,他写给国防科委领导的三封信直接推动了中国红外技术的发展。在他心中,汤先生也是一位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始终工作在科学最前沿的科学家。他对科学的敏锐度,对攻关方向的準确把握,使技物所得以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同行。在他心中,汤先生的一生始终把工作放第一位,以科研事业作为人生最大乐趣。学习汤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的精神,以此激励自己,不断求实创新。(2015年在汤定元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暨95华诞庆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评)

人物影响

2015年5月12日上午,汤定元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暨95华诞庆贺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举行,参会的有汤定元先生的“四代”学生、当年同事,兄弟单位的代表,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戴宁、丁雷主持,会前播放了汤定元先生纪录片——《荣誉使命科学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