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汤恩伯

汤恩伯

汤恩伯

汤恩伯(1900年9月—1954年6月29日 ),字克勤,浙江金华市武义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黄埔系骨干将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指挥部队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重创敌军,担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团长。1938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1军总司令,先后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1942年,任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1944年4月,参加豫湘桂战役中,所部溃败,受撤职留任处分。解放战争之后,退守台湾,任台北总统府战略顾问。1953年,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数月以后免职,经过友人协助,迁居日本东京。

1954年,去世于日本。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汤恩伯
  • 别名:汤克勤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汤村
  • 出生日期:1900年9月
  • 逝世日期:1954年6月29日
  • 职业:军人
  • 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
  • 信仰:三民主义
  • 政党:中国国民党
  • 服役军队:中华民国陆军
  • 军衔:二级上将
  • 参与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随枣会战
  • 勋章:青天白日勋章 
  • 逝世地:日本国东京都

人物生平

1900年9月,汤恩伯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汤恩伯村。
1912年,入武义县壶山国小读书。
1916年,高小毕业,入省立金华第七中学就读。
1917年,转入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学习。
1918年,与永康籍马阿谦结婚。
1919年,浙江体专毕业,留校任教。后入援闽浙军讲武堂学习。长子汤恩伯建元出生。
1920年,讲武堂毕业,任浙军第1师排长,是陈仪的部下。浙军溃败后回乡,任东皋警察所巡官。
1921年,与武义巨富之子童维梓东渡日本。
1922年3月,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主修政治经济学。
1924年5月,辍学,回国筹集求学经费。经陈仪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步兵科学习。
1926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教陈仪部第一师少校参谋。与王竟白结婚。
汤恩伯(左)和杜月笙(右)汤恩伯(左)和杜月笙(右)
1927年,任南京国民革命军第19军中校副团长,后任总司令部参谋处中校参谋,嗣后升任作战科科长。
1928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12月升任该校第七期第一总队教育处少将教育长。在校期间着《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赏识。
1929年,任军校军官教育连副连长,连长,军官教育团步兵营营长。1930年任中央军校教导第二师第一旅少将旅长,部队改编后任陆军第四师副师长兼第十旅旅长。
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中将师长。
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9师师长,后兼第四师师长。
1933年,任剿共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回乡祭祖,巧理纠纷后重修岭下汤恩伯祖坟,蒋介石为其墓碑题词“中山发祥”。
1934年初,率89师由江西进攻福建人民政府,1月13日攻入福州,2月任赣粤闽鄂剿共军东路军第五路军第十纵队总指挥兼第四师师长,夏,接连击败红军,攻克苏区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石城县,11月,汤恩伯部陈大庆旅率先突入中央苏区首都瑞金。
1949年的蒋中正和汤恩伯及其他高级将领1949年的蒋中正和汤恩伯及其他高级将领
1935年,任陆军第十三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4月8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1936年,兼任陕北剿共善后办事处主任。率部驻绥远省集宁县,抗击伪蒙勾结日伪进犯。
1937年8月,任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指挥所部第13军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9月任第20军团军团长兼第13军军长。10月在河北漳河南岸阻击日军,掩护河北国军转移。10月底率第13军驰援晋绥第二战区,参加子洪口战役。
1938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获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嘉奖,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6月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随后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5月,参加随枣会战。春夏兼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年底参加冬季攻势,斩获颇丰。
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冬,任鲁苏豫皖边区党政分会主任兼边区总司令、第31集团军总司令。
1941年1、2月间,参加豫南会战,重创日军。会战结束后,华北日军对汤恩伯衔恨甚深,以汤恩伯部为天字第一号大敌。
1943年,汤恩伯发动军民抢修黄泛堤防。2月当选为三青团中央委员会干事。
1944年4月,在豫湘桂战役中溃败。因为贵州方面的张发奎不断告急,11月蒋介石调其出任黔桂边区总司令。12月初独山县陷落,陪都震动,急调汤恩伯部孙元良29军由四川入贵州解围。
1945年3月,任陆军第3方面军司令官,兼任滇黔战区前线总指挥,率部参加桂柳会战。4、5月份以一部参加湘西会战。5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5~7月在广西发动华南大反攻。9月抵上海,主持京沪地区日军受降。
1946年2月,加上将衔,任京沪卫戍区总司令加上将衔。7月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
1947年3月,兼第1兵团司令官,率部参加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月孟良崮战役所部整编第74师被全歼。汤恩伯被撤职查办。7月代理陆军总司令。
1948年8月,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12月升任京沪警备总司令。
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凭藉长江天险固守京沪杭地区。4—5月,所部主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被歼,残部溃退厦门,5月任国防部厦门指挥所主任。7月任金门县厦门防卫部主任,8月任福建省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主任。10月参与指挥金门战役,月底由金门去台湾,任台湾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50年,任台北总统府战略顾问。赋闲在家。
1953年1月,率中国国民党军事代表团访问日本。
1954年汤恩伯丧礼家属围在棺木旁1954年汤恩伯丧礼家属围在棺木旁
1954年5月,赴日本医治胃病。6月29日在日本东京都庆应义塾大学医院去世,一说是被日本医生谋杀。后军衔被追赠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7月15日,汤恩伯灵柩自殡仪馆送往台北县南宫壶山下葬,何应钦、陈良、胡宗南、蒋经国为其送葬。后迁葬于五指山公墓。

人物评价

汤恩伯是少数日本人忌惮的抗日名将。他以南口战役及台儿庄大捷被称为抗日铁汉,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不可磨灭。他在因功晋升、统御大规模部队后,数十万成分複杂的军队单靠对河南省徵收粮饷,无力顾全军纪,造成河南平民倒戈帮助日本人占领河南。有人认为河南人以“水旱蝗汤,河南四荒”形容河南当时之四大灾害,其中的“汤”就是汤恩伯;但也有人认为河南人民称呼土匪为“老汤”,“汤”就是土匪的意思。依照汤恩伯的宿敌李宗仁在其回忆录的暗示,汤恩伯军队的军纪非常败坏。据称吴国桢亲眼目睹汤恩伯吃空额、盗卖军用汽油等行为。
汤恩伯在对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后期的表现只能用糟糕一词来形容。这不仅加深了中共方面的宿怨,也令他最终失去蒋介石的青睐。因为战争状况受限于大环境,汤恩伯屡战屡败、或不战而败。但汤恩伯唯效忠蒋介石,将国家财物及军队儘可能运往台湾,对台湾亦属有功。其长期副手陈大庆在台湾当到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亦可见汤恩伯的资历。
汤恩伯效忠蒋介石、蒋介石亦重用汤恩伯,汤恩伯推荐其恩师陈仪任浙江省主席,蒋介石照準。但陈仪见大局不利,屡次鼓吹汤恩伯投共,动辄骂汤恩伯不识时务。汤恩伯原不回应,但终将陈投共心态告知蒋介石,原条件是保陈一命,但事情发展牵涉陈以往恩怨,且蒋介石欲杀鸡警猴,陈仪又拒绝向蒋介石认错,汤恩伯虽全力营救,但遭到蒋介石拒见,无法挽回,致陈仪被蒋介石枪毙,在到达台湾前,他还背下了卖师求荣的骂名,并被免去了一切职务,汤恩伯仕途亦告终。
汤恩伯在抗战中期晋升主政河南的一方大员,开始疯狂扩军,建立自己的派系,派系的主要将领有王仲廉、石觉、陈大庆、张雪中,当时和陈诚、胡宗南并称黄埔系三大派系。由此引起蒋介石的猜忌,豫湘桂战役遭到惨败后,蒋介石就开始肢解他的派系,他的嫡系起家部队13军也不再让汤恩伯指挥。

个人轶事

汤恩伯将军作战时的指挥习惯颇有意思,他在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时,参谋长为宋涛,副参谋长万建藩。宋参谋长每天在汤恩伯总部管理大大小小的琐事,总部人员讥之为常务参谋长,万副参谋长平常不大到总部上班,一有战事,宋参谋长留守,万副参谋长则到总部指挥作战。汤恩伯在作战时,喜带参谋一人(带地图),副官一人,短枪卫士七八人,电台一部,乘汽车一辆到前线找个军部住下,随军行动,对前线部队就近用有线电指挥,对总部用无线电指挥。汤恩伯往往亲自拟稿,交译电员译好发出,若交通困难则改骑马。
汤恩伯之喜怒无常有一趣事,1943年初汤恩伯到安徽省临泉县巡视,当地请汤恩伯看戏,排了个棒打薄情郎。汤恩伯看完,即吩咐将总部某秘书谢某关起来。众人与谢秘书均莫名其妙,原来这个谢秘书也丢了一个小脚老婆在总部的镇平留守处,不给生活之资变相遗弃。谢太太悲愤之余,有个冒失鬼出主意,不妨拦车告状,于是一次汤恩伯车队经过,谢太太即拦车递上状纸,汤恩伯看看就忘了。这回看了戏触景生情,马上主持正义,莫明其妙地将谢秘书关起来,关起来后却又忘了,没再追问,总部就将人放了,不了了之。是为一时之笑谈。
汤恩伯曾兼任武义县私立明招初级中学董事、董事长,多方为学校筹集资金,给学校捐资法币一百万元,捐赠房屋一座、山80亩,少量田地,以及至今尚存的钢琴一架。
1947年,汤恩伯奉命率军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其第一兵团的主力——张灵甫的整编74师前进到沂蒙山区的坦埠附近,其他部队没有及时跟进,结果,整编74师在孟良崮高地,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歼。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亦被击毙。
讯息传到南京。蒋介石极为震怒。蒋介石竟当着众将领的面,勒令对孟良崮惨败负有责任的汤恩伯跪下,举起手杖就打,致使汤恩伯满头是血。

个人家庭

汤恩伯祖父是汤李乾,祖母是群妹,父亲是武义县地主汤家彩,母亲是林秀凤。
汤恩伯第一任妻子是马阿谦,后汤恩伯给其300银元与之离婚,两人育有长子汤建元,第二任妻子是陈仪的义女王竟白,两人育有长女汤国梅、次女汤国兰、三女汤国芳、四女汤国丽和幼子汤建平。1950年陈仪被处决后,王竟白对汤恩伯产生怨恨,除四女汤国丽留在台湾外,与其余三女一子前往美国定居。
汤恩伯孙女有汤晓娟,另有胞弟汤恩华和侄子汤建宏。

后世纪念

故居

汤恩伯故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汤村,是一座旧式砖木结构的带楼层的四合院。外墙通体白色,院落进门是天井,两边是厢房,堂屋正中挂着汤恩伯身穿戎装的照片,两边挂着汤恩伯生前好友及后人的对联和对汤恩伯生平事迹的概略,客厅里布满了汤恩伯及其家人的照片。1998年故居被列为武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公馆

汤恩伯公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三步两桥12号,为面朝南的平房,以拱形门和踏步强调入口,屋顶设烟囱。公馆原为广东李氏兄弟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抗战期间被日军侵占为军官司宿舍,1946年汤恩伯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后,以其妻王竟白名义,用法币2500万元购得。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序号上映时间作品名称饰演人员
1
1982年
风雨下钟山
路希
2
1986年
血战台儿庄
张名煜
3
1999年
大战宁沪杭
倪宝刚
4
2009年
解放
张东强
5
2010年
解放大西南
张东强
6
2011年
正者无敌
秦焰

文学形象

序号出版时间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
1
2009年1月1日
民国上将汤恩伯
朱连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2009年1月1日
汤恩伯年谱
王文政
上海人民出版社
3
2012年4月1日
汤恩伯传
邹伟平,章瑞年
人民日报出版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