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型血管炎
皮肤血管炎是一种原发于皮肤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理变化为血管壁及其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纤维蛋白的变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等。
基本介绍
- 西医学名:皮肤型血管炎
- 英文名称:Skin Vascular Inflammation
- 所属科室:五官科 - 皮肤科
- 发病部位:四肢
- 多发群体:青壮年人群
病因及常见疾病
皮肤血管炎病因複杂,其组织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但由于受累血管的部位、大小、範围、病程、炎症、坏死反应和严重性等不同,在临床上呈现各种不同表现。
鉴别诊断
组织病理类型诊断标準①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纤维蛋白沉积或纤维蛋白样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其核碎裂形成核尘为特徵。②淋巴细胞性血管炎:以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徵。③血管炎伴脂膜炎:血管炎发生在真皮层或皮下组织内,并同时伴有脂膜炎损害,其中血管炎多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少数为淋巴细胞性血管炎。④肉芽肿性血管炎:主要以血管壁组织细胞浸润为特徵,血管壁坏死,血管壁内外可形成肉芽肿,主要累及大、中动脉或小血管。⑤节段透明性血管炎:血管壁玻璃样变,纤维蛋白沉积,血栓形成,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或核尘。
检查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88%的皮损分布在下肢,淋巴细胞血管炎76%的皮损发生在下肢,血管炎伴脂膜炎均累及双下肢,变应性血管炎均有双下肢受累。变应性血管炎也均下肢受累。
治疗原则
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种类繁多,表现各异,但对于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徵相似的一类血管炎,可以採用共同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和系统受累情况调整具体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