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瑟(汉字)

瑟(汉字)

瑟(汉字)

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另指古水名,指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

瑟又有含义指洁净鲜明的样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瑟
  • 注音::ㄙㄜˋ
  • 郑码::CCWM
  • 拼音::sè

基本信息


瑟
汉字“瑟”汉字“瑟”
简体部首:王,部外笔画:9,总笔画:13
五笔:GGNT
仓颉:MGPH
笔顺编号:1121112145434
四角号码:1133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745F
造字法:上下
结构:上下组词:瑟缩、瑟瑟、瑟瑟发抖。

汉字演变

瑟

详细释义

【名】
1、根据给定字形解释。金文作【上㻎下皿】独物象形,象瑟之形,珏象众弦,大象瑟柱,皿象空心瑟体,本指上古诞生的拨弦乐器,较琴体大而有柱无徽。篆文字形,大之二足与皿字变形讹化为必字形,隶定作瑟。
本义: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徽位。
辨析:琴与瑟。“琴”体积较“瑟”为小,音量较小,弦也较少,用于当着客人的面演奏。演奏者或为主人,或为妙龄女郎。“瑟”体积大空腔大故音量大,弦多则音色变化多,用于帷幕后面隐匿处作为背景音乐的演奏,目的是给宾客饮酒谈天营造一种轻鬆愉快的气氛,而非用于专场音乐欣赏会,所以演奏员可以是技术娴熟的老叟老妇。
说明:琴瑟均在伏羲时代发明。伏羲时代在2400 BC-2370 BC(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发明地点自然是伏羲之都,今河南淮阳。确切地说,应该在平粮台古城遗址内。
瑟,庖牺所作弦乐也。从珡,必声。——《说文》
大瑟小瑟。——《礼记·明堂位》
大瑟谓之洒。——《尔雅》。注:“二十七弦。世本,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调瑟(调準瑟弦的音);琴瑟(琴与瑟)。
2、古水名。即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
瑟竽乐俑瑟竽乐俑
【象】沙沙作响,沙沙的声音。如:瑟缩;瑟瑟。
【形】庄重严谨。
形容茂密。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众多而茂盛)。
明洁。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大雅·早麓》

常用词语

瑟瑟、秋风瑟瑟、瑟瑟发抖、瑟缩、瑟索、隐琴肆瑟、曳瑟知林、瑶瑟、萧瑟、水木明瑟。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㻎𡘼𡚉𩇰《唐韵》所栉切《集韵》《韵会》《正韵》色栉切,𠀤音璱。《说文》庖牺氏所作弦乐也。《徐曰》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珡,黄帝悲,乃分之为二十五弦。今文作瑟。《乐书》朱襄氏使士达制五弦之瑟,后瞽瞍判五弦瑟为十五弦,复增以八为二十三。
《礼图》雅瑟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颂瑟七尺二寸,广同,二十五弦尽用。《尔雅·释乐》大瑟谓之洒。《注》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书·益稷》搏拊琴瑟。《诗·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集韵》众多貌。《诗·大雅》瑟彼作棫。《传》瑟,众貌。
《集韵》矜庄貌。《诗·衞风》瑟兮僩兮。《传》瑟,矜庄貌。《朱注》瑟,严密之貌。
《诗·大雅》瑟彼玉瓒。《笺》瑟,洁鲜貌。《朱注》瑟,缜密之貌。
《正字通》瑟瑟,珠类。元仁宗时,启金州献瑟瑟洞,请采之,不从。通雅曰:或以为宝石,纬略以为珠。程泰之则曰:世所传瑟,瑟皆烧石为之。然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烧者员而明,中国之水料烧珠,亦借名瑟瑟。
瑟瑟,风声。《古乐府·陌上桑》风瑟瑟,木𢴼𢴼,思念公子徒以忧。
萧瑟,隂令促急风疾暴也。《楚辞·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人名。《战国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几瑟之存焉。《注》几瑟,韩爱子。《释文》几瑟,史记作虮虱。
与索通。《梁武帝诗》瑟居超七净。
《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禰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同音字

拼音是se的汉字共有35个,如下:
色 |涩 |瑟 |啬 |铯 |穑 |愬 |懎 |擌 |歮 |歰 |渋 |溹 |澁 |濇 |濏 |瀒 |璱 |瘷 |穑 |穯 |繬 |虩 |譅 |轖 |铯 |鎍 |铩 |鏼 |铩 |闟 |雭 |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