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isolation technique),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传染病人採取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染途径;对易感人群採取保护性隔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隔离技术
  • 外文名:isolation technique
  • 解释: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
  • 类型:採取传染源隔离

隔离病区的管理

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定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相邻病区楼房相隔大约30cm,侧面防护距离为10cm,以防止空气对流传播。病区设有工人员与病人分别进出的门。病区内配设必要的卫生、消毒设备。
以病人为隔离单位:每个病人有独立的环境与用具,与其他病人及不同病种间进行隔离。
以病室为隔离单位:同一病种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区,但病原体不同者,应分室收治。
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重、危病人具有强烈传染性者应住单独隔离室。

工作区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1.清洁区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等场所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
隔离要求:病人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后需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清洁区。
2.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走廊、检验室、消毒室等。
隔离要求:病人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和架,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
3.污染区 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病人洗手间等。
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的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

隔离原则

  1. 病房和病室门口前悬挂隔离标誌,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等。
  2. 工作人员应按规定进入隔离室需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範围内活动。
  3. 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画并集中执行并以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数和刷手的频率。
  4.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物,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家人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5. 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6. 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儘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
  7. 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8. 终末消毒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隔离种类

严密隔离

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计的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
如:鼠疫,霍乱,炭疽等
具体措施
1. 住单间病房,门外挂隔离标誌,不得随意开启门窗。禁止病员走出病室和探视。
2 .接触此类病员,必须戴好帽子,穿隔离衣裤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橡胶手套。
3.一切用物一经进入病室即视为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或销毁;病员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均应严格消毒处理。
4.其他按一般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处理进行。

呼吸道隔离

是对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所採取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麻疹,流感,百日咳,开放性肺结核等疾病。
具体措施
1. 将同种疾病的病员安置在一室,病室通向走廊的门窗关闭,出入随手关门。
2.接触病人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 .病员的口,鼻分泌物需消毒处理。
4.注意病室的通风换气,每晚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或者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消化道隔离

是对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饮水,食具或手并经口引起传播的疾病所给予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伤寒,副伤寒,A型肝炎,细菌性痢疾
具体措施
1.不同病种最好分室居住,同居一室时须做好床边隔离。
2.常用治疗器械,应固定专用。
3.每一病人应有自己的食具和便器,其排泄物,呕吐物和剩余食物须消毒后排放。
4.护理人员须按病种分别穿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5.病室应有防蝇设备。

接触隔离

是对病原体经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的传染病所採取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破伤风,狂犬病,气性炭疽,性传播疾病等
具休措施
1.最好分室居住。
2.密切接触病员时须穿隔离衣,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者应避免作伤口换药或护理等操作,必要时戴橡胶手套。
3.被伤口分泌物或皮肤脱屑所污染的物品器械,敷料等须严格消毒处理。
4.病员接触过的一切污染物品,应先灭菌再清洁。

昆虫隔离

是对病原体通过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所进行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
具体措施
1.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由蚊叮咬传播,室内应有防蚊措施。
2. 流行性出血热,其传播是野鼠,通过螨叮蛟而传播。
3.斑疹伤寒,回归热是由虱类传播,病员须经灭虱处理,沐浴更衣后进入病室。

血液—体液隔离

是对病原体经血液—体液而传播所致的传染病进行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B型肝炎,爱滋病等。
具体措施
1.患同种疾病的病员要置一室,但出血不能控制的患者应单人隔离。
2.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须戴手套。工作时儘量避免损伤皮肤。
3.其他人员受到病员的血液—体液污染,和不宜用其他方法消毒的物品受浸染时,立即用5.25%次氯酸钠擦拭消毒。
4.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须经严格的消毒处理,才能送供应室处理,或装入耐刺容器内作特殊标记后送出集中销毁。

保护性隔离

是对某些免疫特别低下或易感染的病员,为保护其不再受其他感染,所採取的具体相应措施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严重烧伤,早产儿,血液病,骨髓移植,肾移植等。
具体措施
1.病员单独隔离。
2.接触病员须清洗双手,甚至消毒双手,戴帽子,穿隔离衣裤及隔离鞋。
3.病室内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病室内所有家具地面;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2次,每次60分钟。
4.儘量减少入室人员,医护人员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接触病人。
适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套用

目的

防止病原菌在工作人员和病人间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医院内感染。

评估

(1)病室环境是否符合隔离原则。
(2)病人的病种、治疗和护理措施、目前状况;病人目前採取的隔离种类、隔离措施。
(3)病人的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计画

一、目标
(1)病人理解隔离的目的,能配合护理工作。
(2)护患之间未造成交叉感染。
(3)病人及家属知道隔离原则,学会简易隔离方法。
二、用物準备
(1)治疗盘内盛:已消毒的手刷、10%皂液、清洁乾燥小毛巾、避污纸、盛放用过的刷子、小毛巾、避污纸的容器各一(无洗手池设备,另备消毒液和清水各1盆。)
(2)隔离衣一件。
(3)按需準备操作用物。

实施

一、口罩、帽子的使用:
(1)操作步骤:
A、洗手后戴帽子、口罩,帽子应遮住全部头髮,口罩应罩住口鼻。
B、口罩使用后,及时取下,并将污染面向内摺叠、放入胸前小口袋或小塑胶袋内。
C、离开污染区前将口罩、帽子放入污物袋内,集中处理。
(2)注意事项:
A、戴、脱口罩前应先洗手,戴上口罩后,不可用已污染的手触摸口罩,不用时不宜挂在胸前,口罩应4~8h更换一次,若有潮湿,应及时更换,保持清洁。
B、工作量大小要适宜,要勤换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两次,手术室或严密隔离单位应每次工作结束更换。
二、手的消毒:
(1)操作步骤:
A、洗手:用肥皂或液体肥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s,流动水洗净。
B、刷手:去无菌刷蘸肥皂乳(或肥皂块),按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顺序彻底刷洗,刷半分钟,用流动水沖净泡沫,换刷另一手,反覆两次,共刷2min,然后用毛巾擦乾双手。
C、浸泡消毒手:将双手侵泡于消毒液中,用小毛巾或手刷反覆擦洗2min,再用清水沖洗。
(2)注意事项:
A、洗手时,要反覆揉搓泡沫丰富。
B、刷手时,刷洗範围应超过被污染的範围,避免污水溅到身上。
C、浸泡消毒手时,要浸没肘部及以下。
D、擦洗时间一定要足够,保证消毒效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