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斑灵猫

大斑灵猫

大斑灵猫

大斑灵猫又叫斑香狸、臭猫等。属于灵猫科、灵猫属,它的体形大小、体色和颈下斑纹与大灵猫相似,尾后端黑色,大斑灵猫主要栖于东南亚热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林缘沟谷、山地稀树灌丛和河谷两岸草灌丛。种群现状 数量非常稀少。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大斑灵猫
  • 拉丁学名:Viverra megaspila
  • 别称:斑香狸、臭猫
  • 二名法:Great Civet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食肉目
  • 亚目:猫型亚目
  • :灵猫科
  • 亚科:灵猫亚科
  • :灵猫属
  • 分布区域:国内分布:云南,广西(南部);国外分布:缅甸
  • 保护级别:易危(VU),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大斑灵猫
大斑灵猫大斑灵猫
【拉丁学名】:Viverra megaspila
【俗名】:斑香狸,臭猫
【英文名】:Great Civet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未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致危因素】:种群隔离,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云南, 广西(南部) 仅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勐腊、景洪、河口和广西西南部崇左;
【国外分布】:分布于缅甸、印度、泰国、寮国、越南、高棉和马来西亚。

外形特徵

大斑灵猫又叫斑香狸、臭猫等。它的体形大小、体色和颈下斑纹与大灵猫相似,唯背脊两侧和体侧从前向后具多列棕黑色的大斑点,不具条纹。尾后端黑色,尾上黑环仅有4个,黑白相间的尾环并不贯穿全尾。足黑色。尾长短于或接近等于体长之半。趾无爪鞘,足底垫间裸出。
大斑灵猫大斑灵猫
体长75~95cm,尾长30~38cm,体重8~9kg。体侧有深暗色的大型斑点,脊背部有一条深色纵纹。一直延伸至尾部。颈下和颈侧有两条黑色横纹。尾端黑色,有模糊的浅色环,尾基至尾中部有4个深浅分明的轮环,该环在尾的腹面中断。
头骨与牙齿:据Pocock(1933,1939)记载:本种的头骨和牙齿与大灵猫相似,唯眶上突甚为退化以致消失。矢状嵴极低。吻鼻部相对较长,从眶上突处到前河颌骨前段的长度大于颅全长一半。

习性

大斑灵猫主要栖于东南亚热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林缘沟谷、山地稀树灌丛和河谷两岸草灌丛。在稀树灌丛林、林缘沟边及村寨附近较为常见。地栖,常单独活动。夜行性,夜幕降临后1—2小时及黎明前活动最为频繁。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国内仅见于广西东南,云南东南、南部和西南边境地带;国外广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

种群现状

大斑灵猫在中国是一种极为稀有的物种,种群现状数量非常稀少。70年代以来仅在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猎民中收集到8张毛皮。1988年在云南省外贸仓库检查500多张大灵猫皮中,仅发现12张大斑灵猫皮。
大斑灵猫大斑灵猫
大斑灵猫的致危因素主要是猎捕。同时,分布区过于狭小和种群分布的相对隔离也是种群小的一个原因。
大斑灵猫已被列为云南省Ⅱ类珍稀保护野生动物,并且在云南南部的分布区已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否对本种的保护起作用,尚不得而知。应该首先进一步收集它们的分布和种群状况。由于它与大灵猫较为相似,容易混淆,且数量稀少,分布区当地加强严格保护十分关键。

保护措施

已被列为云南省Ⅱ类珍稀保护野生动物(《云林营联字(1989)第623号文》)。本种在云南南部的分布区已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否对本种的保护起作用,尚不得而知。建议首先要进一步收集本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由于它与大灵猫较为相似, 容易混淆,且数量稀少,分布区当地加强严格保护十分关键。灵猫香膏
大斑灵猫大斑灵猫
全世界每年生产大、小灵猫香膏2吨左右,其中大部分直接供给用户配成酊剂,一部份提取“灵猫净油”。价格更高。灵猫得膏也是重要的中药材,中国在本世纪80年代初已通过药理、临床、等大量试验工作,肯定了小灵猫香膏的药用价值,在某些着名中成药(如六神凡)中代替珍贵物麝香取得了良好疗效。
灵猫香膏新鲜时都是淡黄色膏状半固体,像凡士林一样,遇阳光久后色泽变为深棕色。气味腥臭浓烈,令人作哎。极度稀释后有温暖的动物浊鲜和麝香香气。高级香水里面有灵猫酊或灵猫净油,它赋予香水特殊的难以形容的“动情感”,与麝香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一般的化妆品香皂香精用不起天然灵猫香膏或净油,只能用人工配製品,直到如今,虽然灵猫香的主要香气万分都已能合成出来,但配製品总是难以跟天然灵猫香净油相比。
成分:含特殊酮“香猫酮”。又含吲哚、粪臭素、乙胺、丙胺及几种未详的游离酸类。
灵猫科(拉丁文学名:viverridae):食肉目的一科。体型较大细长,后足仅具4趾,四肢短,具腺囊,臼齿2/2,上臼齿横生,其内叶较外缘为狭。共35属72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其中非洲灵猫、大灵猫和小灵猫及大斑灵猫以产灵猫香闻名世界。
缟灵猫缟灵猫
中国产5种灵猫,其中大灵猫和小灵猫已有人工饲养,并获取灵猫香。大灵猫身体大小似家犬,体长67-82厘米,体重5-8千克;尾细长,约37-47厘米;吻长而尖;全身灰棕色,背中央有1条黑色长鬣毛形成的背中线;颈下有3条黑白相间的颈纹;四肢极短,呈暗褐色;尾上有6个黑白相间的尾环。雌雄性在会阴部均有发达的芳香腺囊分泌灵猫香,雄性的灵猫香产量比雌性多1倍以上。大灵猫在活动中经常举尾把腺囊的泌香擦抹在小树桩或石块稜角上,作为它所占据领域的标誌。
灵猫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17巨环酮──灵猫酮,是配製高级香精必不可少的定香剂。小灵猫身体小,仅及大灵猫之半,类似家猫;全身棕黄,遍体具棕黑色斑点,尾上亦有环。小灵猫亦具发达的芳香腺。灵猫类动物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边缘,以岩洞和树洞为巢。夜行性,白天多卧伏在灌丛中休息,清晨和黄昏常到溪旁、村边或耕地觅食。捕食小鼠、小鸟、青蛙、鱼、蟹、昆虫,兼吃植物果实。大灵猫每年春天交配,怀孕期约70天,每产2-4仔。小灵猫在春季和秋季交配,夏末或冬初产仔。

经济意义

灵猫类是一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食肉类。有的种类色泽鲜艳,斑纹清晰、美丽,毛柔美丽,是制皮褥的原料。毛背上的针毛、锋毛挺拔而富有弹性,可制上等画笔或画刷。是我国狩猎生产的主要毛皮兽之一。灵猫科
灵猫类是长江以南比较常见的中小型食肉动物。它们是食肉目中比较繁杂而又原始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34属,75种左右。我国有9属11种。
本科动物的特徵是:身体瘦长、四肢短、颜面狭长而吻鼻向前突出。体躯上常有斑块和条块。不少种类具尾环。头骨吻部窄长。前齿之间具有间隙。听泡内分隔成前后2个小室,外面仅见一斜浅沟,代表前后两部的分界。
灵猫科动物中较大的种类和犬类差不多。较小的种颇似鼬类。体长200毫米至800毫米或1200毫米。体重约1-15公斤。多数种类前后足均具5趾。身体上有各种形式的斑块和条块。有的呈现于头面部和颈部(如花面狸和椰子狸)。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猫狸几乎全身斑驳,但如熊猫、等少数种类仅有极小的密麻斑点散生,不形成大形的斑块和条纹。

常见品种

小灵猫
小灵猫外形与大灵猫相似而较小,体重2-4千克,体长46-61厘米,比家猫略大,吻部尖,额部狭窄,四肢细短,会阴部也有囊状香腺,雄性的较大。肛门腺体比大灵猫还发达,可喷射臭液御敌。全身以棕黄色为主,唇白色,眼下、耳后棕黑色,背部有五条连续或间断的黑褐色纵纹,具不规则斑点,腹部棕灰。四脚乌黑,故又称“乌脚狸”。尾部有7-9个深褐色环纹。背部有3-5条黑色斑纹。尾有7-9个暗环。脑颅高而侧偏。听泡长而大,其长度超过上犬齿的齿间距,高度超过复枕突。
小灵猫小灵猫
大灵猫
大灵猫的体形较大,身体细长,额部相对较宽,吻部略尖。体长65-85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尾长30-48厘米,体重6-11千克。体毛主要为灰黄褐色,头、额、唇呈灰白色,体侧分布着黑色斑点,背部的中央有一条竖立起来的黑色鬣毛,呈纵纹形直达尾巴的基部,两侧自背的中部起各有一条白色细纹。颈侧至前肩各有三条黑色横纹,其间夹有两条白色横纹,均呈波浪状。胸部和腹部为浅灰色。四肢较短,呈黑褐色。尾巴的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基部有1个黄白色的环,其后为4条黑色的宽环和4条黄白色的狭环相间排列,末端为黑色,所以俗名“九节狸”。
大灵猫的雄兽在睪丸与阴茎之间,雌兽在肛门下面的会阴部附近都有一对发达的囊状芳香腺,雄兽开启的香囊呈梨形,囊内壁的前部有一条纵嵴,两侧有3-4条皱褶,后部每侧有两个又深又大的凹陷,内壁生有短的茸毛;雌兽开启的的香囊大多呈方形,内壁的正中仅有一条凹沟,两侧各有一条浅沟。香囊中缝的开口处能分泌出油液状的灵猫香,起着动物外激素的作用。其实这种分泌物十分恶臭,当发现敌害时,就将这种带有臭气的物质喷射出来迷惑对方,这个御敌的方法非常有效,往往可以使来犯者当即转身离去,自己则趁机逃到树上躲藏起来。灵猫香经过人工精炼、稀释后,可以製成具有奇异的香味的定香剂。
鉴别特徵:前足第三四趾具爪鞘,尾超过体长的一半。从尾基到尾尖均有黑白相间的尾环。背侧具波状纹或无斑。眶上突较明显。体长,颅全长120毫米以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