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牛舌草(中药)

牛舌草(中药)

牛舌草(中药)

牛舌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的叶。牛舌草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乳痈,疮疡肿毒,疥癣。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牛舌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木兰纲 
  • :蓼目
  • :蓼科
  • :酸模属
  • :黄花败酱、白花败酱
  • 分布区域:西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台湾、河南等
  • 採收时间:4-5月采叶
  • 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

别名

羊蹄、齿果羊蹄、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舌棵子、野甜菜、土王根、牛舌头棵、牛耳大黄。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

用于乳痈,疮疡肿毒,疥癣。

相关配伍

1、治热性恐惧症、抑郁症:牛舌草6g,水煎服。
2、治热性心悸:牛舌草6g,水煎,与赤石脂3g同服。
3、治咳嗽胸痛:牛舌草6g,冰糖10g,水煎服。
4、治各种结石,面色不佳:牛舌草6g,赤石脂3g,砂糖6g,煎成糖浆内服。
5、治小儿口腔溃疡:取牛舌草乾品适量,炒焦,研成细粉,撒在溃疡处。(1-5方出自《哈萨克药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

採集加工

4-5月采叶,鲜用或晒乾。

形态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m左右,多分支,表面有沟纹。叶互生;基生叶有叶柄,茎生叶则具短柄;托叶鞘膜质,常破裂;叶长圆形,长5-10cm,先端钝或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略呈波状。花序圆锥状顶生,通常具叶,花簇呈轮状排列于枝的叶腋;花两性;花被片6,2轮,黄绿色,宿存;花梗基部有关节,雄蕊6,排列成3对,花丝细弱,花葯基部着生;子房具棱,1室,花柱3,柱头细裂,毛刷状。花被卵状,先端尖,具明显网纹,各生一卵形或长圆形瘤状突起,内花被片果期增大。瘦果三棱形,长约2mm,褐色,平滑,光亮。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于路旁或水边。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药材性状

叶枯绿色,皱缩。展平后基生叶具长柄,叶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如牛舌状,长4-8cm,宽1.5-2.5cm,全缘,顶端钝圆,基部圆形;茎生叶较小,叶柄短,叶片披针形或长披针形;托叶鞘膜质,筒状。气微,味苦、涩。

药理作用

杀原虫作用,并可作缓泻剂和解热剂。

相关论述

《江苏药材志》:“捣烂敷乳房红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