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创建于1953年;1982年,成立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1999年,原金属研究所与原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整合,成立新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要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包括纳米尺度下超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製备、耐苛刻环境超级结构材料、金属材料失效机理与防护技术、材料製备加工技术、基于计算的材料与工艺设计、新型能源材料与生物材料等。

截至2014年底,金属研究所共有工作人员1700余人;共有仪器设备109台套,总价值达1.26亿元;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共有在学研究生715人(其中硕士生302人、博士生413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简称:中科院金属所(IMR)
  • 成立时间:1953年
  • 属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1999)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 现任所长:杨锐
  • 专职院士:7人
  • 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
  • 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研究所地址:辽宁省瀋阳市瀋河区文化路72号

历史沿革

1951年至1953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筹建。
1953年,周恩来总理签署任命通知书,任命从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归来的李薰博士为金属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953年至1957年,主要为钢铁冶金工业服务,研究领域为金属物理、冶金物化、金属加工、选矿、耐火材料、金相技术、化学分析。
1957年至1966年,开闢了高温合金、难熔金属、金属陶瓷等研究领域。
1970年至1977年,隶属冶金部。
1978年,回归中国科学院管理。
1982年至1999年,以金属研究所和长春套用化学研究所的有关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1985年至1993年,先后建立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材料疲劳与断裂、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成立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996年,成立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9年,原金属研究所与原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整合,成立新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
2001年,成立瀋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2002年,成立瀋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
201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金属研究所共有工作人员1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7人,研究员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9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千人计画”入选者3人、“万人计画”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画”入选者40人。
在所院士在所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叶恆强、曹楚南、李依依、卢柯、成会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胡壮麒、柯伟
“万人计画”入选者(4人):卢柯、刘岗、成会明、张哲峰、卢磊、任文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序号姓名入选时间序号姓名入选时间
1
卢柯
199701-0012
9
马秀良
200401-0712
2
王福会
199701-0012
10
马宗义
200601-0912
3
张志东
199801-0112
11
张哲峰
200701-1012
4
牛焱
199801-0112
12
卢磊
200801-1112
5
杨锐
200001-0312
13
张海峰
200901-1212
6
周延春
200001-0312
14
王俭秋
201101-1412
7
成会明
200101-0412
15
王平
201201-1512
8
隋曼龄
200201-0512
16
任文才
201401-1712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入选者
序号姓名入选时间序号姓名入选时间
1
卢柯
1995
22
马宗义
2005
2
李殿中
1997
23
成会明
2005
3
张士宏
1998
24
刘志权
2007
4
韩恩厚
1998
25
王占杰
2007
5
朱圣龙
1999
26
周亦胄
2009
6
赵九洲
1999
27
米少波
2009
7
马秀良
1999
28
崔传勇
2009
8
张志东
1999
29
陈星秋
2009
9
王福会
1999
30
金海军
2010
10
牛焱
1999
31
彭群家
2010
11
张德志
2000
32
张涛
2012
12
包亦望
2001
33
孙东明
2012
13
彭晓
2001
34
卢磊
2012
14
张健
2002
35
曾尤
2012
15
陈荣石
2003
36
张兴
2013
16
隋国鑫
2003
37
杨金波
2013
17
王俭秋
2003
38
张海峰
2013
18
杨锐
2003
39
邰凯平
2014
19
张广平
2004
40
郑士建
2014
20
张哲峰
2004
41
汤代明
2014
21
王平
2004
参考资料:

科研部门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此外,还拥有瀋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瀋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2个):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设施资源

  • 设施设备
截至2011年3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有大型仪器设备109台套,总价值达1.26亿元,主要包括系列透射电镜、系列扫描电镜、系列成分分析设备、系列力学试验机、系列热物性分析设备、系列蠕变持久试验机等。
据2015年9月研究生官网信息显示,瀋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的主要设备有Titan G2 双球差校正电镜、Helios 聚焦离子束系统、D8 Discover X射线衍射仪、Tecnai 场发射透射电镜、Nano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D8 Discover X射线衍射仪等。
据2015年9月研究生官网信息显示,瀋阳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技术支撑部现有仪器设备22台(套),包括综合热分析仪及连用的质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雷射热导仪,热膨胀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备能谱仪,背散射衍射仪),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表面形貌分析仪;电子万能试验机等。
  •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图书馆建立于1953年,经过多年的藏书建设,是一个专业化水平较高、收藏系统、内容丰富且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小型专业图书馆。截至2010年9月,图书馆包括书库、中西文阅览室、过刊库等,分布在南区、北区两个图书馆,北区藏书範围侧重于各种材料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等,南区藏书範围侧重于腐蚀与防护专业等,包括国内外书籍、连续出版物、资料、工具书;馆藏专业书籍约12万册、期刊2500种,60余万册,订有外文原版期刊200余种,中文现刊600余种;引进SCI网路版资料库(Web of Sci),EI网路版资料库、外文全文网路数据、以及中文网路版——维普资料库、万方资料库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1985年至2008年,金属所共荣获各类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三大奖60余项(技术发明奖15项,自然科学奖28项,科技进步奖18项)。仅“九五”期间就获得国家奖12项(技术发明奖3项,自然科学奖4项,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五次对称性及Ti-Ni準晶相的发现与研究”突破了传统晶体学理论认识,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製与推广”和“冶金矿山潜孔钻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获重要套用和巨大经济效益,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截至2003年底,金属所共申请专利1019件,获授权专利480件,在申请和获授权的专利中,约3/4为发明专利,1/4为实用新型专利。

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承办及主办6种材料学科的核心期刊,包括《金属学报》(中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英文版)、《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英文版)、《材料研究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 《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领域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是包括SCI、EI、CA、SA、AJ、JICST在内的国际、国内的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核心期刊。在SCI收录的材料冶金领域的中国期刊中,《金属学报》是为数很少的几种被引频次进入世界前1/3,影响因子进入世界前1/2的中国期刊之一。
  • 《材料研究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原名《材料科学进展》,创刊于1987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的中文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报导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複合材料以及材料科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类国家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刊登中国及其他国家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关于材料,特别是高新材料的成分或组成、结构、製备和性能的评述论文和研究论文。《材料研究学报》被包括美国《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和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在内的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和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办,是全国性核心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主要刊登中国在腐蚀与防护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以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论文为主,并适当篇幅刊登综述及技术报告等,被美国《Chemical Abstracts》 、日本《日本科技文献速报》、美国《Corrosion Abstracts》 (腐蚀文摘)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剑桥科学文摘) 、英国《Fluid Abstracts》(流体文摘)、德国 《VtB》(化学与工程资料库) 、德国 《Werkstuff und Korrosion》(材料与腐蚀)文摘部分 、日本 《防蚀技术》的文摘部分、中国 《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物理文摘》、《中国化学文摘》 等检索性刊物收录。
  •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89年创刊,是全国性核心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腐蚀与防护领域中原创性的研究报告、综合评述以及新工艺新技术、腐蚀失效分析、腐蚀检测仪器研製与实验设备、现场调查等技术报告;适于科研、教学、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入编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并且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剑桥科学文摘》等收录。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9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準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及硕士学位。在2003年、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质量评估中,金属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综合排名均获全国第二。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历任所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历任所长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含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
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715人(其中硕士生302人、博士生413人)。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获奖年度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奖论文题目
1999
范国江
胡壮麒、全明秀
机械球磨诱导非晶固体显微结构的变化
1999
黄建宇
叶恆强、吴玉琨
机械合金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及相变研究
1999
魏学军
柯伟
腐蚀疲劳裂尖形变与载荷间互动作用研究
2000
张哲峰
师昌绪、王中光
铜双晶体循环变形行为与疲劳损伤机制
2001
生红卫
胡壮麒、卢柯
缺陷晶体的熔化研究
2002
卢磊
王隆保、丁炳哲
电解沉积纳米晶Cu的热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研究
2002
刘畅
周本濂、成会明
单壁纳米碳管的氢电弧法大量製备及其性能研究
2005
于荣
叶恆强、贺连龙
Ti3SiC2与TiAl的显微结构与电子结构研究
2006
佟伟平
卢柯
纯Fe和38CrMoAl钢的表面纳米化及其渗氮行为研究
2008
麻晗
卢柯、徐坚
Mg-Cu-RE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内生複合材料
2011
刘岗
逯高清、成会明、李峰
表面与均相掺杂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特性研究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获奖年度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奖论文题目
2005年
佟伟平
卢柯、王建强
纯Fe和38CrMoAl钢表面纳米化及其氮化行为研究
2005年
王晓辉
周延春
层状可加工陶瓷Ti3AlC2、Ti2AlC的合成与性能
2006年
任文才
成会明
纳米碳管道可控制备、生长机理及物性研究
2007年
麻晗
卢柯、徐坚
Mg-Cu-RE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内生複合材料
2009年
肖纳敏
李依依、李殿中
低碳钢形变-相变耦合过程的介观模拟计算
2009年
林志军
李美栓
几种三元层状陶瓷的合成、微观结构与性能能研究
2010年
刘岗
逯高清、成会明、李峰
表面与均相掺杂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特性研究
2011年
汤代明
成会明、刘畅
碳纳米管形核机制及碳纳米管夹持金属原子链的透射电镜原位研究
2011年
李鹏
张哲峰、李守新
面心立方晶体循环形变行为研究
2012年
吴忠帅
成会明、任文才
石墨烯的化学剥离法可控制备与套用探索
2012年
孟凡江
王俭秋
划伤对690TT合金腐蚀和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
2013年
李昺
张志东、任卫军
铁性序演化及其热效应
2014年
陈宗平
成会明、任文才、白朔
石墨烯三维网路巨观体的化学气相沉积法製备与套用探索
2014年
张青科
张哲峰
铜/无铅焊料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参考资料: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标识画面主体是英文字母IMR的一种组合,是英文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的缩写,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标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标识
标识上方的三角形是材料科学中最基本的单元“四面体”(分别代表材料製备与加工,结构表征,材料的性能,使役行为)的转型,代表着研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
标识主体採用暗红色,沉稳中不失活泼,整体呈一种平稳向上的态势。
标识主体构图上以直线居多,象徵研究人员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精神使命

  • 精神
严格的训练、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
  • 使命
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
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所长
杨锐
党委副书记
郝欣、谭若兵
副所长
谭若兵、张哲峰、张健
参考资料:

历任所长

序号姓名任职时间
1
李薰
1953-1982
2
师昌绪
1980-1986
3
徐曾基
1986-1990
4
李依依
1990-1998
5
叶恆强
1998-2001
6
卢柯
2001-2012
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