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脏肥胖
内脏肥胖(visceral obesity),指体内营养过剩,脂肪不断堆积在腹部内脏。临床表现为脂肪肝、胰腺炎、心脏病、中风等病症。
预防内脏肥胖,应该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使脂肪燃烧从而消除肥胖。
基本介绍
- 别称:内脏肥胖
- 常见发病部位:脂肪肝、胰腺炎、心脏病、中风等病症
基本简介
“内脏肥胖”是医学上的新名词,指体内营养过剩,脂肪不断堆积在腹部内脏。内脏肥胖的典型表现就是男人的将军肚,女人的游泳圈。
内脏是人体的脂肪仓库,食物进入肠胃转化为脂肪,再进入大肠、小肠,最终附着在腹膜上,形成厚达3-8厘米的脂肪层,这就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堆积的直接表现就是男人的将军肚,女人的游泳圈!内脏脂肪长期得不到清理,脂肪就会自动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四肢,导致大象腿、肥屁股、粗胳膊、大胖脸等全身性肥胖。
怎样知道自己是不是内脏肥胖呢?最简单的办法是,平时注意自己的腰带是否又紧了,看自己的小腹是否凸起。临床显示,90%以上的“大肚子”都是内脏肥胖。
健康危害
1、减肥总反弹:节食、运动、普通减肥药减掉的都是臀部、手、腿等四肢游离脂肪,这些脂肪减少后,内脏脂肪自动进入血液,再次补充到四肢,这就是减肥反弹的根本原因!
2、产妇游泳圈:婴儿的生长、哺乳需要大量营养,肚子、臀部就会囤积大量脂肪,整个孕、产、哺乳期,妈妈的体重大概要增加15—30斤的内脏脂肪。
3、男人将军肚:饮食油腻、爱吃肉,运动少、喝酒多,厚厚的内脏脂肪累积成凸起的将军肚!
4、老人高血脂:中老年人,内脏脂肪堆积超标,多余的脂肪无处存放,就会进入血液,导致高血脂!
5、常年老便秘:爱吃猪肥肠的人都知道,猪大肠里都是油。人也一样,大肠堆满了油脂,导致粪便排泄困难,因此内脏脂肪堆积会引发顽固性便秘!
6、脂肪肝:“内脏肥胖”的另一典型症状是脂肪肝,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具有低龄化发病趋势。据统计,每年节日前后是发病高峰。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内脏脂肪游离入门静脉,会直接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脂类代谢异常;另一方面,许多人节前节后忙于应酬,吃多了又少动,能量消耗少,增加的全部营养物质就跑到肝脏内储存起来,成了“大仓库”,脂肪肝当然发生。
典型特徵
1. 肚子凸起
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临床经验显示,90%以上的“大肚子”都是内脏肥胖者。专家指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都是典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
2. 尝试了各种瘦腰的方法,腰围还是无法减下去
因为内脏脂肪刚好位于腹腔之中,而人们所採取的各种瘦腰法都只是减腰腹皮下脂肪的方法,无法清除藏于内脏的脂肪,所以各种瘦腰法都无济于事。
3. 便秘常来光顾
内脏脂肪囤积过多无法自然离开身体,严重影响消化功能,便秘现象也就随之而来了。
形成原因
1. 容易被忽视
人们减肥时只注重减掉“皮下脂肪”,而忽视了“内脏脂肪”。因为皮下脂肪显然易见,只要囤积一点就会引起爱美女性的注意,马上将其消除。而内脏脂肪隐藏得深,有的体型偏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所以内脏脂肪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2. 饮食不均衡
早餐经常吃得很少或者不吃,午餐和晚餐却很丰富,还经常吃宵夜。偏食,爱吃油腻食品或者甜食,肉多菜少。
3. 动得少
现代人尤其是白领一族,坐的时间远多于站着或走动的时间。外出不爱走路,不是开车就是坐公交。在公司就是黏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体育运动少得可怜。
预防措施
1. 运动必不可少
要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游泳、慢跑和快步走这几项运动对于减掉内脏脂肪效果显着。据调查快步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每次运动至少要45分钟。
2. 吃必不可少
这里说的吃不是指什幺都可以吃,而是要适当摄入一些能够减去内脏脂肪的物质。如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吸水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能量摄入。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杜绝暴饮暴食、偏食肉类、贪食甜点、长期大量饮酒抽菸,以此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脂肪在内脏的堆积。
3. 腹式呼吸必不可少
腹式呼吸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还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
练习方法
1. 取仰卧或舒适的冥想坐姿或仰卧,放鬆全身。
2. 观察自然呼吸一段时间。
3. 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
4. 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5. 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6. 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7.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将手拿开,只是用意识关注呼吸过程即可。
来自长春机场广告媒体_新浪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