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献记录拉图尔酒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31年。在1331年的10月18日,卡斯蒂隆(Castillon)的领主庞斯(Pons)批准当时梅道克地区一个极为富有的家族Gaucelme de Castillon,在圣兰伯特(Saint-Lambert)建造堡垒。在15世纪中期,这里建造了用于河口防御的了望塔,被称为“圣莫伯特塔”(Saint-Maubert Tower),位于距吉伦特河岸大约300米的地方,是一个至少有2层的方形了望塔。 拉图尔酒庄正牌葡萄酒与第二酒就分别是根据以前的圣莫伯特塔和当时堡垒的建筑设计的。拉图尔酒庄内的圆形白色石塔原来是一个鸽子房,建于1620至1630年之间。从此,这座白色石塔,拉图尔酒庄的标誌性建筑,就在那里目睹了300多年酒庄的沧桑变幻。
拉图尔被开垦成葡萄园大约是16世纪的事情。1670年,法国国王路易14的私人秘书德·夏万尼(de Chavannes)买下了这片葡萄园。1677年由于婚姻关係,酒庄成为de Clausel家族的产业。到了1695年,de Clausel家族的女儿玛丽特·礼斯(Marie-Therese)嫁给了西刚家族(Segur)的亚历山大侯爵(Alexandre de Segur),从此拉图尔便在西刚家族手中被掌管了将近300年。当时西刚家族是波尔多地区的名门望族,当时拥有拉斐特(Lafite),拉图尔(Latour),武当王(Mouton),凯龙(Calon-Segur)等几所着名的酒庄。亚历山大侯爵的儿子尼古拉更有“葡萄酒王子”的美称。
拉图尔酒庄在18世纪已经是非常有名望的酒庄,在当时,很多贵族与富贾大户都热衷于波尔多几个着名酒庄的名酒,拉图尔酒庄就是其中之一。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出任法国大使期间,最喜欢的四个波尔多酒庄之中,也有拉图尔酒庄的名字。1855年,波尔多对酒庄进行等级评定,拉图尔酒庄名列顶级一等酒庄(Premier Grand Cru Classe)的行列可谓名至如归。19世纪中叶,由于波尔多毗邻吉伦特河水道的地理优势,葡萄酒贸易在这里得到飞速发展,并且推动欧洲的消费者,越来越喜爱波尔多的好酒。此时一瓶拉图尔的价格可以高达其他普通波尔多酒的20倍,进入了酒庄的黄金时期。1963年,西刚家族出售了拉图尔酒庄75%的股份,将股权卖给两家英国公司,哈维(Harveys of Bristol)和皮尔森(Pearson Group)。讯息传来,法国举国为之譁然,认为这是卖国行径。后来哈维公司被联合利昂(Allied Lyons)集团收购,联合利昂集团于1989年3月又斥资将近2亿美元将皮尔森集团手中的拉图尔酒庄股份买下。1993年联合利昂将拉图尔酒庄全部股份卖给法国零售业巨头巴黎春天百货(Printemps)的老闆弗朗索瓦·皮诺(Francois Pinault),拉图尔酒庄终于在英国人手里飘零了30年后回到法国人手中。
拉图酒庄位于波尔多西北50公里的梅多克分产区的波亚克村,气候土壤条件得天独厚。葡萄园面积65公顷,其中47公顷在领地的中心地带,称作Enclos, 拉图酒庄正牌酒Grand Vin皆来源于此。新橡木桶陈酿18个月。葡萄品种以赤霞珠为主,占75%左右,梅洛占20%。单宁丰厚,通常要几十年后才能成熟。 拉图酒庄副牌酒为"拉图堡"Les Forts de Latour,由中心葡萄园中树龄12年以下的葡萄及外园葡萄酿造,用半新橡木桶。此外,还有三级酒"波亚克村"Pauillac, 性价比很好。 拉图酒庄早在清末就已被国人认识,在当时的葡萄酒谱里,这类顶级酒被称为"大酒",音译为"拉都",似乎比"拉图"更有王者之气。
“一门三杰”
拉图尔酒庄的“一门三杰”,正牌酒叫做“Grand Vin de Chatour Latour(拉图尔一等品)”,第二酒叫做“Les Forts de Latour”(拉图尔堡垒),三等酒则简单以“Pauillac”(波伊雅克)命名。按照法国的传统观念,只有最好的葡萄园才能出最好的葡萄酒。因此,只有在那片47公顷的大中心圈地葡萄园内,12年以上的老植株生长出来的葡萄,才有初步资格,用来酿造正牌酒。在酿造过程中,定期对酒的品试鉴定,也会发现一些发酵罐内的酒质量达不到要求而淘汰,不能用于酿造正牌酒。在如此精挑细选下,拉图尔酒庄平均每年只有55%的产量,约22万瓶,成为正牌酒。不好的年份,如1974年,正牌酒的产量更低到全部产量的25%。最顶级的酒当然要有最好的待遇,正牌酒都在全新的法国橡木桶里被伺候18个月以上。
拉图堡在14世纪的文献中已被提到,但不是作为酒园。在16世纪已开垦为葡萄园, 1670年法国路易十四的一位私人秘书戴·夏凡尼(de Chavannes)买下了本堡。1677年因婚姻关係,本园移到戴·克劳塞(de Clausel)家族手中。到1695年,玛丽·特丽丝·克劳塞 (Marie-Theresede Clausel)嫁给购买拉费堡的西谷家族杰克公爵之子亚历山大公爵,将拉图堡作为嫁妆,于是拉图堡成为西谷家族的产业。随着西谷家族的中落,“葡萄酒王子”尼古拉逝世后,拉图堡和拉菲堡由大女儿及其儿子亚历山大伯爵继承。后来伯爵再将本园交给3位妻妹,拉图堡正式和拉菲堡分家。此后,本园分由3家所有。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拉图堡仍有1/4属于西谷家族的卡巴纳伯爵(Cabanar de Segur)。但伯爵流亡海外,革命政府便将这1/4的产权拍卖了。几经转手,这1/4的股份在1841年以150万法郎落入伯梦(Beaumont)家族手中。伯梦家族也是当年拥有本园股份的三大家族之—,于是至此拥有了多数的股权。为避免重蹈西谷家族的覆辙,伯梦家族依法成立了一个法人,拉图堡不至于因继承而被瓜分,也使得拉图堡100多年来能在三大家族——郭帝伏龙 (Cortivron)、弗乐(Flers)及最大股的伯梦的掌握中维持全貌。
1963年,伯梦及郭帝伏龙为了不愿每年将巨额红利分给68位股东,便将拉图堡79%的股份卖给英国的波森与哈维两个集团 (Pearson and Harveys of Bristol),金额为270万美元。讯息传来,举国为之譁然,不少法国人视其为卖国行径。26年后的1989年3月,已成为哈维集团东主的里昂联合集团(Alliance Lyonnais)以近2亿美元的天价把在英国波森集团手中的股份购回。1993年6月,法国百货业巨子春天(Printemps)百货公司的老闆皮诺 (Francois Pinault)又以较低的7.2亿法郎购下拉图堡的主控权。
加德尔的更新计画之一是引进这种可控制温度、控制发酵进度且可容纳达1.4万升的不鏽钢槽,此举一度引起业界的质疑。但结果证明,加德尔的做法是正确的。现代化的发酵方式比起传统方式要减少一半的时间(7~10天),也改善了拉图堡酒的高度涩感与必须放置至少10年方可入口的问题。在不鏽钢槽内完成发酵程式后,又会泵回全新木桶中醇化20个月至两年不等。由于拉图堡在年份不好时会更加强筛选葡萄的工作,所以在较差年份的拉图堡仍能保持相当好的品质,这种功夫堪与彼德绿堡相比拟,也是拉斐庄特别是木桐庄所不及之处! 加德尔第二个重要的决定是酿造次等酒,这支可以算是所有二军酒中品质最佳的“拉图之堡垒”(Les Forts de Latour),少部分是由未达拉图堡水準的一军所淘汰的(一般只有60%可以列入一军,不好的年份如1974年只有25%),大部分是由酒园的另两块小园地(共14公顷)所产的葡萄来酿造的,1966年首次酿造,1972年正式上市。“堡垒”虽非“正规部队”,但是酿造过程可一点也不马虎,故其口感必须待醇化数年后才能成熟(也就是耐藏的本领,一点也不让老大哥专美于前)。着名品酒家帕克认为“堡垒”是所有二军酒中最优的,足可列入第四等顶级。不过,由于木桐堡的二军酒上市所挟的巨大声势与优秀品质,“堡垒”恐怕更要兢兢业业、更上一层楼不可了。1990年,本园更推出三军酒,本酒标籤只有一个堡垒图像,名称只有一个简单的“波仪亚克”(Pauillac),另在标籤下行以小字型标明是在拉图堡装瓶。味道平平,市价约2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