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快闪记忆体存储
通用快闪记忆体存储是一种设计用于数位相机、智慧型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使用的快闪记忆体存储规範。它的设计目标是发展一套统一的快快闪记忆体储卡格式,在提供高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消费者对于市面上各种存储卡格式的混淆和不同存储卡转接器的使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通用快闪记忆体存储
- 外文名:Universal Flash Storage
- 简称:UFS
简介
该规範获得数家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领导者的支持,包括诺基亚、索尼移动通信、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UFS卡被视作嵌入式多媒体存储卡(embeddedMultiMediaCard,eMMC)和SD卡的取代者。 UFS使用MIPI联盟开发的M-PHY物理层,拥有2.9Gbps每执行绪至5.8Gbps每执行绪的速度。UFS实现了一个全双工的LVDS串口,较8个平行执行绪的eMMC而言拥有更宽的频宽。
UFS相较eMMC最大的不同是并行信号改为了更加先进的串列信号,从而可以迅速提高频率;同时半双工改为全双工;UFS基于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结构模型(英语:SCSI architectural model 以及支持SCSI标记指令序列(英语:SCSI Tagged Command Queuing)。
Linux核心已经支持UFS格式。
开发历史
2011年,JEDEC固态技术协会(JEDEC)研发了UFS 1.0标準,2012年6月发表了v1.1,2013年9月,发表了UFS 2.0标準。相对于1.1,2.0版本支持较高的链路频宽,以提供较高的性能。此外,此版本也提供加密功能扩展以及额外的省电功能。2016年3月推出了2.1版本。
UFS2.0和eMMC5.1区别
概念区别
eMMC和UFS这都是快闪记忆体的规格。
UFS2.0和eMMC5.1

eMMC:eMMC的全称为“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即嵌入式的多媒体存储卡。是由MMC协会所订立的、主要是针对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内嵌式存储器标準规格。eMMC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在封装中集成了一个控制器,它提供标準接口并管理快闪记忆体,使得手机厂商就能专注于产品开发的其它部分,并缩短向市场推出产品的时间。这些特点对于希望通过缩小光刻尺寸和降低成本的NAND供应商来说,同样的重要。
大多数主流中端手机採用的都是eMMC5.1的快闪记忆体,其理论频宽为600M/s。顺序读取速度为250M/s,顺序写入速度为125M/s。
UFS:UFS2.0是2013年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发布的新一代快闪记忆体存储标準,UFS的全称则是UniversalFlashStorage,即“通用快闪记忆体存储”,同样是一种内嵌式存储器的标準规格,同样是整合有主控晶片的快闪记忆体,不过其使用的是PC平台上常见的SCSI结构模型并支持对应的SCSI指令集。速度不仅吊打eMMC5.1,甚至电脑上的SSD都不敢小觑它的存在,UFS2.0是当前主流高端旗舰的标配,其持续读写速度在700M/s左右,而UFS2.1就更厉害了,其数据读取速度飙升至1.5G/s,相当于2.0的两倍。
新一代UFS

结构区别
虽然说eMMC快闪记忆体和UFS快闪记忆体在外观和作用上都没明显区别,但是实际上两者的内部结构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内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这让两者的理论频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
规格差异

eMMC:eMMC快闪记忆体基于并行数据传输技术打造,其内部存储单元与主控之间拥有8个数据通道,传输数据时8个通道同步工作,工作模式为半双工,也就是说每个通道都可以进行读写传输,但同一时刻只能执行读或者写的操作,与PC上已经淘汰的IDE接口硬碟很是相似。
UFS:而UFS快闪记忆体则是基于串列数据传输技术打造,其内部存储单元与主控之间虽然只有两个数据通道,但由于採用串列数据传输,其实际数据传输时速远超基于并行技术的eMMC快闪记忆体。此外UFS快闪记忆体支持的是全双工模式,所有数据通道均可以同时执行读写操作,在数据读写的回响速度上也要凌驾于eMMC快闪记忆体。
价格
以上是理论数据的对比,下面是落实到价格上的对比。价格方面的UFS和eMMC快闪记忆体的区别非常大,本周报价来看,手机上常用的32GB和64GB的eMMC单价为9.87美元和21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7元和145元,而我在东芝供应商网站上查到的一款64GB的UFS2.1快闪记忆体的价格高达285元,几乎是两倍的价格。
价格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