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夫子(1940年费穆执导电影)
《孔夫子》是由费穆执导,唐槐秋,张翼主演的一部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圣贤孔子在鲁定公至鲁哀公16年间的主要活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孔夫子
- 外文名:Confucius
- 出品时间:1940年
- 出品公司:民华影片公司
- 製片地区:中国
- 导演:费穆
- 製片人:金信民
- 类型:剧情,古装
- 主演:唐槐秋,张翼
- 片长:96分钟
- 上映时间:2009年4月1日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色彩:黑白
剧情简介
孔夫子出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励精图治。齐景公怕鲁国强盛,遂以武力相逼。孔夫子责以大义,迫使景公谢过归国。然鲁定公贪图美色不理朝政,孔夫子终只得弃官而去,周游列国,其学说虽不为天下所用,却终不改其正气。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孔子 | 唐槐秋 | ---- |
子路 | 张翼 | ---- |
子贡 | 裴沖 | ---- |
子思 | 钱毅 | ---- |
颜回 | 司马英才 | ---- |
少正卯 | 葛鑫 | ---- |
南子 | 慕容婉儿 | ---- |
职员表
导演 | 摄影 |
---|---|
费穆 | 周达明 |
幕后花絮
中国现代电影大师费穆1940年执导的电影《孔夫子》的一批原始剧照找到了--对于筹建中的上海电影博物馆来说,这些剧照几乎是具有镇馆价值的文物。这部影片拍摄于"孤岛时期"的上海,经历了短暂上映之后,胶片便不知所蹤,直到2001年,被神秘人士捐赠给了香港电影资料馆,一时轰动中外影坛。如今剧照重见天日,是大陆範围内保留下来的该片在创作阶段的唯一实物。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在国际电影学界,费穆被公认为东方"诗电影"的代表人物;研究中国早期电影,必研究费穆。
"中国早期电影史料丢失得太厉害,任何一个发现,都有益于补足中国电影文化的基因链条,复原中国电影史的全貌。特别是此番发现关乎费穆和《孔夫子》,更具有恐龙化石般的价值。"得知这一讯息,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这样向记者表示。
从1906年出生到1951年病逝,费穆的短暂一生,执导了10部电影,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1948年的《小城之春》。他按照苏东坡《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意境和韵味来构思视听形象,把这部讲述家庭情感波澜的电影拍得充满诗意。上世纪80年代,该片被海外影评家评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费穆本人也被视为最具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电影大师。
然而,电影学家们一致认为,相比《小城之春》,《孔夫子》是费穆真正的"走心"之作。影片的主要事件和主体结构来自《史记》中对于孔子的记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夫子》有很多技术上的不足,比如太过冗长,说教意味浓厚,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和价值。左衡告诉记者,影片拍摄的时代,中国正处于中西文化冲突之中,儒家文化受到质疑。而费穆作为一个电影人和诗人,把影像直接承接到了儒家文化奠定者身上,使得影片超越了文人电影和诗化电影的範畴,加入了关于伦理学的诸多认识和阐述。《孔夫子》诞生时的另一个时代背景,就是抗日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上海成为孤岛。费穆曾经在《孔夫子及其时代》一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救天下,要先正人心;行仁政,要'好人政府'。孔子明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收效,至少三十年,多则百年。所以他就周游列国,奔走呼吁。他并未预料到在两千多年后的今日,世界还是这样一团糟。"而《孔夫子》所寄託的,就是费穆在痛苦的时代里对拯救的渴求,对信仰的坚定。"联想到所有这些,你就没办法不被这部影片打动。"左衡这样对记者说。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幺多年来,其实这些剧照一直就在上影集团的库房里。是库房管理员、退休置景师乔伟成发现了它们,将其交给了电影博物馆的筹备人员。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剧照数量并不多,只有十几张。这批剧照保存状态良好,可以看出影片大量戏份在摄影棚内取景,舞台感很强;没有看过影片的观众,也可以从剧照的服装和造型上想像到影片的风格。上海电影博物馆原计画在开馆之后举办一个暂定名为"子归海上"的活动,放映失而复得的《孔夫子》;而剧照的发现,无疑将丰富活动内容。据悉,这批剧照将陈列在博物馆三楼的"上海滩电影公司"。
幕后製作
从1937年11月底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止,历史上称为「孤岛」时期。那时期的上海租界,政治环境极其险恶,张善琨以古装片《木兰从军》(1938)借古喻今,轰动一时,掀起了古装片的热潮,但很快就被大量粗製滥造的才子佳人民间故事古装片所替代了。在孤岛影坛的一片混沌中,费穆和民华公司主持人金信民、童振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和巨大的资金去拍摄《孔夫子》,可说是众醉独醒,逆流而上。
《孔夫子》是民华的创业作,影片没有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戏剧性,倒处处透露出悲怆的情怀,作品中的孔子身处衰世,先后困于奸乱,绝粮陈蔡,弟子死难,家人凋零,落得孑然一身却仍与世抗衡,节高气傲。《孔夫子》绝不是一套讨俏的电影,在华语电影大片横行的今天,费穆在「史」与「剧」之间的思考、对电影美学方面的探索,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孔夫子》虽然摄于上海,却原来跟香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係。1938年,金信民、演员张翼和导演费穆等都因走避战难暂居香港而结缘,《孔夫子》的拍摄念头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出来的。大半个世纪后,竟又在香港发现了《孔夫子》的硝酸底片,彷佛冥冥中注定。